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姚梅齡對臨證澀脈的再認知

2021-02-12 中醫同城

2. 1. 2

「去速」的指感特徵 「去速」的澀脈則是脈搏收得特別快。其主要指感特徵是,剛感到患者脈搏最明顯或最有力時,其脈搏搏動幾乎完全消失,較正常脈搏或其他脈象收得快得多。

雖此種澀脈也屬臨床常見,但姚教授未分出等級。另外,姚教授還指出,澀脈雖常與細、結、遲、短等脈相兼出現,但絕非以之為前提,臨床上亦可見到大而澀、數而澀、澀而不短等的脈象。

2. 2

對澀脈診斷意義的認識根據多年臨證經驗的總結,姚教授發現澀脈產生的機理較之現行教科書的描述不盡相同,他按照臨床發生的概率由高到低進行了排序: 溼滯氣機、飲鬱氣機、瘀血凝滯、陰血枯竭、氣結於內。

2. 2. 1溼滯氣機

 姚教授在臨證中發現溼邪所致的澀脈出現概率最高。究其機理乃是由於溼邪阻滯氣機,氣機鬱滯則血行不暢導致。即脈象可出現不流利或略澀之象。如風寒溼邪痺阻營分,導致營血運行不暢,就常出現澀脈。而在暑溼較重的南方,「太陰風溼表證」的患者也常表現出浮而不流利的脈象。

從臨床事實來看,凡屬溼滯經脈、溼鬱三焦焦膜氣機[2]、溼邪困阻脾氣等常可出現脈不流利或欠流利; 而溼邪困阻少陽「募原」過久,導致邪氣由少陽焦膜內陷厥陰肝經,同時溼邪由氣分陷入血分,形成溼邪與瘀血交結者,亦可脈澀。此類脈澀常不嚴重,多為不流利或欠流利之象。

2. 2. 2飲鬱氣機 

澀脈主飲,歷來論之較少,但臨床上卻是可見。如《傷寒論》[3]48條所述太陽風寒表證因發汗不徹而波及少陽三焦,導致「二陽並病」,出現「其人短氣、但坐」的水飲之症,脈象可澀。

其主要原因是寒邪鬱陽,陽鬱不蒸,津液內停為飲,停少陽三焦的外應組織———腠理,導致體表氣機阻滯而脈澀,進而飲邪內陷少陽之裡———三焦焦膜,在一定程度上響水道的通調、津液的輸布,進一步加重氣機的阻滯,最終形成少陽表裡氣機為飲邪所阻的病證。故澀脈可是診斷飲阻氣機的主脈之一。此類澀脈常兼弦象,多為弦澀脈。

2. 2. 3瘀血凝滯

 

此條診斷意義與傳統澀脈主病相同,是由於瘀血阻滯氣機,氣不行血,血行受阻則脈澀。其常見伴隨症狀可有痛有定處、刺痛拒按、夜間加重,或體內癥積,或出血紫暗、夾有血塊,或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唇甲青紫等。因此類病證脈道受阻,且常兼血虛,故常見細澀脈。

2. 2. 4陰血枯竭 

由於陰血枯竭,不能充養經脈,脈中氣血往來不暢,故而脈澀。同時,澀脈對於疾病預後判斷十分重要。如《傷寒論》[3]215條所述「脈弦者生,澀者死。」即是在陽明燥熱內結、下傷肝腎之陰時,憑脈預後。脈弦說明真陰還未耗盡,急重而不危; 脈澀則提示真陰耗盡、陰血枯竭,預後不良。因病情危重,陰枯血少,尺脈長不應指而見短澀脈。

2. 2. 5氣結於內 

氣機鬱結於體內,阻閉頗重,也可以見到澀脈,但臨床上並不多見。此外,氣結可引起溼阻、血瘀,併兼而有之,而現澀脈。

 

