一、經水匯流之孔(髎)
肘,肘部,指穴所在部位。
髎,孔隙,指穴內氣血的運行通道為孔隙。
肘髎名意指大腸經經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手三裡穴降地之雨流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循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肘髎。
什麼叫「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關於在經絡循行中「天部」、「地部」,以及「天」和「地」的概念,上次在解讀溫溜穴之時,我們就已經論述過了,今天又遇到相關的問題,我們再次重申一下:
對於一個直立的人體來說,頭為天,腳為地。
但對於經絡循行來說,循行的起點方向為「天部」,終點方向為「地部」。比如肺經的循行,恰好與直立人的天地結構相符,因此,上為天部,下為地部;
而大腸經剛好相反,它是逆著人體的天地結構走的。所以,對於這種逆向循行的經絡來說,其起點方向就為天部,而其終點的方向就為地部。以肘髎穴來說,它上行來源方向的曲池穴就為「天部」,而下行輸出方向的穴位手五裡則為「地部」。
注意,「天部」和「天」,「地部」和"地」可不是一回事。」天「和」地「是絕對的方位概念;而」天部「、」地部「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必須要以某個穴位為基準點,其經氣所來的方向就為「天部」,其經氣所往的方向即為」地部「,同時此穴的」天部「,有可能成為彼穴的」地部「,反之亦然。
本穴物質為手三裡穴降地之雨流來的地部經水?
需要指出的是,「三裡」指的是一個虛擬的影響範圍,並非實指。因為在後面,我們還會講到手五裡,它同樣也是指的影響範圍,只是比三裡更廣泛而已。因為手三裡的水溼雲氣是由上廉穴傳來,而手五裡則是由下廉穴傳來,因下廉穴的位置更靠近大腸經的天部,因而其在下降的過程中覆蓋的範圍就更廣,這就是「三裡」和「五裡」之區別。
從上面大腸經的循行圖就可以看出,肘髎穴的經水是由手三裡傳來的。因為肘髎所處的位置剛好是在肘關節處,如果把經絡想像成一條河流,拐彎處必會富積經水,所以肘髎和曲池一樣,經水都很充沛,這就是為什麼說:「至本穴後經水循地部孔隙從地之天部(手三裡)流入地之地部(肘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