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本田攻百萬目標,得看看先驅們都踩過哪些坑

2020-12-26 騰訊網

文丨李思佳 杜餘鑫

編輯丨小叮噹

對於「兩田」而言,將百萬目標延後5年的確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變局時代下前路充滿荊棘,夢想的道路上仍需要時刻謹記。

年銷100萬輛在中國車市上是什麼概念?從合資的南北大眾、上汽通用、東風日產到自主領頭羊吉利,整個2019年年銷超100萬輛的不過5家。車企挑戰年銷100萬輛又是什麼概念?去年年銷60萬輛以上(100萬輛以下)也不過才8家。

如果你是前者,恭喜你已經坐上了中國車市的銷量王座,如果你是後者,同樣說明你有了「新王登基」的實力或是野心。100萬輛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上的突破,可以說是一個標準和標誌,是一家車企進入第一陣營的標準,更標誌著一家車企在研發、生產和銷售全價值鏈體系能力上邁過一個階段,對員工、經銷商、供應商等整個體系的士氣、信心都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

同屬廣汽旗下、去年銷量榜單的第10名廣汽本田和第13名廣汽豐田如今就參與挑戰這一目標。根據本月早些時候廣汽集團收益電話會議記錄顯示,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計劃到2025年把年銷量分別大幅提升至100萬輛。對廣汽豐田而言,這五年期將比2019年的水平增長47%,而對廣汽本田而言則上升30%。

當然還有一汽豐田,其目標也是要在中國實現100萬輛,這是豐田中國在華實現200萬輛的重要組成部分,朝著中國市場10%的市場份額進攻。另外本田在計劃中也將要在華實現200萬輛的銷量目標,讓品牌穩居中國市場第一陣營。

實際在2015年時,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就提出要在2020年挑戰100萬輛目標,而東風本田、一汽豐田則要在2023年達成100萬輛的目標,如果說東本和一豐稍激進,那麼廣汽「兩田」則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一再求穩,將100萬輛目標順延了5年。

提到100萬輛的目標,那些邁過的和沒邁過的車企,想必都有感同身受。東風日產延後4年跨過百萬目標;北京現代在2013-2016年穩居百萬輛後,開始滑坡一蹶不振,長安福特則在衝擊百萬的目標中,殘酷地倒在了百萬輛門檻前,且與100萬輛目標漸行漸遠。在中國這個看似龐大的市場蛋糕中,搶食者們為了百萬輛,踩過不少雷,這些都為後來者提供了諸多經驗和借鑑。

近一兩年來,日系在中國市場上順風順水,日系三強的份額不斷向德系靠攏,各分佔中國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就廣汽「兩田」近兩年的市場表現的確可圈可點,但在微增長、新能源轉型、疫情等變局時代下,前路充滿荊棘,夢想的道路上仍需要時刻謹記。

廣汽「兩田」勢頭猛

翻閱廣汽集團近5年財報,無論是廣汽本田還是廣汽豐田,市場表現相當漂亮。

終端銷量上,從58.0萬輛、40.3萬輛到去年的77.1萬輛、68.2萬輛,可謂是一路順風順水;營業總收入也從2015年的693.97億元、 546.63億元到2019年的1057.11億元、980.54 億元,一路攀升。產能利用率也從2015年的93.3%、106.3%到如今的119.5%、139.7%。

能突破100萬輛門檻的車企,其在細分市場一定有幾款過硬的產品,就像大眾途觀、朗逸,日產軒逸、奇駿等,同時多款領頭產品的聚集,也為品牌和車企帶去強大的品牌效應,這是衝擊100萬輛的基本保障。

在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中,表現最佳的就是中高級車產品雅閣和凱美瑞,二者一度在銷量和排名上挑戰大眾邁帕兄弟,特別是雅閣,還在2019年拿下了中高級車銷量冠軍,凱美瑞則拿下了季軍。

另外在其他細分市場,廣汽「兩田」也在這兩年來迎來了旺盛的勢頭。比如廣豐的雷凌家族、全年銷量穩居20萬輛,進入中級轎車第一陣營;YARiS L家族全年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這在不斷萎縮的小型車領域中表現搶眼。

七座SUV的神車漢蘭達全年銷量9.8萬輛,穩居大中型SUV市佔率No.1,自2009年國產上市至今,漢蘭達熱銷十年,累計銷量超過93萬輛。隨著SUV市場的不斷成熟,廣汽豐田也導入了中級SUV威蘭達,與C-HR、漢蘭達組成了SUV家族。另外廣汽豐田的MPV車型也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導入,有望迎來三個細分市場多處開花的局面。