相關焦點

  • 姚梅齡:臨證澀脈的再認知
    2. 2對澀脈診斷意義的認識根據多年臨證經驗的總結,姚教授發現澀脈產生的機理較之現行教科書的描述不盡相同,他按照臨床發生的概率由高到低進行了排序: 溼滯氣機、飲鬱氣機、瘀血凝滯、陰血枯竭、氣結於內。2. 2. 1溼滯氣機 姚教授在臨證中發現溼邪所致的澀脈出現概率最高。究其機理乃是由於溼邪阻滯氣機,氣機鬱滯則血行不暢導致。即脈象可出現不流利或略澀之象。如風寒溼邪痺阻營分,導致營血運行不暢,就常出現澀脈。而在暑溼較重的南方,「太陰風溼表證」的患者也常表現出浮而不流利的脈象。
  • 癌症的診治與澀脈的關係
    對腫瘤類疾病,也有著古老的認知與診治不斷提高的歷史。中華民族在現代人囗也越來越多,位居世界第一,癌症病人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中醫在診斷疾病方靣施行的望、聞、問、切。尤切脈的部位、三部九候的統一,是從王叔和總結的`脈經'開始,一直持續應用到如今。而七部多候(包括中醫祖先的三部九候)也只是不材近些年才研究,發現與應用。在學經典著作方面,我是不及很多同仁的。但研究脈診在某些方靣已不比儀器差!
  • 少隂陽虛脈微澀 下利而嘔灸百會
    少隂陽虛脈微澀  下利而嘔灸百會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 王曉雷主任 【原文】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少隂病,少隂下利,脈見微澀,脈微,陽虛也。澀,血少也。陽虛而陰邪上逆則嘔;陽虛而衛外不固則汗出;陽虛而氣下陷,故數更衣;血少則無物可下,故量反少。本證不僅是陽氣陰血兩虛,而且,既有陽虛氣陷,又有隂盛氣逆,用溫陽有礙血少,用降逆有礙下利,用昇陽又有礙於嘔逆,所以,湯劑難施,然而,畢竟以陽虛氣陷為主,故宜用灸法以溫其上,庶可陽升利止,乃是補湯劑之不足的一種權宜之計的方法。
  • 王文鼎老中醫臨證經驗介紹
    謹將個人點滴體會介紹如下:      一、診病必須先別三因,再分陰陽,後定經絡臟腑      關於「先別三因」,我體會就是首先鑑別是內傷病因?還是外感病因?或者是不內外因?內傷病因主要是指精種因素的影響,也包括正常組織轉化為病理產物,如津液凝結為痰飲,營血澀滯成瘀血等;外感病因主要是指外界環境中各種致病因素,包括不良的氣候等;不內外因主要是指創傷、蟲蛇齧等。
  • 熱烈祝賀尚德俊國醫大師、陳柏楠名中醫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傳承學習班順利舉行
    10月18日,由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周圍血管病科主辦的「尚德俊國醫大師經驗傳承及陳柏楠名中醫學術思想傳承學習班」在濟南順利召開。
  • 長於臨證,名噪金陵:記中醫胃腸病名家杜忠濤
    在中醫消化肝膽疾病尤其胃腸病治療上長於臨證,名噪金陵,深受患者歡迎和業界肯定。  跟師侍診,獲得真傳  杜忠濤出身於中醫世家,從小學習家傳中醫,奠定了堅實的中醫基礎;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後,先是師從名老中醫柳璟椿先生,承其指示學徑,啟蒙授意,巧解心結,得窺醫門濟世之法。後又遍訪名家,問道於黃金陵、郭山吉、樊襄陽、費維光、關祖湘諸師。
  • 金匱方淺論·痙溼暍病脈證並治一
    【方證】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柔痙,汗出拘攣)【方解】瓜蔞桂枝湯證由表邪未解,而津液內傷所致。沉遲脈,體現津液大傷,血氣不能充盈脈道。方用瓜蔞桂枝湯,養陰清熱,調和營衛。天花粉苦寒,養陰清熱生津;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發表。
  • 《素問》「六腑咳」臨證心悟
    《素問》「六腑咳」臨證心悟  編者按:「六腑咳」之名,首見於《黃帝內經》。
  • 華佗脈法,你需要知道的幾點
    此外,華佗脈尚有如下特點:區分寸關足目前能夠見到的,將寸關尺三部法,用於實際診脈的文獻中,較早的要算華佗脈法了(《難經》僅提出寸關尺法,具體應用記載尚少)。在華佗脈法中,「關」已不再僅是寸與分界之意,而是做為一部脈被用於臨床診察,如《論肝臟虛實寒熱生死逆從脈證之法》副:「肝中寒……其脈左關,曰遲們澀者是也。」
  • 3份經方臨證要訣
    經方臨證要訣(二)太陽病 太陽本病中風,以桂枝湯主之(桂枝6g 芍藥6g 炙甘草3g 生薑6g 大棗4枚)。傷寒以麻黃湯主之(麻黃4.5g 桂枝4.5g 杏仁6g 炙甘草3g)。經方臨證要訣(三) 1.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同為表證方,但前無汗、脈浮緊而後汗出、脈浮弱。  2.葛根湯證與桂枝加葛根湯證,同為表證方,皆有項背強證,但葛無汗而桂加葛有汗。  3.麻黃湯證與大青龍湯證,皆脈浮緊,不汗出而發熱,但麻發熱、惡寒、無汗,而大發熱、不惡寒、無汗、煩躁。
