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韌性訓練是運動員訓練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擁有良好的柔韌性或者適合專項的柔韌程度可以糾正我們的肌肉失衡、增加關節活動度、緩解關節壓力、保持肌肉正常的功能性長度。
什麼是柔韌性
人和軟組織所具備的正常延展性,能夠實現全範圍的ROM何在所有功能性動作中的最佳的神經肌肉效率。
積累性損傷循環
當我們動作系統中的某個部分紊亂的時候或者不能以最佳的方式工作時,那麼此時可以預測的功能性障礙模式就會形成並開始累積性損傷循環(「損傷」引發炎症、肌肉痙攣、粘連、神經肌肉控制改變和肌肉失衡的一個循環)。
肌肉失衡
接下來我們先了解一下肌肉失衡的原因,這個原因有很多例如姿勢壓力、恢復能力下降延遲。肌肉失衡更是一種交互抑制改變、協同肌主導、關節的功能性障礙。當然我們缺乏核心力量以及技術掌握得不夠到位也都會造成肌肉失衡。
1、交互抑制是指主動肌緊張導致其功能性拮抗肌的神經驅動降低。發力中力偶關係改變或者協同肌主導,也是導致錯誤動作模式及較差的神經肌肉控制的原因之一。
2、協同肌主導是一種神經肌肉現象,當協同肌代替薄弱肌肉發力就會出現這個現象。此時會導致錯誤動作模式,組織過載甚至降低神經肌肉效率並造成損傷。
3、關節的功能性障礙是兩個相鄰關節的生物力學功能障礙,導致本地感覺失常,同時會引起其他關節的功能性代償,此時會導致錯誤動作模式,組織過載甚至降低神經肌肉效率並造成損傷。
通過積累性損傷循環圖我們可以看出柔韌性不足的外化表現會導致肌肉失衡並且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當然限制柔韌性的生理學因素非常多,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改善柔韌性的,降低我們的肌肉失衡,維持正確的動作模式,減少組織過載提高神經肌肉效率,降低損傷風險。
請繼續關注Garrick聊運動,下一期我們將分享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的柔韌性練習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