對廣汽本田來說,其市場表現更優於廣汽豐田,除了雅閣外,凌派成功穩定地保持在了萬輛俱樂部,2019年銷售了15.4萬輛;在小型SUV領域,繽智一直是合資品牌中的標杆產品,去年年銷11.7萬輛。

去年底,廣汽本田旗下全新中級SUV車型皓影上市,並很快突破萬輛大關,實現廣汽本田在小型、中型、中大型SUV的全領域布局;在MPV市場,奧德賽一直都是家用MPV的標杆。新產品領域,廣本版本思域、第四代飛度,以及新的混動產品將持續導入,無疑將為100萬輛提供更多助力。

關於改變了汽車行業大方向的新能源,二者也沒有停下腳步。廣汽本田推出了2025年中期目標,提出在中國投放20款以上電動化車型;而廣汽豐田全力提速新能源汽車戰略,在去年就已相繼導入插電式混合動力雷凌雙擎E+,以及首款量產純電動轎車廣汽豐田iA5。

2019年年末,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產能擴充完成,分別新增輛12萬輛/年的產能,全新車型上市疊加新建產能釋放,日系「兩田」同時迎來產品和產能的雙重周期,銷量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3月29日,廣汽本田宣布將於4月1日完成對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吸收合併,從此將整車生產線擴大至4條,產能再次擴大。

如果說增加產能、加速新車上市是兩田衝擊百萬的果,那麼導致果的因就是豐田以及本田對中國市場未來的野心凸顯。「豐田在中國的市場地位要和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靠攏。」豐田中國負責人曾這樣表示。豐田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有目共睹,在中國,相比通用、大眾乃至日產,豐田並不算優秀。然而想要達到全球地位,豐田在中國要超過的不僅僅是超過200萬輛的通用,更是要向年銷400萬輛的大眾進攻。

儘管車市連跌了兩年餘,但上述種種無疑都給「兩田」衝擊100萬目標增添了信心,看似這一目標近在咫尺,唾手可奪。我們不排除廣汽菲克的落寞和自主的調整,讓廣汽集團不得不在兩田中挖取更多的利潤,但是從目前來看「兩田」的突破都已經勢在必行。

警惕百萬輛魔咒

我們當然鼓勵各家車企都儘可能往100萬輛的目標上靠,這是中國汽車市場成熟的標誌。大眾的一枝獨秀不是春,只有讓競爭對手不斷實行你追我趕,才能讓車企被迫進步,各個車企在競爭中不斷提升產品力和性價比,也會讓廣大消費者從中受益。而車市的「各領風騷數百年」,也是這個行業魅力和樂趣的所在。

但是對於車企而言,要跨過每一個門檻又是何等的容易。10萬、50萬、100萬、200萬、1000萬輛,每一個節點都意義非凡,從小品牌到大公司再到大集團,似乎每個節點都可以成為一個魔咒,讓每家車企的成長道路都充滿荊棘與挑戰。

翻看歷史,破百萬道路上的血淚史不乏其人。彼時,長安福特立下要在2015年實現銷量百萬輛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那時福特在華銷量連續28個月同比增長,而福克斯還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轎車,福特的競爭力之大、勢頭之猛可見一斑。

但2015年,長安福特卻以年銷量83.6萬輛收官,之後的2016年長安福特把年銷量拉到最高的95.7萬輛,再往之後長安福特就遭遇到史無前例的危機,最終倒在了破百萬輛的門檻前。隨著福特市場競爭力的式微、市場份額的不斷縮水,2019年長安福特全年銷量不足20萬輛,跌回2007年以前的水平。

與長安福特有著相似遭遇的還有北京現代。2013年12月23日,是現代品牌在中國市場最風光的一天。當天,其在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盛大的一場戰略發布會,以慶祝北京現代在中國市場累計年銷售100萬輛。但這一切又如曇花一現。

北京現代在2016年實現連續4年突破年度銷量百萬輛並達到114萬輛的高度後,2017年以後就開始進入了拋物線的後半場。到2019年,北京現代銷量下滑到了71.6萬輛,回歸到了2010年的水平。現代汽車曾經是中國汽車界的榜樣力量,但是今天的現代汽車不僅被其他跨國汽車公司所超越,甚至一些中國的自主品牌也正在排在它的前面。

