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讓休息,又讓運動,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2021-01-19 網易

2020-08-03 17:47:12 來源: 降腰寶寶說

舉報

  我們去一些科室就診,比如心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診療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大夫會交代我們:還是要鍛鍊身體,要運動啊!而來到了骨科接著診病,大夫又會告訴我們:回去要多休息啊,不要再這樣運動啦!這個時候,很容易讓大家產生迷惑:我到底該麼樣辦?我是動還是不動?我該聽誰的?

  

  運動or休息,如何選擇?

  骨科作為一個主要關注人類運動系統的專科,其治療疾病的範疇以及施治著力點和其他科室是有著較大的差異的。

  如果我們本身患上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異常等一系列內科疾病,必須要給予一定的運動量刺激機體代謝,調控身體機能,使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所以,醫生會建議要加強鍛鍊。

  

  而多數骨科疾病都會讓患者身體的機能產生與正常人一定的差異性,自然而然就不適合多運動了。

  當然,凡事我們都要適可而止,多休息不代表躺著不動,多運動也不代表著要一直不停歇的劇烈運動。

  什麼樣的骨科疾病需要多休息?

  在骨科上,需要休息的疾病有很多。例如創傷骨折、慢性勞損、韌帶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滑膜炎、骨關節炎、腱鞘炎、筋膜炎等疾病的急性發作期,這時都需要我們減少活動量,甚至是臥床制動。

  主要是因為我們減少活動量,就可以避免局部刺激帶來進一步的勞損,同時避免化學性炎性因子的釋放,降低局部炎症反應。最終給損傷的機體組織一個充分的休養時間與機會。例如:

  關節骨挫傷、滑膜炎、關節炎、腱鞘炎:減少關節部位的負重負荷,避免反覆屈伸受累關節。

  頸椎病、腰椎病:發作期嚴格臥床,調整正確的臥姿,選用高度合適的頸椎枕,腰部及膝膕窩後方墊軟枕調整脊柱曲線。避免長久低頭曲頸與久坐久站及彎腰抱物等。

  骨折、外傷:減少傷處來源於外力或者自身重力的負重負荷,平臥休息。

  當然,多休息並不是讓我們大家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而是要相對應的採取一定的措施,並把握好合適的運動量與方式,運動過度了,常常會帶來急慢性損傷:疲勞性骨折、韌帶拉傷、滑膜炎、骨挫傷、軟組織勞損……

  骨科疾病,如何在休息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訓練?

  說完休息方案,當然也得教教大家如何輕程度的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

  1. 膝關節疼痛

  如出現膝關節滑膜炎、關節炎等時,除了減少下地行走的量以外,還要躺床上進行直抬腿和腳踝勾踩的動作訓練,以防肌肉萎縮以及下肢血液循環變差。

  

  2. 頸椎病、腰椎病

  在急性期過了後,需要適度進行頸肩部、腰背部肌肉的訓練,以增強脊柱後方的穩定性。甚至在急性期也可以適度做一些靜力性肌肉收縮舒張運動,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肌無力肌萎縮。必要時,如在腰痛發作時或還需要服用一些活血通絡、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藥物(如腰痛寧等),來降低局部炎症的反應,從而改善和緩解腰痛。

  

  3. 關節軟組織損傷

  在上了護具甚至石膏後,多提倡按醫囑活動相鄰關節,進行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的收縮訓練,而非一動不動。

  最後,需要運動的疾病該如何運動呢?

