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舉世無雙的十萬佛塔

2021-02-28 北京蘋果慈善基金會

每年的8月中旬和9月上旬,是我們項目的黃金時間:再早孩子們在放假,再晚就大雪封山,好多地方都進不去出不來了。

因應基金會的藏文典籍保護項目,今年同事的調研重點之一是寺藏典籍探訪

藏區寺廟是藏文化歷史上的主要傳播者和物質承載者,也是藏文典籍的主要藏存地。這也是我們藏文典籍保護項目把首批保護重點放在寺院的重要原因。

這幾天,我們就跟著項目同事一起,開啟一次藏區寺院的文化之旅吧。

白居寺位於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公裡,海拔3900米。

十五世紀初始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噶當派、格魯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廟。藏稱為「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樂寺」。

白居寺有兩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萬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標誌。

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這座佛塔是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人稱「塔中有塔」。塔內佛堂、佛龕以及壁畫上的佛像總計有十萬個,因而得名十萬佛塔。

江孜白居寺創建之前正處於公元十四世紀、十五世紀之交西藏薩迦派勢力日落西山和山南帕莫竹巴逐漸走向鼎盛、內地中央王朝元明過渡的特殊時期。

白居寺由江靈敏度法王繞丹貢桑帕和一世班禪克珠傑於15世紀中葉的前半期(1418年至1436年)共同主持興建。

同時,白居寺的主要創建者,江孜法王繞丹貢桑帕的先輩們在江孜建下的基業為白居寺的創立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文化條件。

宗教在居民精神上的統治地位逐步轉移了他們心理上的安全需求。精神和心理中心的轉移使得城市發展中心亦發生偏移,江孜以宗堡與寺廟為中心的城市格局逐步形成。

白居寺建成之後便成為江孜的宗教中心,信仰藏佛教藏民的日常朝拜使之成為人流環繞和集聚的中心。

而從取代薩迦王朝的帕竹地方政權開始,其政教合一的制度又強化了江孜老城的雙核中心。

當然,寺廟能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是因其掌握著整個城市的經濟大權。試想一個人食不果腹,衣不禦寒,即使對佛祖有萬般嚮往,也很難訴說衷腸。

在江孜,真正發展成較大規模城市的時期便是白居寺的建立,但其宗教意義絕不是決定性因素,寺廟擁有著整個城市的經濟大權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走過僧俗生活的強久》一文寫到,有些僧人選擇寺院生活,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精神方面的東西只在其次,他們的生活也和俗人一樣要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們生活中世俗的畫面也很精彩,很感人。

人類學家於式玉教授認為:「各處寺院建立起來之後,一部分老百姓為了供應活佛差役,離開了遊牧的大隊,來到寺旁定居下來,內地商人,為供給寺院用品……也同他們一起住下來。以後,收買皮毛的商人,也從四方聚居到此。「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莊逐漸成為後來的城鎮,特別是政教中心形成之後,城鎮自然形成一定的規模。

考察藏區城鎮,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藏區城鎮都是以寺廟為依託發展起來的,這是藏區城鎮發展的一個特點。

| 格局

白居寺原有建築主要包括措欽大殿、吉祥多門塔、16 座扎倉(其中格魯派 8 個、薩迦派 4 個、普魯派 4 個)和部分生活用房。席耐扎倉是格魯派 8 個扎倉中規模最大的扎倉,佔地面積約 1760 ㎡,建築結構屬典型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建築,前部三層,後部兩層。

西藏民主改革前,白居寺僧人人數達 1500多名,其中格魯派僧人佔 50%左右。在重大宗教活動期間,白居寺措欽大殿、吉祥多門塔供三個教派共同使用;而在平日,三個教派約定措欽大殿不能被其中任何一個教派獨佔使用,各個教派均只能在自己的扎倉中開展佛事活動,互不幹擾、和諧共處。

但文革動亂中白居寺遭到嚴重破壞,原有的 16 座扎倉有 14 座被毀,現僅存措欽大殿、吉祥多門塔、2 座扎倉(普魯派的仁定扎倉、薩迦派的古巴扎倉)。格魯派扎倉文革中已全部被毀,至今無自己的扎倉開展佛事活動。

白居寺為三層平頂藏式建築,平面為壇城模型,由大殿、法王殿、護法神殿、金剛界殿、羅漢殿、道果殿、無量宮殿、轉經迴廊等建築組成。

| 壁畫

江孜白居寺壁畫自1418年開始繪製,歷時近20年,是西藏繪畫藝術的巔峰之作。

白居寺壁畫可謂吸收了古格藝術、夏魯寺、薩迦寺等壁畫與造像藝術的精華,在畫面的布局、人物勾勒、色彩暈染、背景處理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境界。

從白居寺壁畫的題材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顯教壁畫;二是密教壁畫;三是歷史人物壁畫。

根據《江孜法王傳》記載,其壁畫的繪製嚴格遵守密教四續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的儀軌要求、以及修習次第繪製而成。

