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壁畫「穿越記」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太原6月1日電(記者王學濤)在山西博物院一層展廳,一塊塊壁畫和復原的「壁畫墓」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觀。飛鳥髻、豎箜篌樂器、疾馳的駿馬、彪悍的武士……這些畫面看上去遙遠而陌生。

  它們從哪裡來?為何身上有缺失和刀痕?作為山西博物院的研究員,渠傳福是較早見到這些壁畫中水泉梁和九原崗壁畫的人之一。

  2008年,渠傳福到山西省朔州市水泉梁村參與一座壁畫墓的搶救性發掘工作。根據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壁畫內容推測,此墓葬年代為北齊後期,墓主人為鎮守朔州的軍政長官。

  渠傳福說,水泉梁壁畫墓地勢較高,受雨水幹擾小,因此壁畫保存較好,生動再現了北齊社會歷史風貌,極具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是山西地區發現的整體保存較為完整的北齊壁畫墓之一。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壁畫都像水泉梁壁畫這麼幸運。2013年,渠傳福又到山西省忻州市參與了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當時看到的場景令他現在想起來都非常氣憤。「盜墓者破壞嚴重,墓室裡90%的壁畫都沒有了,非常可惜。」

  即使這樣,墓道東西兩壁壁畫依然非常震撼。第一層為升天景象,繪有神怪異獸、龍鶴仙人、風伯雨師等形象;第二層以鬱鬱蔥蔥的山林為背景,描繪了備馬出行和狩獵場景;第三、四層依舊以山林為背景,繪有隊列出行圖。此外,墓道北壁還繪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廡殿頂的木結構建築。

  「留下來的這些壁畫顯示了墓主人顯貴的身世,可惜墓誌沒了,墓室壁畫也沒了,實在令人痛心。」渠傳福說。

  北朝時期,山西是北魏、東魏、北齊的核心統治區域,是民族融合的熔爐、文化匯聚的舞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是北魏前期的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在東魏、北齊時被稱為「霸府」「別都」,這兩個地區大量的北朝文物遺存,越千年而熠熠生輝,其中墓葬壁畫頗為引人矚目。

  「中國北朝壁畫是世界美術史上最偉大的篇章之一,九原崗和水泉梁壁畫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渠傳福說。

  為加強對北朝墓葬壁畫的保護,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聯合地方文物部門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後,對壁畫進行了搬遷保護。山西博物院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霍寶強主持修復了這兩處壁畫。

  「水泉梁壁畫面積較大、分割較多、單壁平面呈弧形且壁面不平整,最終確定了採用沙坑來製作墓室壁畫結構模型的工藝方法。」霍寶強說,實踐證明,他們做的壁畫異形支撐體能最大程度上復原墓葬結構、展示墓葬壁畫。

  九原崗壁畫的特點是畫面感強,人物和動物非常飽滿,為最大限度保護畫面的完整性,他們採取了大畫幅切割的方式,但這給後期的保護修復等帶來了難度和挑戰。霍寶強說,邊緣位置修復起來較方便,但中間地帶就「鞭長莫及」了,於是他們在壁畫上方搭建了支架,工作人員趴在架子上修復。

  經過文保人員的努力,修復好的壁畫實現了從古至今、由地下轉地上的「穿越」。山西博物院採取「裸展」的方式,讓觀眾看到壁畫的真實狀態。疫情期間,講解員金佳悅還在網絡平臺對北朝墓葬壁畫進行了直播。

