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線上教學」大勢所趨,談談教師在特殊課堂上的彈性操作

2020-12-26 娛樂半個圈1984

疫情突發,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瀰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場。與醫生、護士奮戰一線不同,教師的戰場在線上課堂。

在這個特殊時期,河南、天津等省市率先推廣教師線上教學活動,力求延假不誤學。而教師在這次大範圍網絡授課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可想而知。線上課堂不同於傳統課堂,特殊時期特殊手段。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能動作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彈性操作。

「線上教學」,有利有弊。

不可否認,在當前形勢下「線上教學」對於疫情稍重的省市是勢在必行的手段。「線上教學」的模式一直存在,只不過相對於傳統課堂,其所佔比重較低,不成規模。此次疫情之前,「線上教學」更多地應用於各大培訓機構中,從學齡前兒童到中小學生,從考研、考博到成人技術認證考試培訓等,五花八門、包羅萬象。

「線上教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一、突破空間距離的限制,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這是「線上教育」擊敗傳統課堂教育最大的利器。只要擁有網絡,開通權限購買課程,無論我們在祖國的哪個角落,都可以充分享受到網絡教育資源帶來的實惠。「線上教育」能夠通過高科技手段將知識和技能全方位輻射,受眾者甚多。特別是教育水平落後、教育資源不慎充足的落後地區,通過一臺電腦、甚至一部手機,就可以獲取到一線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名師、精題、好方法,應有盡有。傳統教育做不到的「有教無類」,「線上教育」藉助科技手段輕鬆攻克。

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傳統課堂上,授課地點、時間固定,老師和學生必須要面對面,教與學必須要在同時、同地才能完成。教室是促成教學活動的唯一且必須場所。而「線上教學」的活動地點不限於固定教室。只要打開電腦、手機,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完成學習任務。教室和學生甚至不需要同時在線。很多網絡教學視頻都是採取直播加錄製的方式,如果在直播時間無法參與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回放上課視頻,自主學習。

三、教學形式個性化。「線上教育」可以應用網絡和資料庫管理等技術手段,對每一個學習個體進行追蹤,根據學生個性和學習效果提供有針對性的計劃和建議,真正達到教學雙向交互功能。而傳統課堂上,老師的教育模式是「一對多」,囿於時間、空間限制,教師無法真正做到對每一個學生負責。

這次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與上述模式還略有不同,這一次實屬權宜之計。教學主體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學生,且教師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在職教師,因此,除了降低疫情肆虐對教學造成的影響這個優勢外,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線上教學」需要熟練操作電腦、直播平臺、辦公軟體等多媒體技術,對於在職教師是一個巨大挑戰。在傳統教育中,已經有很多城市校園引進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電子白板、投影儀、錄播教室等,但一面黑板、一支粉筆還是許多教師樂於採用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手段一般在公開課時才會派上用場。多媒體技術不掌握、掌握不熟練的情況大範圍存在。

二、「線上教學」使教師無法直觀掌握每一個學生的上課狀態,且層次不同,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掌握不同,教學效果受影響。在傳統課堂上,老師在講臺授課,學生在臺下聆聽。教師不但能規範課堂記錄保證學生聽課效率,還可以隨時與學生展開互動,即使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一道題、一篇課文,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因材施教只有在傳統課堂上才能完成。而「線上教學」每一個人面對的都是電腦和手機。老師看不到學生的聽課狀態,也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更加缺少了師生之間的隨機互動,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線上教學」應用電腦、手機等設備授課,對學生視力等健康構成威脅。中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數理化政史地物化生各學科都採用線上傳授的方式,就意味著學生每天要在電腦前至少6小時。這會對視力甚至身體健康造成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而小學生視力發育還不甚完全,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是一大健康隱患。

四、「線上教學」,師生之間難以展開真誠的情感互動。教學活動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各科老師在授課時,少不了要向學生傳遞正確、健康的價值觀。特別是文科老師,通過一篇課文、一則歷史故事,可以對學生完成愛國、重義等的情感引導。在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解中,在師生互相闡述觀點、老師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和引導。而「線上教學」使得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成為空談。

那麼,教師就應該在特殊時期採取彈性操作,將優勢擴大,規避弊端。

特殊時期,教師可以嘗試「非常手段」。

針對「線上教學」的弊端,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和班級生源情況做出適時調整,必要時刻採取「非常手段」。