白居寺壁畫的人物造型、神態表情,頭部、身段、手腳、服飾、配飾等的描繪,非常注重人物神態與情態的優美渲染,人物與人物、主像與協侍、背景與造像等,都處理得非常細膩,畫面比例協調,在嚴謹莊嚴中流露出清新與靈動的美感。

與後期格魯派寺院哲蚌寺、色拉寺壁畫相比,白居寺壁畫中少了一些富貴的金碧輝煌的裝飾追求,但莊嚴妙好,其風格具有早期單純古樸的畫風。

貝葉經:這是寺內現存的最珍貴文物之一。貝葉經是用鐵筆在貝多羅樹葉上所刻寫的佛教經文。一至十世紀,古印度佛教徒攜帶大批寫有經、律、論三藏的貝葉經前往中亞、西藏、新疆等地弘揚佛法,這些地區的佛教徒去印度學習後,回國也帶來了大量貝葉經。

由於不易保存,大部分皆毀失。白居寺保存的貝葉經基本完好,長55、寬 5.5 釐米,共 95 頁。梵文清晰,在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處有二小孔,作為穿繩之用,首頁上畫彩色佛像,中間為佛母,二邊分別是釋迦牟尼與強巴佛。

甘珠爾經,甘珠爾經是寺內所藏名貴的手抄本,系拉當寺有第一部木刻甘珠爾經版以前,在西藏地區為最完善、最正確的標準經文。藏文大藏經有二個組成部分,「甘珠爾」意為佛語部,袞噶多吉編訂。據德格版統計,共收書1108 種。編成於十四世紀後半葉。包括顯密經律,分為七類,即:戒律、般若、華嚴、寶積、經集、涅槃、密乘。


作為一座薩迦、夏魯、格魯各派共存的寺院,白居寺建築、雕塑、壁畫都極具特色,是一座佛教藝術寶庫。

蘋果基金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在西藏的教育、醫療、文化和環保等領域持續開展公益慈善項目。作為面向藏區的基金會,我們深感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傳統藏文化保護和傳承出點力。