  「通過對壁畫內容的講解,讓觀眾了解了古人的生死觀,也通過展示壁畫的傷痕,呼籲人們提高文物保護意識。」金佳悅說。

相關焦點

  • 古老「敦煌樂器」穿越千年蘭州「發聲」
    距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式還有124天 從13日至15日,由中央民族樂團創排的大型民族樂劇《又見國樂》,在甘肅大劇院震撼上演,眾多由敦煌壁畫復原的古樂器及千年古譜再次以音樂的形式回到家鄉。千年古譜 在樂章中穿越千年而來13日,蘭州首演當天,從甘肅大劇院的前廳開始,就有民樂演奏者盛裝在劇院門廳各處,或抱琵琶或撫古琴深情演奏。
  • 敦煌壁畫:穿越千年的華章
    現編號的492個洞窟共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餘身,唐宋木構窟簷5座。莫高窟不僅反映了中國古代繪塑藝術的精湛技藝,而且具有珍貴的藝術和歷史、考古價值。此種靜穆風格,與河西魏晉墓葬壁畫的製作程序和技法相似而意境則大異其趣。稍晚的壁畫,在造型上,人體比例加長,身長有作頭長六、七倍者。有的飛天雙腿的長度竟是軀幹的兩倍,追求一種飄然欲仙、瀟灑通脫的藝術效果。同時,在構圖上採用「異時同圖」法;在用線上,頗有「行雲流水」之妙;在賦彩上,喜歡濃麗淳厚的色調。
  • 百年科技穿越千年文明
    飛天壁畫,古城佛窟,大漠戈壁,綠洲胡楊……在這個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西北之地,承載著太多嘆為觀止的自然美景和目醉神迷的人類文明,令無數人心馳神往。 月牙泉為何歷經千年未被沙子埋沒?敦煌文化跨越千年傳承至今,又是什麼讓其「恆久動力,經久彌新」?
  • 河西走廊:穿越古今的千年長廊
    從敦煌到嘉峪關,從酒泉到張掖,從武威到蘭州……前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踏訪河西走廊,用幾天時間穿越千年時光,走過這條歷史與時代交織、夢想與現實激蕩的長廊
  • 塵封千年,古樂器從敦煌壁畫中「躍然而出」
    敦煌壁畫中保存了北周到元代的各種樂器,共計44種,4500餘件。敦煌壁畫中的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都是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敦煌壁畫中的樂器都是民間工匠製作的,一直延續到現在。但在樂器製作傳承中,有好多樂器製作技藝都已失傳了。有些樂器製作技藝雖然在敦煌失傳了,但在中原其他地方傳承著。如琵琶、古箏,排簫等樂器。
  • 英國出土千年壁畫,發現刻有5個簡體中文,引發熱議
    水晶頭骨、敦煌壁畫、復活節石像,那些驚世駭俗的考古發現,不斷刷新著世人的認知。2019年9月,英國西伯克郡博克斯福德的一個小村莊中,出土了一幅古老的壁畫,震驚世界。一方面,這幅壁畫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另一方面,這幅埋藏英國地下上千年的壁畫,竟赫然鐫刻著5個漢字,甚至還是簡體中文。據了解,早在1870年,當地的農夫在工作時就曾發現過這個壁畫。
  • 穿越千年歷史,我看見了什麼
    進入劇場後,所有觀眾都要跟隨工作人員的指引,隨著劇情的發生走動,我們一起去穿越千年歷史,見證輝煌的精彩瞬間。第一幕先是在t臺下方兩側觀看敦煌的名人,他們有的是莫高窟裡的壁畫原型,有的是與莫高窟相關的歷史人物,他們從兩邊的秀場走到中間,如同走秀一般,同時在自我介紹,我對這些人物有了了解。
  • 千年敦煌 X 王牌國潮:穿越千年的時尚魅力
    通過基於華為河圖技術而生的華為AR地圖,不僅實現保護洞窟文物的目的,更可讓遊客身臨其境體會千年佛國魅力,感受虛實融合的數字新世界。騰訊 X 敦煌博物館 敦煌研究院 聯合騰訊影業 ,騰訊動漫 共同推出「敦煌動畫劇」,千年壁畫變身動畫劇迎來首映!不僅可以身臨其境感受敦煌壁畫的靈動之美,還可以親身參與配音。
  • 敦煌壁畫服飾:千年霓裳羽衣曲
    來自敦煌的100餘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 窟複製洞窟,全方位呈現了敦煌石窟的千年營建歷史、絲路多元文化交匯的藝術結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宏,給椰城人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歷史洗禮。其中的「霓裳美儀」章節,展示了敦煌石窟壁畫和彩塑保存的部分服飾圖像和資料,這絢麗的色彩,風蓬的水袖,驚豔了海口冬日。
  • 一夢敦煌,一眼千年:他筆下的壁畫有多驚豔?
    此次《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共設立一樓、六樓兩大展區,共計展出敦煌壁畫作品65幅。謝曉冰以唐代敦煌壁畫為創作基礎,注入了個人的主觀意念與創作思想。展出作品涵蓋四大主題,其中不乏人們熟悉的飛天、反彈琵琶、觀世音菩薩等藝術形象。段文杰先生評價道:「畫佛像不容易,謝曉冰博取眾長而棄其所短,創造出了蘊藏在他心中的佛像。
  • 從圖像到樂器,敦煌壁畫「復活」啦!
    身著彩裳、手持古樂器的演奏者們仿佛穿越時空,將敦煌壁畫中描繪的音樂盛宴帶到了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這些樂器正是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樂器。據統計,在敦煌莫高窟有壁畫的492個洞窟中,240個洞窟的壁畫繪有樂舞場面,出現樂器4000餘件(次),樂伎3000餘身,不同類型的樂隊500餘組。