  • 龍江韓氏婦科暨全國名老中醫韓延華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傳承研修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精神,傳承龍江韓氏婦科與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韓延華教授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提升中醫婦科診療水平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繼續教育部主辦,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中醫藥教育促進工作委員會、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韓延華傳承工作室、理法方藥通(北京)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龍江韓氏婦科暨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韓延華教授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修班」定於2020年7月19日至8月16日通過直播方式舉辦。
  • 經方精闢脈證:經方脈證綱要!
    經方脈證綱要
  • 《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連載 (二十四)
    再加麻黃於桂枝湯中即可。人迎脈亦應看。內經之「人迎」指右手脈。若按人迎致暈倒者,速取絳宮穴,按之則蘇。絳宮在劍突骨(古稱骭)下一寸半,旁開一寸處,當胃上口。此處腫瘤可見噎膈。噎者,用力可下;膈者,不能下。反胃者,食後吐。若食道鬆弛彎曲,則食下不利,亦見噎,或打呃逆,今稱膈肌痙攣,實則是食道痙攣,物不下故。噫氣者,胃內自出氣;噯氣者,先吸氣而後打出;噦者,冷吐。此乃訓詁之學也。
  • 周末分享:金匱要略方解與釋義(11)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上)
    金匱要略方解與釋義(11)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上)王東海【原文】問曰:血痺病從何而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注釋】血痺者,血分麻痺而凝滯也。血痺虛勞為一門者,因虛勞之證往往氣滯而血瘀也。尊榮人勞心而不勞力,好食肥甘,則肌膚盛;不勞力,則骨弱,骨弱而不耐勞,偶或過於疲勞而汗出,或者不時搖動其體,則腠理鬆弛,身被微風襲之,遂成血痺。
  • 治療遺精,老中醫獻出多年臨床驗方
    治精室不固,遺精滑洩,腰酸耳鳴,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者。桑螵蛸、遠志、石菖蒲各30g,龍骨60g,黨參、茯神、當歸、龜甲各30g,共為細末,每服9g,日服2次。治小便頻數,遺尿遺精,心神恍惚,健忘多夢,舌淡苔白,脈細遲弱者。
  • 名老中醫治療失眠的偏方秘方
    [制用法] 濃煎,臨睡服下。[驗 證]1 、我採用《新中醫》 1983年第11期「半夏秫米湯加味治療失眠」一文的方法,近半年來治療25例失眠患者(其中心脾虧虛13例、心陰不足6例、痰熱擾心3 例、胃中不和3例),最短3天,最長1年餘;服藥少則1劑病程,多則5 劑。
  • 遠程把脈超80%復現率,脈之語的脈動傳真機都做了什麼?
    脈之語產品圖(圖片來源:企業提供)脈之語創始人兼CEO李俊峰告訴動脈網記者,脈之語研發的採集、復現設備,能夠採集中醫脈象中的寸關尺、浮中沉信息,復現脈搏的強弱、遲數、緩急,復現血管的寬度、彈性等信息。復現端呈現的脈象波形相似度在80%以上。
  • 《湯頭歌訣》完整版,中醫臨證經典!
    導言: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歲老中醫,整合古方編著了一本《湯頭歌訣》,影響頗為廣泛。>蘇子降氣橘半歸  前胡桂樸草姜依下虛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參貴合機四七湯理七情氣  半夏厚樸茯苓蘇姜棗煎之舒鬱結  痰涎嘔痛盡能紓又有局方名四七  參桂夏草妙更殊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參烏藥及檳沉濃磨煎服調逆氣  實者枳殼易人參去參加入木香枳  五磨飲子白酒斟旋覆代赭用人參  半夏甘姜大棗臨
  • 診脈達變|說說「神奇」的脈法
    臨證實踐,革脈形狀如按鼓皮,外雖硬而中空,即弦大浮虛,雖大而不洪,有力而不滑。 凡見此脈,其面色多蒼白,按其腹必軟,行動則氣促,是外浮內空。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多見此脈,極難治癒。
  • 【學會通知】2020年內科分會學術年會暨名老中醫經方運用經驗傳承...
    【學會通知】2020年內科分會學術年會暨名老中醫經方運用經驗傳承提高班於10月24日-25日在線上… 2020-09-28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