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解讀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根據功能區定位制定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發改委解讀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根據功能區定位制定
2014-09-20 04:27:28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燕磊

  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規劃。規劃的發布對於我國實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有哪些促進作用?中國政府在聯合國氣候峰會召開之前發布該規劃,向國內外釋放了怎樣的積極信號?本報記者專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就上述問題作出解讀。

  規劃明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重點任務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目前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未來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還將持續增長,隨著國際碳排放空間進一步約束,我國在國際談判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去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華沙會議要求各國於2015年上半年向公約秘書處通報自主決定貢獻目標,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駛入快車道,各方期待我國提出更有力度的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從國內來看,儘管我國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但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並沒有根本轉變,長期形成的高碳發展模式導致我國推進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勢在必行。

  《規劃》分析了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現狀、面臨的形勢及戰略要求等內容,提出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明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等重點任務,並從實施試點示範工程、完善區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能力建設、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和實施途徑,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實。

  在不同地區建立分類指導的區域政策

  《規劃》提出根據我國的主體功能區定位來制定區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這是不同於以往的政策亮點。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專門有一章內容來闡述區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之所以借鑑主體功能區定位思路來制定差別化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是基於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氣候條件多樣、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和不同地區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功能定位,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不同地區建立分類指導的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政策。在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同時,推動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

  《規劃》分別針對城市化地區(包括優化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禁止開發區域),確定差別化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和實現途徑。為了體現差別化政策特點,《規劃》對優化開發區域提出「確立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而對重點開發區域提出「堅持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逐步建立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規劃》明確提出,要借鑑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逐步建立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具體而言,要在總結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碳排放交易試點的經驗基礎上,研究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地區分解落實機制,制訂碳排放交易總體方案,明確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的戰略目標、工作思路、實施步驟和配套措施。做好碳排放權分配、核算核證、交易規則、獎懲機制、監管體系等方面制度設計,制定全國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培育和規範交易平臺,在重點發展好碳交易現貨市場的基礎上,研究有序開展碳金融產品創新。

  與此同時,不斷健全碳排放交易支撐體系,制定不同行業減排項目的減排量核證方法學。制定工作規範和認證規則,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第三方核證機構認可,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配套政策及監管制度。研究與國外碳排放交易市場銜接,積極參與全球性和行業性多邊碳排放交易規則和制度的制定。探索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開展雙邊和多邊碳排放交易活動相關合作機制。

  目前我國各項低碳試點在穩步推進,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後將繼續開展低碳省區試點,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體制機制創新,率先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實現到2020年低碳試點省區的碳強度下降幅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次,在繼續開展低碳城市試點的同時開展低碳城(鎮)試點,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探索產業低碳發展與城市低碳建設相融合的新模式,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和低碳發展提供有益經驗。此外,紮實推進低碳園區試點,到2020年建成150家左右低碳產業示範園區。制定低碳產業園區試點評價指標體系和建設規範。另外,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商店、賓館、飯店、旅遊景區等商業機構,開展低碳商業試點,2020年前創建低碳商業試點1000個左右。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低碳社區試點。「十二五」末全國開展的低碳社區試點爭取達到1000個左右。解讀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 採訪人:本報記者 劉 毅

