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體系、破障礙、融大局,架起兩地司法協助的「跨海大橋」——內地...

2020-12-1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法院報】;

11月的珠江兩岸,綠意蔥蘢,生機勃勃。

深圳,一座「敢為天下先」的城市,見證了內地與香港特區司法協助的首次檢視。11月27日上午,在各界注視下,兩地代表在《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上鄭重籤字,完成了兩地首次對既有司法協助安排的修改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行以來,兩地創造性地構建起以八項司法協助安排為支柱、若干司法文件為補充的中國特色區際司法協助體系,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實踐內涵。

今年正值《基本法》頒布30周年,也是《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生效20周年。站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回望過去,兩地司法協助與合作一路走來,呈現給人們的是累累碩果。

定體系——建設兩地民商事司法協助基本框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遍地洋溢著迎接遊子歸來的喜悅。

1990年4月4日,人民大會堂氣氛莊嚴而熱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萬眾期待中高票通過,將「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制度化、法律化。

1997年7月1日,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歷史新紀元。

「東方之珠」回歸祖國,意味著兩地日益密切頻繁的人員交流與不斷拓展深化的經貿合作。但隨之而來數量與類型日漸增多的兩地互涉法律糾紛,也對兩地之間開展司法協助提出了現實需求。

根據《基本法》精神,「一國」要求內地與香港在司法領域實現緊密合作、相互協助,「兩制」要求保留兩地原有法律制度、尊重彼此差異;其中第九十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機關通過協商依法進行司法方面的聯繫和相互提供協助」更是為兩地開展司法協助提供了具體依據。

解決司法領域問題,要從法中來,到法中去——

1998年,內地與香港籤署的第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文件《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及時出臺,建立起兩地高效、便捷的送達機制;

2000年,《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正式實施,詳細規定了兩地法院受理和執行對方仲裁裁決的具體程序,鞏固了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

2006年,《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籤署,首次明確了兩地有義務相互認可和執行對方的民商事判決。

十年停滯待突破,一朝奮起揚風帆。

2016年起,兩地司法協助工作進入快車道,密集商籤了多項安排——

2016年12月,《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提取證據的安排》籤署,為兩地相互委託取證工作的開展提供明確指引和制度性安排;

2018年6月,《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判決的安排》籤署,將兩地婚姻家事案件的最大公約數納入適用範圍;

2019年1月,《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籤署,實現比國際公約、國家間條約更大範圍的互認,促成兩地民商事判決自由流通;

2019年9月,《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籤署,成為內地與其他法域籤署的第一份有關仲裁保全協助的安排。

2020年11月,隨著《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籤署地花落深圳,基本實現了兩地民商事司法協助全覆蓋。

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二十年交流共鑑、八項司法協助安排,一個民商事領域中國特色區際司法協助體系已然形成。

破障礙——打通兩地營商糾紛解決便捷高效公平通道

為商為賈者,看重效率與公平。

香港回歸之後,人員和商貿往來日漸頻繁,亟需優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

在訴訟、仲裁、調解等各種糾紛解決方式中,仲裁因其自願性、靈活性、保密性、快捷性等特徵,得到了廣大企業界人士的格外青睞。

2019年11月,依照仲裁法、民事訴訟法、《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等規定,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順利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開展的仲裁程序提供保全協助。

這是兩地司法協助實踐中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案例。但20年前,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對方仲裁裁決一度處於停滯狀態,給內地、香港一些通過仲裁解決糾紛的公司以及外商帶來了諸多不便。

1999年起至今,兩地籤署了《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等與仲裁有關的3項安排,建立起方便快捷的仲裁裁決認可執行機制。通過適用安排,絕大多數仲裁裁決在另一地得到順利執行。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

據統計,近5年僅有2件香港仲裁裁決因法定事由被內地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截至今年,內地人民法院已批准17起香港仲裁保全申請,並就總計87億元人民幣的資產作出保全措施。

