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大山深處的「貼心人」丨臺江縣排羊鄉南林村第一...

2021-01-19 天眼新聞

我叫楊榮鵬,中共黨員,是黔東南州財政局國庫集中支付中心結算科副科長。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向局黨組申請加入脫貧攻堅戰鬥一線。這一去,便是1000多個日夜,這一駐,便成了半個南林人。

帶動村民種植冰球子

南林村由原上南刀村和下南刀村合併而成,因地處偏遠、海拔較高、氣候較差,素有「排羊西藏」之稱,初到南林村,蜿蜒陡峭的通村公路、髒亂的村內環境、破爛的辦公場所、拖沓的村幹作風讓我滿腔的戰鬥熱情頓時大打折扣。  但轉眼一想,不正是因為這裡貧困落後,才需要我們來幫扶嗎?慢慢的,我靜下心來尋找工作突破口,俯下身子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南林村2019年產業分紅大會

首先是走村串寨察民情、聽民意、問民計。每到一戶便詳細了解其家庭收支、生產生活等情況,同時作好記錄。一來二去,304戶的每家每戶的家長裡短就慢慢熟知,吃「百家飯」、管「千家事」,逐漸成為了我的工作生活常態,對村情民意也有了全面客觀的了解。其次是以「清潔風暴」為抓手開展村內人居環境整治,利用「十戶一體」、黨員群眾開展衛生片區包保和戶內衛生進行紅黑榜公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村內主幹道和戶內環境衛生大大提升,多次被州、縣、鄉領導表揚。同時,建立健全村兩委工作制度。將村兩委辦事章程以制度明確下來,改變了村兩委工作作風,也方便了群眾辦事。

為村內2020年高考錄取生捐款助學

在進村入戶中,了解到五保戶毛樹文夫婦生產生活飲用水存在困難。在駐村工作隊員、網格員和村兩委的共同幫助下,2019年8月28日,自來水順利接通到家。當時,毛樹文感動得熱淚盈眶,為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還為我們拍手叫好!  1000多個駐村日夜,在這不是故鄉甚是故鄉的地方,我跋山涉水踐行著使命,用自己的汗水帶領村民謀產業、求發展、強組織、搞基建、增動力,成功摘掉了基層黨組織後進村的帽子、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零到17萬元的突破、帶領全村137戶貧困戶順利穩定脫貧,只因一份初心而堅守。

為特困供養戶毛樹文安裝自來水

南林村因地處雷公山腹地,境內山高坡陡,自然條件差,村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幾乎空白。為改變南林村這種「一窮二白」的現狀,我與村兩委共同制定了南林村以中藥材種植為主,以養蜂、冷水養魚、蔬菜種植為輔的產業規劃。我積極跑項目、找資金,先後申請協調了州、縣、鄉政府等部門單位,爭取到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20餘萬元,落實了南林村中藥材種植基地700畝(其中冰球子種植基地500畝、天麻種植基地200畝)、中蜂養殖300箱、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基地25畝、玉龍潭冷水魚養殖基地500畝等,實現了南林村首次產業分紅,137戶貧困戶每戶分紅了450元,167戶非貧困戶每戶分紅了1個燒水壺。

村民在種植天麻

同時,我積極籌集到200餘萬元項目資金用於南林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了安裝太陽能路燈180餘盞、改廁25戶、串戶路硬化8公裡、修建人行橋5座、修建踩鼓場1個、修建旅遊公廁1個等,極大地改變了南林村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  一路走來,有過歡笑也有過苦楚,有過激情澎湃也有過情緒低落,1000多個駐村日夜的辛苦付出,換來了現在137戶貧困群眾的如期穩定脫貧和昂首闊步奔小康的豪邁,值了!這就是我簡單而樸實無華的扶貧故事,更是我不凡而絢麗多彩的人生財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曉波

