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4大名刀,一個是霸氣外露,一個刀劍巔峰,直接影響日本武器

2020-12-14 騰訊網

人類文明從遠古時期到現在,經歷了數萬年時間,由猿人進化成人再到創造出文明,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鬥爭史。從最初的人類和野獸作戰,到冷兵器時代,再到熱兵器作戰時代,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充滿著神話傳奇風格的冷兵器時代了。

中國歷經數千年,在較為漫長的冷兵器時代裡,除了有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以奇致勝的名戰之外,也出現過讓人驚嘆的刀劍史。現在的世人只知道中國的「刀」和「劍」,卻不知刀劍體系中的豐富與龐大。

中國最早的武器是春秋末戰國初期的青銅劍,刀的出現是在漢朝中期乃至末期,著名的百鍊鋼技術,也成為了中國刀劍後2000年的獨特風格。除了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以外,古代刀劍史上還有4大名刀你應該知道。

【雁翎刀】

「一刀跨腰間,霸氣盡外露。」雁翎刀是一種腰刀,它的刀身挺直,只有在刀尖處才出現了弧度,有反刃,形狀酷似雁翎,故而取名「雁翎刀」。它最早的形制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吳道子的壁畫《地獄變相》中就出現了類似的刀型,直到明清時期才開始盛行。

在腰刀出現之前,宋朝軍隊所用的格鬥刀是短柄手刀,後來當北宋與金、遼的戰爭發展至白熱化時,一種有別於手刀的腰刀出現了。元朝詩人張憲曾作「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的詩句。

【唐刀】

唐刀被稱為「中國刀劍史上的巔峰之作」,有著狹直的刀身、小鐔以及可以雙手握持的長柄,原型來自於漢代的環首刀,但是到了後期,唐刀並沒有保留環首。

它是唐朝時期4種軍刀形制的總稱,分別是儀刀、障刀、橫刀和陌刀。由於唐刀是軍用戰刀,因此具有很強的作戰威力,以及破甲和耐用。

為了克服軍刀的硬度和韌性,唐刀的製作工藝採用的是包鋼工藝,使得刃口堅硬可破甲,同時堅韌耐用不變形。唐刀對日本武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日本正倉院收藏有一把唐朝傳過去的金銀鈿裝唐大刀。仔細觀察日本武士刀,會發現日本刀和唐刀在外形的區別是,唐刀的刀刃是直的,而日本刀是有弧度的。

除此之外,在唐代戰場上,盔甲的普及要去軍刀要有足夠的破甲能力,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堅硬和韌性。但是日本刀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這也是唐刀和日本刀最本質的區別,其原因在於日本戰場對盔甲的普及度不高,因此軍刀更需要的是對身體的傷害。

【陌刀】

唐刀中最厲害的要數陌刀,陌刀是步兵所持的長刀,重15斤,共長7尺,其中刃長3尺,柄長4尺。在初唐時期,騎兵是唐軍作戰勝利的保證,但到了中期,步兵陌刀隊卻創造了盛唐的輝煌。

其如牆推進的戰術,有力量的人持有陌刀,可「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從武德到天寶年間,大唐陌刀隊,可劈砍可槍刺,與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對戰,屢戰屢勝,天下聞名。

【苗刀】

刀身修長,形狀似禾苗的刀在民國時期被稱為「苗刀」,是我國聞名中外的武術刀技,它長5尺,具有刀和槍的特點,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都可以變換使用。

苗刀的威力極大,在面對敵人使用時,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有「疾速凌厲、身摧刀往」的利害。

民國時期,苗刀在武術界的蓬勃發展,引起了日本劍道的重視,苗刀和日本刀都受到了唐刀的影響,因此兩者間的刀技風格相似,經過武術家劉玉春的二次創造,在後期已完全擺脫日本刀技風格。