為積極推動完善域外法查明與適用體系,充分保障域內外當事人選擇適用準據法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前海建立了港澳臺和外國法律查明基地。廣東法院近五年審結的案件中,共有114件適用香港法律審理。

2019年,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專門促成雙方法律專家到庭參與質證,通過法律專家在庭審中的介紹,查明雙方對法律適用的爭議點,法院做出補充查明,為涉外涉港澳商事糾紛提供更加公正高效權威的解決方案。

正是由於前海建立了完善的域外法適用機制,多家香港企業才最終決定入駐前海。

對港工作事關「一國兩制」方針有效落實,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事關國家核心利益。

事實證明,二十年來,人民法院各項工作有效保證了商務交易公平以及降低違約可能性,切實維護了兩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內地與香港經濟繁榮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在新的歷史時期,兩地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也對兩地司法協助提出更多需求和更高標準。

融大局——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司法新動能

珠江潮湧,大灣激揚。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補充安排》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主動擔當,是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的務實舉措。」《補充安排》籤署當天,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屬性,保障了粵港澳的特色發展和共同繁榮,也決定了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互涉法律糾紛不可避免、區際法律衝突客觀存在、區際司法協助亟需深化。

在《基本法》而立之年,兩地首次以補充安排形式檢視、修改既有司法協助安排,標誌著兩地民商事司法協助從建章立制步入優化完善的新階段。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按下了「暫停鍵」。

網際網路、信息化成了各行各業突圍的「利器」。法院也不例外。

2月26日下午,一場跨越粵港兩地的「雲庭審」在廣州海事法院珠海法庭完成。通過網際網路視頻庭審系統,在法官主持下,雙方申請人僅用了約30分鐘便完成了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

近年來,內地與港澳特區司法協助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開啟新時代「加速度」——

2018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廣州仲裁委共建了全國首個商事仲裁裁審對接電子卷宗共享平臺,平均案件審查周期縮短20天,效率提升30%以上,有效破解調卷耗時長難題;

2019年3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試運行涉港澳案件在線授權見證平臺「授權見證通」,港澳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5分鐘即可足不出戶完成授權委託,目前已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全省法院推廣;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網際網路法院,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已基本建成全流程網上處理系統,並建成了跨港澳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以跨部門、跨區域、跨系統的法律服務資源、數據信息資源共享推進糾紛高效化解……

更新時代、更高起點,為更好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兩地司法協助的光明未來正在書寫;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在兩地法律人的智慧和努力下,一條條務實創新的可行之路漸次鋪開;

同氣連枝、攜手共進,乘著時代的東風,兩地司法協助工作必將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記者:姜佩杉丨編輯:陳政

