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時艱,我們在一起!北京教育系統延期開學,孩子們都已經開始了「宅」在家的學習生活,不少家長留言,想問問各個學科的具體學習指導。
下面,雙「特」戰「疫」專欄,特別邀請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陳延軍老師來為大家支支招,希望能夠對家長孩子們有所幫助!
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
陳延軍
同學們,你們好!眼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感染的肺炎疫情災禍嚴重困擾著我們的學習生活,我們只能「宅」在家裡,採用特殊生活方式來度過每一天。特殊的時刻是對同學們定心、靜心學習的極大考驗,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給我們帶來更多、更靈活的語文創新學習機緣。
當下的學習是個人居家進行的,不同於學校的遵規循序學習,需要靠自覺約束而生成,有其獨特路徑。學會「宅」在家裡自覺進行積極的綜合學習,會對整個語文的學習,乃至促進心智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今天陳老師就把自己近些天來在家靜心學習思考的經驗和同學們分享,送大家「語文學習三部曲」,為同學們在特殊時期保健自己身體前提下,保證學習來支支招。
一、「做」—「想」—「寫」
相結合的動態學習
家室小几十平米,大不過幾百平米,但「小小空間大世界」。它可以容納異樣的東西,可以擁有廣闊的世界,也可以表現居家主人的無窮智慧。特殊時期,在我們居住的空間裡,每天都可以有所變化,這便需要手勤腦勤。你的書桌上除了檯燈、水杯、書本,每天可以多一點自養的綠植。小小的變化,會給自己帶來積極學習的情緒。
具有「人民藝術家」稱號的現代作家老舍,在寒冷的冬天,總要從院子裡折幾小枝竹葉插在廢舊的瓶子裡,擺在寫作的書桌上,作為他靜心工作的調節,就是對我們學習的啟迪。來吧,趕快動起手來,從陽臺上茂密的綠植上摘一小片綠枝放在裝過乾果的水瓶子裡,把丟掉的白菜根泡在小碗裡,每天換點新水,新變化就會出現在你的視野裡;我們還可以用科學課上學的本事,自製一朵假花或者一個機器人,擺放在一個角落裡,這都會給你新的愉悅。
想想用什麼形式留下印記呢?我們可以用手機把他們拍下照片,再用恰切的表達形式寫下來:一二年級同學們聯繫語文課文上積累的好詞句寫幾句話,三四年級同學們寫成日記,語文能力得到了歷練,多好啊!大一點的五六年級同學,都是體諒父母的孩子。來,父母做飯,你幫著擇菜、洗碗;父母洗衣,你打掃屋子;父母整理屋子,你收拾床被……邊勞動,邊透過玻璃看看麗日藍天,將景、人、事、心藝術地結合在一起寫下來,就是真情實感的作文。即使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情,用不同的體裁(記敘文、詩歌、童話等),用不同的布局謀篇構思,寫出來的文章也是不一樣的。
二、「看」—「聽」—「化」
相結合的靜態學習
知識永遠學習不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學習資源很多,到處可尋。打開電腦、手機,線上線下,奪人眼球的學習內容很多,這些學習內容很重要。但是每天「宅」在家裡,只盯著這些內容,會枯燥無味,是不實際的。可是不學、不做也不行,這就要學會選擇。網上的學習資源是針對大多數的學習群體設計的,每個同學學習的基礎不一樣,愛好特點也不一樣,同學們要通過瀏覽、過濾,篩選出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或拓寬自己的視野,或補充自己的未知,或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我建議這段時間還是多看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只要你靜下心來選擇幾個可以跟蹤的節目看下去,會有更多的收穫。
比如,看《中國詩詞大會》,我們跟著選手答題可以溫習自己背過的古詩,並知道哪些是我們課本上的。還會把選手置換成自己,算算可以得多少分數。我們再聽聽王立群、康震、蒙曼教授的點評,補充學校對古詩詞學習的不足;尤其是當你看到康震老師評、畫、書的綜合功力,其中他對一幅畫不斷添加元素,幾首詩便奇妙結合在一起的功力,讓你看到一個優秀學者學習的思路和具有的品格。
