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歷時十七個帝王,四百七十多年(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後人自稱的華夏中的夏來源於此。(華來源於華胥氏,伏羲女媧母親)
但是夏至今只存在於史書中,至今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商王朝的存在,所以很多人都懷疑夏王朝是否存在,尤其是西方學者不承認夏的存在。但是由於史記中夏王朝世系和商王朝世系一樣清晰明確,而商王朝因為殷墟和甲骨文等的發現正式證明是存在的,所以人們傾向於承認夏的存在,在努力的尋找夏存在的直接證據。
夏朝君主,姒性,夏后氏。
時間: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疆域:主要在黃河中下遊,以河南為中心,包括山西,河北的一部分。
1.大禹—塗山會盟
在位時間:公元前2029年-前1978年。
大禹,姒姓,夏后氏,大禹之前,由於部落聯盟主實力都不強大,所謂的禪讓制,一方面是因為特權的確不大,一方面也因為特權不大所以無法保證世襲,於是出現禪讓。
大禹的爺爺是顓頊帝,父親是九年治理水患無果被車裂的鯀,所以大禹是貴族出身,有自己的勢力集團。
此後經過治理自從堯就開始的水患,使天下信服。
又經過攻打三苗(長江中遊附近,主要在洞庭湖和鄱陽湖附近的部落),使得三苗退出了歷史舞臺,有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掌握了國家實權。
經過塗山(會稽山,紹興境內)之會大會諸侯,並且殺死遲到的防風氏,確立了自己的權威。
2.夏啟—鈞臺之享
在位時間:公元前1978年-前1963年。
大禹在取得了和前兩任不同的實權後,有了讓兒子啟繼承大統的想法。
一方面名義上對外宣稱禪讓給年老的法官皐陶,但是皐陶死的早,人們又推舉了顓頊的後裔伯益(也叫大費),另一方面積極讓兒子啟參與行政,並且主要官員都安插了啟的親信,再加上夏集團及其擁護者的勢力,為啟奪取大權奠定基礎。
禹死後,古代有繼承人守孝以及三年期滿後要謙讓一段時間被人請出來的習俗,但是在這段時間夏啟積極發展勢力,等到伯益出來後,已經被告知啟才是眾望所歸,無奈,伯益只能順水推舟。
啟在奪取政權後,有扈氏公開反對,在甘這個地方雙方發生戰爭,啟打敗了有扈氏,史稱甘之戰,保護了新生政權,並且隨後學習自己的父親在鈞臺這個地方舉辦諸侯會盟,史稱鈞臺之享。通過培養自己的勢力逼走伯益、打敗有扈氏、鈞臺之享,啟確保了公天下到家天下的過渡。
3.太康—失國
太康在位時間:公元前1963年-前1959年(實際在位一年多)
夏啟武力奪取政權為後代開了一個的頭,晚年五子爭位,為夏王朝動蕩埋下伏筆。五子武觀因此被流放西河(安陽市湯陰縣附近),後來武觀在地方發動叛亂,企圖武力奪權,幾乎瓦解了夏王朝統治,最後被彭伯壽率軍出徵西河平定,才使得夏朝延續下去。
啟死後,長子太康繼位,但是太康沉迷玩樂,經常出城幾個月打獵不問政事,又加上五子爭位,武觀叛亂等使得諸侯開始叛離。
太康不知悔改,最終在位一年後的一次出城打獵,有窮氏的首領后羿帶兵佔領了都城,並且宣布太康荒淫,剝奪了太康的天子資格,太康只能在城外待了三年多,後來死去了,史稱太康失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記載的昏君。
三.后羿——代夏
后羿在位時間:公元前1947年-前1940年。
后羿奪取了夏的政權,剝奪了太康的太子資格,立了太康弟弟仲康為帝,仲康是歷史上第一位傀儡帝王,估計是太屈辱了,鬱鬱而終了。死後,兒子相立,不久後后羿覺得時機成熟,趕走相,代夏自立了,史稱后羿代夏。
后羿代夏後,和太康一樣,也喜歡打獵,將政權交給了幫助自己奪取政權的大臣寒浞(zhuo),久而久之,大臣只知寒浞不知后羿。
寒浞也想學著后羿,代后羿自立,但是后羿攝射,於是寒促勾結后羿的學生逄蒙,在后羿喝醉後讓逄蒙射死了后羿,在慶功的時候,寒浞毒死了逄蒙,於是寒浞以逄蒙謀反弒師名義為自己開脫,最後自立為帝(另一種說法是寒浞勾結后羿妻子殺死了后羿)。