相關焦點

  • 司法部:內地與香港區際司法協助體系逐步形成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高凱)中央依法治國辦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唐一軍4日在北京表示,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區際司法協助體系逐步形成。唐一軍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司法領域的合作交流逐步深化。近年來,司法部保持並深化同香港律政司、懲教署、律師會、委託公證人協會等香港司法法律界組織和人員的溝通交流,完成香港法律學生法律資格考試和內地實習等相關工作,為深化大灣區法治合作提供保障。
  • VSL威勝利丨橋梁聚焦 馬來西亞檳城第二跨海大橋
    檳城作為吉隆坡和新山之後的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也是馬來西亞的重要港口,每天都有大量貨物進出檳城,檳城居民大部分生活在海峽兩岸的檳島和威省,一條海峽相隔使兩岸來往十分不便,為改變這一狀況,檳城於1985年建設了13.5公裡的檳城跨海大橋,這是當時東南亞最長的跨海大橋,但隨著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增多
  • 能修建跨海大橋嗎?網友:看完真長見識了
    能修建跨海大橋嗎?網友:看完真長見識了。但是,除了中國大陸地區,澳門、香港這樣的兩個行政特區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好景色, 香港的大嶼山和獅子山等是當地人最喜歡的旅遊勝地之一, 澳門當然曾經是殖民地地區,所以澳門內的建築依然是很多葡萄牙國家的風格,也有拍照留戀的好地方。
  • 杭州灣跨海大橋參建專家再聚論大橋養護
    11月1日上午,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開工10周年之際,曾經參與橋梁設計、施工、監理和養護的資深專家及技術負責人共計95位專家,再聚杭州灣,給大橋開出珍貴的「保養秘方」。 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5年半以來,已經接受了6290萬輛車次的檢驗,日均通車3.2萬輛,未發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交通事故發生率、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指標均低於浙江省高速公路平均水平。 由於圍塗造田引起的橋墩局部衝刷,深層地下水開採導致的不均勻沉降,高鹽環境帶來的混凝土耐久性及鋼結構防腐等問題依然存在,維護大橋「百年壽命」,任重而道遠。
  • 三座跨海大橋,兩個城市經濟圈,其中一個將擠入世界頂級經濟圈
    膠州灣大橋其中,我國還有三座更高30公裡的跨海大橋, 這些跨海大橋的建設不僅改變了通過天險的道路,也改變了當地的生活水平,在經濟方面也發展得更快,兩座橋的建設成為了國際上最有競爭力的都市圈。杭州灣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從北到浙江嘉興海鹽,從南到寧波慈谿,全長36公裡,是除中國青島膠州灣大橋、珠港澳橋外的第三長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成立直接將上海到寧波的距離縮短了120公裡,在滬杭甬之間形成了兩個小時的「金三角」交通圈, 其中上海和溫臺地區的距離也大幅縮短
  •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墩衝刷「DAS動態監測」系統安裝完成
    >begin--> 11月25日,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橋墩衝刷動態監測項目全體人員歷經8天,克服海上風浪、潮差大等諸多困難後,國內首套應用於橋墩局部衝刷的DAS動態監測系統於杭州灣跨海大橋順利完成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正式投入運行。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在中國建成,全長55公裡,破金氏世界紀錄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一起來看看。世界上最長的大橋就是我們中國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還破了金氏世界紀錄。這座大橋花了6年的時間籌備,9年的時間建設好,在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行,建設難度非常的大,由33節巨型鋼鐵管道、每節有180米,重8萬噸,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杭州灣新區的驕傲——杭州灣跨海大橋!
    它就是杭州灣新區的驕傲——杭州灣跨海大橋。十多年前,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的這片天塹還是茫茫灘涂,無人問津。2003年,杭州灣跨海大橋在此開工。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使寧波和上海的陸地距離縮短120公裡,對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來,杭州灣跨海大橋給杭州灣新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開放發展。
  • 2020年11月27日(星期五)上午10:00《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全面準確貫徹《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基本實現民商事領域司法協助全覆蓋,創造性地構建起中國特色區際司法協助體系。
  • 中國又將建一座世界跨海大橋,耗資500億,建成後房價或暴漲