如果說兩個由盛而衰的合資公司並不能代表趨勢,那麼中國市場上排名靠前的合資公司,幾乎每家都在成長的道路上遭遇各種煩惱,就連大眾、通用也不例外。

2008年,大眾以同比增12.5%的幅達實現在華銷量突破100萬,緊接著2011年的200萬輛;2013年的300萬輛;2017年的400萬輛……儘管大眾在華的銷量一直在往上走,但增幅從原來的動輒兩位數(最高37%)到如今連續兩年幾乎無增長。2019年,上汽大眾還不得不通過壓庫的方式,險些跌落200萬輛。

最近遭遇危機的強者則是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二者紛紛從200萬輛的巔峰跌落,前者銷量不斷下滑,開始跌出前三,加之價格倒掛、三缸機危局等影響,未來或將向100萬輛跌去。而後者在中低端產品消費受阻之後銷量一蹶不振,新寶駿品牌起步緩慢,企業的危局正在逐步擴大。

除此之外,還有吉利面對200萬輛目標的停滯增長,廣汽傳祺在SUV市場猛漲之後的滑落,長安、比亞迪等企業在衝擊巔峰銷量之後的低迷、轉型和調整……橫向來看,當車企衝向一個宏偉目標之後,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低谷,它們經歷過的教訓清晰深刻。縱觀汽車發展史,一家車企要從巔峰跌落,可是比從山底爬上去要容易太多。

「100萬輛」,此時恰似一個市場共性規律、一個魔咒。那麼,廣汽「兩田」會遭遇同樣的境地嗎?比如雙車戰略,就目前來看雙車戰略確實是一個快速擴量擴份額的辦法,但雙車戰略進入成熟和後期,是否還會如此奏效並不好說。就拿大眾來說,大眾已經在雙車戰略上出現問題,比如姊妹車型探嶽衝擊市場,途觀則逐漸跌落神壇,車型品牌盛極而衰。

比如當產品出現問題時,如「機油門」、「乳化門」等事件層出不窮,企業面對更為龐大的用戶時,企業態度和解決方式是否會發生新的變化?比如豐田最近擬全球召回300多萬輛,這是否說明新的技術架構在設計上出現差池?比如廣汽本田旗下的謳歌品牌持續低迷,是否會成為廣汽本田百萬輛目標的拖油瓶?

再比如在新能源領域,特斯拉已經開始霸屏,自主品牌同樣將這視為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在未來諸多的不確定下,加速新能源布局的「兩田」在該領域的搶佔上有剩下多少機會呢?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古人有云:盛極必衰、高處不勝寒、行者百裡半九十。對於「兩田」而言,雖說延後5年去實現100萬輛的目標,不徐不疾,求穩不求快,是一種極為正確的思路,但仍需要謹記的是,當一家企業進入到鼎盛時期,則應該時刻準備應對下一個風險的到來。

