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尹忠土司後人

2021-02-16 雲南政協報

  近期,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陸璐一行到洱源縣鳳羽鎮拜訪尹忠土司後人。

  農曆1639年3月1日至3月8日,徐霞客在尹忠土司的精心安排和熱情招待下,在洱源縣鳳羽鎮心情愉快、流連忘返,旅行考察8天時間,寫下了讚美鳳羽的千古優美文字,詳細記錄了當年鳳羽的風土人情和美麗風光。

  陸璐與尹氏土司家族直系第25代孫子尹錦然(56歲)、孫女尹錦麗(54歲)促膝交談,共話尹氏家史。

  據《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記載:「初一日,由是村南山塢大開,西為鳳羽,東為啟始後山,夾成南北大塢,其勢甚開。三流貫其中,南自上駟,北抵於此,約二十裡,皆良田接塍,綰谷成村。曲峽通幽入,靈皋夾水居,古之朱陳村、桃花源,寥落已盡,而猶留此一奧,亦大奇事也。」

配圖

  從3月初一這天開始,徐霞客對鳳羽進行了深入考察,並進行了詳實記錄。「初五日,晨起欲別,尹君以是日清明,留宴於塋山,即土主廟北新塋也。」「初六日,餘欲別,而尹君謂前邀其嶽呂夢熊,期今日至,必再暫停。」「初七日,下午,餘苦索別,呂君(呂夢熊)代為尹留甚篤。」

  從《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記載中,尹忠土司與徐霞客一見如故,交談甚歡。尹忠土司對徐霞客細緻招待、周到關心、一留再留。白族人民傾慕文化之情、熱情好客之舉,躍然紙上,傳為美談。

  陸璐在仔細聽取了白族尹土司家史後,很有感觸地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歷史要為當代服務。當年,徐霞客與尹忠土司友好交往,留下了動人和傳奇故事,已經載入史冊。陸璐提出,要講好故事。明朝末年,徐霞客在祖國西南的鳳羽交到了文友,找到了知音,尋到了情感,在鳳羽逗留8天時間,寫下了溫暖的文字,感人至深,殊為難得。要講好徐霞客與尹忠友好交往的故事,著力擴大徐霞客筆下「桃花源」鳳羽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要注重文化。鳳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深挖文化資源,用心創出特色,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要傳承友誼。1639年3月,徐霞客在鳳羽與尹忠土司結下了珍貴和深厚的友誼,距離現在已經382年。在適當的時候,要力促徐霞客後人與尹忠土司後人會面,傳承友誼,助推發展。

  陸璐介紹,民國年間,李根源先生為九氣臺溫泉題有「溫美蘭湯」四個大字,飽含深情地讚美和定位了洱源的「溫、美、蘭、湯」,應當深化研究,精心包裝,助推「溫泉小鎮」建設。

  (作者系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原主任)

