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十七了。今天剛剛打完全藍。跟一幫二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打的。
因為很久沒打這麼激烈的對抗了,開始前三節一直不大敢發力,跑一會就歇一會,慢慢地讓身體熱起來。
第四節開始有了狀態,奔跑速度,對抗力量開始回升。最後兩節,內線突破,一個小夥子根本防不住我。回防速度也很快,基本上不會比小夥子慢。因為我過去是練中長跑的,所以底子比較好。
打完球洗洗腳,腰腿略有些酸疼,其他都沒問題。因為我過去年輕時候打球比較猛,所以經常受傷,身上不少老傷。腳踝,膝蓋,肩膀。
但是我有個經驗,就是,第一,如果能經常堅持打球。第二每次打球之前先充分地做好準備活動,熱好身。第三,平時注意調整身體,哪裡不舒服就經常拉伸,按摩。
如果能經常堅持不斷。身體狀態其實不會比三十歲差多少。唯一就是可能恢復時間會長一點。
我過去有肩周炎,厲害的時候胳膊抬不起來,一使勁就疼得厲害。我就每天拉抻肩膀,忍著疼去小運動量地打打球。因為不是嚴重的肌肉拉傷或者韌帶拉傷,更不是骨頭損傷,多數是因為勞損,疲勞傷,骨膜炎,所謂的血液循環不通暢,陳舊傷,氣血瘀滯。
這樣,基本不用吃藥,甚至膏藥都很少貼。都能慢慢康復。
究其原因以我多年的運動經驗,我覺得,你的膝蓋多數原因是過去打球或者別的原因被碰傷過。可能傷情也不嚴重,或者恢復沒有徹底導致遺留有陳舊傷。中醫講通則不痛,一定是血液循環受阻,舊傷處有瘀血或者障礙物的影響。所以你也不要過分擔心,肯定不是什麼大傷,不過我估計也很難保證它完全恢復了。
我建議你要做的是,第一,平時沒事的時候嘗試觸摸膝蓋各個部位,仔細檢查疼痛的來源,然後可以自己做一些恢復的體操。比如屈膝慢慢轉動膝蓋,左右前後,使膝蓋損傷部位血液循環能加快,這樣有利於衝散瘀血淤傷。第二,用手指按摩,拿捏酸疼部位,道理是一樣的。第三,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壓腿,拉抻。一般最少半個小時。最後,凡事劇烈活動以後,務必找人給你全身放鬆,緩解按摩。很簡單,找個棉墊子趴下,讓你媳婦從肩膀開始,用腳渾身踩踩。根據部位的肌肉厚度,承受力度有所不同。感覺身上酸痛感減少,舒適為好。
我42,基本天天打球,給你如下建議:1.自己的定位!畢竟不年輕了,別再老想著突破,過人,上籃,年齡上去了,多玩玩視野,傳傳球跑跑空位。2.選擇合適隊友。我野球場不敢去,因為去過一次被直接撞倒,對面都是20,30歲的壯年。疼了一周下決心不再隨意打野球。慢慢選擇隊友,建個群,打打養生籃球,何樂而不為。3.膝蓋疼無非是膝蓋老化,注意保暖,打球時能不跳就別跳,保護是要靠自己。遇到拼搶不要命的,遠離。
已經快40歲了,就註定不再年輕了,需要適當改變打球方式了,強如詹姆斯在常規賽還有划水表現呢,況且你現在這個年齡也已經發福完畢了吧哈哈。
體重太大對膝蓋的負荷真的很大,例如今年的狀元秀錫安威廉士,也是體重太大導致膝蓋承受不了他飛天遁地的打法。
首先轉換打法是一個維持職業生涯的方式,半人半神卡特,生涯後期轉型就很成功,如今依舊可以在NBA有穩定的出場時間,膝蓋的使用是有限度的,用一次就會少一次,儘可能減少對膝蓋的磨損。
平時是打球護具的使用,不要瞧不起裝備黨,適度的使用裝備可以很好的避免受傷。
要保證鍛鍊和減重,減少體重就是減輕膝蓋的耗損。
我有同樣的經歷,我剛工作的前2年,體重激增,上班鍛鍊變少,打球起跳時膝蓋有時像針扎一樣疼,變向也疼,我自己一度以為腿要廢了,後來就不敢打籃球了。而且不光打籃球,有時候上下樓梯也會疼一下,腿一軟。
其實無非兩個原因:
但是體重可能超標,導致膝蓋承受巨大壓力,正常走路還好,一般起跳時膝蓋是要承受約4倍體重以上的壓力。
但是經常不運動、鍛鍊,導致膝蓋周圍肌肉群退化,不足以支撐做劇烈運動。
解決方法有2個:
減重,這個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裡不展開;
增肌,增加膝蓋周圍的肌肉鍛鍊,一般採取深蹲、靜蹲,以及跑步等,增加肌肉強度。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明顯改善,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