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話桑麻,孟浩然的生活充滿詩意

2020-12-22 大學老師談閱讀與教育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的詩,讀起來總是那麼輕鬆、自然。讀他的詩,有時都看不見詩了,只看見他的生活、他的詩意。《過故人莊》也是如此。

「過」,就是經過、拜訪的意思。孟浩然去拜訪一個老朋友,到他家的田莊裡做客。那麼,他是不請自來呢,還是應邀而至呢?或者是偶然經過,厚著臉皮蹭飯呢?於是,詩的第一聯就非常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緣由,「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你們看,讀孟浩然的詩就是這麼舒坦!你想知道什麼,他就告訴你什麼。

這位「故人」,一定非常熱情,準備了「雞黍」,有肉有飯,邀請我去他們家吃飯、喝酒。「雞」和「黍」,古人經常這麼並稱,說明準備飯菜比較認真,不是粗茶淡飯,而是有葷有素,有一定排場了。

另外,「雞黍」放在一起還暗含典故,即「範張雞黍」的故事。《後漢書》記載了東漢的兩個人,一個叫範式,一個叫張劭。兩人關係特別好,屬於知己。他倆相約,兩年後在張劭家相見。有些人說話比較隨便,隨便就約,到時候不一定去。但這兩個人都屬於講義氣的朋友,都一定要信守諾言。範式更是跑了老遠的路,千裡赴約。張劭準備了美食美酒,等範式一來,相談共飲,十分歡樂。這就是「雞黍之約」。後來,張劭去世了,範式又千裡跑來給他送葬。這兩件事說明,兩人既是活著時候的好朋友,也是死後可以託付後事的真知己。

知道了以上典故,你就知道「故人具雞黍」這句,既描述了朋友家飯菜不錯,也宣告了詩人和「故人」一定是好朋友,是知己。

朋友「邀我至田家」,那我就去唄。去了之後,發現他們家風景不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注意「郭」字,本義是城牆,這裡指村莊,跟「村邊合」是相呼應的。兩句放在一起,意思就是綠樹環抱村莊,村莊之外還有青山堆疊。注意兩個動詞,「合」和「斜」。「合」,是環抱;「斜」,說明山是綿延的小山丘,不是崇山峻岭,看著比較悠閒自在。景物是有層次感的:村莊最近,稍遠一些是綠樹,再遠一點是青山。這是村莊周圍的景色,也可以認為是孟浩然一路走來所看到的景色。

既然來了就不能只看風景,他們得聚會、聊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開軒」,字面意思就是打開窗子。「面場圃」和「話桑麻」,傳達出什麼意思呢?

「場」,就是曬穀子的空地;「圃」,則是種菜的田地;「場圃」也可以泛指整個莊園。「桑麻」是什麼呢?也是泛指,「桑」是種桑,「麻」是種麻。種桑當然是為了養蠶,蠶吐出來的絲可以織衣服。麻也可以用來織衣服,但質量比蠶絲差很多。「桑麻」與「場圃」放在一起,可以泛指各種各樣的農業生產。這位朋友家,不僅種菜、種穀、種桑、種麻,可能還種桃、種李、養雞、養豬。詩人舉其一二,概指全部。

他們談論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範圍僅局限於農家雜事,肯定不包含考試、做官、送禮、交際等俗事。這是孟浩然的個人身份所導致的結果。他人生絕大部分時候是不做官的,是一個隱士。他結交的人,以及遠近鄰居,也都是這樣一些人。孟浩然與朋友之間的談話內容,無非是今天你們家種了什麼?蔬果長勢如何?蠶絲質量好不好,能不能做出好衣服?給我也弄一件穿穿?可見,他們有一種不關心世間俗事的超然態度。沒有官場上的鈎心鬥角,沒有讀書人的迂腐較真,他們談論的就是日常生活、田園樂趣,非常輕鬆!

