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呢?原來有一不成文「規定」!
大家好,我是小編,每天為大家更新精彩的歷史故事,歡迎各位看官。
我們都知道,從隋朝就開始的科舉考試,主要用於皇帝選拔人才。在普通的百姓中,他們也都知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只要能夠金榜題名,就可以改變社會階層,成為朝廷的官員。所以古代大多數讀書人的人生最大目標都是考上狀元。
但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呢?原來有一不成文「規定」!
要知道狀元可是科舉的第一名,是才華與能力的象徵。一旦成為狀元,必是全家齊樂,而探花只是第三名,也就是說在古代,中狀元比中探花難,所以狀元比探花牛。
但是,事實上歷朝歷代以來想要考中探花才是最難的,因為探花除了才華之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探花一定要長得好看,一表人才,氣質要好。畢竟我們都知道,從古到今,都是一個以貌取人的年代。
此源於一個典故:探花郎始見於唐,唐代進士及第後,按照慣例籌錢舉行期間,於杏園賞花會時,進士考試是在春天舉行,所以中後在杏園賞花,挑選進士中年齡最少者二人為「探花郎」。
對於探花郎的要求是:不僅要求其外表英俊,而且還要會吟詩作對。敲黑板劃重點,此「探花郎」可不是彼「探花郎」。
這下大家明白為啥得了探花比狀元還高興了吧!因為探花郎,暗喻此人於美貌與才情為一身,也就是當時風靡一時的「小鮮肉」。
狀元,榜眼和探花古時被稱之為三鼎甲,探花跟狀元,榜眼都是天子門生,都是不相上下的人才,只是因為皇帝自己心中的喜好才有順序先後,所以好多人誤以為探花比狀元,榜眼低人一等。其實探花往往比狀元,榜眼更有才情,而且模樣一般都長得俊俏,得到皇上的關注比狀元,榜眼更多。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古代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的原因。
今天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各位看官多多關注點讚加留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