通訊員 邰勝志 整理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化為大山深處的一枝迎春花丨都勻市歸蘭水族...
    我叫王德周,來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衛生健康局。2018年1月,臨近豬年春節之際,我帶著組織的期望和重託,帶著背包風塵僕僕來到都勻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歸蘭水族鄉大山深處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聯盟村,以一位同步小康隊員的身份在這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小小一片葉託起致富夢——臺江縣發展茶產業引領百姓脫貧致富
    「老領導,這是我們臺江本地出產的茶葉,就在排羊鄉九擺村。」  「現在我們本地都有這麼好的茶葉啦,比我在外面買的都好喝,你把他們的聯繫電話給我,我也買來嘗嘗。」  一位退休幹部回原工作單位繳納黨費,喝了一口茶,於是有了上面的對話。
  • 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思念  ——追記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葉子  陳華明走了,這位來自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被當地男女老少村民親切對稱為「僑聯大叔」的硬漢,獨自一人在地處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奮戰了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肖亮在村裡的林下香菇種植基地採摘香菇告別溫馨的家庭,我一頭扎進山溝裡的扶貧攻堅主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深處的情緣|水城縣第一小學教師趙娟
    我叫趙娟,水城縣第一小學教師。黃果樹村是一個能讓人神往的地方,但那裡沒有讓人垂涎欲滴的黃果掛滿枝頭,也沒有馳名中外的「黃果樹瀑布」映入你的眼帘,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翠綠和雜亂無章的荊棘,以及一條蜿蜒盤旋的公路伸向小村的盡頭。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故事丨畢節市金沙縣後山鎮教管中心駱...
    看到「扶貧」這個字眼,許多往事都歷歷在目,我作為幫扶責任人,也親身經歷了許多的幫扶經過。  根據金沙縣後山鎮政府安排,我們教管中心全體同志的幫扶對象都在坎壩村。由於坎壩村地處偏僻的大山深處,我們經常都是分組徒步走訪。
  • 神奇「動」畫|是畫家,也是駐村第一書記,他描繪出廣西大山深處的...
    在廣西的扶貧工作一線有這樣一位「神筆馬良」——廣西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駐村第一書記尚新周他是廣西藝術學院的教師也是一位青年畫家>2015年10月他被選派到大山深處的多脈村開展扶貧工作兩年半的時間裡他將自己的專業與扶貧工作結合在忙碌之餘畫村裡的一鋤一犁、一草一木
  • 「我的扶貧故事」讓大山裡的孩子同樣精彩丨施秉縣馬溪鄉中心小學...
    讓身處大山的農村娃在求學的道路上一個也沒落下,培養了農村的學生學到了自信,學到了知識,學到了精彩的人生。畢業伊始,作為師範學校的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和省級優秀共青團員的我,沒有選擇留在縣城學校工作,毅然地選擇了邊遠的農村學校任教,紮根基層,任勞任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農村學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讓他們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走向了理想工作崗位。幫助許多的農村家庭實現了大學生的夢想,也由此擺脫了貧困和落後。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期望,甘當大山深處的「服務員」 丨綏陽縣...
    「小李,我們單位派駐馮村的『第一書記』就要去新的崗位任職了,組織上準備派你去接替工作,有沒有什麼困難?」2017年11月6日,我正式進駐遵義市綏陽縣梘壩鎮馮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啟我的駐村工作之旅。接到任務那一刻,我既欣喜又忐忑。入戶走訪群眾我是綏陽縣紀委縣監委派到馮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如今作為繼任者,對組織的信任和培養感到欣喜,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如果做不好,不但辜負了組織的期待,更是愧對整村的百姓。
  • 「我的扶貧故事」跨越山海 助教育夢想在苗疆起飛|臺江縣中等職業...
    我叫張帆,是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19年3月,我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的號召,跨越山海來到臺江縣支教,擔任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助教育夢想在苗疆起飛。
  • 我的扶貧故事丨令狐軍:實實在在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我叫令狐軍,是貴州省人民檢察院的一名處級幹部。自2017年8月起,我就奔赴在脫貧攻堅一線,來到黔南州長順縣掛職縣委副書記,擔任省人民檢察院派駐長順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熱水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
  • 【巾幗奮鬥者】謝佳清:大山深處的巾幗「戰士」
    【巾幗奮鬥者】謝佳清:大山深處的巾幗「戰士」 2020-08-11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扶貧幹部周浪花
    2017年10月,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根據工作安排,我網格茶海村小谷才組,網格內50戶190人,作為村幹部、網格員雙重身份的我,知道肩上的擔子很重,不僅要完成村級相關工作,還要完成網格內工作。  「你們都是幫熟人,我家鄉裡村裡沒親戚,我們不需要你們幫,我沒空還忙著上坡幹活咧。」還沒等我開口道明完來意,就碰一鼻子灰。一連幾次的訪問都被她很不友好的回答而告終。
  •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三江扶貧公安民警掠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朱振穿起侗家衣、捧起油茶碗,走村串寨融入侗鄉,帶領唐朝村群眾辦茶廠、找銷路、開發旅遊項目,受到幹部群眾交口稱讚。「擺脫貧困是我們共同的期待和奮鬥目標!」在雲霧繚繞的大山深處,在種植黑靈芝的山坳上,在養殖黃鱔的基地裡,總能看見李健清瘦的身影。李健是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民警。2019年4月,他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投身幫扶三江縣八江鎮脫貧攻堅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
  • 第一書記尚新周:用畫筆描繪廣西大山深處的歲月靜好和脫貧致富路
    第一書記尚新周:用畫筆描繪廣西大山深處的歲月靜好和脫貧致富路 2020-11-2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致敬,奮鬥者」馮雲: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致敬,奮鬥者」馮云: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2020-11-20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眼中的段莉萍法官:她是群眾貼心人
    我眼中的段莉萍法官:她是群眾貼心人 2020-11-28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銅仁玉玉屏駐村幹部殷家慧:做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到村工作後,還有一件事困擾著我。我們村壩區產業發展滯後,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村裡留守的老人較多,他們受傳統農業的影響,生產觀念陳舊落後。我通過深入村民家中,給他們講解現在農業發展的趨勢和耕作模式以及國家的扶貧政策,以轉變他們傳統的耕種思想觀念。歷經一個月生磨硬泡,村裡的800餘畝土地成功流轉。我們結合村裡的資源優勢,在反覆思考和摸索下,最後決定種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