  本身因為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要運動,較為合適的運動方式建議包括:騎自行車、慢跑、散步、太極拳、廣場舞、跳繩、遊泳、揮拍類運動、核心力量訓練等。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前提是種類與方式的正確選擇;生活需要休息,恰當的休息能夠讓我們的機體得到更好的休養。如何將二者融會貫通,是一個難。所以,我們要和大夫進行溝通,制定出適合自己的休息和運動方式,並良好的執行下去,這樣才會使得機體獲得最大的受益。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肌肉損傷之後,該動還是不該動?
    肌肉損傷之後到底應該不應該早期活動呢?早期活動有哪些優缺點?限制活動又有哪些優缺點?如果要限制活動,那麼應該限制多久,該怎麼限制活動呢?這些都是遭受肌肉撕裂傷的運動愛好者,最需要知道的知識喔!以前寫過一些文章分享肌腱韌帶拉傷的復健方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肌腱韌帶拉傷後應該要「早期活動」,也就是說,如果受傷之後,你就一直不敢動,甚至打石膏固定等等,那麼,肌腱韌帶生長的情況就會很糟糕,會長成一團軟爛的肉芽組織,因為肌腱韌帶的生長需要一些機械性的張力,需要輕微的拉拉扯扯,長出來的結締組織纖維的排列才會比較規則,這樣組織的強度才會足夠,才能夠承受運動時產生的張力拉力。
  • 「殼膝頭」痛,到底該不該動?
    「殼膝頭」痛,到底該不該動?
  • 膝蓋不好,要靜養不動還是繼續運動?醫生說出實話
    但是有些人並不願意去進行戶外運動,至於原因,不外乎就是「膝蓋不好」。 因為我們日常常見的運動都需要膝蓋的大量參與,而這些膝蓋不好的人為了防止病情加重,所以會選擇不去運動,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膝蓋不好,該不動還是運動?
  • 運動前到底是該空腹還是該吃?
    很多朋友在問,運動前到底該空腹還是該吃?諮詢了不少的專家,也得出了不少的結論:專家們有的說要吃,有的說要空腹!然後大家又跟著一起繼續迷糊著。那麼,運動前到底是該吃?還是該空腹呢?>因為空腹運動時體內沒有可供消耗的能量,因此只能轉而消耗體內存儲的脂肪,從而起到快速減脂的作用。
  • 男子運動後就衝涼休息,醒來不能動了……醫生:這些習慣要不得!
    杭州50多歲的王先生(化名),出門運動後出了一身汗,回家就開著空調休息,不想醒來發現不僅手腳動不了,嘴巴還歪了!送醫後被診斷為腦梗死.....運動後衝涼就躺下突發腦梗死前幾天悶熱難耐,王先生想運動運動,出一身汗,一定很暢快。於是選擇出門去跑步,幾圈跑下來,汗流浹背,他全身都溼透。回到家,王先生打開空調,衝個涼,然後往沙發上一躺,疲勞加之蠻舒服,很快進入夢鄉。
  • 大姨媽來的前中後三個階段,該鍛鍊還是休息?
    ,還是可以繼續鍛鍊的。那麼月經來臨的前中後期,到底該不該鍛鍊呢,怎麼鍛鍊?這時候建議暫時停止運動。如果實在想動一動,可以做上肢運動或者一些拉伸運動。大家可以找一些靠譜的跟著進行鍛鍊。但是注意,不要做會壓迫腹部的鍛鍊,不要進行強度大的下肢鍛鍊和跑跳鍛鍊。大姨媽造訪的第四-五天,月經量逐漸減少。
  • 運動型飲料,運動時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喝?怎么喝?
    拋開運動型飲料對成年人機體的運動表現能力有多大影響,我們今天想說說,到底孩子該不該喝運動型飲料?醫生提醒,在沒有劇烈運動時,完全沒有必要飲用運動型飲料,平時還是要以飲用白開水或者淡鹽水為主。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強度較大,時間超過一個小時的運動才適合喝運動飲料,不然消耗的卡路裡還沒有補充的多,很容易發胖。而且盲目補充運動飲料,攝入過多含大量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反而會增加腎臟和心臟負擔。
  • 原創:為什麼腰肌勞損,醫生還推薦鍛鍊腰背肌?到底該不該練?
    【運動康復】為什麼都腰肌勞損了醫生還推薦鍛鍊腰背肌?到底該不該練? (文/弗艾德健身康復運動碩士 盧洪鋼)答案是:要練!問題是:怎麼練?關鍵是:整個核心都要練! 針對這一種急性腰扭傷引起的腰肌勞損,當務之急不是訓練,而是休息,理療、推拿、按摩等舒筋活血療法消炎,這時候鍛鍊腰背肌是不恰當的。
  • 產後盆底肌修復,到底該不該做?
    那麼很多醫生建議產後盆底肌修復到底該不該做呢? 孕期,在孕激素作用下,盆底會變得鬆弛;隨著胎兒長大,胎位下移,盆底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擠壓,盆底肌就已經出現不同程度損傷。如有些媽媽會出現尿失禁,經常稍微咳嗽一下,就會感覺有尿漏出;還會影響陰道的肌肉,使之變得鬆弛,影響夫妻生活,甚至導致子宮脫垂、陰道膨出等婦科疾病。
  • 老年人年齡大了到底該不該運動?該怎麼動?看完這篇你就知道
    至今,很多人對於年齡較大的老人該不該運動依舊抱有很大分歧,有些人覺得年紀大了身體協調性差,老人運動易摔倒受傷,但也有人認為運動才能保持身體活力,那麼老年人年齡大了到底該不該運動?貿然的追求運動反而容易摔倒,得不償失,不如安心的靜養,把生活節奏放慢,會更長壽。
  • 連續八個月一動不動,12月LPR依然不動我們到底該怎麼看?
    一直以來,LPR的利率可以說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然而我們看到這麼多個月LPR的利率都沒有動,連續八個月不動,那我們到底該怎麼看?首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LPR利率意味著是大家每一個月都要還的房貸的水平,所以這個利率的高低實際上牽動著大多數人的神經,面對著這種遷移放而動全身的利率水平,所以國家在調控這個利率的時候一直都是非常慎重的,基本上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其核心意義在於,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至少在短時間內能後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市場預期,如果大家每個月還的房貸金額不一樣,如果還不是降低甚至是不斷升高的話