1991年,中國武術團訪問日本時,受邀表演苗刀刀技,並與日本劍道高手切磋,然而日本劍道敗多勝少。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這種拔刀和收刀的動作也隨著日本的文化輸出而傳播開來,這就讓很多冷兵器愛好者紛紛模仿,然後就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武術中沒有類似日本居合道的「納刀」這種動作?居合道納刀的技法動作,因為帥氣有儀式感。也有很多人對於居合道並不特別了解,會產生疑問,拔刀術真的如同《浪客劍心》裡說的那麼厲害嗎?戰鬥之前都不出鞘?日本人砍完人直接收刀的嗎?說是有血振,但是隨手一甩就能把血都甩乾淨?
  • 日本刀劍的前世今生
    到了中國漢代,鐵製刀劍經朝鮮也開始傳入日本。兩漢後,中國的刀劍繼續東傳。三國時期,魏明帝曾贈日本邪馬臺女王「五尺刀」。到了唐代,日本對中國刀劍技術的吸收力度更是空前,並也因此帶來了奈良時代的飛速發展。和中國一樣,日本最早出現的也是以刺殺為目的的雙刃劍,直到古墳時代前期 (4-5世紀),劍一直佔主導位置。
  • 唐刀與日本刀
    2018年11月,在日本的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京都之刀——精工技藝與雅致匠心》的特別展,展現以京都為代表的日本古代的刀劍技藝。經過這一繁複工藝流程製作的刀劍鋒利而堅韌,但也必然帶來成本過高的問題,沒有強大雄厚的物質基礎,很難長久維持大規模的生產製作。所以到了宋朝,製作刀劍的包鋼法就逐漸被廢棄了。到元朝幾次遠徵日本時,中國刀劍遇到日本刀,往往被砍斷毀損,其原因就在於刀劍製作工藝的退步。二、日本古代的「天下第一刀」
  • ♞ 冷知識:中國古代刀劍的鍛造方法
    由於中國古代無高爐冶煉技術,並且是使用木炭作為燃料,所以爐溫較低,沙鐵不能達到完全熔解溫度,所以煉出的鐵是海綿狀的「草鐵」。「草鐵」由於含雜質多,組織鬆散,只有經過加熱鍛打才能去除雜質,使組織緊密,含碳均勻。日本刀的鋼材則被稱作玉鋼,也是以傳統低溫方法冶煉。首先,刀匠會將燒紅的鋼材摺疊鍛打,如果用兩片燒紅的鋼材摺疊鍛打10次,就會得到1024層的鋼材。
  • 刀劍特別展《京都之刀》展會指南|日本·文化
    京都是日本的政治、宗教以及文化首都。自平安時代以來就有許多鍛造刀劍的工房,製作出多把名刀,京都出產的刀劍是最高品質的武器,也受到了武士與文人的重視。這次展會總共分了八個章節,來展示京都歷經千年的刀劍發展歷程。
  • 這些刀劍是中國的瑰寶,如今卻流落日本!
    唐朝作為當時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起點。它在當時是世界版圖最大的帝國,因為它的兵強馬壯、兵鋒銳利使得擴疆的步伐無人能擋。而唐刀作為鋼鐵刀劍鼎盛發展的代表,如今國人除了在古籍之中私自揣摩,令人悲痛的是,只能在日本的博物館中一窺真容。今天拋開民族偏見,小編帶大家細數流落於日本,並被日本珍藏的中國唐刀。現世的存世品大多數被保存在皇宮、各大神社和各大博物館中。1、鹿島神宮唐大刀
  • 全球最兇悍名刀:第4是外形奇特的「狗腿刀」唐刀排名出人意料
    導語:全球3大名刀:特種兵的最愛「狗腿刀」排最後,唐刀排名出人意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熱武器越來越先進,槍械、大炮、炸彈等應有盡有,冷兵器漸漸被取代,消失在眾人的面前。但不可否認的是,冷兵器也有一些是非常厲害的,至今仍裝備給軍隊使用,尤其是軍刀類。
  • 日本刀以鋒利而聞名於世,面對本國的鎧甲,它有怎樣的效果?
    古代日本的原始刀劍是蕨手刀,這種起源於彌生時代末期的日本本土原生兵器,是一種鐵製的短刀制式兵器,因為彎曲的手柄部位很像蕨類植物,因此稱之為蕨手刀,這種兵器作為日本上古時期的主要隨身兵器被廣泛使用,一直持續到平安時代初期,蕨手刀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長度逐漸變長,刀柄部分不再只是簡單的圓實構造,出現了鏤空的長縫,這種形制的日本刀成為毛拔蕨手刀。
  • 【知識】快速認識日本刀
    然而,日本刀的根源是來自中國,其原料的選擇、鍛造與研磨,甚至鑑定鑑賞,無不透射出中國古代的刀劍工藝與文化。通過對日本刀的鍛造工藝與鑑定鑑賞的研究,可以令我們從側面了解到一些早已泯滅在歷史長河中的中國古代高超的刀劍製造技術,將我們祖先的這些巔峰技藝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原它曾經的熠熠光輝。
  • 古代劍客互砍,刀劍難道不會缺口嗎?武器卷刃了怎麼辦?
    在冷兵器時代,刀劍相互砍很容易造成缺口或者是卷刀嗎?事實上冷兵器時代的刀劍那都是很嬌貴的,非常容易造成缺口或者卷刃。一個有良好訓練素質的武士,是不願意用自己的刀劍的刃去和對方兵器相撞的,這一點在日本劍道裡表現得非常突出,日本劍道的格擋都是努力使刀背,從而努力避免任何形式的正面碰撞,除非逼不得已。古代冷兵器在中國隋唐乃至漢代都對刃口進行了熱處理,硬度很高,硬度高意味著什麼?容易崩啊!
