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豌豆黃兒

2021-02-17 覓食2333

歷史故事

    豌豆黃兒原為漢族民間小吃,一天慈禧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聽到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和吆喝聲,問是幹什麼的,當值太監回稟是賣豌豆黃、芸豆卷的。慈禧一時高興,傳令將此人叫進園來。來人見了老佛爺急忙跪下,並雙手捧著芸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讚不絕口,並把此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芸豆卷。

豌豆黃分粗、細兩種。北海公園仿膳、漪瀾堂賣的是細豌豆黃兒。廟會上賣的則是粗豌豆黃兒,一般加有小棗。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傳說三月三是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所以在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象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但是由於此種吃食不大衛生,所以是個被禁止的品種。現北京似已絕跡,各回民聚居地則尚存。

  「細豌豆黃兒」則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由此《故都食物百詠》中有詩說:「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屑裡,十文一塊買黃瓊。」

                                    

 

                              03/

                 

                        功效

                                 

                    

豌豆黃的主要成分豌豆有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的作用,代替主食食用還有減肥的作用。因而食用豌豆黃可以改善食慾,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吃豌豆黃雖好吃,但是吃豌豆黃也存在一定的禁忌情況,如果豌豆黃吃多了會產生腹脹的問題,特別是容易出現產氣的問題,對於尿路結石、皮膚病和慢性胰腺炎患者來說是不適合吃豌豆黃的。其次豌豆黃為甜食,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吃豌豆黃。最後豌豆黃比較難消化,所以說消化不良的人群也應該避免吃豌豆黃。萬事講究一個度,豌豆黃雖好吃也不可貪嘴多吃哦。小故事分享:北京人說到豌豆黃都念豌豆黃兒(wandouhuangr),一個兒化音聽起來有一種很獨特的感覺,作為一個普通話不是那麼標準的南方人跟著念豌豆黃兒有一點點難度,一個兒字似乎轉了好幾個音,舌頭卷的要打結了,被難倒在兒化音上。                                     