酒也喝了,肉也吃了,農家的事也談了很多,這場飯局怎麼收尾呢?其實這首詩最精彩的一筆,在於收尾,「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說,喝完吃完我就走了,顯得情分太薄,趣味太淺。我太喜歡你這裡了!你邀請我來,我就來。我吃完要走,還跟你約下一頓飯。由此可見,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自然,多麼率真、敞亮!下次什麼時候來呢?孟浩然說,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時候,我還來。來幹什麼呢?「還來就菊花」。

什麼叫「就菊花」?有兩種解釋,一是觀賞菊花,一是飲菊花酒。重陽節這天有很多習俗,其中有個習俗就是飲菊花酒。陶淵明有個名句,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什麼要採菊呢?放在酒裡面,用來製作菊花酒。據說菊花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我們現在有時候還喝點菊花茶,且不說它能不能延年益壽,至少能明目,能降火,夏天喝起來尤其舒服。古人會在九九重陽節這天喝菊花酒。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到這天需要表示一種祝福,於是就一起喝菊花酒,希望大家都長命百歲。

整首詩看下來,其實就說了一件事,約飯。詩人先赴約,吃今天這頓飯,然後又約了下一頓飯。在吃飯、約飯的過程中,孟浩然既展現了兩個人的友誼,也展現了兩個人的心情,還順帶展現了一下村莊的風景。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整首詩讀起來真的沒有一點障礙。心情,事物,景物,都如小溪一樣靜靜流淌,以至於他吃這頓飯之後,又約下一頓飯,這個過程也顯得那麼自然。讀孟浩然的詩,不僅是讀他的字句,更要讀出輕鬆自如的心態。

