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我們:怎樣走出備受傷害的黑暗時刻

2021-01-12 白茶的麥田

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這種受傷時刻,心痛得無以復加,悔恨,憤怒,委屈……種種負面情緒撲面而來,讓人喘不過氣。

之所以傷的深,是因為傷害我們的,都是很我們很在乎、很信任的人,在他們面前我們毫不設防,毫無保留,相信他們是我們的堡壘,卻從堡壘裡射出子彈,所以,傷害落在身上才格外疼。

但糾結於此於事無補,我們要正視的是,怎樣走出備受傷害的黑暗時刻?

1、認清現實,緩和心態

傷害已經降臨,只能告訴自己認清事實,不要為灑掉的牛奶哭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你越逃避某件事時,這件事所帶來的負能量越大。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讀研期間,曾患過抑鬱症,他的辦法就是承認這一事實,接受它,讓自己浸潤其中,感受它,最後抑鬱症不藥而愈了。

當我們越牴觸某一事件、某一情緒時,抵抗這一行為本身,就會消耗我們巨大的能量。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那些傷害,不負隅頑抗。當你無條件接納後,才能慢慢消解它。

把心態緩和下來,告訴自己:最壞的已經來臨,沒有什麼可怕的了,以後的每一天都是上坡路。

2、做令自己放鬆的事情

性格內向的人,喜歡獨處,在獨處時集聚能量;性格外向的人,喜歡和朋友歡聚,在人多的時候感到輕鬆愉悅。

你喜歡什麼樣的方式,就按這種方式去做,是一種有效的療傷策略。

我喜歡獨處,受傷後,就喜歡放空自己,靜靜一個人呆著,什麼也不想。這時,朋友來安慰我,請我吃飯喝茶,對我來說反而是消耗能量的事。

閨蜜桃桃性格開朗外向,她每次遇到排解不了的糟心事兒,就是給我打電話,或者邀請朋友們一起出去吃飯唱歌。她肆無忌憚的大發牢騷,說完後,情緒就會平復很多。

除了獨處和向朋友求助,還有下列事情,可供嘗試:

(1)痛哭。無論今夜怎樣的痛哭失聲,明早這世界依然車水馬龍,只有自己是自己的蓋世英雄。當心痛到極致,想哭就大聲哭吧,哭是一種宣洩,痛苦失聲也是一種自我救贖。

(2)看書。無論何時,書籍都會給我們溫暖和力量。什麼也不想,找本自己喜歡的書從頭讀到尾,幻想自己是書中的某人,放任自己沉浸在情節中。也可以讀些心理學的書籍,會令你受益匪淺。

(3)聽音樂。現在的音頻節目,會有心理疏導欄目,還有專門的療愈音樂,我曾在喜馬拉雅APP聽過,效果不錯。也可以聽一些喜歡的歌曲、輕音樂,都會令你情緒放鬆,心情平靜。

(4)品嘗美食。如果你是個吃貨,這一定是最合適和你的療傷方式。畢竟,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5)逛街購物。這對很多女性朋友來說,真是最適合的療傷方式。「包治百病」,購買包包即使治不了你的病,也會讓你積壓的情緒得到宣洩。

(6)睡覺。如果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那就蒙頭睡一覺吧,什麼傷害,憤怒,委屈統統拋開,睡覺最大。

3、和爛人爛事說再見

當傷害已經造成,我們一定要及時止損,和爛人爛事說再見,避免下一次傷害。

被我們真誠以待,卻狠心傷害我們的人,一定不是真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的。

既然畫皮已經掀開,就不要再糾纏,能快刀斬亂麻的,就一刀兩斷。避不開的,就築起心門,劃清界限。不要再有交集,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最後想說,被傷害是成人世界的常態,既不可恥,也不可悲。正視過往,走出陰霾,才是明智之舉。