  • 【刀劍文化】唐刀技法:亮瞎倭刀的國術秘笈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 訣之四:劈 劈似猛虎破囚籠,全體出刀勢最雄。 移步進身出雪刃,斃敵應在一瞬中。
  • 日本武士刀古代便已有大名,歐陽修曾寫過一首詩,專門讚美它
    日本武士刀的確達到了世界刀劍武器的一個巔峰。我國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寫過一首讚譽日本武士刀的詩,其中有這樣的兩句:寶刀近出日本國,佩服可以禳妖兇。寶刀作為一種武器,它能有效地維護人們的安全,作為一種藝術品,它值得人們收藏,就應該受到人們的珍愛。然而日本武士刀一直以來給世人的印象總是透著一股子兇氣、邪氣和妖氣,您可能都想不到,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有類似的看法,這裡我們要為您講這麼一個故事。
  • 每日兵器:漲姿勢|快速認識日本刀(攻略)
    然而,日本刀的根源是來自中國,其原料的選擇、鍛造與研磨,甚至鑑定鑑賞,無不透射出中國古代的刀劍工藝與文化。通過對日本刀的鍛造工藝與鑑定鑑賞的研究,可以令我們從側面了解到一些早已泯滅在歷史長河中的中國古代高超的刀劍製造技術,將我們祖先的這些巔峰技藝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原它曾經的熠熠光輝。
  • 古代真有削鐵如泥的刀劍?把這兩點做到極致,削鐵便不是幻想
    對於士兵來說,武器的好壞就決定著他的生死,擁有一把絕好的武器,就相當於為自己多爭來了一些存活的機會。古代士兵的主要作戰工具都是冷兵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刀叉劍戟,這些武器就是他們的傍身之物,是他們性命的保障。一般百兵之中,尤以刀劍最為普遍,不管是沙場將士還是武林俠客,都常用刀劍來護身。由於使用者甚多,刀劍的發展也比其他武器要更為迅速一些。
  • 日本刀劍圖譜(珍藏版)
    日本刀和劍有什麼區別?日本刀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代表日本刀的鑄造水平和工藝,其中日本劍是屬於日本刀的一種,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
  • 龍泉寶劍 | 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
    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弓箭可以讓打擊距離變得更遠,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所產生的諸多冷兵器,成為戰場的主角。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18種冷兵器,它們的集體亮相,象徵著冷兵器發展的巔峰。而對於每個習武者來說,能夠熟練掌握這十八般兵器,就意味著達到了極高的武術境界。
  • 刀身有脊就是日本刀或仿倭刀?科學辨別鎬造武士刀與平造中國刀
    日本刀,或者說打刀,也就是通常被稱為日本武士刀的刀型,按刀劍分類學,較為完整準確的說法,應為雙手握持的鎬造彎刀。由於日本刀在中國相當有名,結果出現了有大把各種被強行冠名的仿日本刀的中國刀。下圖為豐國神社藏日本南北朝時代(李朝初)名劍——骨喰藤四郎,為九州島大名大友氏向幕府將軍所進獻,刀全長74.2cm,刃長58.7cm,從圖上可以看到,該刀刀身起中脊直至刀尖,並非所謂的鎬造彎刀。中國刀被強行定義為仿日本刀的刀型更多為此類。如果看慣所謂日本刀,而對日本刀劍史不熟的人,單看刀型而言,不是「鎬造」的典型日本刀,經常會把非鎬造的日本刀當作所謂仿日本刀。
  • 刀莖銘文不是日本刀的專利!——中國古刀劍銘文(小考)
    從中國古代兵器實物裡,我們知道實際上中國刀劍曾有過「物勒主名」的習慣,也就是銘刻使用刀劍的帝王將相名字的習慣;雖有「物勒工名」的法律,但卻從未嚴格執行,現存的99.9%的中國古刀劍上是沒有任何銘文的。上面這把三國時期「富貴高遷」之刀就是一個例子,二通讀《古今刀劍錄》可以發現這種情形很常見,不僅在主君、諸侯和名將定製的刀劍上鐫刻有刀銘和祈福玉具,就連蒲元為配備蜀漢兵士所制的五萬把環首刀的刀柄上,都刻有「七十二煉」的字眼。
  • 網友多年收藏刀劍,簡評中日與歐洲刀劍
    重騎兵人馬皆披厚甲,就算持有人捨得,再好的刀劍也不可能砍破超過十副的鐵製盔甲。現在有些刀匠用自己精心製作的刀劍砍斷鐵釘,並拍成視頻放在網上,以證明自己刀劍的品質,其實那只是噱頭。古代那些冷煅而成的鋼甲片,他們用現代技術製成的刀劍能砍破多少/?物理學規律不是誰想改變就能改變。
  • 圖賞:中國刀劍好看還是國外刀劍更美?
    人類5000年的文明歷史,各個國家民族均有值得自豪的悍刀寶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中國刀劍、印度及伊斯蘭刀劍、馬來諸族刀劍、日本武士刀和西洋刀劍,他們並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