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敦煌,一眼千年:他筆下的壁畫有多驚豔?

2021-02-19 天河路123號

千百年來,敦煌一直在用自己最獨特的方式,釋放著一種震撼塵世的美麗。

新的一年庇佑萬物蒼生,萬事大吉 家國永安;福慧盈滿 如意自在;飛瓔舞珞 天賜百福:

2021年1月27日—2月22日,廣州購書中心六樓高地文化空間展廳及一樓(東門旁)正在展出「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

展覽主題:「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1年1月27日——2月22日,每天10:00-21:00

展覽地點:廣州購書中心天河店六樓高地文化空間、一樓(東門旁)

展覽費用:免費參觀,無需報名

畫家謝曉冰曾在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工作,師從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段文杰先生。他醉心敦煌藝術,堅持用敦煌的語言、筆墨、色彩,在重彩繪畫領域進行創新與探索。

此次《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共設立一樓、六樓兩大展區,共計展出敦煌壁畫作品65幅。

謝曉冰以唐代敦煌壁畫為創作基礎,注入了個人的主觀意念與創作思想。展出作品涵蓋四大主題,其中不乏人們熟悉的飛天、反彈琵琶、觀世音菩薩等藝術形象。

段文杰先生評價道:「畫佛像不容易,謝曉冰博取眾長而棄其所短,創造出了蘊藏在他心中的佛像。

謝曉冰,字暉,大石齋主。1963年出生於北京,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美術研究會副會長、廣州詩書畫會副會長。

大漠,落日,壯闊而遼遠的千裡之外,藏著一個悠遠而安詳的地方,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她就是敦煌。

在這片人類文明璀璨藝術相互輝映的土地上,以莫高窟為核心的敦煌文化,已經綿延了一千多年。

在過去的千年歲月中,她曾經被歷史遺忘,也曾經被風沙掩埋。自1941年來,那種穿越一千多年的時空力量依然讓眾人受到召喚,不顧一切地奔向她。從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到王旭東、趙聲良等幾位敦煌研究院帶頭人,他們的守護精神和個人魅力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用生命和靈魂守護著這個聖潔的地方。

在代代相傳的敦煌人的堅定守望中,精心呵護下,如今這座經歷了一千六百五十餘年風霜的莫高窟,絕世而立,以開放而包容的萬千氣度,每天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前來膜拜她的苦旅者,及一睹她神秘面容的旅行人。今天,當一次又一次走進她的時候,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文明的曙光和人性的光芒。

「自度度人,自覺覺他」。我曾多次幻想並希望,在一個喧囂而熱鬧的時代,物質生活可謂登峰造極的當下,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愈加蒼白,在全社會普遍並不崇高的當下,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精神寄託,需要一種信仰力量。


敦煌莫高窟在我的心頭,就是人類社會的最後一塊淨土,她吐納百代的氣質和稟賦為我們撐起了精神世界的天空。我堅信,在未來,她那由此散發的氣息和祥瑞將繼續護佑著世世代代追求進步,嚮往文明的人們。

我以我親身體悟,真誠地告訴讀者,我今生的藝術轉折與後半生的福祉所得,恰恰受惠於敦煌,受恩於敦煌藝術。往精神層面上講,多年來對藝術的追求、對佛教繪畫的鑽研,漸漸使我寧靜淡泊,內心平和。雖一直未皈依佛教,但已有虔誠的宗教情感。這樣的宗教情感,令人心生智慧。

我深深地相信,中國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璀璨世界瑰寶敦煌藝術,都是我永遠取之不盡的藝術創作源泉,也是淨化我性靈的力量所在。而我也將在敦煌這片心靈淨土的精神滋養上,繼續走下去,繼續畫下去。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日有緣敘文成書,彙編成集,實屬眾緣相合之結果。改用納蘭性德一詞,聊表我心,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敦煌,醉也敦煌,夢也何曾到敦煌。

在這裡,感念敦煌、敦煌人,感謝敦煌藝術愛好者及友人。「佛度有緣人」,願我的敦煌作品,能給你們帶來心靈的淨化。 

——謝曉冰 

「敦煌壁畫是中國佛教藝術中最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其中唐朝時期的壁畫作品代表了中國壁畫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敦煌佛教藝術發展中最為輝煌鼎盛的印記。」