THE END

更多有趣的

右邊給我一朵小花花

相關焦點

  • 開完本田思域,再花16萬開豐田卡羅拉,車主:兩者都開過就明白了
    「東方魅力」菲斯塔,多年來深得用戶好評,無數駕駛者自發為其代言。歐洲王牌標緻508,設計設計深得國人歡心。在買車作為人生一件大事的今天,好不客氣地說,一款汽車必須清楚自身定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如思域和卡羅拉。今天有幸請到修車師傅李先生,家裡有一輛本田思域,最近又入手了輛豐田卡羅拉,他2個月就行駛到2800公裡,豐田卡羅拉都有哪些長處?
  • 開過本田XRV,又買豐田CHR,問及感受,車主意味深長地說了感受
    當各家汽車品牌推陳出新之時,汽車對市場一定要深加理解方可成功,正如本田XR-V和豐田C-HR。提到豐田CHR1和豐田CHR2,小楊很有發言權,用了朋友4個月本田XRV的他,因手頭寬裕買了一輛豐田CHR,"提車3個月就已經開了3000公裡那麼豐田CHR值得入手嗎?和本田XRV相較有哪些優缺點?接下來請他說出它的內心感受。
  • 國人都喜歡豐田車和本田車,那豐田,本田的老闆都開的什麼車?你可能...
    國人都喜歡豐田車和本田車,那豐田,本田的老闆都開的什麼車?你可能猜不到。豐田和本田兩家車企在國內可以說是極具代表性的日系經典汽車品牌,同時也都是世界頂級的汽車品牌,在汽車行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巨頭企業,很多汽車文化就是從豐田本田開始的 ,而作為世界頂級車企的掌門人們開的什麼車自然式讓很多人非常的好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開過本田鋒範,再換豐田威馳,問及檔次,車主表示有話說
    大家好,這期分享的是《開過本田鋒範,再換豐田威馳,問及檔次,車主表示有話說》。迅猛發展的汽車行業,帶來的是不斷的創新,各種新車橫空出世,讓人應接不暇。「被埋沒的豪車」英菲尼迪Q50L,上市至今好評不斷。
  • 裸車14萬提了本田思域,對比開過的豐田雷凌,車主:兩車伯仲之間
    大家好,本文將和大家分享《裸車14萬提了本田思域,對比開過的豐田雷凌,車主:兩車伯仲之間》。當今汽車行業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讓人讚嘆不已的好車不斷上市,誕生了像本田思域和豐田雷凌這樣的車。今天的分享嘉賓是高先生,他裸車14萬提了本田思域,對比開過的豐田雷凌,車主:兩車伯仲之間。豐田雷凌和本田思域有哪些差別大的地方?下面請他分享真實用車感受。先來看本田思域的外觀,外觀是的一大亮點。腰身流線,中括號,小掀背,還沒聽身邊誰說過醜的。只不過大燈是滷素的,要是LED的就完美了。尾燈括號形式是亮點,很個性,很容易辨識。
  • 先花17萬開本田繽智,再花18萬提豐田奕澤,車主:都挺好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款車,我們採訪了覃先生,他為兄弟開了5個月的本田繽智,不久前提了豐田奕澤,"豐田奕澤到底比本田繽智強嗎?對比本田繽智,豐田奕澤的特色在何處?現在看看趙先生是怎麼說的。先開繽智顏值好看,漂亮,隱藏式的後把手是一個優勢。
  • 這些減肥坑你都踩過哪些?知道真像的我眼淚掉下來……
    是不是你也會踩的坑?相信大家在減肥、瘦身、塑形的過程中,一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小心得、小感悟。那麼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那些減肥路上必踩的坑,看看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沒有寫到的歡迎大家踴躍補充哦~ 減肥不可以吃晚飯這點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仍然是許多人的誤區,還是不斷有人認為減肥期間不可以吃晚飯,吃晚飯一定會長胖的。
  • 開了豐田凱美瑞,再換本田雅閣,哪輛車更好,車主說了真心話
    今天榮幸請到老司機小趙,豐田凱美瑞被他用了4個月,現在剛剛入手一輛本田雅閣,現在為止他提車已有3個月,跑了5400公裡,本田雅閣究竟有哪些特點值得關注?與豐田凱美瑞的主要差異在哪裡?下面請他發表真實用車感受。
  • 先花18萬開豐田奕澤,再花17萬買本田繽智,車主:伯仲之間_易車網
    「實用派選手」豐田卡羅拉,俘獲著無數車主的心。注重生活品質的今天,買車要求正在發生變化,汽車對市場一定要深加理解方可成功,正如奕澤IZOA和繽智。今天請到一位老司機小羅,他之前一直借同事的豐田奕澤來開,前段時間又買了本田繽智,"提車5個月就已然開了9000公裡那麼本田繽智的能力究竟如何?兩車對照,究竟差距在何處?接下來讓他為我們詳細講解用車感受。
  • 開完豐田奕澤,又開本田XRV,問及感受,車主:不分上下
