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民主與專制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要了解民主與專制的規律,就需要了解民主與專制的起源。
以目前所見最早的母系氏族小雕像(霍勒菲爾斯的維納斯)為起點,至少3.5萬年之前母系氏族制度就已經建立起來。母系氏族制度的建立是人類政治制度建立的伊始,是以母系古憲制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其核心內容包括原始民主、原始自由和習慣法。原始民主由部落大會(所有成員)、長老會議(議會)、部落首領(行政)組成。母系氏族古憲制數萬年以來都得到了良好的遵循,自由、平等、博愛、民主,這是母系氏族的基本精神,無論東方西方,還是南方北方,母系時期世界各地都是沒有區別的。
到母系晚期,由於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對資源豐富地區的爭奪,母系氏族開始增加指揮做戰的軍事領袖一職。母系晚期,大型的母系部落內部都有男性秘密同盟,男性秘密同盟往往就是戰爭的推動者和發動者,發動和參加戰爭的都是男性,男性經常通過戰爭獲利,這種獲利一是侵佔地盤,二是掠奪物資,三是成為英雄。所謂英雄,就是雄性之英。從中國的考古資料來看,母系晚期大約有1000年(距今6500年至距今5500年)是這樣的狀況。男性秘密同盟和軍事領袖制度極大地瓦解了母系氏族制度,人類開始向父系轉型,古老的母系古憲制開始搖搖欲墜了。
從中國的考古資料來看,距今5500年母系開始向父系轉型,到距今5300年左右,除渭河上遊地區之外,渭河中下遊、黃河中遊、古黃河下遊、古濟水流域、淮河流域、漢水流域、太湖地區、洞庭湖地區以及東北地區,父系正式取代母系,母系墓葬制度表現出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父系墓葬中的奴役、特權、暴力,人牲和殉葬這些母系時代絕不可能容忍和絕不可能出現的殘暴開始大量出現,父權的這種有毒機制導致人類妖魔化了。
古華夏從母系向父系轉型開始算起,母系氏族古憲制的原始民主仍繼續維持了大約1500年,這個1500年就是五帝始期,為父系初期。從父系初期的中期開始,事實上已經進入了準王權時代,氏族內部分化極為嚴重,財富高度集中,開始有王級大墓出現。到距今4000年左右,母系氏族古憲制的原始民主也壽終正寢,走上了終點,王權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標誌就是二里頭遺址宮殿與宗廟具有明確的王權性質。
母系向父系轉型,世界各地都是不一致的。古希臘其原來的進程和古華夏的歷史進程基本一致,但到公元前1150年左右,處於母系晚期的北方的多利亞人摧毀了邁錫尼和克裡特的王權,古希臘重新返回原始民主時代,這就是荷馬時代。相當於在武王伐紂時期,古希臘從王權時代又回到了唐堯虞舜時代。這說明母系氏族是不認同王權的,所過之處的王權都會被毀滅。但在這個過程中,多利亞人已完全過渡到父系階段,所以古希臘是父系初期的遺產,不再是母系的。距今2800—2600年,在荷馬時代各族的分布範圍內,建立了200多個父系民主城邦。亞里斯多德關於古希臘各城邦的政制集編有158部,但均已失傳,1890年大不列顛博物館從埃及得到的紙草卷中才發現《雅典政制》的抄本,這使我們對父系初期的民主城邦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中國的唐堯虞舜時代,大概就是《雅典政制》的相同版本,《呂梁碑》「舜祖幕,幕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橋牛,橋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左傳》昭公八年晉史趙說:「自幕至於瞽瞍無違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於遂,遂世守之。」從「自幕至於瞽瞍無違命」的記載來看,幕、窮蟬、敬康、橋牛、瞽叟世為虞君,是虞國的權貴家族,舜出身權貴,才有資格去做部落聯盟領袖的。
