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過年習俗

2021-02-23 鄂爾多斯日報

古代,蒙古族把農曆春節叫「希恩吉勒」,即新年。也有稱「白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蒙古族把正月稱為「查幹薩日」。蒙古族春節除夕之夜,要舉行祭祖儀式。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春節來歷關於蒙古族春節的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星宿月是農曆12月16日到1月15日,這與農曆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曆四月。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接近年底,無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到年三十,要清掃庭院,搞好室內衛生。佛前要設一小小祭壇,把煮好的大塊羊肉擺在祭壇上,供上乳製品和面制果品。除夕之夜,要舉行祭祖儀式。蒙古族有個古老的《化鐵出山》的傳說,人們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傳說。這一夜燈火通明。有的還請來蒙古民間藝人說唱「烏力格爾」(蒙古書)。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參加歌舞的姑娘們則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歲到午夜的習慣。大年初一,全家人都要穿上節日服裝,聚於一堂,叩賀新年。首先由輩數最小的,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並裝煙、敬酒、獻哈達。長者受禮之後,要向弟、侄、兒、孫們表示祝福。祝福完畢,要給孩子們一些禮物和「壓歲錢」。天一亮,家族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遠途的都要騎馬或趕車來。叩節、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結束。 

蒙古族很早以來以祭火的習俗迎接春節,因為燃旺的火焰象徵著一年的幸運和吉祥。祭火在過去比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現今蒙古族人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変化,但是祭火儀式仍然在以新的方式進行著。無論農村、牧區還是城市,所有的蒙古人都在祭火、吃「祭火膳」。

除夕習俗

草原上春節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後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裡,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目。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做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除夕,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裡,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則。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 

拜年習俗

草原上春節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後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家庭拜年後,牧民們互拜。互拜時,先到年長者的家裡。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會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草原上的春節富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後歡歌笑語的時刻。

