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
圖:網絡(侵刪)
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
前言
不少人練習站樁的目的都為了養生,希望身體可以更健康一點,但是很多人都以站樁時間的長短和出汗的多少來作為站樁功夫的高低,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那麼站樁要練到什麼程度身體才會開始自我修復呢?
站樁需經歷的初級階段
一般我們站樁需要經歷下面幾個階段後身體才地開始自我修復。一開始,由於四肢肌肉關節的不適應會導致肌肉酸痛,雙腿發抖,這是站樁的初級表現,在經歷這一階段後,身體會開始出汗,這是站樁功夫轉入下一層的反應,這個階段經歷的時間可能相對會比較長,視個為身體素質而定,接著會開始感覺很舒適,使得大腦進入「內抑制」的狀態,這個狀態不同於睡眠狀態,它是一種良性刺激,使大腦皮層的病灶性惡循環興奮灶轉入抑制狀態。到了這個階段,站樁練習者的呼吸一般是比較均勻、持久,也就是細、勻、深、長,在這種持續寧靜的狀態下,身體會開始調理內部病灶,進行自檢自修。
站樁的初期反應
站樁在初期的反應,往往表現為肌肉酸痛、發麻、發脹等,過後雙腿會開始發抖,這個過程一般來說比較難忍受,只能是咬咬牙堅持一下,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時間上我們建議以5分鐘開始站起,以自己能堅持的時間為準。
站樁的初期過渡階段
在經歷過酸麻、熱脹痛、雙腿發抖後,這時身體素質相對在提高,會開始發熱出汗,這是個比較好的現象,可以把它視為過渡到下個階段的反應。一般來說,由手部和頭部先出汗,視個為情況不同而不同,繼續隨時間的長短髮展到全身發熱出汗,這個階段的反應可能會因個人身體素質而相對比較長,當然,這個階段在站完樁後雖然出汗多但也會相對感到比較舒適。
站樁的舒適期
站樁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發熱出汗的反應,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渡期。這樣讓練習者在心理可以有個相對明確的標誌。
在經過相對長時間的發熱出汗期後,身體會開始轉為進入舒適期,全身會感到非常地舒適,這表明站樁者的功夫已上了一個層次。在這個層次裡,練習時大腦會相對比較安靜,雜念也會相對比較少,身體會相對比較放鬆,呼吸上也基本可以自然做到深、長、細、勻,大腦皮層的病灶性惡性循環興奮灶也轉為保護性的抑制狀態,這時身體會開始進行自我診斷和修復,恢復其應有的功能。
總結
站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也可以說是有景有應的,並不是含糊不清的。我們要正確認識到自己在練習中所處的階段,然後去做相應的對治方法,這樣才能在循序漸進地練習中快速進步。在站樁進入到舒適期後,練習者還需堅持每日站樁,否則功夫還是會倒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