另外,多種形式的命題和比賽規則,也能給我們以後古詩命題和組織大賽積累經驗。又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大賽總決賽》,你會透過一個個主持人精妙的口才和靈動的思維,學習靈妙口語表達的技巧。還可以通過康輝、董卿的精彩點評,了解選手的不足,更讓我們記住很多有說服力的語言:「一切都在追求一種平衡」「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你會感受「大道在於至簡,一語定掌乾坤」的點評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
還有,通過「局部—整體」的圖片說明題,如,「畫面中,有一個拿著槍的獵人和一隻熊,獵人和熊站在一邊,在一根平衡木上對峙著。」出題之妙,隨著圖像完全展開,帶你和選手進入意想不到而需思維急轉彎的境地,這時你的想像力在悄然得以發展。選手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但評委的一句點評賦予了這道題更深刻的立意。
再如中央一臺每天中午的三集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讓我們加深對小說原著閱讀的理解。特別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還要注意收看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的醫務工作者晝夜不停搶救病人的報導。危難面前,尤其是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奮戰一線的典型事跡,這是最好的中國故事,是同學們樹立理想的最好樣板。它讓我們思考:什麼是關鍵時候的挺身而出?我們現在好好學習是為了什麼?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思考以「觀後感、書信、日記」形式寫下來,達到「講好中國故事,激勵自己前行」的目的。
三、「說」—「讀」—「誦」
相結合的沉浸學習
在學校習慣了和小夥伴有說有笑的學與玩,而每天「宅」在家裡和最熟悉不過的親人單調相處,免不了心理疲勞。很多家長對我們管教多,很多同學可能在大人面前不愛多說話。在家學習就怕「啞」式的「寂寥」學習。
同學們要爭取主動,充分利用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機會,多開口,多和親人交流。我們可以提出生活學習方面的問題,可以交流自己對人情世故的理解和看法,可以分享自己一天在家裡學與做的快樂。家庭交流以給對方帶來愉悅為本,所以交流時要注意語言的得體,以及表情、語速、語調和語氣的合適,練就口語交際能力是重要的語文能力。
再就是「宅」在家裡的「多讀」,這裡的讀是整本書閱讀。尤其是喜歡的書要學會多種思維去立體讀,這一遍讀和下一遍讀應有不同的多元收穫。比如讀《西遊記》,「大概讀」和潛下心來「好好讀」是有差異的。
我主張有效「七步讀書」的方法:
(1)翻看目錄和摘要粗枝大葉地讀。
(2)讀有趣熱鬧的故事情節,比如《猴王出世》《三打白骨精》等。
(3)藉助資料讀,比如為什麼金箍棒是「1350斤」,為什麼玉皇大帝遭遇「1750劫」,克服一劫需要「129600年」……這些數字怎麼來的?網上查找資料會帶出很多的知識,更能領略神話的神奇,了解作者的綜合功力。
(4)帶著問題讀:孫悟空師父須菩提祖師為什麼隱居神山?為什麼如來收拾孫悟空?菩薩為什麼有那麼多本事?……你會發現小說就是社會和人生的縮影。
(5)聯繫實際讀(我們怎麼有時和師徒四人一樣:有聽話時候,有叛逆時候,有貪吃時候……)
(6)摘錄式的文學賞讀。你看很多地方描寫多麼美妙。「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絲飄弱柳平橋晚,雪點香梅小院春」……
(7)調整改變自己讀:讀完得出自己不學唐僧的拘泥,不學孫悟空的頑劣,不學豬八戒的粗心大意,不學沙和尚的沒有個性。還需要提醒的是,一定的記誦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課本上的、課外閱讀來的好詞佳句、優秀古詩詞、精美片段等,都值得背誦。每天早上起來可以溫習背過的,可以有新的發現與背誦,不拘形式,多多益善。
以上三個結合,是「宅」在家裡學習語文之道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習語文好習慣的招數。請同學們不妨一試,或許對你語文學習有所幫助。陳老師祝每個同學在特殊時期,「宅」在家裡學到更多的知識,自覺練就語文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