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從魚躍,
長空任鳥飛
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人們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小編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技術之一
在我國,天麻作為中藥材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對大腦神經系統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作用。
天麻是蘭科植物,成熟之後具有地下塊莖與地上花莖、花、果實與種子,在若干萬年的演變過程中,天麻形成了無根、無綠葉的特殊植物,它無法吸收無機鹽類,也不需要光合作用,所以天麻生長無需陽光和施肥,它是一種多年生寄生異養型的植物,那天麻是靠什麼生長呢?它是靠一種特殊的真菌為它提供營養。
其中野生烏天麻大都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野生紅天麻卻大都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它們的開花期也不一樣,因此烏紅雜交天麻在自然狀態下很難得到,只有通過人工栽培的方式才可以大量生產。烏紅雜交天麻,在海拔800米左右就可以種植,種植條件降低了,品質也提高了,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天麻是一種很特殊的植物,下面就以烏紅天麻的完整生活史來說明烏紅天麻的人工栽培技術。
培育烏紅天麻必須從野外採集野生的烏天麻和紅天麻,它們稱為天麻種麻。
當地表10釐米以下的溫度達到12℃以上時,天麻開始向上生長,芽尖逐漸冒出地面。在湖北宜昌地區的山林裡,四月下旬可以採到野生的紅天麻,紅天麻花期較早,為了使野生烏天麻和野生紅天麻能夠同步栽培,同步開花,使花期相遇,可以將先採集的野生紅天麻儲藏在5℃左右的地窖或者冰箱內,人工抑制紅天麻的生長,等到5月中下旬,可以採到野生的烏天麻,然後將兩種天麻一起栽培育種。
天麻種麻的地下部分是塊狀莖,它沒有根,烏天麻的塊狀莖成橢圓形,紅天麻的塊狀莖體形較長,種麻地上部分是花莖,不長葉,也稱為花薹。
栽種種麻時,選用不漏水的容器裝沙土最好,首先在盆底鋪上5釐米沙土,然後將種麻直立放在盆中,蓋上沙土,將塊狀莖完全覆蓋為準,保持植株不倒就可以了,一般為10多釐米,種後要灑一次水,然後將盆移到室內,也可以用塑料薄膜在室內搭一個種植槽種植,作為種麻的烏天麻和紅天麻在盆中種植的數量要大致相等,室內要求沒有太陽直射光,陰涼透風,溫度要在攝氏19度到30度之間,盆內要定期撒水,溼度要保持在60%到70%,不用肥料,這一階段天麻種麻靠吸收自身體內儲備的營養使花薹逐漸長高,從天麻的花薹可以看出烏天麻和紅天麻的區別:紅天麻抽出的薹偏紅,烏天麻抽出的薹偏烏。花薹長到一米以上直接在薹上長出花苞,沒有葉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烏天麻開出的花呈淡綠色,紅天麻開出的花呈水紅色,天麻移種一個月後,就可以進行人工授粉,烏紅天麻就是將烏天麻的花粉授到紅天麻的花柱頭上,完成烏紅雜交。人工授粉在花萼剛剛張開時就可以進行,最佳授粉時間為早8時~10時和下午16時~18時,具體操作方法是:用一根牙籤,將紅天麻的花苞挑開,去掉紅天麻的花粉,換一個牙籤,用同樣的方法將烏天麻的花苞挑開,取出烏天麻的花粉,將烏天麻的花粉傳授到紅天麻的花柱頭上,所有的紅天麻的花苞都要按這種方法完成雜交授粉,這種方法被稱為同步授粉。授粉後,紅天麻花苞下子房逐漸膨大,花萼慢慢謝掉,子房逐漸發育長大,長成種夾,這個種夾稱為天麻的蒴果,外形為不規則的稜狀,種夾呈烏紅色,授粉後20天左右,種夾開始飽滿,逐漸變硬,稜角很清晰,一般一個半月就可以收穫蒴果了,採收時,將種夾整體輕輕摘下就可以了,一株可結14到70顆蒴果,蒴果裡面包含的就是天麻的種子,一般一顆蒴果裡面包含有3到5萬粒種子,用它就可以進一步培養天麻的原種。天麻蒴果種子比較特殊,一般情況下應該隨收隨種,常溫下保存不應該超過兩天。從栽種天麻蒴果種子開始,天麻必須依靠兩種特殊的真菌為它提供營養才能生長發育,天麻的生長大部分時間是在地下完成的,它自己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營養,也沒有地下根系吸收營養,只能依靠可以在地下繁殖的真菌為它提供營養,這兩種真菌就是萌發菌和蜜環菌,萌發菌是幫助天麻蒴果種子萌發的菌種,蒴果種子萌發後,天麻在地下生長就依靠蜜環菌為它提供營養。因此在栽種天麻前,首先要了解這兩種菌種的培育方法。
