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點半,打開辦公室電腦,泡好茶,市三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專家黃勁松側身在窗前站好,頭慢慢後仰,下腰,三五秒後起身,借腰力雙手交替甩起來,拍打後背大椎穴。不過10分鐘的工夫,他已經完成了一套保健操。
一間小小的辦公室,一天忙碌的工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動起來?黃勁松做了最好的詮釋。
早晚下腰拍打大椎穴
要甩掉亞健康這頂帽子,說易也易,說難也難。許多人拼命吃保健品、膏方,還是向疾病靠攏。
「只要不良生活習慣還在,就是做無用功。」黃勁松的這番感悟,來自83歲老母親的言傳身教。老太太是一位中醫針灸科醫生,如今身體健朗,還在坐門診。受父母影響,他對祖國傳統醫學也產生濃厚興趣,崇尚非藥物幹預的養生方式。
中醫講,早上要喚醒機體,穴位拍打是個好方法。每天早晨7點半,到辦公室後,黃勁松都不急於坐下工作,而是立定在窗前。
「雙腳打開同肩寬,扭腰,帶動手臂,雙手手掌甩過肩膀,輪流拍打後背第七頸椎處的大椎穴。」黃勁松演示了一下,一次拍打108下,做完大約需要5到10分鐘,整個人看起來很放鬆。
同樣的穴位拍打,他在臨睡前也做,已經堅持了五六年。別人葛優躺,他堅持在睡前適當動一動,趕跑一天的腰酸背痛。
「我頸椎不太好,拍打大椎穴以後,老毛病沒有了,這個穴位多拍拍,還能提高免疫力。」黃勁松這招也跟母親學的,哪怕看電視,母親也會做做手指操,拍打穴位。
僅僅這一項還不夠,他還有項每天必做的運動:下腰。下腰可以預防頸、腰椎間盤突出,適合平時關節活動少的人。不過,這可不是一朝就能學會並做好的運動。
「你看,我身體向後仰,雙手慢慢往下,直到摸到腳踝處停住,保持三五秒後起身,連續下腰10次。」黃勁松邊說邊做,這項鍛鍊後背肌肉的運動,可以讓人微微出汗。
他提醒,初學者向後仰時,動作儘量要慢,不必要求碰到腳踝。
一周一次羽毛球遠離脂肪肝
「千萬別說忙,將運動化整為零,每天只佔用了一點點時間,還能提高一整天的工作效率。」達爾文的「用進廢退」理論,黃勁松經常掛在嘴邊,「運動可以延緩肌肉和神經衰老。儘量選擇不受場地和時間限制的運動,貴在堅持。」
黃勁松還打打羽毛球,騎騎自行車,幫助分散緊張的注意力。「我住城北體育公園附近,限行時,我就蹬個自行車到單位。」路上的35分鐘鍛鍊時間,他覺得是賺來的。」人到中年,有了脂肪肝怎麼辦?當然是多爬樓梯、多騎車。「
每周一次的羽毛球,也是黃勁松從未放棄的業餘愛好。他和愛人都是羽毛球愛好者,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寒冬、酷暑,他們從未放棄。「4年前,我打上20分鐘就氣喘籲籲,現在能打2小時左右。」
因為打球,黃勁松的耐力要比同齡人好得多。耐寒、耐飢能力強,即使通宵值班搶救病人,體力也完全跟得上。
「胖的人慵懶不愛動,動脈容易硬化,導致腦供血不足,這是惡性循環。任何年紀開始運動都不晚,但要達到一定量才有效,覺得累,只要堅持半個月,身體就會適應。」黃勁松說。
一家三口體重相加不到300斤
「我體重128斤,愛人和女兒體重都只有80斤,三人加起來還不到300斤,靠的就是管住嘴。」黃勁松家從來不買保健品,他認為科學飲食就是最好的營養品。
都說免疫力差,要弄點補品補補。黃院長直搖頭:「免疫力的高低是看不出來的,我們認為的免疫力低,很多時候是免疫紊亂,吃補品可能適得其反。」
許多人一邊熬夜,一邊吃人參,這更讓黃勁松哭笑不得:「寧可食補,不要藥補。用補品續命,一旦這個平衡打破了,身體就徹底垮了。」
許多人天天吃各種維生素,其實只要不挑食,根本不用補。老人、IT從業者或腦力消耗很大的人群,維生素吃一段時間就好了,絕不能常年吃。
門診中,他經常遇到肥胖患者,有220斤重的大學生,也有16歲就患上「三高」的中學生,大多都是爹媽慣出來的。
「千萬不要以為胖,抵抗力才好,拼命給孩子塞吃的,還讓孩子把飲料當水喝。」黃勁松說,在他們家,沒人喝飲料,有時一箱雪碧能在家裡放上一年。
每天做菜是標準的一葷三素,鹽和油吃得少,能清蒸就不起油鍋,「很多人認為普通菜油不健康,就去買橄欖油、山茶油等,有沒有想一想,這些仍然是油,燒出來的菜肯定比清蒸的能量高。」
夏天,大家水果吃得多,尤其是西瓜,黃勁松反一反,他愛吃瓜皮。「別只盯著瓜肉,瓜皮清熱解毒,糖分少,適當吃點,對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