  • 男子運動後就衝涼休息,半邊身子都不會動了…醫生:這些習慣要不得!
    杭州50多歲的王先生(化名),運動後大汗淋漓,回家就開著空調休息,不想醒來一側身體不利索了,送醫後被診斷為腦梗死,幸虧及時送醫盡力救治才轉危為安。  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耿昱教授表示,高溫天是腦梗死發病的一個小高潮,一些做法會增加發生危險機率,同時提醒急救最關鍵就是「快」,出現腦梗死症狀應及時就醫。
  • 膝蓋不好,要靜養不動還是繼續運動?專家說出實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高質量生活家 微信號:gzlshzs因為我們日常常見的運動都需要膝蓋的大量參與,而這些膝蓋不好的人為了防止病情加重,所以會選擇不去運動,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嗎?膝蓋不好,該不動還是運動?大量的權威研究都表示,膝蓋不好的人群更加要長期進行體育鍛鍊,這樣可以起到緩解疼痛和保護關節的作用。只要適當從事運動,都可以起到改善膝關節疼痛和功能的作用。
  • 夏季睡覺落枕了,脖子是該多動還是不動?醫生教你幾招緩解疼痛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落枕的經驗,早晨起床後脖子突然無法正常轉動,稍微一動,頸部就疼痛難耐。長期超負荷工作,使頸部肌肉牽拉過久,如果夜晚睡眠姿勢不當,又沒做好保暖,使脈絡運行受阻,就容易發生落枕。疫情居家期間有哪些好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緩解落枕疼痛呢?我們請日本康復學專家曹醫生跟我們講解一下。
  • 清晨運動前,該不該吃早餐?
    ,尤其喜歡早上鍛鍊,每天都堅持運動一個小時,我早上去運動之前,到底該不該吃早飯?」早上鍛鍊是空腹運動好,還是餐後運動好?其實,一直以來這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的專家主張運動前進餐,認為進餐可以增加血糖濃度,保證身體進行更大強度和更長時間的鍛鍊,防止疲勞和頭暈的發生。
  • 得了關節炎,該不該運動?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內科團隊供稿經常有病人會問我:「我有關節炎,為什麼有的醫生讓我多運動,有的醫生卻不讓我運動?我到底該怎麼做?其實運動對於關節炎是有很多好處的,但是在關節炎症急性期是不適合過量運動的合理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疼痛、有效提高肌肉的肌力和耐力,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從而有利於消除關節腫脹;生活質量及舒適度的改善,還能夠幫助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鬱與緊張情緒,對心理健康起到正面、積極影響。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樣的鍛鍊,鍛鍊時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 Garmin佳明智能健康手錶提醒你:該起身動一動了!
    Garmin佳明智能健康手錶提醒你:該起身動一動了!通勤開車坐車要坐著,工作坐著,一回家刷劇玩手機還是坐著……久坐早已成為大家的生活常態。 仔細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態,大城市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加之很多年輕人對健康意識淡薄,長期處於飲食不規律、久坐不動、熬夜、超負荷工作、睡眠不佳、身體素質明顯下降的身體亞健康狀態。
  • 男子運動後就衝涼休息,醒來不能動了!提醒:夏季這些習慣要不得
    西安40多歲的李先生(化名),出門運動後出了一身汗,回家後衝了個涼就休息了……不料醒來後,他不僅手腳動不了,嘴巴還歪了!送醫後被診斷為腦梗死……運動後衝涼就躺下,醒來半邊身體不受使喚。前幾天悶熱難耐,李先生想著出門運動運動,出一身汗,一定很暢快。於是他選擇出門去跑步,幾圈下來,全身都溼透了。回到家,李先生打開空調,衝個涼,然後往沙發上一躺,疲勞加之蠻舒服,很快就進入了夢鄉。醒來後,李先生發現左手左腳不聽使喚了,連手機都拿不住,走路也一拐一拐,感覺拖不動腿。
  • 觀察:薩裡該換下C羅嗎?他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導讀:觀察:薩裡該換下C羅嗎?他到底動了誰的蛋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觀察:薩裡該換下C羅嗎?他到底動了誰的蛋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姑娘,你到底該不該減肥
    那麼,姑娘,你到底該不該減肥呢?同樣身高體重的女生,一個運動一個不運動,整個身體的線條感和緊繃感確實是大不一樣的。對照上面的表格,測算自己身體的BMI數值,以及通過捏捏肚子上的肉肉來判斷,確實已經邁入胖的範圍內了,那麼建議開始動起來。拋開外形的好看與否,過胖對於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這時候的運動,是出於健康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