針對各類辦公軟體、直播平臺,教師要在學校統一要求下,做到自我學習、主動進步。青年教師可以輕鬆掌握「線上教學」的各項技術,但是一些年齡偏大,平時對於電腦和直播平臺接觸較少的教師,利用起來難度增大。這就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加快學習進步的步伐。老教師們不妨自己先做做「線上教育」的學生,在授課之前,先通過網絡直播課給自己的網絡操作技術掃掃盲、提提檔。「線上教學」前,教師可以拿出10-15分鐘時間,利用微信等通訊工具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狀態做檢查。微信可以發布照片、小視頻,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方式督促每一個學生保證學習環境安靜有序,保證上課的精神狀態良好。單純依靠直播平臺登錄點名的方式無法真正做到有效監督。很多時候,教師一人上課,全家圍觀的現象會極大影響學生聽課氛圍。同時,可以不時利用其它手機抽查學生的上課狀態。「線上教學」時間也是有嚴格規定的,一定要保證學生舒緩視力和休息的時間。課堂作業的布置和檢測工作,可以適度交給家長完成。例如採用家長拍照作業反饋、教師語音點評的方式,儘量避免學生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孩子是家庭和祖國的未來,直播課時需要學生參與。而課前和課後,老師和家長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輔助功能,保證學生休息好,學習效率高。

結語:

疫情之下,各項工作穩步進行。而教育事業是重中之重,更加不能忽視。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傳道受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在這個舉國負重的艱難時刻,教師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疫情當前,「線上教學」是大勢所趨,教師群體更要轉化思想,適時、適度地調整教學手段,彈性操作,這樣「延假不停學」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翻轉課堂:疫情之後,線上教學模式如何延續
    2020年春,突如其來的新肺疫情,學生長時間居家生活和學習,線上教學成為唯一路徑。兩個難以逾越的障礙,竟然得到了有效解決。一夜之間家庭網絡不再是問題;以一線授課為主體的教師也在極短地時間內學會了小視頻製作,有的教師還開通了個人主播。有人發表觀點:疫情期間,我國教育系統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教育改革,即線上教學。這場教學實驗極大地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原本離很多教師很遙遠的事情,現在只剩下一層窗戶紙,點破卻可。
  • 「零時差」的跨國課堂,河南師範大學外籍教師開展線上教學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一場疫情打亂了原有的教學秩序,學生紛紛居家上起網課,而在河南師範大學的網上教學教師隊伍中,活躍著十幾個特殊的身影,他們便是外籍教師。3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該校了解到,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正常開展,他們為學生搭建了「零時差」的跨國課堂。
  • 化危為機,空中課堂書聲琅琅——記廣大教師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新模式
    用好疫情活教材,探索特殊時期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制定兼顧不同時區留學生的上課方案……疫情雖然阻擋了開學的腳步,卻阻擋不了老師們對教學的全情投入。線上教學開展一個多月以來,我校800多名教師將疫情「危機」轉化為課程教學改革的「契機」,對在線教學進行了各種有益嘗試,積累了豐富的在線教學經驗,成績卓著。
  • 東油師生雲端相聚 線上課堂精彩紛呈——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側記
    情延遲了線下開學,但無法阻止線上傳道授業的老師和勤奮學習的學子。全校師生身在全國各地,共聚雲端,在線上課堂讓2020年春季學期如期精彩開始。經過兩天的線上教學,老師們教的怎麼樣?同學們學得又如何?「同學們挺注重平時成績的,線下上課靠點名和舉手回答問題獲得,我想讓線上課堂的方式更「網絡」一些,在輕鬆中讓同學們理解教學內容,大家的參與度還挺高。」
  • 疫情催生線上教學新需求,信息化課堂需紙筆回歸
    8月14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特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學期仍將堅持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供給探索,9月開始,中小學各年級課程將在空中課堂同步上線,為實現線上線下課程隨時切換,無縫銜接,學生停課不停學提供保障。2020年的疫情,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 線上教學 | 高職學院線上教學實現「閉環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應大高職學院高度重視防控工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海市政府指示精神,落實學校各項工作要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高職學院積極響應學校相關要求,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各種應對方案與措施,推動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實行精細管理、多向反饋,實現線上教學閉環管理,促進線上教學質量提升。
  • 「樓上跳繩輕點,樓下上直播課!」記者觀察:疫情之下的網課教學,真...
    【觀察:疫情之下怎樣學?】自稱「十八線主播」的老師上崗,真的拼!「人生第一次直播獻給網課,我太難了!」南京一位初中教師笑著告訴記者,為了一節網課,我花了三天時間備課,平臺操作是現學的,教案是手寫的,生怕自己緊張「卡殼」。
  • 線上教學成老年大學開展教學活動新常態
    線上教學也成為老年大學開展教學活動的新常態。大學生會上網課,老年人也會2020年春季學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廣州老年大學)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新情況,通過「停課不停學」的方式,組織教師利用班級微信群開展線上教學並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構築線上學習陣地。
  • 在看不見的課堂如魚得水——上海美術學院的雲端教學
    課前,學校通過建設線上平臺,組織雲培訓,對線上教學平臺使用、管理、授課方式等進行引導,所有授課教師都從不同層面進行了思想與技術的準備,並通過課前試課進行線上教學試水,為課程的正常進行審慎探索。課程啟動後,線上教學成了教師、學生之間的火熱話題,網紅教師、網紅課程也隨之湧現。
  • 太原:線上到線下 讓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無縫銜接  這是期盼已久的、面對面的課堂,師生佩戴口罩,一起漫步書林、遨遊學海。開學複課後如何做好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銜接?從雲端到線下,教學銜接工作的重點是什麼?返校複課的教學起點應如何確定?面對「縮水」的春季學期,如何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 線上教學也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好時機\r\n
    而在北京之外,各地也紛紛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開展線上新課教學。線上新課教學,對教師而言是新的挑戰,也是夯實專業素養的新起點。  線上講課,不僅是對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大練兵」,也是對其專業教學能力的「大練兵」。一般而言,每堂直播課都有幾個班的學生一起看,錄播課更是要被一個區甚至一個市的學生反覆播放。對老師來說,每堂網課都是一次大型公開課,備課和講課都要認真。
  • ​@吉大教師,線上教學系列培訓(二)
    02教師端問題 Q 教師缺乏線上教學經驗。 A 解決措施:(1)加強培訓,及時研討,不斷轉變教師理念,根據課程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模式和方法,提高效果。(2)樹立典型,示範經驗,逐步帶動;(3)建立學校、學院兩級線上教學保障組,解決教師遇見的平臺技術問題。 Q 難以掌握學生實時聽課狀態。
  • 關於應對疫情、為互動討論式課程進行線上教學的一些思考
    但以往關於線上教學的經驗積累,主要還是針對以課堂講授為主的課程,但以課堂講授為主的課程畢竟不是大學課程的全部,如今的大學還活躍著一些以互動教學討論式為主的課程——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我們如何將這類課程」搬到「線上呢? 本文作者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拋磚引玉,激發廣大高教同仁共同探索!
  • 【我的雲課堂】(4)線上線下 學練結合
    在疫情爆發後,課程組及時召集教師展開在線研討,確定特殊時期的課程實施方案,並分配任務補充和完善原有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資源,在學校下發2020春季學期推遲開學通知前,課程組已經開始補充完善網絡資源。計算機繪圖課程從2013年就開始建設校園網絡平臺資源,包括收集引用視頻60集,自製視頻8集、完成課件16集。
  • 首份疫情期間大規模線上教學調查報告來了!附初高中線上教學20條建議
    研究有以下三個發現:初高中學生對於特殊時期組織線上教學整體態度非常支持。在所有被調查的學生中,無論是否已經開展線上教學,其都對在疫情期間組織線上教學來解決學習與疫情的矛盾這一事情比較支持。問題2:線上教學的教學時間安排與學校日常教學應有哪些不同?線上教學一定要摒棄教師長時間的講授的單向灌輸。教師不應該是「主播」,而應該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 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在線教學突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可以實現個性化線上學習,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利於促進公平和構建學習型社會。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教學也為融合線上線下教學,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創造了條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習效益。「基於網際網路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成為我們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 鍾秉林強調。
  • 線上教學 我們在行動
    線上教學我們在行動——建安小學科學教研組  二零二零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襲擊了我國,一場沒有硝煙的生命搶奪戰在武漢展開
  • 一堂思政課|河北師範大學讓疫情時期思政課線上教學發揮好學生的...
    昨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一周年。河北師範大學廣大師生認真貫徹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入領會講話精神,並以此為指導做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接下來我們一同走進河北師範大學疫情期間的思政課堂。
  • 線上教學的利與弊
    但是就目前來說,控制疫情的發展和擴散才是第一位的。說道疫情給人們帶來的衝擊,今天主要想談談,在我國它給我們的教育系統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時,我國所採取的應對措施——線上教學的利與弊。在科技的日新月異,無線網絡高度繁榮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幾乎已經離不開網絡了。
  • 「線上教學」效果如何?如何確保質量?西安交通大學老師們這樣說!
    其實,關於線上教學, 西安交大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探索與實踐, 此次特殊時期進行的線上教學, 一起聽聽陝西省教學名師怎麼說。即使在傳統課堂,有些同學也會走神,「線上」教學更是難免有學生思想拋錨。建議教學課件要與時俱進,在設計與安排上,教師們要動動腦筋添加一些吸引同學注意的內容,如醫學專業教師可以結合疫情,從專業角度談談對疫情的認知,宣傳科學防疫抗疫知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