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布已獲作者授權。
付 強
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531中出土有兩件伯旅父簋,最近發掘簡報對其進行了刊布,形制、銘文如下:
伯旅父簋及其銘文
簋的銘文比較簡單,我們主要討論銘文中的字,發掘者釋為令,括注為鈴。(楊及耘等:《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531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20年第1期)鈴簋意思是這件簋帶有鈴鐺,類似的記載見於仲父簋銘文「鈴簋四」。仲父簋外底吊一銅鈴,所以「鈴簋四」之「鈴」顯然是就其形制而言,「鈴簋」指系吊有銅鈴的簋。這個我們在《談談商周帶鈴青銅器的定名》一文中有詳細的考證,大家可以參看付強:《談談商周帶鈴青銅器的定名》(《古文字強刊》微信公眾號2019年10月31日)
我們認為當直接釋為鈴,此字左下角的就是金字的早期寫法,這種寫法的金字在金文中出現過,如:
彭尊銘文:辛丑,亞易(錫)彭(金),用乍(作)母丁彝,未。
效父簋銘文:休王易(錫)效父(金)三,用乍(作)又(氒、厥)寶尊)彝,五八六。
彭尊與效父簋銘文
是金的初文,是銅餅的象形,西周考古多有出土(凡國棟:《商周「金反」的發現及其定名》,《首屆考古學大會論文集》,河南鄭州,2016年5月)。
後來的金寫作(利簋)是在的基礎上加注聲符,變成了形聲字。關於這種早期寫法金字的研究,大家可以參看劉傳賓《說金字的一種特殊形體》,董蓮池《從金文勻、鈞的構形說為金字初文》的文章。(劉傳賓《說金字的一種特殊形體》,《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9期。董蓮池:《從金文勻、鈞的構形說「」為金之初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中華書局,2012年,第313—317頁)
綜上,伯旅父簋銘文當直接釋為「伯旅父作寶鈴簋四」,查閱發掘簡報這兩件簋沒有帶鈴鐺,我們推測可能鈴鐺掉了。另外這套簋一共四件,出土了兩件,還缺兩件。
- 完-
亞洲考古發布(Asian archaeology)
綜合整理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來源 丨來電來稿
以上圖文版權均歸作者所有,僅用作學習之用,如有侵權,即作刪除處理,特此聲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