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一些科室就診,比如心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診療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大夫會交代我們:還是要鍛鍊身體,要運動啊!而來到了骨科接著診病,大夫又會告訴我們:回去要多休息啊,不要再這樣運動啦!這個時候,很容易讓大家產生迷惑:我到底該麼樣辦?我是動還是不動?我該聽誰的?
運動or休息,如何選擇?
骨科作為一個主要關注人類運動系統的專科,其治療疾病的範疇以及施治著力點和其他科室是有著較大的差異的。
如果我們本身患上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異常等一系列內科疾病,必須要給予一定的運動量刺激機體代謝,調控身體機能,使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所以,醫生會建議要加強鍛鍊。
而多數骨科疾病都會讓患者身體的機能產生與正常人一定的差異性,自然而然就不適合多運動了。
當然,凡事我們都要適可而止,多休息不代表躺著不動,多運動也不代表著要一直不停歇的劇烈運動。
什麼樣的骨科疾病需要多休息?
在骨科上,需要休息的疾病有很多。例如創傷骨折、慢性勞損、韌帶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滑膜炎、骨關節炎、腱鞘炎、筋膜炎等疾病的急性發作期,這時都需要我們減少活動量,甚至是臥床制動。
主要是因為我們減少活動量,就可以避免局部刺激帶來進一步的勞損,同時避免化學性炎性因子的釋放,降低局部炎症反應。最終給損傷的機體組織一個充分的休養時間與機會。例如:
關節骨挫傷、滑膜炎、關節炎、腱鞘炎:減少關節部位的負重負荷,避免反覆屈伸受累關節。
頸椎病、腰椎病:發作期嚴格臥床,調整正確的臥姿,選用高度合適的頸椎枕,腰部及膝膕窩後方墊軟枕調整脊柱曲線。避免長久低頭曲頸與久坐久站及彎腰抱物等。
骨折、外傷:減少傷處來源於外力或者自身重力的負重負荷,平臥休息。
當然,多休息並不是讓我們大家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而是要相對應的採取一定的措施,並把握好合適的運動量與方式,運動過度了,常常會帶來急慢性損傷:疲勞性骨折、韌帶拉傷、滑膜炎、骨挫傷、軟組織勞損……
骨科疾病,如何在休息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訓練?
說完休息方案,當然也得教教大家如何輕程度的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
1. 膝關節疼痛
如出現膝關節滑膜炎、關節炎等時,除了減少下地行走的量以外,還要躺床上進行直抬腿和腳踝勾踩的動作訓練,以防肌肉萎縮以及下肢血液循環變差。
2. 頸椎病、腰椎病
在急性期過了後,需要適度進行頸肩部、腰背部肌肉的訓練,以增強脊柱後方的穩定性。甚至在急性期也可以適度做一些靜力性肌肉收縮舒張運動,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肌無力肌萎縮。必要時,如在腰痛發作時或還需要服用一些活血通絡、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藥物(如腰痛寧等),來降低局部炎症的反應,從而改善和緩解腰痛。
3. 關節軟組織損傷
在上了護具甚至石膏後,多提倡按醫囑活動相鄰關節,進行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的收縮訓練,而非一動不動。
最後,需要運動的疾病該如何運動呢?
本身因為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要運動,較為合適的運動方式建議包括:騎自行車、慢跑、散步、太極拳、廣場舞、跳繩、遊泳、揮拍類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等。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前提是種類與方式的正確選擇;生活需要休息,恰當的休息能夠讓我們的機體得到更好的休養。如何將二者融會貫通,是一個難。所以,我們要和大夫進行溝通,制定出適合自己的休息和運動方式,並良好的執行下去,這樣才會使得機體獲得最大的受益。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