●年味深深暖回憶

相關焦點

  • 蒙古族的祭火習俗
    蒙古族祭火習俗傳承到了今天,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送火神上天的日子, 火神在這一家住了一年的時間了, 要上天去匯報關於這一家人好壞善惡的情況, 因為草原牧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火, 因此火能看到人的全部行為。牧民們認為火是上天的使者, 火神所說的話關係著來年的豐收、運氣、財富等。
  • 青海海北蒙古族過春習俗
    「查漢薩日」期間,蒙古族先舉行「辭舊」儀軌,再辦「迎新」活動。節前數日,即置辦年貨,開始蒸饃、油炸翻跟頭(蒙古語稱高豆)、包餃子。攝製組全體人員與當地領導合影   臘月(「祖魯薩日」意為點燃佛燈之月)裡,蒙古族要舉行「送舊」及「祭火」活動。    臘月二十三,是蒙古族清掃衛生和祭火的日子。
  • 獨特的蒙古族習俗
    蒙古族自古以來有著待人熱情誠懇的傳統美德,以粗獷豪放、胸懷坦蕩、誠實熱情而著稱。其實蒙古族也很多獨特的習俗文化。今天就讓北疆君帶領大家領略一下吧。 獻哈達
  • 蒙古族傳統習俗學習課堂第四十一期:幼兒園大班孩子的牧人家傳統習俗課
    牧人家傳統習俗課伊旗蒙古語授課文科類課名師工作室          2017年6月2日世界兒童節剛結束,伊金霍洛旗蒙古語授課文科類名師工作室在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幼兒園大班舉行了一堂「草原牧家蒙古族傳統文化習俗學習實踐課」活動。本次活動在豐饒美麗的蘇泊罕大草原的牧人阿拉騰阿古拉家舉行。
  • 【各地習俗】過年必吃這些的年菜,你知道嗎?
    合家平安健康!年菜,是指過農曆年時候的比平日豐盛的蔬菜魚肉等食物。盆菜是一種雜燴菜式,原料一般都有七八種以上,分別經過煎、炸、燜、滷等手段烹製後,再層層裝盆而成。通常最下層放置容易收汁的食材,中間放煎炸過的食物,最上面擺放的一般都是名貴之物。過年的時候,一桌人圍吃一個一盆菜,其樂融融,而且盆菜越往底吃,味道越為鮮美。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川菜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之一,以家常菜為主。
  • 過年習俗和禁忌
    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小編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1、臘月二十三(1月17日)過小年(1)習俗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
  • 過年習俗:過年禁忌知識匯總
    現代人對於很多傳統的過年習俗知道的很少,過年的「禁忌」很多人也不了解。其實,過年時候「禁忌」也特別多。但並不是迷信,而是人們為了求得吉祥平安的古老習俗。過年日常語言凡「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 雲南過年習俗和飲食
    雲南氣候獨特,方言不同,飲食豐富,過年過節的風俗也有自己的特色。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雲南習俗和飲食。 雲南過年習俗貼對聯雲南過年時與漢族一樣也要貼對聯。但那"對聯"是紅紙剪成的各種圖案。不僅"書寫"方式不同,連貼的方式也別具一格。
  • 蒙古族冠帽文化研究
    蒙古族冠帽文化是蒙古族服飾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相關歷史文獻、考古、壁畫藝術證明,蒙古族冠帽的不同種類在元代、明代的中原地區,甚至鄰裡民族民眾中被廣泛使用。清代滿族統治者創造性的接受並使用了蒙古族冠帽文化。一、蒙古族冠帽文化史,可以折射出蒙古文化發展的變遷史。就蒙古族冠帽的起源、發展歷史淵源,從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分析,蒙古族冠帽是整剝獵物中的幼小動物和身小動物皮,然後曬乾縫合而成。
  • 在農村過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
    農村過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呢?每個地方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一樣,,但總體而言都是大同小異,我的家鄉在南方江西,我就來聊聊,我那邊過年是怎樣一個習俗。以前在年前的半個月到20來天的時間是人們最忙的時間,忙什麼呢?
  • 崇明的這些過年習俗了解一下吧~
    說起過年這個中華民族最傳統最盛大的節日各個地方的習俗其實不盡相同比如年夜飯要不要吃餃子元宵節要不要吃湯圓
  • 代代相傳:除夕到初七的過年習俗是什麼
    此後,每至年末,家家戶戶就貼紅紙、掛紅燈、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自此以後,守歲和吃年夜飯就逐漸成為了除夕的傳統活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三十都外出工作,不回家過年。暢暢也想告訴大家,工作再忙,也要一家人一起吃一頓年夜飯。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到了我這一代,其實已經不太知道這些過年的習俗與套路。於是,我把祭拜過程與酒水布局一一記下,以備後用。進入現代社會,傳統的好習俗漸漸被人遺忘,作為後輩,也已經鮮有人知道這些習俗的來龍去脈。所以,老人們開始擔心,以後到了天堂,還有沒有子孫在過年時,想起他們?
  • 過年習俗知多少?!
    童鞋們,距離除夕夜僅有兩天的時間了,馬上就要過年了,真是想想都激動呢!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知道過年這幾天的習俗嗎?今天呢,「微小工」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裡萬裡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
  • 過年習俗有哪些?怎樣才算真正的過年?讓我來告訴你!
    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各式各樣,因地區人文而不同,今天小編帶你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圖文來源:富源縣人民檢察院)這些就是過年的傳統習俗了,到現在為止你們還記得哪些,哪些習俗還保留著?哪些習俗已經拋之腦後了?確實,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現在過年的習俗已經逐漸簡單化,但無論如何,過年還是我們的重要節日,還需要認真對待!
  • 我的中國年 | 浙江省青田縣過年習俗
    青田糖糕是青田縣的一種特色的傳統年糕,歷史悠久,是以往家家戶戶過年時必須製作的食物,因而做糖糕也就成為了青田的傳統過年習俗。由於糖糕的儲存時間長,且做法多樣,因此製作糖糕時的量也是很大的。到如今,由於糖糕蒸製時間較長(至少需要12個小時以上),且需要大量木柴,因此城市裡的人過年時已經不再做糖糕,而是選擇直接購買,而農村裡家家戶戶還是依然沿襲這一習俗。青田糖糕在附近地區也比較有名,每年很多溫州人與麗水人都會慕名而來。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完整版!
    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那麼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今年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1)習俗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
  • 過年與過年習俗之酥玉蘭片
    (圖片來自網絡)酥玉蘭片、炸蘭花根和泡薩其瑪——過年與過年習俗之十嘯鵬
  • 【春節習俗】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趕廟會是北京過年的一大習俗。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女人們來這裡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
  • 過年不洗澡、不洗腳?各地過春節的奇葩習俗
    關於春節有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這些習俗中有一些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有一些卻讓人覺得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