打不倒我們的,必將使我們更強大;在傷痛中學會的,才是我們生命的基石。

相關焦點

  • 《人生十二法則》:心理學教授告訴你如何走出混亂和痛苦?
    知乎熱榜上有個問題:我們窮極一生,究竟追尋的是什麼?贊同最多的答案說:人這一生不過是一場體驗,不必過分在意結果,因為一切終將逝去。然而說的如此輕鬆,但就算是體驗,所有人都希望是快樂幸福的體驗,而不是痛苦悲傷的體驗。但真相卻是,每個人都註定要遭受痛苦和傷害。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朋友分手後一直對這段感情耿耿於懷,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勁了,甚至還有輕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例如在大冷天裡照樣洗冷水澡,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去看醫生等。最後還是一個學心理學的師姐幫了她,成功讓她變得自信和開心。那時候我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作用,也是從那一次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防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用上。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分手來獲得成長。那麼,這個成長是怎樣獲得的呢?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曹雪敏認為,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曹雪敏博士在書中用腦科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幫助我們停止失控和自我封閉,減少觸景生情的痛苦,讓我們主動尋求適合自己的幫助,以避免第二次傷害。其一,情緒急救,我們要明白為什麼分手後會傷害自己。
  • 心理學:為什麼有些傷我們總是忘不了?66封來信告訴你答案!
    可是這樣傷害自己,又有什麼用呢?是時候清醒過來了!你要相信,只要是問題,就能夠被解決。不管你想獨自療愈,還是抱團取暖,「治癒繫心理學」都會為你準備一把舒適的椅子,引導你坐在寧靜的樹蔭下,聆聽內在的聲音,激勵你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對很多人來說,分手帶來的羞恥感會一直困擾在心頭,人們會想要傷害自己,心中充滿怨恨和悔恨。分手後的憤怒最容易讓人傷害自己,而這種憤怒不僅包括對他人的憤怒,還有對自己的憤怒。
  • 走出分手後的心理創傷,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讓我知道其實只談一次戀愛就結婚,也未必是件糟糕的事情,失戀讓人痛苦。作者曹雪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她11年的諮詢中,累積來訪1000多人,她也在多年的諮詢實踐中,總結出如何從分手失戀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走出傷痛,重新擁抱幸福。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其實這是我們的思維在作怪,誰說分手就是失敗呢?那麼,如何才能走出分手的誤區呢?人民郵電出版社這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分手心理學》可以為你指點迷津,幫你走出誤區。作者曹雪敏結合腦科學研究和心理學中經科學循證證明有效的多種技術,幫助你重建自我,甚至是修復長期存在的問題。01 認清自己,走出誤區斯滕伯格認為愛是激情、親密和承諾。
  • 豆瓣評分9.0:這本書告訴你,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有多困難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隨著一些心理學社會學通俗文本的面世,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通常,我們將一個人出生並成長的那個,有父母和兄弟姊妹共同參與其中的家,叫做原生家庭。但當塔拉鼓足勇氣向母親傾訴少年時受到的傷害時,她表面贊同,轉身便告訴了父親,並與父親一起,將塔拉的行為定性為「破壞親人關係」。後來,也是因為父親的反對,她甚至與娘家姐妹都斷絕了聯繫。在母親的葬禮上,也故意和姐妹錯開時間。
  • 女性應該如何走出心靈困境?榮格分析心理學啟迪:明辨善惡是關鍵
    她創意性地把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運用到對童話的解讀上,於是有了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這本《童話中的女性:如何走出心靈困境》。2.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兩個專業名詞,想要了解分析心理學,這兩個名詞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
  • 心理學:三句話,讓你走出人生低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妮夏,ID:nixia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個人為真正的內心強大,或許並不是看他能創造出怎樣的成績,而是看他都承受了什麼,在低谷的時候能有多大的反彈能力。
  • 心理學:黑暗性格的男人,往往會被聰明的女人喜歡
    而這種猛烈的感情會讓我們忘乎所以,將另一半的所有都納入保護範圍。此時,一旦有人以任何方式、任何手段去詆毀你的另一半,我們都會立馬感覺特彆氣憤,然後進行各種反擊,對對方進行保護。那到底什麼是黑暗性格呢?黑暗性格:黑暗心理是指,心理學上針對人類性格研究的一個理念,最後研究發現性格傾向變態、自戀,注重權術的這種心理的男生竟然最受女生的青睞。
  • 什麼樣的信念能帶我們走出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前幾天,作者們聊起自己曾有過哪些困難的時刻,是靠什麼度過的。有位作者提到,自己曾失業又失戀,每天早上睜開眼就是滿滿的絕望感,靠著給自己洗腦「我一定會好起來」,熬過最無助的時光。她說,人比自己想像的要堅強得多。
  • 實用心理學丨如何克服自卑!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受教育過程中總是被否定或在童年時存在一定情感缺失,都會導致一個人產生「自卑心理」。那麼,自卑心理會帶來什麼影響呢?第三,建立心理防禦機制,非常敏感,不敢付出感情,害怕受到傷害。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身陷恐懼情緒中的時候又該怎樣擺脫呢?可以試試以下心理調節的方法。克服恐懼心理最重要的是,清楚恐懼的來源。每個人恐懼的事物不同,比如有的人怕黑,因為黑暗中看不到東西,無法預知黑暗中是否存在危險,所以會恐懼。有的人在考試前會恐懼,因為不知道考試的內容,害怕考試的結果不如意,因為無法掌控結果,所以會感到恐懼。
  • 親人突然離世,我們應該怎樣走出陰影?
    面對死亡,是這樣的突如其來,甚至都不容許我們和親人好好道別,這場荊楚大疫,讓我們看到了布衣商旅身先士卒,然後在戰役之後,怎樣才能做好生者的心理重建呢?此前有網友爆料,武漢要求各社區安排死者家屬領取死者的骨灰,漢口殯儀館外排起長隊。
  • 累計確診超1500萬例 美國今冬能否走出「黑暗時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美國今冬能否走出「黑暗時刻」?(環球熱點)圖為12月8日,醫護人員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外運送病人。  新華社記者 王 迎攝近日,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出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 心理學:當痛苦無法自愈時,這四大方法,助你走出泥沼,改變人生
    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莫妮卡.布裡永,有長達40年的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她在《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本書中說過一個觀點:「成長的挑戰之一就是要承認現實,接受無力感,同時意識到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在心理層面上處理某些事件帶來的傷害和影響。」所以,必要時,我們真的需要心理治療。
  • 《十二夜》中的珍妮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走出失戀的陰影
    分開後的珍妮每天以淚洗面,無法走出失戀的陰影,而艾倫過得十分瀟灑,每天無憂無慮。後來,在珍妮的努力下,兩人成功複合。可是,他們複合後的生活,卻不像曾經那樣甜蜜。關於愛情,最讓人不願提及的話題便是失戀。而這部電影中,珍妮面對失戀的態度更是讓人深有同感。那麼,面對不可避免的失戀,我們應該怎樣做?
  • 心理學:離婚並不會對個人造成很大傷害,你對自己的苛責才會
    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中立的,而如何看待這個事情才會影響我們個人的心情和感受。 這些年來,我接受很多個離婚心理諮詢過程,我忽然發現其實離婚對於一個人並不是很大的傷害,而因為離婚這件事對自我的苛責才是最大的傷害。
  • 心理學黑暗三角效應:每一個變態,都可能是你身邊的普通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這些黑暗特質,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用消極的方式看待這些特質,但是這些領導者們更能接受自己的黑暗面。與其說,領袖們當中的黑暗人格更多,不如說,更善於利用黑暗人格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