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於1878年出生在陝西三原,1903年秋天考中進士。他善於寫詞,後來卻因為其作品集而被密令緝拿。1906年于右任奔赴日本,並參加了同盟會。武昌起義後他高調支持革命,辛亥革命後曾出任南京臨時政府的交通部長。
二次革命時,他也積極投身於反對袁世凱的鬥爭。抗戰時期,他更是踴躍參加抗日救國的偉大運動。下面介紹于右任很著名的一首散曲,視野開闊,行文跌宕起伏。
中呂 山坡羊 神聖戰爭
作者:于右任
憂愁風雨,迷離雲樹,流亡不盡艱難路,寇何如?寇何如?
中原春色還如故,神聖戰爭當共負。興,天定助;亡,人自取。
這支散曲創作於抗日戰爭極為艱苦的歲月裡,當時敵人猖狂入侵,中華民族正籠罩著危亡的烏雲,士氣低落,百姓流離失所。而很多仁人志士、社會團體,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動員和帶領全國人民掀起抗日救亡的民族風暴。這支散曲就從正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現狀,表達了團結抗戰、人民必勝的主題。
「憂愁風雨,迷離雲樹,流亡不盡艱難路。」風雨裹著憂愁,雲海迷茫,樹木似孤寂的人兒,蹣跚在一片昏暗之中。更可怕的是,這種流亡之路又杳無盡頭,不知何處才是歸宿,令人悲痛欲絕。這三句描繪了一種悽冷境遇,抒發了詩人無限同情和關切的情懷。
整個畫面色調昏暗,情緒也十分壓抑,「寇何如?寇何如?」這是憤激反詰,含義十分豐富。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分子曾狂妄地叫囂,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一方面,他們加緊擴大軍事進攻,妄圖以軍事打擊,消滅抗日力量,推毀人民的抗日鬥志;另一方面,加緊拉攏親日派,扶植偽政權。
他們企圖以這樣的反革命兩手,實現其大東亞共榮圈的迷夢。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是推不垮、打不爛的。「中原春色還如故」,在中國人民抗日力量的打擊下,大片土地還在人民的手中,春色依舊,春意盎然。這一句是寫實,同時也是詩人不屈性格的反映、和抗戰必勝信心的表白。
明豔的春色同風雨迷離的景色,形成強烈的對比。「神聖戰爭當共負」,是一位忠貞的愛國志士的心願。當時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國高於一切,全國各黨派和團體,各界人士應當共同擔起抗日戰爭的神聖責任,這是對只知賣國投降者的當頭棒喝!
「興,天定助;亡,人自取!」這是對日本軍國主義者必然滅亡,人民的抗日戰爭必將勝利的哲學總結。抗日戰爭是正義之舉,雖然當時力量的對比,敵人暫時還顯得強大,但正義的事業必將興旺發達,因為它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玩火者,必自焚。
縱觀于右任的這支散曲,感情起伏跌宕,具有很強的衝擊力。開頭寫流亡之苦,感情十分壓抑;中間指斥敵人的罪行,表明不屈的鬥志,感情又上了新的高峰;最後以嚴格的對仗,給人以鼓舞。這支散曲寫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詩人有如此預見,足見其視野開闊、見解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