相關焦點

  • 專訪土司王后人彭司禮:永順土司王朝與芙蓉鎮的歷史淵源
    闊別千百年,當土司王后人再一次踏足這個曾經的故都,他又將講述一段怎樣盪氣迴腸的往事呢 ? 這不,永順彭氏土司王第四十二代子孫、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彭司禮老師來到芙蓉鎮,溯源了那段八百餘年土司王朝風雲史,和這個傳奇王朝與芙蓉鎮的淵源故事。
  • 鄂西7個覃氏土司!湘西2個覃氏土司!
    明代天啟中(1621——1628年)設沙溪土司,又肢解了忠路土司一部分領地。但從歷史上看,建南土司實為忠路土司的附庸,仍為忠路土司管轄。忠路,上古為廩君國,禹貢屬荊、梁二州。周屬夔子國。春秋屬巴國。戰國屬楚巫郡。漢屬南郡。三國屬吳荊州。南朝建武(494年)授懷順軍民宣慰司。
  • 尋覓土登嘉措拜訪過的擁承龍洽部落
    王女士微信講:「我拍照片的地方是阿成棟在世時蓋的土司衙門,當然現在的規模小了很多,因歷史原因很多都在土改時分給了村民,阿家後人只買了一點原址重建呢,目前還在重建中!」「施工現場有一個阿姓人,土司的歷史說不清楚,只是說土司後代人裡面知道事情的,在樂都縣人大當官,把手機號碼給了我。」哎呀,第一次探訪,收穫竟然這麼大!厲害!厲害!
  • 湖南尹氏源流
    炎陵洞裡尹氏 始遷祖祖盛公,宋隆興年間自江西寧岡遷酃縣霞陽洞裡,今炎陵縣沔渡鎮洞裡村。炎陵上館尹氏 始祖京公,為五代後唐時期衡山節度使,其子鵬飛遷霞陽上館。後人分居於十都太坪、城東草坪、王家渡瀧湖。
  • 土家族土司簡史
    比如永順土司五十八旗名號為:    辰、利、東、西、南、北、雄;將、能、精、銳、愛、先、鋒;左、韜、德、茂、親、勳、策;右、略、靈、通、鎮、盡、忠;武、敵、雨、星、飛、義、馬;標、衝、水、戰、湧、祥、龍;英、長、虎、豹、嘉威、捷;福、慶、凱、旋、智、勝、功;設、謀。
  • 廣西岑氏土司家族千年風雲錄
    筆者曾拜訪岑氏後人、查閱岑氏族譜及方志,簡略理清了岑氏家族的近千年歷史傳承——這是一個「土皇帝」家族,統治著廣西西部大片土地數百年,引領廣西南寧、河池、百色歷史風騷,穩固祖國南疆版圖,促進了民族融合與團結。
  • 涼山土司制度溯源及土司衙門遺址
    民國時期,雖然不再實行土司制度,但並沒有明確廢除,故涼山許多土司的統治仍然在其轄地得以保留。新中國建立後,經過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土司制度,涼山的土司制度才最後徹底消亡。由於土司制度推行了元、明、清三個朝代,因此土司的職官名稱也存在時代上的變化,有參照當時正式朝廷官職設置的,也有沿襲上代官職名稱的,其中還有土武職和土文職之分,種類十分繁雜。
  • 南華陳氏土司的興起及發展
    從現存史料著手,土州判陳氏遺留下來的史料相對豐富,故而研究了陳氏也可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南華悠久歷史中土司存在的背影,從而進一步展現中國土司制度在西南的具體實施及演變。一、陳氏土司的源起陳氏土司,官名鎮南州土州判,秩從七品銜,漢族,一說為彝族。
  • 尹 姓 全 國 字 輩 排 行 匯 編(轉發、收藏)
    10炎陵洞裡尹氏    始遷祖祖盛公,宋隆興年間自江西寧岡遷酃縣霞陽洞裡,今炎陵縣沔渡鎮洞裡村。 11炎陵上館尹氏    始祖京公,為五代後唐時期衡山節度使,其子鵬飛遷霞陽上館。後人分居於十都太坪、城東草坪、王家渡瀧湖。
  • 千年播州,土司古寨
    土司古寨"至力打造文化旅遊、飲食旅遊!或沿210國道泗渡方向兩公裡,餘家灣路口左轉⬅️800米,到杉林灣(土司古寨)。或泗渡鎮向桐梓方向(泗渡加油站)前250米餘家灣路口右轉進入(800米),到杉林灣(土司古寨)
  • 芒市土司
    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在此設置了潞西設治局等流官機構,希冀通過「改土歸流」取締土司制度,芒市土司則與其他傣族土司聯合抵制改土歸流,最後以國民政府妥協保留土司制度而結束。芒市正印土司在轄境內有政治、軍事、經濟的絕對獨裁權,實行世襲的嫡長子繼承制,全部土地均由土司所有,農民上繳的官租、雜派總額達到年收入的60%以上。芒市土司也向中央王朝進貢方物和差發銀,不過上繳遠低於官租收入。
  • 土司小知識 | 土司的種類及正確保存方法