壯麗的唐代樓閣、精美的樂器、舞姿翩翩的伎樂天……壁畫上繪製了當時人們想像中的西方極樂淨土。

壁畫中的佛像從雄渾健壯變成秀骨清像,繼而轉向柔和豐腴,構圖愈加大膽,色彩更加明亮,佛國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宏大歡樂。

△57窟(初唐),頭戴金冠,身飾瓔珞,眉眼清淺,體態婀娜,仿佛輕而勻的呼吸聲都能聽到

本次展出作品以唐代敦煌壁畫為創作歷史背景,同時,又注入了當代畫家謝曉冰的個人主觀意念與創作思想。

謝曉冰從先賢的佛教繪畫中汲取了大量的靈感,再加以研究、整理和升華而後進行創作。

他筆下的佛陀、觀音及供養菩薩,都在充分表現出佛相的莊嚴、肅穆、聖潔與祥和,營造一種古樸斑駁與莊重典雅的畫面氣質,進而達到一種古老與現代、神秘與夢幻的境界。

△《觀世音菩薩》 謝曉冰畫作

藉助敦煌壁畫佛像,表達出當代人的審美思想和精神風貌,傳遞並表現出當代歌舞昇平的盛世大國,以及改革開放40周年來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的風華正茂。

本次「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分為敦煌菩薩、大唐飛天、大唐伎樂、供養菩薩四大展區,共展出敦煌壁畫作品65幅及敦煌文化系列圖書:

敦煌莫高窟保存著中國最為豐富多彩的經變畫。

在唐朝前期,單身的菩薩像日益增多,最為熟悉的觀音菩薩就是從經變畫中脫離出來的獨立形象。這些菩薩形象不再是北魏時期、隋朝時期的形象,而是逐漸擯棄了西域佛像的面貌特徵,變成了唐朝特有的人物畫像。

他們的形象來源於實實在在的時代生活的真實人物,或以當時的人物為參照,通過形態、表情的寫實,揭示了人物的內心,進而達到了一種傳神創作的境界。

唐代是敦煌飛天的鼎盛時期。

唐代飛天曆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在近三百年的時間裡,飛天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完成了完全中國化的歷程。

這一時期,飛天的基本形象是菩薩裝,女性體型,特別是盛唐時期受到宮廷舞蹈和仕女畫的影響。

其畫法由浪漫、誇張步入現實,由天人轉變為楚楚動人的宮娥舞女,粉壁丹青完全進入了人物畫的範疇,工筆勾勒,重彩平塗,形象鮮明。

敦煌繁雜的壁畫形象中,有一類演奏樂器的人物形象,被稱為「敦煌樂伎」。

有別於北魏壁畫造型雅拙、色彩單純的特點,盛唐時期的壁畫人物造型多變,常以紅、黃、黑為主色調,色彩厚重,並通過線描與暈染的手法,呈現人物的明暗關係與立體層次。

敦煌的伎樂圖,不僅為後人研究絲綢之路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同時也是我國音樂發展史的珍貴縮影。

供養菩薩,為佛陀和弘揚佛法作供養的菩薩,與敦煌壁畫同始同終,常畫在佛座下面或脅侍菩薩、佛弟子的兩邊。

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眾多。早期的菩薩像初為男性像或無性像,唐代以後逐漸化為女像,豐腆的面容,阿娜的體態,溫柔嫻靜的表情,均表現出了典型的唐代女性美。

盛唐時期的菩薩像從粗獷漸入精細,造型準確生動,打破了千人一面的模式,愈來愈多地刻畫出了不同的人物特點和個性供養人的想像。

「敦煌是有生命的,它把無可抗拒的生老病死,化成了它美學的一部分。」


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中,除了參觀壁畫作品外,您還可以進一步地了解佛教、敦煌及莫高窟,三者之間曾因緣際會的神奇故事;

敦煌壁畫如何成為佛教藝術之最,敦煌壁畫又是如何繪製而成的?為何經歷了千年的洗禮、風沙侵蝕依然色彩如初?歡迎廣大市民前來觀展,邂逅一場奇幻迤邐的「敦煌夢」!