相關焦點

  • 應對氣候變化 城市應該如何規劃
    北極星大氣網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今年G20杭州會議的重要議題。世界在關注,中國也在高度關注。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戰場。為此,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明確了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向和原則。
  • 應對氣候變化走好低碳轉型路 四川將發展氫經濟 打造成渝氫走廊
    作為經濟大省和能源大省,四川又將如何落實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承諾貢獻「四川力量」?11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應對氣候變化專題新聞發布會,四川省發改委、機關事務管理局等一同出席,對四川省「十三五」應對氣候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碳排放達峰情況、低碳節能工作以及「十四五」規劃等作介紹。
  • 《風景園林》熱點導讀|20 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
    探討氣候變化背景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應對策略,有利於加深風景園林師對氣候變化的了解與思考,對於倡導通過科學手段優化人居環境也有著重要意義。最終,針對氣候變化制定六大主題。這些主題將細緻分析周圍景觀的場域特定和自然邏輯作為基礎,而這一邏輯又與其生態基礎以及社會和文化密不可分。提出的一系列策略有助於縮小經濟與生態、文化與自然、城市主義與景觀之間的分歧,同時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新挑戰,並抵制同質化的應對措施。
  • 應對氣候變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
    生態環境系統要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統籌謀劃好「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方面面,切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力度和水平。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更加明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路徑。2013年,中國發布第一部專門針對適應全球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提高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綜合能力。以強化職能實現統籌。
  • 應對氣候變化,四川開出這些「藥方」
    1966—2009年,「蜀山之王」貢嘎山冰川面積減少11.3%,海螺溝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四川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四川將制定行動方案「四川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脆弱區,近60年平均氣溫升高0.17℃/10年,近20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區域性、系統性、長期性影響逐步顯現。」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更加明確
    2020年12月12日,在《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國際社會為了提振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雄心,舉辦了2020氣候雄心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三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四項新舉措。這意味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加明確。
  • 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如何增強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中國要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生產到消費都要考慮碳排放約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擘畫宏偉藍圖「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明年有望制定新政策
    (健康時報記者 井超 實習記者 高曉鍈)「作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和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居住地,中國應對氣候危機的方式對中國和全球都至關重要。儘管我國已經頒布了許多積極的健康政策,但如果沒有進一步升級的氣候行動,整個國家都有可能遭受氣候變化帶來的公共健康威脅。」
  • 生態環境部:加快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立法
    來源:生態環境部原標題:生態環境部:加快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立法 協調推動有關法律法規制修訂,加快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立法,在相關法律制修訂過程中推動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內容,鼓勵地方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
  • 生態環境部發布意見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
    (三)主要目標「十四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籌融合的格局總體形成,協同優化高效的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在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等方面取得關鍵進展,氣候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 民生智庫 |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我國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分解落實,採取措施持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持續推動地方開展各類低碳試點示範,鼓勵地方制定低碳發展戰略和政策。(三)不斷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應對氣候變化體制機制應對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職能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強化了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參與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機構改革後,國務院調整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組成單位和成員,制定了工作規則,建立了聯絡機制。
  • 非化石能源佔比25%,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更加明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三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四項新舉措,這意味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加明確。 其中包括:制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等。中國的主動作為為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然,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也遭遇了坎坷。
  • 【老外有話說】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力量
    作者:法比奧 帕蘭提(Fabio Massimo Parenti),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關係學副教授 在日前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鄭重承諾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學會居安思危 應對氣候變化
    原標題:學會居安思危 應對氣候變化   12月7日,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
  • 氣候變化對媒傳疾病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 Infectious Diseases of...
    Reeder 發表時間:2019/06/13 數字識別碼:10.1186/s40249-019-0565-1 原文連結:http://t.cn/AiOwUqpv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Sb9dw8N7TrEn8kd7zz-AeA 瘧疾、黃熱病、萊姆病、鼠疫、登革熱和利什曼病等媒傳疾病(Vector-Borne
  • ...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
    為進一步宣傳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方針政策,充分展示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積極營造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氛圍,我局組織編制了《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見附件)。現印發給你們,供工作中參考。特此通知。
  • 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發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能改善中國...
    最新發布的《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以下簡稱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以下簡稱中國報告),分別聚焦氣候變化對全球和中國人群健康的影響。根據報告,自1990年以來,中國與高溫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已上升了4倍。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一、氣候變化相關風險根據2017年6月TCFD發布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報告》,氣候相關風險被劃分為兩大類:(1)物理風險,即與氣候變化的實體影響相關的風險,和(2)轉型風險,即與低碳經濟轉型相關的風險[4]。
  • 習近平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三點倡議,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記者採訪的學者說,在以「雄心」為關鍵詞的峰會上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具有紀念意義和現實意義。「應對氣候變化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
  • 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
    近期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單獨用一個部分部署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時期,推動綠色發展怎麼做?在12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