    因此這種麵包又被稱作英式山型土司。英國土司傳入美國後,由於美國人喜歡用白麵包夾著肉片吃,為了方便食用,改良了土司的形狀,在烘烤模具上加上了蓋子,於是烤制出方方正正的土司,也就是角型土司。【三能】低糖健康土司盒系列,各種規格滿足您的需求。● 食安:內部採用食品級不沾處理,外部採用單麵食品級黑色塗層,吸熱更快。
  • 史志 | 實錄:白山土司四百年
    心存警惕的他暗中派人聯絡王守仁,表明願意歸降,因而促成了招安和談(因是後人寫先祖,恐難免有美化之嫌)。為感念王守仁的恩德,王受在後來由王守仁指揮的圍剿八寨的戰役中,奮勇當先,率兵擊破石門天險(今上林縣三裡鄉),為官兵開路進攻。也因此王受立下赫赫戰功,獲封為白山土司首任世襲土官。白山土司也被稱為「九土司之首」。不過,自八寨一戰後不久,王受便於嘉靖十一年(1532)病故,死時年僅三十歲。
  • 南華縣土司概述之一:世襲土州同段氏
    正因為其歷史地位之重,自明代以來,中央政府在鎮南委派流官之外依然保留了這裡的土司官制。所以時人皆言,流官管城,土官管鄉。可謂把自唐宋以來的羈縻制度發揮運用到了極致,也較好的柔和了當時比較尖銳的民族矛盾。南華的土司制度始於元代,因鎮南(南華)初為大理平章段氏屬地,子孫世領鎮南,世襲同知,故而到明初第一任土官段良,先世乃是平章段氏的裔孫。
  • 【文史】楊世明:會川土司及末代土司趙柱
    清代甘青地區有多少土司設置,已無從稽考。據清代兵部檔案載,清代甘青地區的土司共有指揮使八人,指揮同知七人,指揮僉事八人,千戶七人,百戶九人;西寧辦事大臣管轄番族千戶一人,百戶二十五人及玉樹、果樂千百戶百餘人。
  • 重慶石柱馬氏土司文化簡介
    馬氏泱泱,源自堯舜之嬴姓,系承春秋趙奢馬服君。石砫馬族,發祥於陝西扶風郡,乃漢室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裔。噫籲兮,廟堂立英魂,緬懷先輩孝悌忠信,鐫碑記先輩, 冀望後人禮義廉恥。萬壽古寨以石柱馬氏土司文化、土家民俗文化為靈魂,以土家山寨與吊腳樓建築為載體,歷時三年時間恢復主體建築。
  • 湘西文史|湘西土司彭翼南怒沉秦淮名妓王翠翹
    (圖片來源網絡)秦淮名妓杜十娘痛恨富家公子李甲不解風情,「手捧著百寶箱,縱身投進滾滾長江,再也不見我的郎」, 令後人不勝唏噓。明嘉靖年間湘西土司彭翼南面對同為秦淮名妓的王翠翹不為所動,並將其怒沉江底,體現了湘西男兒愛憎分明、深明大義的本色,令人拍手稱快。永順土司彭翼南墓。
  • 廣西土司制度的實施
    黃氏受封土官者尚有許多,如元文宗時思明路軍民.總管黃克順,思明州知州黃宗永,忠州知州黃祖顯等。明代,對於歸附的土官以原官授之。黃氏受封如故。如太平府知府黃英衍、思明府知府黃忽都、思同州知州黃克嗣、左州知州黃勝爵、思明州知州黃君壽、江州知州黃威慶、忠州知州黃中謹、向武州知州黃世鐵、奉議州知州黃志威並做過田州府總管。明代黃氏土官眾多、轄地廣,唐、宋、元、明各朝相襲,皆為唐代西原黃氏之裔,是土著壯族。
  • 雲南省武定縣彝族那氏土司遺蹟現狀調查
    ]   引 言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少數民族以及中華民族文化不斷流失,民族文化及遺產保護這一重要課題已經破在眉睫。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是明代鳳氏土司的後裔。武定縣萬德鄉是那土司最後的駐地。那氏土司在萬德鄉統治三百餘年,不僅建立了完備的封建土司領主制度,還興建了許多富有彝族文化色彩和體現土司領主特色的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那土司三進院風格。武定那土司在三百多年的統治期間,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以及許多珍貴的物品。武定那土司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35年萬德鄉農民土司反土司起義以後,那土司建築群遭到了嚴重的毀壞。
  • 古播遺蹤 | 明代播州草塘土司研究
    草塘土司有積極履行徵調義務,服從朝廷調遣。洪武初年,宋邦佐跟隨傅友德徵黃平、偏橋、興隆、重安、幹坪等處有功,草塘土司因此獲升遷。宋淮於嘉靖二十八年出徵陣亡。宋廷章嘉靖四十三年出徵陣亡。宋廷文,因羅鬼苗阿作亂,劫奪印信, 率兵徵伐時陣亡。播州之亂時,宋鷙與楊應龍戰於幹溪堡而犧牲,隨後「宋鷟戰死紅頭堡」,「( 宋) 鸑衛草塘地方,僅以身免」[8]868宋鷙、宋鷟被列縣誌忠節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