相關焦點

  • 來北京,必吃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絕」!
    走街串巷,嘗遍老北京小吃也是別樣選擇!據史料記載,老北京小吃粗略統計有600多種,而老北京最著名的小吃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驢打滾、糖耳朵、艾窩窩、、豌豆黃……口味與眾不同,各有特色,想著想著就要流口水啦,神馬?你沒吃過?表告訴我,你來過北京!!!1.
  • 老北京的小吃--炸灌腸
    炸灌腸使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據說自明朝開始流傳,到了清代的時候,在民間流傳甚廣。早年間老北京的福興居、翠仙居,那炸灌腸做的是比較地道的。      最初的炸灌腸,是用豬腸灌成形,把澱粉和豬的碎肉灌進腸。後來,製作工藝發生了變化,改用澱粉加紅曲,灌在腸中定型,然後上屜蒸,再炸。
  • 老北京名小吃:不能忘卻的記憶,深入骨髓的味道
    油茶油香濃鬱,味道甜美,老少皆宜,被譽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驢打滾被譽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其成品呈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為北京滿族和回族喝茶時常配的小吃,被譽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南來順飯莊的薑絲排叉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 一道珍藏版的老北京小吃「榲桲兒」
    一道珍藏版的老北京小吃 「榲桲兒」一道珍藏版的老北京小吃
  • 老北京小吃【芸豆卷】的做法
    芸豆卷是老北京的一種特色傳統名點,屬於老北京小吃;其主要用芸豆沙製作而成,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是慈禧的御前御點。
  • 老北京十大特色風味小吃 不少都是滿族的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 特色推薦 | 邯鄲孫大媽小吃培訓學校 老北京芝麻燒餅培訓
    邯鄲孫大媽小吃培訓學校,老北京芝麻燒餅培訓,可做成甜的、鹹的、五香的、豆沙的、棗泥的、果醬的等多種口味。
  • 這些老北京特色小吃,哪個是您最愛的呢?
    可以說是聽的最多的一個,一說起北京小吃,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但是為什麼又叫驢打滾呢,這是一種很形象的比喻,做好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就像是驢在打滾時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它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然後裹上黃豆粉(黃豆炒熟後碾成的粉)再卷上豆沙餡製作而成。講究的就是個香、甜、粘,並且有濃鬱的黃豆粉香味。
  • 老北京小吃薑汁兒排叉,它不光代表北京小吃文化,還是最獨特的北京味道
    老北京小吃薑汁兒排叉,它不光代表北京小吃文化,還是最像樣兒的北京味道!
  • 遊客都點讚的老北京小吃鋪,終於滿足了南北兩方人的胃!
    老北京小吃鋪,一向是踩了南方朋友味蕾的痛腳。豆汁難以下咽,滷煮俗氣粗魯,糕點更是比不過以細膩精緻聞名的江南。在食客們「固化」的思維裡,似乎老北京的小吃就是這點東西,連那勞什子宮廷御膳不也是「蘿蔔白菜大開會」麼。
  • 老北京清真小吃,這些您都吃過嗎?
    北京的名小吃,許多都與慈禧太后有關係,門釘肉餅也不例外。麵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 喝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去哪吃:大興胡同麵茶、隆福寺小吃店醬牛肉
  • 帶你了解老北京小吃艾窩窩的由來和做法
    艾窩窩是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曾有詩云「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它的特點就是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鬆散甜香。同樣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特別是到了年節,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為了取個吉利,因為切糕有「年年高」的意義。
  • 最正宗的40款老北京小吃,老北京人不一定都吃過!
    白水羊頭的口味及技藝在北京小吃裡堪稱一絕。哪裡吃:白魁老號、護國寺每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北京人就開始攤煎餅皮,做這道炸咯吱盒。蘸蒜汁吃,內裡口感厚實綿軟,蘸料也可以加醬油,辣椒等等,外表香脆。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包製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麵皮軟韌,餡味香美。
  • 老北京炸醬麵大王加盟費用是多少?加盟老北京炸醬麵大王有哪些優勢?
    老北京炸醬麵大王大王主營地道老北京老北京炸醬麵大王大王,京味小吃,追求地道正宗,確保天然鮮活,更注重原味和營養,環境優雅宜人,服務周道滿意。
  • 【美食解剖】老北京小吃「豆汁、麻豆腐」簡單介紹及其製作方法.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麻豆腐」是老北京的漢族特色小吃,平民美食。河南安陽也有類似食物,稱為粉漿坨子。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份,就是麻豆腐。
  • 老北京人一天的菜單!
    而包子炒肝兒,從老年間的早點也變成了現在北京的一道著名小吃。不過真正的北京人還是把它作為早點享用。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兒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但更多的人把它當做早餐。
  • 帶你了解老北京小吃驢打滾的由來和做法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 這三十款才是老北京最經典的小吃!你拔草了多少?
    都知道老北京的小吃有很多,你能數得出多少種?我們盤點了最經典的三十道,請吃貨們自行查缺補漏吧。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 護國寺小吃原來是她做的
    李秀雲今年51歲,現在是護國寺小吃的老北京清真小吃製作技藝傳承人、中國烹飪名師、高級麵點師。
  • 老北京的蘿蔔絲餅 PK 江南街頭小吃油墩子 想要好吃就得下油鍋
    蘿蔔絲餅早被老北京納入到傳統小吃的序列,不過我驚喜得發現,在江南一帶竟然有一種叫油墩子的美食,和老北京蘿蔔絲餅是「雙胞胎」。在吃的方面特別細膩和講究的江南人,在油墩子這種街頭美食上也是認真得很。如果你走在蘇州街頭,可能你會找到賣油墩子的小攤兒。現擦絲的蘿蔔一定要本地出產才對,而且是個頭越大越給力。把白蘿蔔刨成細絲,加上蔥花和鹽,就不需要別的調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