    在高質量車型比比皆是的今天,準確找到入手點是一個汽車品牌成功的基礎,正如奕澤IZOA和本田XR-V。為了深入了解這款車,我們採訪了小李,他當初一直再開堂哥的豐田奕澤,前段時間,他又換了本田XRV,,他用車已有5個月,表顯裡程12500公裡,到底是什麼支持本田XRV在市場中久盛不衰?本田XRV和豐田奕澤相比究竟有何差距?接下來,就讓他為我們解答!
  • 日系混動車型中,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哪個好?車主說得很明白
    現在國內的汽車市場可以說是競爭非常激烈,不斷有新的車型出現,尤其是緊湊型轎車和SUV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但一些經典車型雖然不是小車,但依然有著不錯的銷售數據,比如,在暢銷的中型車中,日系混合動力車是比較好的,而隨著人們喜歡的混合動力車型越來越多,這類汽車的銷量也不斷增加,那麼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這兩款車哪個好呢
  • 預算7萬,先開本田鋒範再開豐田威馳,車主感慨:差距明顯!
    「日系新秀」豐田奕澤,懂車之人紛紛為其買單。生產技能讓汽車都有不一樣的亮點,好不客氣地說,一款汽車必須清楚自身定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威馳。豐田威馳是眼下受到豐田主要眷注的產品,憑藉犀利的外觀構型,以買車人把外觀當作身份的象徵的要求為主要發展目標,正是如此,豐田威馳才能在諸多同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 都是日系,本田CRV對比豐田RAV4,哪款值得買?
    緊湊型SUV市場裡,合資車競爭非常激烈,以日係為代表的豐田RAV4榮放和本田CRV是一對老對手,那麼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之下,哪款車的性價比更好,更值得入手呢?咱們來一個簡單的對比。價格對戰本田CRV指導價16.98-27.68萬元,除了剛剛上市的新車,其他在售車型都有一萬元的終端優惠。再來看看豐田榮放,指導價17.48-25.88萬元,終端沒有任何優惠,其實豐田的車型大多沒有優惠。從定價來看CRV原本定價區間就比榮放低,而且有優惠活動,所以CRV價格更便宜一些。
  • 豐田奕澤、本田繽智誰檔次高?先來聽聽車主的說法
    為了貼近實際,專門請來車主趙先生,兄弟有一輛新買的豐田奕澤被他使用過一段時間,現在終於換了一臺本田繽智,現在為止他提車已有1個月,跑了1100公裡,本田繽智到底比不比豐田奕澤好?能比得上豐田奕澤那麼好嗎?我想大家都好奇,現在我們看看覃先生怎麼說。
  • 開了本田CRV,22萬又換豐田Rav4榮放,哪輛更好?車主憋了一肚話
    正如本田CR-V和RAV4榮放。我前幾天跟一位老司機小張聊天,他之前一直開同事的本田CRV,因為想換車,又入手了輛豐田Rav4榮放,"提車3個月就開了4200公裡究竟它其它方面是否真有優點呢?與本田CRV對比到底誰更值得入手?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說的吧!
  • 逐個盤點一下各車系的優缺點和問題車型,避免踩坑
    當然,有的人也無所謂,開車安全帶都不系,什麼安全的車給你也白扯。反對大眾的,希望把大眾也送走,推崇大眾的,可能被大眾送走。希望你們平安無事。日系日系三傑,曾經是質量的代名詞,說開不壞的豐田,說一日本田,終身本田。現在也都該夢醒了。
  • 開完豐田漢蘭達,又買本田冠道,問及感受,車主:不分上下
    提到本田冠道1和本田冠道2,覃先生最有發言權,他有一輛豐田漢蘭達,用了不到半年,最近他花了jiage入手一輛本田冠道,現在為止他提車已有5個月,跑了8000公裡,本田冠道到底是怎樣的一款車?對照豐田漢蘭達之後,本田冠道的差別在什麼地方?接下來就請駕車者發表用車感言。
  • 讀懂晴雯,才知那些把日子過得山窮水盡的職場美女,都踩過哪些坑
    可是生在階級社會裡,作為奴婢,晴雯「沒資格」過小姐生活。只不過因為寶玉的女權思想,晴雯在怡紅院裡過了一段短暫的「千金小姐」生活。在這段錯位的生活裡,晴雯有些自我迷失。究其本質,晴雯與黛玉等金陵十二釵正冊女子最大的不同,在于晴雯是服侍者,黛玉等人是被服侍者。
  • 全款14萬提了輛本田繽智,對比曾開過的豐田CHR,車主:它倆不分上下
    正如繽智和豐田C-HR。為了更貼近實質,特意叫來黃先生談談感受,他算得上是老司機,還體驗過朋友的本田繽智,現在終於能夠換一臺豐田CHR,豐田CHR已讓他開了5個月,行駛也達到了5000公裡,豐田CHR真值得入手嗎?和本田繽智相比究竟有什麼不同?下面就讓駕駛者為我們詳細解答。
  • 在日本,日產、豐田、本田三大日系品牌,哪個地位更高?
    說道到日系車國內車友第一反應都是本田、豐田、日產,部分車友也能想到三菱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田、豐田、日產日系三巨頭的地位是其他日系品牌不可比擬的,但如果非要把這三個品牌做一個比較,我相信國內很多車友和小編一樣,認為豐田>日產>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