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一眼千年|為什麼是敦煌?
    世界四大文明,從一千多年前起,在這裡交融互鑑,孕育出盛大輝煌、流經千年的文化奇蹟。▲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鎮,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北塞山,東峙三危山。敦煌,也恰好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這座飄然臥於沙漠之中的建築是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
  • 敦煌壁畫服飾:千年霓裳羽衣曲
    其中的「霓裳美儀」章節,展示了敦煌石窟壁畫和彩塑保存的部分服飾圖像和資料,這絢麗的色彩,風蓬的水袖,驚豔了海口冬日。 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從十六國直至元代,在一千多年的時空中,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各朝代都在此建窟,從未間斷。
  • 塵封千年,古樂器從敦煌壁畫中「躍然而出」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都是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敦煌壁畫中的樂器都是民間工匠製作的,一直延續到現在。但在樂器製作傳承中,有好多樂器製作技藝都已失傳了。有些樂器製作技藝雖然在敦煌失傳了,但在中原其他地方傳承著。如琵琶、古箏,排簫等樂器。敦煌現在能製作的樂器有陶壎、二胡、三弦、大鼓、腰鼓。
  • 敦煌壁畫入門指南
    2019年,一場「畫壁.一眼千年」的時裝秀在巴黎驚豔亮相。這場時空交錯的展示,將敦煌特有的恢弘與華美帶入國際,也讓大眾對如夢如幻的敦煌壁畫藝術有了新的期待。      原本,敦煌壁畫是一種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 如何讀懂敦煌之美?這篇敦煌壁畫入門指南,分享給你~
    宏偉的歷史遺蹟、精美絕倫的壁畫和造像,滿山的洞窟和大漠美術館,千年的光陰在這片戈壁大漠上沉默流逝,向世人昭告這裡曾經的繁華與熱鬧。  這些色彩鮮豔的壁畫在歷經風霜之後,仍不減光輝。  要讀懂敦煌之美,一定要學著讀懂壁畫裡的豐富世界。以下這篇敦煌壁畫入門指南,分享給你~  壁畫,是敦煌最廣泛深入人心的藝術。  2019年,一場「畫壁.一眼千年」的時裝秀在巴黎驚豔亮相。
  • 如何讀懂敦煌之美?這篇敦煌壁畫入門指南,分享給你
    宏偉的歷史遺蹟、精美絕倫的壁畫和造像,滿山的洞窟和大漠美術館,千年的光陰在這片戈壁大漠上沉默流逝,向世人昭告這裡曾經的繁華與熱鬧。人們稱敦煌為「沙漠中的大畫廊」。現存735個洞窟、2400餘身彩塑、45000多平方米壁畫。一幅幅尊像畫、佛傳故事畫、本生故事畫、因緣故事畫、神話故事畫、佛教史跡畫、佛教經變畫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這些色彩鮮豔的壁畫在歷經風霜之後,仍不減光輝。
  • 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
    千年只是一瞬而對於守護它的人來說要做成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甚至是幾代人的傳承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一家三代守護敦煌的故事1956年,李雲鶴響應國家號召前往新疆。因探望在甘肅敦煌工作的舅舅,李雲鶴便在當地逗留了幾日。未承想,這一留,便是一輩子。初見敦煌、初見莫高窟,李雲鶴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觸動,「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面積的精美藝術,色彩絢麗、內容豐富,太感動了」。「留下來」,這是千年敦煌對李雲鶴的無聲邀請,同樣也是他對敦煌作出的莊重承諾。
  • 天籟敦煌——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掠影
    該展是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化展覽展會活動之一,展期將持續至10月16日。  敦煌壁畫樂器圖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敦煌文化藝術的精華,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中國和世界音樂舞蹈史的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目前,我國非常重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 古老「敦煌樂器」穿越千年蘭州「發聲」
    距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式還有124天 從13日至15日,由中央民族樂團創排的大型民族樂劇《又見國樂》,在甘肅大劇院震撼上演,眾多由敦煌壁畫復原的古樂器及千年古譜再次以音樂的形式回到家鄉。一曲結束,意猶未盡,音樂廳裡忽然迴響起陣陣鳥語,多個演奏者置身於音樂廳不同位置,用樂器模仿鳥的鳴叫,惟妙惟肖,組曲《小鳥樂》驚豔全場,一時間豐富讓觀眾置身於大自然之中。
