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從遠古時期到現在,經歷了數萬年時間,由猿人進化成人再到創造出文明,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鬥爭史。從最初的人類和野獸作戰,到冷兵器時代,再到熱兵器作戰時代,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充滿著神話傳奇風格的冷兵器時代了。
中國歷經數千年,在較為漫長的冷兵器時代裡,除了有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以奇致勝的名戰之外,也出現過讓人驚嘆的刀劍史。現在的世人只知道中國的「刀」和「劍」,卻不知刀劍體系中的豐富與龐大。
中國最早的武器是春秋末戰國初期的青銅劍,刀的出現是在漢朝中期乃至末期,著名的百鍊鋼技術,也成為了中國刀劍後2000年的獨特風格。除了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以外,古代刀劍史上還有4大名刀你應該知道。
【雁翎刀】
「一刀跨腰間,霸氣盡外露。」雁翎刀是一種腰刀,它的刀身挺直,只有在刀尖處才出現了弧度,有反刃,形狀酷似雁翎,故而取名「雁翎刀」。它最早的形制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吳道子的壁畫《地獄變相》中就出現了類似的刀型,直到明清時期才開始盛行。
在腰刀出現之前,宋朝軍隊所用的格鬥刀是短柄手刀,後來當北宋與金、遼的戰爭發展至白熱化時,一種有別於手刀的腰刀出現了。元朝詩人張憲曾作「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的詩句。
【唐刀】
唐刀被稱為「中國刀劍史上的巔峰之作」,有著狹直的刀身、小鐔以及可以雙手握持的長柄,原型來自於漢代的環首刀,但是到了後期,唐刀並沒有保留環首。
它是唐朝時期4種軍刀形制的總稱,分別是儀刀、障刀、橫刀和陌刀。由於唐刀是軍用戰刀,因此具有很強的作戰威力,以及破甲和耐用。
為了克服軍刀的硬度和韌性,唐刀的製作工藝採用的是包鋼工藝,使得刃口堅硬可破甲,同時堅韌耐用不變形。唐刀對日本武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日本正倉院收藏有一把唐朝傳過去的金銀鈿裝唐大刀。仔細觀察日本武士刀,會發現日本刀和唐刀在外形的區別是,唐刀的刀刃是直的,而日本刀是有弧度的。
除此之外,在唐代戰場上,盔甲的普及要去軍刀要有足夠的破甲能力,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堅硬和韌性。但是日本刀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這也是唐刀和日本刀最本質的區別,其原因在於日本戰場對盔甲的普及度不高,因此軍刀更需要的是對身體的傷害。
【陌刀】
唐刀中最厲害的要數陌刀,陌刀是步兵所持的長刀,重15斤,共長7尺,其中刃長3尺,柄長4尺。在初唐時期,騎兵是唐軍作戰勝利的保證,但到了中期,步兵陌刀隊卻創造了盛唐的輝煌。
其如牆推進的戰術,有力量的人持有陌刀,可「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從武德到天寶年間,大唐陌刀隊,可劈砍可槍刺,與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對戰,屢戰屢勝,天下聞名。
【苗刀】
刀身修長,形狀似禾苗的刀在民國時期被稱為「苗刀」,是我國聞名中外的武術刀技,它長5尺,具有刀和槍的特點,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都可以變換使用。
苗刀的威力極大,在面對敵人使用時,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有「疾速凌厲、身摧刀往」的利害。
民國時期,苗刀在武術界的蓬勃發展,引起了日本劍道的重視,苗刀和日本刀都受到了唐刀的影響,因此兩者間的刀技風格相似,經過武術家劉玉春的二次創造,在後期已完全擺脫日本刀技風格。
1991年,中國武術團訪問日本時,受邀表演苗刀刀技,並與日本劍道高手切磋,然而日本劍道敗多勝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