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關羽大意失荊州

2020-12-26 與生活交朋友

上回說到,孫權聽說關羽手下虎女銀屏,派使者找關公聯姻,被關公被罵了回去。不久,黃承彥病重,思念愛女,便召銀屏回去了。關公雖有不舍,但也不能使銀屏失了孝道。

銀屏走了,關公一下子就寂寞了,無所適從。沒事就過來找我聊天。我們能聊些什麼呢?無非是聽關公給我講故事。比如他過去的威風使,為什麼戴綠帽子啊,為什麼紅臉啊,青龍偃月刀的來歷啊。

偶爾趁他高興,我也會壯著膽子問問他的風流史,比如他和貂蟬的傳言啊,他求娶秦宜祿夫人,被曹操截胡的傳言。很多傳言,他都立馬澄清,一提到貂蟬,他就不說話了,隱約看見他眼裡泛著淚光。

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啊。

漢中王劉備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齎捧誥命投荊州來。關公親自出城迎接,將費詩接回府邸。

費詩宣王旨,封關公為「五虎大將」之首,並讓關公帶兵取樊城。

關公看不上黃忠,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印。

好在費詩將關公比作蕭何,黃忠比作韓信,以他們與劉邦的關係來說服關公,最終關公欣然受印。

幾天後,關公召我去見他。

關公說:「我帶兵進攻樊城,守荊州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需要多少人馬?」

我說:「三萬。」

關公說:「什麼,我一共就三萬五,你找我要三萬,我帶五千人去打樊城?」

我說:「糜芳,傅士仁醉酒燒了糧草,犯了大錯。您居然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有這兩個廢物在,我哪守得住啊。」

關公說:「我知道你覬覦我的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很久了,這些裝備我留給你,你還需多少人?」

我說:「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我要了,綠帽子我不要。」

關公說:「你想要,我還不給呢。趕緊說,需要多少人?」

我說:「一千足夠了。荊州城固,一手難攻,防的就是孫權。孫權那裡,呂蒙就是個病秧子,陸遜白面書生一個,不足為患。」

關公說:「孫權狼子野心,不可大意。我給你留五千人馬。」

經過幾天的趕工,糧草兵械都準備好了,關公就帶領三萬人馬北伐。

我兢兢業業地守著荊州城,生怕出什麼閃失,在江邊每五百步設置一個烽火臺,監視江面動靜。

一個月後,前線就傳來捷報。關公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

我懸著的心終於鬆了下來。

這天天氣也好,我決定試試關公的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順便去江邊巡視一番。

我騎上赤兔馬,扛著青龍偃月刀,就出了荊州城。

關公的刀是真重啊,平時看他單手舞刀,毫不費勁。我將刀抗在肩上都有點費勁。

我騎馬沿著長江向東巡視。刀實在是太重了,我一下沒扛住,刀從我肩上滑落,砸到馬屁股。赤兔馬受驚,瘋狂的向前奔跑。我都嚇蒙了,青龍偃月刀早就不知道掉哪去了。

我拼命的用雙手抓住韁繩,想控制住赤兔,但赤兔已經發瘋了,不停的往前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我也給嚇暈了。

等我醒來,發現我躺在個深山裡,赤兔馬也不知道去哪了。

我掙扎著爬起來,完全是蒙圈的,不知此處是何地。

我在山裡轉悠了兩個月,終於轉了出去。這兩個月裡,山上的果子,草根,樹皮我全都吃遍了。

出了深山,我才發現,我都快到合肥了。我身無分文,只能沿著長江,一路乞討回荊州。

等我到了荊州,已經是兩個月之後了。

我遠遠的看見南郡的城門,心裡真的是激動啊。

等我走近城門,我才發現不對勁。這是什麼情況,城門守衛怎麼全是吳兵?