  • 在上海博物館走進「墓室」——千年壁畫「活」起來
    尤為引人入勝的是,展覽創新展陳方式,重新搭建復原了整座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觀眾得以走進「墓室」,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壁畫藝術的風貌。《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的壁畫有「離家求識」「仕途青雲」「暮年仙居」等場景,描繪了墓主人年少時離家謀求仕途,老來還鄉隱居的理想人生,同時還營造了墓主人仙逝後的來生世界。《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壁畫形式簡潔大方,內容樸素典雅,極富文人情懷,借花卉與詩詞襯託主人的清高雅潔。正對門洞的北壁繪有一盆含苞待放的牡丹,鬱鬱蔥蔥。
  • 穿越千年的悲喜哀愁——敦煌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歷史悠久,莫高窟裡有絢麗的壁畫,還有大大小小的佛像,一種莊嚴而古老的傳統和信仰撲面而來。這是讓全世界都嘆為觀止的屬於中國的寶藏。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畫,一個個人物,一段段故事,匯成了眼前的畫面,除了驚嘆感嘆,只有深深折服於此,從古典的神話到當時的民俗風情,就像捲簾一般在眼前展開,如同穿越千年的守候,終於等到你。
  • 西餐廳裡的國潮風,一場穿越千年的牽手.
    在這裡,感受西餐廳裡的國潮風,實現一場穿越千年的牽手。    必勝客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年輕人有關西餐的「第一課」。餐廳裡簡約溫馨的就餐氛圍,以及各種深受年輕人及小朋友喜愛的食物……一直以來,當了爸媽的李柯和雅雯,也把必勝客當做自己的溜娃好去處。
  •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在城市興起
    2008年北京奧運會活字方隊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在城市興起,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數百位演員組成的活字方陣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北宋時期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於推動世界文明和人類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時代發展,活字印刷書慢慢被淘汰,被一種更高效快捷的方式代替,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被人類遺忘,而今阮同民將這古老的工藝傳承下來,帶你穿越時光找回過去的印記
  • 點燃這隻蠟燭,在燭火中欣賞敦煌飛天絕美壁畫
    有人說,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其中,婀娜多姿的飛天已成為敦煌壁畫中典型的形象,也是最美的藝術形象。如何能讓那些不曾去過莫高窟的人,也能真實地感受到這座歷經上千年的文化奇觀?
  • 莫高,有一副穿越千年的地圖
    黃沙金黃、藍天湛藍,沙漠深處的這一汪綠洲,便是承載了千年的慈悲,便是昭然於蒼穹的信仰。畫於莫高窟第61窟西壁上的《五臺山圖》,第一次和其相遇,便深深為之傾倒了。精準的地形地貌描繪、罕見的古建築形象勾勒、生動的佛教百姓故事,無一不在世界壁畫史、中國地圖史上豎起極為罕見的標杆。
  • 開拓特色新文創IP長音頻領域,QQ音樂攜敦煌開啟千年壁畫有聲故事徵集
    4月13日,敦煌研究院官方音樂號正式入駐QQ音樂,不僅為聽眾帶來經典壁畫的有聲故事,更首次帶來騰訊攜手敦煌打造的「敦煌動畫劇」,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九色鹿的傳說在內的《神鹿與告密者》《太子出海尋珠記》《誰才是樂隊C位》《仁醫救魚》《五百強盜的罪與罰》等千年壁畫的精彩動畫故事,以全新視角呈現千年壁畫故事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讓敦煌文化「動聽」又「好看」,帶給用戶耳目一新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 端午漫遊金澤古鎮,恍如穿越千年~
    端午漫遊金澤古鎮,恍如穿越千年~ 2020-06-26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莫高窟壁畫「活起來」
    2018年,他與團隊共同將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樂器圖像轉化為實物,讓古老的敦煌藝術在科技和理性的結合下,通過空間轉化和虛實轉化在觀眾面前「復活」,給予傳統文化以嶄新的呈現角度。精妙壁畫在心底紮根馬成虎出生在甘肅蘭州,敦煌莫高窟這座中華文化的瑰寶,於他而言更多了一份不同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