  • 數字敦煌:一眼千年,回首又見畫中人
    著名作家餘秋雨更是在《文化苦旅》中寫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誠然,敦煌莫高窟文物具有極強的藝術張力和渲染力,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樹一幟的藝術瑰寶,而數位化更加透徹展現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魅力,也讓這歷經千年的生命力越發的鮮活而生動。
  • 傳統藝術 | 敦煌壁畫之敦煌飛天
    走近敦煌飛天壁畫,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有的手捧竹笛,吹奏樂曲;有的閉目凝視,側耳傾聽;有的雙掌合十,默默祈禱……置身其中總能讓人產生無限的想像
  • 從圖像到樂器,敦煌壁畫「復活」啦!
    據統計,在敦煌莫高窟有壁畫的492個洞窟中,240個洞窟的壁畫繪有樂舞場面,出現樂器4000餘件(次),樂伎3000餘身,不同類型的樂隊500餘組。而將這些壁畫上的樂器大規模「復活」的人,是一名紮根西北的「海歸」——甘肅絲綢之路文化創意工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成虎,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份使命與光榮。▲遊客在莫高窟參觀。
  •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
    這裡有絲綢之路留給我們一系列特殊的異域音樂文化:五弦琵琶、葫蘆琴、蓮花阮、篳篥、龍鳳笛、排簫、雷公鼓、箜篌、揚琴、胡琴、嗩吶等上千年的古樂器,它們與中原漢民族固有的:琴、箏、瑟、鍾、磬、鼓、板、壎、簫、笙、箎等樂器形成鮮明的對比。
  • 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以至於貴比黃金
    敦煌壁畫是一顆明珠,鑲嵌在西北大漠的石窟上。據統計,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石窟在內的大約522個洞窟中留有共計約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敦煌壁畫大量使用了青金顏料敦煌壁畫是我國最為珍貴的國寶之一,同時也是一部中國重彩藝術的「二十四史」。絲綢之路的開通與佛教的興盛孕育了這顆沙漠裡的明珠,頻繁的商貿從中東往來帶來了許多玉石礦物。這些礦物被用於繪畫,我們今天所見的壁畫中的藍色,就是取自青金石。
  • 敦煌壁畫中的秘密
    敦煌壁畫,是中國巖彩畫的集大成者。莫蘭迪會發現,敦煌莫高窟的巖彩來自天然礦石、進口寶石、人工製造化合物的綜合運用,一張張壁畫背後的材料價值就造價不菲,遠勝於他畫的靜物小品。
  • 敦煌舞蹈《千年之約》領舞:殷碩·劉芳·曾明,驚豔飛天!美到窒息!
    中 國 最 大 舞 蹈 集 群 自 媒 體 平 臺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敦煌舞蹈《千年之約
  • 開拓特色新文創IP長音頻領域,QQ音樂攜敦煌開啟千年壁畫有聲故事徵集
    4月13日,敦煌研究院官方音樂號正式入駐QQ音樂,不僅為聽眾帶來經典壁畫的有聲故事,更首次帶來騰訊攜手敦煌打造的「敦煌動畫劇」,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九色鹿的傳說在內的《神鹿與告密者》《太子出海尋珠記》《誰才是樂隊C位》《仁醫救魚》《五百強盜的罪與罰》等千年壁畫的精彩動畫故事,以全新視角呈現千年壁畫故事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讓敦煌文化「動聽」又「好看」,帶給用戶耳目一新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 【敦煌美文】有一種美,只屬於敦煌
    彩塑周身的壁畫,更是美得驚心動魄,每幅壁畫背後都有一段傳奇。縱使色彩已然斑駁依然湧動著千年前的厚重與繁盛。敦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著歷史的聲音,在敦煌,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一眼望不到邊。
  • 歷朝敦煌壁畫飛天仙女賞析
    敦煌壁畫作為歷史上十餘個朝代、近千年的音樂舞蹈圖像,是漫長歷史時期音樂、舞蹈和社會生活的生動記錄,在學術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敦煌壁畫飛天高清圖片
  • 從敦煌壁畫上「走」下來的樂器是怎樣的
    敦煌莫高窟你進到每一個洞窟裡基本上都能發現一些與敦煌樂舞相關的圖像,各種各樣的樂器,大概在5000件上下。其實在全世界現存的這些遺蹟裡面,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敦煌這麼多。 在研發團隊不懈的探索之下,一件又一件的樂器從壁畫上走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