我以為走錯地方了,又仔細看了幾眼城門,沒錯啊,是南郡啊。

我心裡咯噔一下,暗道:「不好,荊州丟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對大家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三國典故,講的是蜀漢名將關羽遠徵曹魏樊城攻打曹仁,卻大意中了東吳詭計,被東吳偷襲而兵敗,最後敗走麥城被俘殺並丟失荊州的故事。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底是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 大意失荊州 | 成語故事
    【成語】:大意失荊州【dà yì shī jīng zhōu】【基本釋義】本指關羽鎮守荊州時,因大意輕敵而導致荊州失守。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失荊州只是關羽一個人的大意嗎?
    文 |  雨中一曲【導讀】前人有雲,「關羽大意失荊州」,聽上去,就是關羽自己失策丟了荊州,而且是劉備稱帝沒多久後發生的
  • 全球最大關羽雕像被要求整改,這次是「荊州大意失關羽」了!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尊關羽雕像跟四周的環境是格格不入的,首先是因為雕像造型過於龐大,與周邊的護城河等自然景觀不合,更是有悖「荊州文化古城」的歷史文化傳統。有網友吐槽說,「天道好輪迴」,這次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是「荊州大意失關羽」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卻給蜀國帶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
    在三國故事中有很多經典的戰役。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這樣就給了別的人機會,趁機攻佔荊州,而最終關羽也沒能守住荊州。雖然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但是他也給蜀國帶來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呢?
  • 漫談《三國》故事之二:關羽為何大意失荊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關羽在三國故事中,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且不說他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追尋舊主的忠肝義膽,也不必說他酒尚溫時斬華雄、千軍萬馬中如探囊取物般斬殺名將顏良文丑,只說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幾乎要遷都來避禍,足可見關羽的超凡實力。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關羽鋒芒最盛之時,也是他失敗的開始,不由得讓後人為之扼腕嘆息。那麼水淹七軍的關羽為何走到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結局呢?
  • 失荊州,大意還是大義?
    但在「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關羽戰略棋盤上,有著非同尋常的認知:荊州勝,則荊襄勝;荊襄勝,則匡扶漢室勝。2月14日情人節微瀾不興,但「你爸可能要大意失荊州了」的評論衝上了微博雲霄,源於該「Euamoter」微博所言:「從沒覺得我爸有多大本事,當了一輩子官我沒佔到一點好處。直到這次疫情,在全省封路的情況下,通過他的關係派車把我從天門接回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同的年紀,竟從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則耳熟能詳的故事。中小學時期讀這個故事時,覺得孫權,呂蒙卑鄙小人,不講道義。關羽太過大意,未加防範,結果失去荊州,敗走麥城。我們要以關羽為戒,不能養成粗心大意的毛病。但我們也為關羽感到不值,如此能徵善戰的大英雄,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敗亡了。高中時期讀這個故事時,認為關羽目中無人,狂傲自大。四處樹敵而不自知,結果導致在北伐路上腹背受敵,城丟身死。我們要以關羽為戒,不能養成不好的個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時刻都要謙虛學習,誠懇待人。
  • 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
    我們都知道有句俗語,叫「大意失荊州」。這當然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在歷史上,既沒有大意,也不是荊州,是江陵。事實上荊州各郡裡,南陽郡在曹操手上。南郡的江北一半也在曹操手上。荊南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都是劉備自己打的。後來劉備是從孫權那「借」到了江陵,但是也不是白拿,一方面,江夏郡自此就給了孫權。
  • 大意失荊州才讓關羽身亡?三國關羽敗走麥城後喪命並非如此簡單
    關羽為何會兵敗被殺,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麼?劉備決策集團誤判形勢。劉備與孫權結盟,拿下益州,聲勢達到頂峰,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鎮守荊州。荊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向北可威脅許都,向南威脅東吳,更是劉備北出中原的門戶,戰略地位及其重要。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同樣對其垂涎三尺。
  • 關羽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大意失荊州這個典故,一般被用來形容因為某種小失誤,繼而造成很大損失的事情。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三國時期正是因為關羽的失誤,導致蜀國國力大損,再也沒了和曹魏、孫吳爭奪天下的底氣。那麼,當時關羽既然是長期駐守荊州,怎麼這地界說丟了就丟了嗎?關羽為何會大意?1.關羽性格自視清高關羽雖然非常英勇,而且異常的驍勇善戰,但是本事有一個缺點就是為人太過於高傲。到了後期,甚至是有點目中無人。關羽這一生其實只聽劉備的話,張飛是三弟,所以對張飛也是很好。
  • 「大意失荊州」並非關羽一人"大意",整個蜀漢集團都"大意"了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身死!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諸葛亮戰略上錯誤?還是劉備一手造成的?
    對於荊州之失的主要責任,歷史上似乎已有定論,「關羽大意失荊州」也成了一句千古流傳的民諺。但近來不斷有人對它的歷史真相提出了疑問,引出了新的爭論。 「大意失荊州」之說,雖責之過於簡單,但基本上符合歷史的真相。 首先,劉備與諸葛亮指派關羽鎮守荊州,是要求他「北拒曹操,東和孫權」,採取守勢,等待時機再行北伐曹魏。
  • 大意失荊州?這事兒關羽很冤枉,劉備要承擔主要責任
    大意失荊州,三國歷史中令人無限唏噓的故事。這事兒不僅導致關羽的敗亡,更令劉備集團由盛轉衰,從而引發了夷陵之戰、劉備病逝等一系列的災難性後果。所以,許多人都譴責關羽的「大意」,認為倘若關羽沒有盲目激進去實施對曹仁的軍事冒險,而是老老實實守住荊州的地盤,那麼劉備集團完全可以掌握主動權,一統天下並非不可能。
  • 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失去的並非一座城,而是半個江山
    引言我們都聽過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結果關羽大敗,孫權得到荊州。在初聽這個故事之時,人們大多為關羽的自負疏忽而感到惋惜。但事實上關羽所丟失的卻遠遠並非只有荊州這一座城池。
  • 「失荊州」豈止「大意」
    「失荊州」豈止「大意」2月14日17時42分,微博網友「Euamoter」發文稱,自己「從沒覺得我爸有多大本事,當了一輩子官我沒沾到一點好處,直到這次疫情,在全省封路的情況下,通過他的關係派車把我從天門接回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並非偶然?他的敗亡歸根到底就一個字,就是傲
    導語:歷史上有「兩羽遺恨」,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另一個是三國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關羽失荊州真的僅是大意嗎?從公司管理角度來分析,他是個不能獨當一面的總監,歸根到底就一個字:傲。 東漢末年和三國,是歷史上最為精彩的片段,關羽敗亡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