培養這兩種菌種需要特殊的培養基,蜜環菌的培養基選用雜木屑,使用80%的木屑,加20%的麩皮、糖、石膏粉,拌均勻,容器選用500毫升的醫用鹽水瓶,將鹽水瓶洗淨,擺整齊,將混合好的雜木屑及配料鏟到瓶口,然後用木棍手工將配料裝滿玻璃瓶,並壓緊,加入適量的水,將木屑完全浸透即可,塞上棉塞備用。萌發菌的培養基選用雜木樹葉,選用半腐熟的雜木樹落葉,浸泡12個小時以上,用準備好的塑膠袋,將雜木樹葉裝進去,按緊,裝完後用一個塑料套環將袋口套住,用配套的塑料蓋蓋上,塑料蓋上墊有海綿,開有小孔,可以通氣,這樣萌發菌的培養菌材就準備好了。
在給培養基接種(三聲)之前,首先要對菌材進行高溫消毒,種植戶可以使用這種簡易的蒸汽消毒方法消毒:建一個封閉的消毒室,實際就是一個封閉的大蒸箱,裡面是一個可以燒水的大鍋,鍋上面放有木板,鍋裡加水後將裝培養基的容器放進消毒室,關上消毒室,密封,將鍋裡的水燒到沸騰,這樣就可以利用蒸汽對培養基進行消毒,高溫蒸汽保持14個小時,就完成了高溫消毒,殺滅了培養基裡的各種雜菌,然後到接種室接種,接種要在無菌箱中完成,將培養基放入無菌箱,按照規範的無菌接種方法,將蜜環菌、萌發菌分別接種到相應的培養基容器中,最後將接種後的培養基放到培養室,完成菌種在容器中的大量繁殖。
將容器整齊的馬放在培養室,培養室要求乾淨,通風,保溫條件要好,溫度保持在26度左右,溼度要求在60%左右,要求暗光,經常觀察溫度和溼度,這樣3個半月~4個月,容器中就長滿了所需的菌種。
萌發菌和蜜環菌的作用將在下面的種植過程中逐步說明,下面具介紹人工栽培烏紅天麻碩果種子的具體方法。5~6月份,天麻碩果收穫後就可以播種天麻碩果了,一般要求天麻碩果採摘48小時就要種植,保存的時間越長碩果的發芽率就越低。天麻的碩果裡含有大量的粉末狀天麻種子,但播種這種粉末狀的種子並不能完全萌發,從前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
天麻在地下生長需要靠萌發菌和蜜環菌提供營養,那萌發菌和蜜環菌在地下繁殖又要從哪裡吸收營養呢?實際上就像種蘑菇一樣,這兩種菌在地下需要木材為它提供營養,因此,種天麻實際是在種為天麻提供營養的兩種真菌。選擇合適的木材,除松木、杉木,柏樹不能用,其他雜木、闊葉樹都可以使用,剛砍下的木材要陰乾一個月左右,然後按要求鋸成一定的長度,現在以種植一平方米蒴果種子為例說明操作方法:準備三種規格的木材,粗木材14根,直徑5到10釐米,鋸成30釐米長;中粗木材24根,直徑2~3釐米,鋸成20釐米長;細樹枝一平米需要3公斤左右,切成3到5釐米,選用三種規格的木材是為了充分利用木料,節省木材。
在粗木棍上用刀砍出魚鱗口,對稱均勻砍出四個口,一邊兩個口,將來菌種可以通過魚鱗口來接觸到木材纖維素。
將萌菌袋口打開,撕掉塑膠袋,然後將長滿萌發菌的樹葉掰開,撕成均勻的小塊,一平米要用到兩袋萌發菌,每袋400克左右,其中白色的就是萌發菌的菌絲體。每平米要準備20顆成熟的天麻蒴果,用手將天麻蒴果打開,把其中粉末狀的種子均勻地撒在萌發菌的菌體上,每撒一個就要攪拌一次,讓種子和萌發菌充分均勻的混合,將20顆蒴果粉末種子全部與萌發菌充分混合,這麼做的目的是,讓萌發菌幫助沒有發芽能力的蒴果粉末種子發芽,在野生條件下,天麻蒴果種子一定要落到有萌發菌的土壤中才可以生長,因此野生天麻的繁殖是比較困難的,通過人工創造適宜條件,讓天麻可以大量繁殖。
讓種子和萌發菌充分混合後,就可以下地播種了,室外播種天麻蒴果種子,位置要選在半陰半陽的山坡,要求土壤鬆散,必須是沙土,烏紅天麻要求在海拔800左右播種。
量出一平米的地塊,長1。25米,寬0。8米,將沙地整平,用0。2%的多菌靈溶液將地面消毒,殺滅地表的雜菌。選用頭年的新鮮落葉,闊葉樹落葉都可以,首先對樹葉消毒,取清潔的水加多菌靈,5千克水放10克多菌靈,攪拌均勻,將樹葉放到消毒液中浸泡,完全浸透就可以了,這樣做可以消滅樹葉中的各種雜菌,一般一平米需要3公斤樹葉。將樹葉從消毒液中取出,立幹,然後將樹葉均勻地撒到地面上,樹葉將為菌種繁殖提供良好的環境,相當於菌床的作用,再將剛才準備好的萌發菌成行的撒在菌床上,隨後將剛才準備好的粗木材壓在萌發菌上,一行剛好擺放兩根粗木棍,兩根粗木棍相距3釐米,同樣的方法,擺放第二行,注意粗木棍上的魚鱗口應該位於木棍的兩側,行距為21釐米左右,這樣一平米的地塊可以擺7行。再放置中粗木材,將中粗木棍放到粗木材兩端、中間,剩餘的部分照圖斜線填空,最後將細木條均勻填充在菌床的空餘地方,目的是讓菌種在菌床上更容易繁殖,樹葉和木材都是為菌種提供營養的材料,萌發菌和蜜環菌就是靠這些材料生活和不斷繁殖的。然後準備將蜜環菌种放置到菌床上,先將兩瓶蜜環菌種瓶敲碎,去掉玻璃渣,每平米需要兩瓶蜜環菌,取出培養好的蜜環菌體,掰開成為核桃大小的小塊,將小塊的蜜環菌體放到粗木棍的兩端和魚鱗口處,這些部位漏出了木棍的木質層,有利於蜜環菌在這些部位迅速繁殖,蜜環菌分解吸收木料中的纖維素,長出絲狀的菌索,菌索將跟天麻麻體纏在一起,為萌發的麻體提供營養,供麻體生長。菌床中的木棍和樹葉都是蜜環菌繁殖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