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發,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瀰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場。與醫生、護士奮戰一線不同,教師的戰場在線上課堂。
在這個特殊時期,河南、天津等省市率先推廣教師線上教學活動,力求延假不誤學。而教師在這次大範圍網絡授課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可想而知。線上課堂不同於傳統課堂,特殊時期特殊手段。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能動作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彈性操作。
「線上教學」,有利有弊。
不可否認,在當前形勢下「線上教學」對於疫情稍重的省市是勢在必行的手段。「線上教學」的模式一直存在,只不過相對於傳統課堂,其所佔比重較低,不成規模。此次疫情之前,「線上教學」更多地應用於各大培訓機構中,從學齡前兒童到中小學生,從考研、考博到成人技術認證考試培訓等,五花八門、包羅萬象。
「線上教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一、突破空間距離的限制,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這是「線上教育」擊敗傳統課堂教育最大的利器。只要擁有網絡,開通權限購買課程,無論我們在祖國的哪個角落,都可以充分享受到網絡教育資源帶來的實惠。「線上教育」能夠通過高科技手段將知識和技能全方位輻射,受眾者甚多。特別是教育水平落後、教育資源不慎充足的落後地區,通過一臺電腦、甚至一部手機,就可以獲取到一線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名師、精題、好方法,應有盡有。傳統教育做不到的「有教無類」,「線上教育」藉助科技手段輕鬆攻克。
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傳統課堂上,授課地點、時間固定,老師和學生必須要面對面,教與學必須要在同時、同地才能完成。教室是促成教學活動的唯一且必須場所。而「線上教學」的活動地點不限於固定教室。只要打開電腦、手機,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完成學習任務。教室和學生甚至不需要同時在線。很多網絡教學視頻都是採取直播加錄製的方式,如果在直播時間無法參與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回放上課視頻,自主學習。
三、教學形式個性化。「線上教育」可以應用網絡和資料庫管理等技術手段,對每一個學習個體進行追蹤,根據學生個性和學習效果提供有針對性的計劃和建議,真正達到教學雙向交互功能。而傳統課堂上,老師的教育模式是「一對多」,囿於時間、空間限制,教師無法真正做到對每一個學生負責。
這次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與上述模式還略有不同,這一次實屬權宜之計。教學主體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學生,且教師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在職教師,因此,除了降低疫情肆虐對教學造成的影響這個優勢外,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線上教學」需要熟練操作電腦、直播平臺、辦公軟體等多媒體技術,對於在職教師是一個巨大挑戰。在傳統教育中,已經有很多城市校園引進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電子白板、投影儀、錄播教室等,但一面黑板、一支粉筆還是許多教師樂於採用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手段一般在公開課時才會派上用場。多媒體技術不掌握、掌握不熟練的情況大範圍存在。
二、「線上教學」使教師無法直觀掌握每一個學生的上課狀態,且層次不同,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掌握不同,教學效果受影響。在傳統課堂上,老師在講臺授課,學生在臺下聆聽。教師不但能規範課堂記錄保證學生聽課效率,還可以隨時與學生展開互動,即使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一道題、一篇課文,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因材施教只有在傳統課堂上才能完成。而「線上教學」每一個人面對的都是電腦和手機。老師看不到學生的聽課狀態,也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更加缺少了師生之間的隨機互動,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線上教學」應用電腦、手機等設備授課,對學生視力等健康構成威脅。中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數理化政史地物化生各學科都採用線上傳授的方式,就意味著學生每天要在電腦前至少6小時。這會對視力甚至身體健康造成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而小學生視力發育還不甚完全,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是一大健康隱患。
四、「線上教學」,師生之間難以展開真誠的情感互動。教學活動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各科老師在授課時,少不了要向學生傳遞正確、健康的價值觀。特別是文科老師,通過一篇課文、一則歷史故事,可以對學生完成愛國、重義等的情感引導。在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解中,在師生互相闡述觀點、老師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和引導。而「線上教學」使得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成為空談。
那麼,教師就應該在特殊時期採取彈性操作,將優勢擴大,規避弊端。
特殊時期,教師可以嘗試「非常手段」。
針對「線上教學」的弊端,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和班級生源情況做出適時調整,必要時刻採取「非常手段」。
針對各類辦公軟體、直播平臺,教師要在學校統一要求下,做到自我學習、主動進步。青年教師可以輕鬆掌握「線上教學」的各項技術,但是一些年齡偏大,平時對於電腦和直播平臺接觸較少的教師,利用起來難度增大。這就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加快學習進步的步伐。老教師們不妨自己先做做「線上教育」的學生,在授課之前,先通過網絡直播課給自己的網絡操作技術掃掃盲、提提檔。「線上教學」前,教師可以拿出10-15分鐘時間,利用微信等通訊工具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狀態做檢查。微信可以發布照片、小視頻,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方式督促每一個學生保證學習環境安靜有序,保證上課的精神狀態良好。單純依靠直播平臺登錄點名的方式無法真正做到有效監督。很多時候,教師一人上課,全家圍觀的現象會極大影響學生聽課氛圍。同時,可以不時利用其它手機抽查學生的上課狀態。「線上教學」時間也是有嚴格規定的,一定要保證學生舒緩視力和休息的時間。課堂作業的布置和檢測工作,可以適度交給家長完成。例如採用家長拍照作業反饋、教師語音點評的方式,儘量避免學生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孩子是家庭和祖國的未來,直播課時需要學生參與。而課前和課後,老師和家長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輔助功能,保證學生休息好,學習效率高。
結語:
疫情之下,各項工作穩步進行。而教育事業是重中之重,更加不能忽視。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傳道受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在這個舉國負重的艱難時刻,教師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疫情當前,「線上教學」是大勢所趨,教師群體更要轉化思想,適時、適度地調整教學手段,彈性操作,這樣「延假不停學」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