前338年,古希臘民主城邦毀於馬其頓王權,前200年又被仍然處在原始民主時期的古羅馬所摧毀,進入古羅馬共和時代。但古希臘和古羅馬都已進入父系,母系氏族古憲制早已蕩然無存了,所以古希臘民主城邦和古羅馬共和與後來的英美憲政是毫無關聯的。
當古羅馬共和走上崩潰的時候,到塔西佗寫作《日耳曼尼亞志》的公元97年,歐洲北面龐大的日耳曼部落仍滯留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初期,父系尚未完全確立,這對人類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由此神聖的母系氏族古憲制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了。《日耳曼尼亞志》說,日耳曼部落「甥舅的關係是和父子的關係相等的;的確,有些部落把甥舅關係看得比父子關係更為密切和神聖,而在接受人質時寧願以甥舅關係為對象,認為這樣可以獲得牽連更廣的可靠保證」。甥舅關係是母系社會的基本關係,甥舅關係比父子關係更重要,證明這些日耳曼部落仍處在由母系向父系過渡的初期。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注釋中說,「塔西佗在《日耳曼人的風俗》第11章中說『小事問首長,大事問群眾;因此,平民做主,首長實行』」。
日耳曼母系氏族古憲制被盎格魯-撒克遜人完整地帶到了英倫三島,並逐步演繹成了英美憲政。三權分立理論的締造者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試讀塔西佗的偉大著作《日爾曼尼亞志》,就會發現,英國人是從日爾曼人那裡吸取了他們的政治體制的觀念的,這項優良的制度是在日爾曼森林中被發現的」。英國人何以能做到不成文憲法呢?這是因為英國憲政深深地紮根於母系氏族古憲制之中。洛克從日耳曼母系原始自由精神中發掘出了自由主義,孟德斯鳩從日耳曼母系古憲制中發掘出了三權分立,這就是由古日耳曼自由精神和權利意識所熔鑄的英美憲政的前世今身。
在人類所有的意識形態中,只有自由主義是母系的正宗遺產。中國雖早在距今5300年左右母系就已經徹底終結,但母系的文化與思想遺產卻通過三皇五帝書得以保存下來。《左傳·昭公十二年》所載的泥版文獻《三墳》和結繩記事文獻《八索》,就是母系的重要遺產,到春秋末年,左史倚相仍能讀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周室柱下史老聃正是依據《三墳》、《五典》這些三皇五帝書,編纂了《道德經》。只有從自由主義視角,才能真正讀懂母系自由主義遺產《道德經》。而中國早已沒有自由主義精神可言,這是中國兩千餘年來讀不懂《道德經》的關鍵原因。
甲骨文道字從人從行,會意人的道路,由人的道路會意人道,而人道的本質屬性就是人的權利,所以道字的核心本義就是人的權利。權利在英語裡面是right,right來自原始日耳曼語*rehtaz,原始日耳曼語*rehtaz又來自原始印歐語* hзreǵtós,本義指直線運動,所謂直線運動,就是人走在直路上。甲骨文道字會意人走的路,同樣是人走在直路上,原始印歐語的直線運動和上古漢語的人走的路就有高度的關聯性了,都是直道而行的意思。這樣,上古漢語的道[luuʔ]和原始印歐語的* hзreǵtós,在內涵上就變成了同一個詞。故道在一般情況下指人的權利(right),德指正義。所謂《道德經》,就是權利與正義的經典。《道經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它的真正意義就是,人的權利,由權力說了算的人的權利,違背永恆的人的權利。
我們從母系和父系的角度了解了民主與專制的前世今身,就可以掌握民主與專制的基本規律了。母系資源越是豐厚的民族與國家,其專制就越稚弱,其民主也就越容易建立和鞏固。而母系資源越是匱乏的民族與國家,其專制就越發達,其民主也就越脆弱越不容易建立。父權越是發達的民族和國家,就越是殘暴和無道;母系資源越是豐厚的民族與國家,就越是人道與文明。
2021年2月11日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