    20世紀7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沿海城市發展極為迅速,目前沿海地區的經濟水平也經常超過內陸地區的發展, 對我國廣東省來說,他每年創造的經濟是不可小覷的,廣東省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是經濟發展蓬勃的地區, 但是,為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他們對道路交通的需求更高,為了滿足廣東的經濟建設,中國還建設了世界跨海大橋
  • 海南未來吃香的城市:區位優勢超過三亞,有望與廣東建跨海大橋
    說到海南省,很多人知道這裡是僅次於臺灣島的國內面積的第二大島, 依靠美麗的中國南海, 這裡近年來旅遊業發展非常快,旅遊業的熱度超過了廈門、青島等海濱城市和成都、重慶等網紅城市, 海南有與廣西、廣東隔海相望的城市,地區優勢超過三亞,期待將來建設連接廣東的跨海大橋, 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 中國準備建一跨海大橋,難度比港珠澳大橋還高,全長24公裡
    港珠澳大橋建設完成後,中國工程師們準備了更加艱巨的建設工程,那就是深中通道,各種相關數據證明,這座橋的建設難度比港珠澳大橋高了好幾個級別,但這對我們工程師們來說並不難,如果該隧道建成,將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由此可見,這是一座超大型跨海大橋,也是正式建成的第二座跨海大橋,這座橋的長度雖然只有24公裡,但是因為比一般的橋的建設難度高,所以我國的工程師們花了
  • 杭州灣將建一座跨海鐵路大橋!通蘇嘉甬鐵路海上鑽探工程正式啟動
    小時記者從寧波市鐵路建設辦公室獲悉,昨天全省舉行「縣縣通高速」集中通車暨「十四五」綜合交通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在通蘇嘉甬鐵路跨海大橋杭州灣南岸登陸點現場,記者看見陸上、海上鑽探已全部準備就緒,海上已有鑽探平臺4個、輔助船7艘到達指定工位,陸上鑽機也已全面進場作業。這標誌著通蘇嘉甬鐵路跨海大橋海上鑽探正式啟動。
  • 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 建在離臺灣最近島上!
    跟大家聊聊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的跨海大橋,那就是福平鐵路,福平鐵路又被稱為是長平鐵路,鐵路到目前為止,仍在建設中,福平鐵路是同福鐵路(合肥至福州)的延長線,北起福州站,南至平潭島平潭站,平潭島是我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福平鐵路是平潭第一鐵路,對當地意義很大。
  • 走在大連跨海大橋上感受建築之美
    來到大連,沒有人沒見過跨海大橋,有人說他破壞了自然美景,有人說他方便行人,任何事,喜歡或不喜歡總會有人在,只管追求自己的心。我總是喜歡拍遠處跨海大橋的照片,在蓮花山,在星海灣等等,我覺得走在上面會很好,後來,我知道行人可以通過,所以我選擇了幾個好天氣來回走,一邊是大海,另一邊面朝陸地,我親自在大橋上感受他的壯觀和建築美。
  • 中國四大跨海大橋,三座位於南方,還有一座在山東!
    進入21世紀,中國對於跨海大橋的建設十分重視。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四大跨海大橋,看看你們是否都熟悉!第一條跨海大橋,可以說是被大家遺忘的大橋,它就是東海大橋。大家是不是很陌生,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過這個大橋!首先我們來講一下為什麼要建設東海大橋,它其實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跨海大橋!
  • 廣西最長跨海大橋動工:北海、欽州、防城港3城將實現1小時通勤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廣西最長跨海大橋動工建設新華社南寧8月31日電(記者覃星星)隨著第一根樁基開始施工,廣西最長跨海大橋——廣西濱海公路龍門大橋8月31日拉開實質性動工建設帷幕。龍門大橋位於廣西欽州市境內,項目路線全長約7.6公裡,主體工程由龍門大橋、揚帆立交及三段路基組成,主橋長1198米,採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項目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行車速度100公裡/小時,批覆建設工期4年。廣西濱海公路是連接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通道。
  • 中國在「東方百慕達」建設跨海大橋,聽到此消息,國外不淡定了!
    我國還有一個海峽,叫「東方百慕達」,但是我國人民在這裡架起了一座超級橋梁,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座超級大橋是福建省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平潭,又名海壇,位於福建東部,與臺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因為常年有大風大浪,一年300多天都是六級大風天,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潮差也可以高達7米,當地的水流速度可以和長江中下遊的洪峰相比。
  • 內地與澳門特區籤署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最高人民法院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基本法為依據,先後籤署三項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實現了內地與澳門民商事領域司法協助全面覆蓋。此次對《安排》的修改,系雙方首次對兩地司法協助安排修改完善。
  • 港珠澳大橋靠左還是靠右行?關於大橋,你需要知道的N件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3日訊 據中國日報消息,連接粵港澳三地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歷經5年前期設計,9年建設,終於在今天通車啦!對這個世紀工程還不夠了解?沒關係,記者針對以往大橋報導收到的讀者留言和反饋,結合過往的採訪資料和政府文件,整理了一份大家最關心的事實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