相關焦點

  • 老實人孟浩然的田園詩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我們跟著孟浩然,沿著小路,遠遠望見了村莊,然後,進了村莊,再然後,進了屋。「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現在,也許已經吃過雞黍了,更有可能,是正在吃。開了窗,窗外,是莊稼地,當然,還是頷聯看過的綠樹青山。嗯,一定得開窗,開窗不單空氣好,風景好,更重要的,是與上兩聯有關聯,更更重要的,是引出下句——把酒話桑麻。
  •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大年初二回家忙
    想起孟浩然的一首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生活越來越好了,父母越來越老了,希望我們都能珍惜這「一歲一歸寧」的機會,帶上家人,領著孩子,回家看看,家裡永遠都有父母守望我們的目光。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有《孟浩然集》。【背景】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朝的農家樂了。孟浩然受陶淵明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喜歡描寫鄉村田園生活,風格平淡恬靜。在這類詩中,也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這裡我們經常忽略一個現象,那就是孟浩然在安史之亂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整個生命都在大唐盛世中度過的。
  • 孟浩然受邀去朋友家做客,被優美的景色所吸引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孟浩然一生隨性灑脫、至情至性,他的詩風也是清新自然,充滿生活氣息,我們與其說他不懂人情世故,不如說他的內心更加嚮往平淡的田園生活。有一次,孟浩然收到朋友的請柬,邀請他去做客,當他來到朋友家中後,看到一片清幽秀美的景色。再加上老朋友的熱情招待,孟浩然興致勃發,在臨走時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 孟浩然的一首田園詩,初讀覺得很簡單,再讀才發現字字珠玉
    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便是對他摒棄官職、白首歸隱、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表露了自己的敬慕之情。而說到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最經典的還數那首《過故人莊》。這首由孟浩然創作的五言律詩,主要寫的就是他應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做客的經過。一個普通的農莊,一頓普通的雞黍飯,讓很多人初讀起來都覺得很簡單。但它集景、事、情完美結合的藝術魅力,卻需要我們細細再讀才能發現。
  • 孟浩然田園詩清新淡雅,情真味醇,恬淡有味:陶醉在心,無比嚮往
    孟浩然生活在最為強盛的盛唐時期,加之出身小地主階級,家境殷實,生活無憂,為他嚮往和追求的隱逸生活提供了物質保障,他可以專心於是的創作了。他的詩清新幽遠,淡雅寧靜。孟浩然有志用世,無奈科舉不第,終生未仕,鬱郁不得志之後轉為隱逸致興,歸隱田園平靜淡泊的生活。從文化心理學上來說,詩人心馳神往的生活會成為詩裡一部分,詩人在詩中留戀的事情,在現實中也有實際物化。
  • 孟浩然:李白一生難得佩服的人
    但是,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崇拜,曾作數詩贈年長自己十二歲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一開口就說「吾愛孟夫子」,這話說得多麼坦率,多麼真誠!
  • 孟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何連風流的李白都說他「風流天下聞」?
    初識孟浩然,大都是因為刊載於小學課本上的這首古詩:《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到再次知曉孟浩然時,初一教材中又載一篇:《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
    孟浩然則不同,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莊園主。他終身白衣,科考過一次,落第就算了,絕不復讀。也曾經動過心思幹謁張九齡,但是這個時候張九齡已經失勢,只留他作了一段時間清客,直到自己去世。後來也有不少朋友舉薦他,但是文才的自負讓他放棄了舉薦,甘心歸隱務農。孟浩然對田園生活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 孟浩然訪友不遇寫首詩,短短20字含蓄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寫過許多經典詩句,在他的詩文中充斥著田園生活的美好,「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在農家院子裡和好友喝酒聊天話農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隱居在山林中,夜裡不覺地醒來,春風裡處處是鳥兒的歡歌聲。孟浩然的詩裡處處是恬淡悠然的生活,讓人不得不愛。
  • 孟浩然躲在王維床下的那天,原本是他最好的做官機會
    孟浩然躲在王維床下的那次,原本是孟浩然可以輕而易舉進入官場的機會,可惜,孟浩然陣腳一亂,就此失去了錦繡前程。孟浩然比李白王維大十二歲,可是對於科舉,他屢敗屢戰,名次一直穩定地保持在落榜者隊伍裡。孟浩然孟浩然在一次秘書省的文人酒會上,用詩句擊敗了整支喝酒團隊。那天,擬了一個以秋月為題的當場命題寫詩。孟浩然略一沉吟,就幽幽吟誦道: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 孟浩然隱居的鹿門山,究竟有怎樣的魅力?有詩為證!
    渴望安詳的生活和不懼強暴的反抗精神,其實和很多地方的百姓心中是一個期盼。讀唐詩,最喜歡一個叫孟浩然的詩人的生活態度。仕途的不順並沒有讓他一直鬱鬱寡歡。古代的讀書人,進不能求功名,退則學歸隱。遠離京都,回到農村生活其實並不差,樂趣多多,比如閒時串串門。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簡單的才是最好的
    孟老爺子想不通,一氣之下將孟浩然趕出了孟家。孟浩然索性搬到鹿門山上過起了隱居生活。這也就是後人為什麼說孟浩然是最任性的詩人了。後來更任性的是他認識了韓襄客一個從郢城到襄陽賣藝的歌女。才子,佳人,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個說:「只為陽臺夢裡狂,降來教作神仙客。」
  • 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秋果、稻米、菜蔬、桑麻……名稱陌生或熟悉,都全是豐收的消息,聽著老友滿足的喟嘆,詩人心裡忍不住低呼,真是個豐年啊!
  • 孟浩然讓人意外的一首詩,不相信是他寫的!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也是語文課本上必背篇目,我們大家都對這首詩很熟悉。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自然認為這首詩沒什麼奇特的。事實上,孟浩然詩集作品中,這類渾健的作品寥寥無幾。如果我不是先在課本上學到這首詩,我簡直要懷疑這是另外一個人的作品了,無論是王維、杜甫、李白,或者是其他人,就是不敢相信是孟浩然寫的。因為孟浩然的整體詩詞風格,和這首的風格太不一樣。讓我們用一個字概括孟浩然的詩歌風格,就是「清」字。
  •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夢回田園,掩不住心頭那縷淡淡的鄉愁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最難忘是那麥收的季節,一望無垠,金黃色的麥浪,散發著誘人的麥香,使人陶醉,令人嚮往。更為感同身受的是那三夏大忙,麥收的辛勞和喜悅。
  • 孟浩然九首古詩,首首都似山水畫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