寒浞在自立為帝後害怕夏朝的勢力反撲,用了20年時間剿滅了收留相的勢力並且殺死了相,使得自太康失國以來的分裂了54年的天下再次統一,因為不受後世的孔聖人等儒家的喜愛,所以被排除在帝王世系之外,寒浞也是一個梟雄,十六七歲成為一國丞相,二十歲當國君,四十歲統一天下,六十歲身死國滅。
四.少康——中興
在位時間:公元前1932年-前1912年。
寒浞殺死相後,相的妻子跑回了娘家有仍氏,次年生下遺腹子少康。
等到少康長大後,寒浞知道少康的存在,派人到有仍氏追殺少康母子,少康母子跑到舜的後裔有虞國,有虞國保護了少康母子,部落首領姚思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少康,少康在有虞國定居下來。
少康一直想著復國,一方面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一方面前後五次拜訪隱居的名士崇開,崇開出山後給少康出了一個離間計對付寒促。
寒浞和后羿的皇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太子,但是不受寒促喜歡,小兒子受到寒寒浞喜歡,但不是太子。兄弟倆因為繼承權的問題有矛盾。於是少康派心腹戴寧和女艾(有史記載的最早間諜)分別去寒浞兩個兒子哪裡做間諜,最終戴寧鼓動老大在寒浞出宮的時候派兵進行了政變,而小兒子在女艾鼓動下佔了老大的封地,進而又攻入都城殺死了老大。而少康乘著兩兄弟火併,佔領了兩兄弟的封地,後入宮殺死了寒浞和小兒子。
少康重新奪回了夏后氏的政權,並且吸取太康的過失,積極治理夏朝,出現了繁榮了局面,史稱「少康中興」。
五.孔甲——亂夏
在位時間:公元前1745年-1737年。
少康以後,夏朝一直波瀾不驚的發展著,直到第十四世帝王孔甲。
史記記載「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傳說孔甲還讓人養了兩條龍,因為孔甲的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不適合治國,於是死後將帝位傳給了自己弟弟,然後孔甲叔叔死後帝位傳給了孔甲堂兄,堂兄死後才輪到孔甲,孔甲一直想當帝王,認為這是因為自己祈禱鬼神才得到的結果,於是更加的信奉鬼神,上行下效,搞得全國上下不事農桑,民不聊生。
同時孔甲和周邊的部落關係也不好,從孔甲開始,商朝的諸侯國開始叛離夏后氏,為夏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史稱孔甲亂政。
六.夏桀——亡國
在位時間:公元前1652年-前1600年。
從孔甲開始,諸侯就開始叛離夏后氏,而且由於統治集團不事農業,只圖享樂,民不聊生。到夏桀這一代,矛盾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夏桀在攻打叛離的有施氏的時候,有施氏迫不得已獻上了美女妹喜,傳說妹喜和伊尹是相好,為了滅亡夏,妹喜和夏桀整日在一起淫亂,大臣關龍逢進諫長此以往只怕會亡國,夏桀大怒殺了關龍逢,並且自比太陽,人民是月亮,月亮不滅,太陽永遠不亡,人民聽到後都說情願月亮熄滅而使得太陽滅亡,這就是成語「時日曷喪」(誓死不與共存的意思)的由來。
此時,商部落開始慢慢崛起,夏桀怕商威脅自己的統治,於是抓起了商的部落首領湯,商部落用重金賄賂夏桀才使得湯回到部落,此後又得到妻子的陪嫁奴隸伊尹的幫助,開始籌劃著滅亡夏桀。
商湯在伊尹的建議下,一方面聯絡叛離夏的部落,一方面不斷賄賂夏桀的近臣為商的發展爭取時間,同時商湯不斷地徵伐親夏部落,史稱商湯十一徵無敵於天下,夏商的力量在此消彼長中變化,公元前1600年左右,時機成熟後,商湯誓師徵夏,最後在鳴條之戰中打敗夏桀,並放逐夏桀於荒野,夏桀最終餓死,存在了十七帝四百七十多年的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