為此,基金會設立了「文化保護項目」,致力於藏文化傳統的相關保護工作。未來,蘋果基金會希望能為藏文化保護貢獻更多力量。

相關焦點

  • 細看白居寺-吉祥多門塔壁畫
    你還沒去看白居寺壁畫嗎?白居寺的壁畫是西藏繪畫的王牌,鼎盛時代200年稱冠亞洲的巔峰。
  • 藏傳密宗之多功能的藏式佛塔
    這樣,靈塔既是各自寺院內的無價之寶,又可供廣大信徒磕拜,所以說靈塔是一種多功能的藏式佛塔。   D、素有「塔中寺」或「十萬佛塔」之稱的塔中之最  這座「塔中之最」位於西藏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鎮西端的白居寺內。該塔藏語稱「白闊卻旦」,漢語一般稱「白居塔」。白居寺也因為有了白居塔而遐爾聞名,被列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居寺全稱「吉祥輪勝樂大寺」。
  • 轉山轉水轉佛塔,你知道你轉的是什麼塔嗎?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藏傳佛教中尤以塔的形式千姿百態,異彩紛呈,多不勝數,引入眼帘的首先是建築,如北京妙應寺白塔、北海白塔、西黃寺的清淨化城塔、五臺山舍利塔、呼爾浩特慈燈寺金剛座寶塔和特席力圖召雙耳塔、昆明官渡金剛塔、拉卜楞寺貢唐寶塔、塔爾寺的天文塔和如來八塔、「西藏塔王」白居寺十萬佛塔、桑耶寺黑綠紅白塔......偉麗卓絕,多姿多彩。
  • 白居寺長江大橋預計2021年底建成!大渡口到巴南將更方便
    可若你站在白居寺長江大橋主塔上看風景可能樓上的人看不見你因為這座主塔實在是太高了!足足高236米相當於84層樓高12月16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主塔高度突破百米大關,離主塔236米封頂高度又進一步,水滴形橋塔雛形初現。白居寺長江大橋效果圖。
  • 佛塔的起源
    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佛塔也從印度傳向世界各地,並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形式,成為佛教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漢代,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佛塔的建築在東漢末年,就已經風行全國了。據《後漢書》記載,漢末三國時期,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有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這些描述真實地記載了當時佛塔建築的宏大與華麗。
  • 佛塔的前世今生
    佛塔與被埋葬的佛陀同名,也就意味著佛塔即是佛陀或高僧本身,所以佛塔這一極為特殊建築在寺院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河南登封北魏嵩嶽寺塔中國的佛塔也在這時開始了近兩千年的成長演變中國的佛塔形式多樣,大小不一,形態千變萬化,做工粗細兼有。
  • 滿一切願的兩個佛號咒語和供養佛塔滿願咒
    傾蓮池:念誦這個咒語,加持鮮花21遍,然後散於佛塔,或放舍利塔前供養,可以消除一切業障,且滿足一切所願。這個方法的操作性很強,買花加持去供養佛塔,非常方便,沒有複雜的過程。若是你能將此咒念誦1~10萬遍更好,當然不念直接加持供養也不是不可以。若積累了咒力效果自然更快。
  • 西夏黑水城發現一座佛塔,裡面有位被囚禁八百年的女皇帝,她是誰
    在中國的疆域裡,有些地方惠風和暢茂竹修林,有些地方貧瘠荒涼寥無人煙,不過在我們鮮少去的某些荒原,也存在著舉世無雙的美景。西夏的黑水城得名於元朝,因為有黑水河流經於此,因而形成了一種景觀。1909年,某個叫做科茲洛夫的俄國探險家跋山涉水來到此地,他們將這裡的財寶洗劫一空,在洗劫的過程中他們偶然發現西夏黑水城的佛塔裡竟然有一具女屍。佛塔本身便是封閉的,外面的人很難隨意荊楚,這意味著這位女子從修建佛塔時便已藏身於此,到如今似乎已經被囚禁了800年了,她究竟是誰,又為何會被困在此處?
  • 日本寺院的佛塔建築
    日本的佛教寺院由金堂、講經堂、僧房、迴廊、山門、佛塔等建築組成。上述圖片是最具日本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建築。而佛塔是最早的佛教寺院建築之一,大凡世界宗教建築都有塔的存在,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的建築中都有塔。然而,塔的用途與意義因宗教而異。基督教建築中的塔是鐘樓。來自城中鐘樓的鐘聲告訴人們每天以及特別日子中的每個時刻。
  • 佛教:藏娘佛塔,乃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之一
    藏娘佛塔與尼泊爾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齊名,並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之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仲達鄉通天河南岸的藏娘村。北宋天聖八年,由彌底大師設計並主持修建。公元1260年,元代帝師八思巴指派薩迦派著名高僧嘎啊尼當巴到藏娘村將原有的一座苯教寺院「仁真傲賽古剎」改建為薩迦派寺院,用以負責維護、修繕、管理藏娘佛塔,使藏娘佛塔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到公元15世紀,彌底大師的轉世活佛嘎然江巴·貢嘎意西修補了藏娘佛塔的上半部分,使藏娘佛塔成為一個宏偉的建築。
  • 唐山文史——多寶佛塔
    ​       多寶佛塔,佛塔名稱,在我國多佛塔只有七座,可見其珍貴。
  • 佛塔究竟做錯了什麼?
    早在文革時期,佛塔就遭到了破壞。當地村民說嫌打砸太慢,「點火燒了三天三夜才將此處摧毀殆盡」,乃至後來成為牛糞場……直到現在偶爾還能從山坡碎石間撿到被砸碎的佛頭、鐵瓦和瓷片,寺院大眾將這些遺蹟和地基維護、清掃、整理,千辛萬苦才修復成如今這般模樣。
  •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佛塔,日軍一炮竟然沒打倒,佛塔頂端石榴樹結果
    沿著山腳的時間,去萬古寺的山門, 附近有鐘樓, 好像在注意萬古寺裡的人, 參觀人數也比往年增加, 另外,還有有名的五重殿宇, 景色美得驚人,環境非常漂亮,多寶佛塔創建於北魏時期, 他是萬古寺的代表性建築物, 去萬古寺旅行,一定要去多寶佛塔,創立130年後,西安大雁塔穿過地面,不知道為什麼叫多寶佛塔? 塔上還載有玉佛、寶瓶、舍利子、金版佛典,因此被稱為多寶佛塔。
  • 舉世無雙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蓋世無敵、獨一無二,反義詞有:無獨有偶,舉世無雙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含褒義。舉世無雙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舉世無雙(jǔ shì wú shuāng)成語釋義: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舉世無雙的例句:1、故宮這座古老的紫禁城,更是富麗堂皇,舉世無雙。2、葉老的書法譽滿全國,鐵畫銀鉤,舉世無雙。3、頭疼得舉世無雙,比那鉗子從我鼻子裡扯活檢還疼。4、這美景真是舉世無雙令人稱奇。
  • 【萬固寺】多寶佛塔 神奇絕妙!
    萬固寺中這座高聳入雲的多寶佛塔便是佛塔中的精品。萬固寺中的佛塔全名為「萬固留雲多寶佛塔」,共十三層,高57米,塔身為八角圓錐形,塔外裝飾有精美的磚雕鬥拱和密簷,簷角掛有風鈴,隨風響動清脆悅耳。塔基正中有一青色石板,揭開石板有一酷似塔形的塔井,深29米,塔井八面設置有佛龕,各放有小木佛像。
  • 中國 · 佛塔
    早在唐代,詩王白居易就已經寫出「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的詩句,說明塔在當時已經是一種相當普及的建築形式。樓閣式塔·大雁塔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慈恩寺內,是一座7層方形磚仿木結構佛塔。密簷式塔·小雁塔小雁塔,也被稱作薦福寺佛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佛塔。該塔始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始建時有15層,塔下的地基中有地宮。
  • 佛塔之國:緬甸
    「做一個緬甸人就是做一個佛教徒」的諺語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佛教信仰在緬甸的盛行。在漫長的歲月裡,佛教思想已經深入到緬甸社會的各個階層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熔鑄了緬甸民族的風骨與品格,積澱為深沉久遠的歷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