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國歷史追溯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以「石牛糞金、五丁開道」之計伐蜀,古蜀國滅。古蜀國共分為蜀山氏、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五個時期。
蜀山氏:此時的蜀山氏還稱不上王朝,只能算一個部族。蜀山氏源於岷江上遊地區。又稱為岷山氏。
蠶叢氏:從這個時期開始,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古蜀國。它的的第一代王名為蠶叢。蠶叢也是第一個養蠶的人。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極有可能就是蠶叢的形象。
柏灌氏:如今對此時代的記載甚少,只知其在蠶叢氏與魚鳧氏時代之間持續了數百年,有傳言柏灌氏為楚地遷徙至蜀。
魚鳧氏:魚鳧氏是現如今知名度較高的古蜀時期。廣漢三星堆便是其國都所在地。目前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玉璋、象牙」都證明了其先進文明的存在。出土的「黃金權杖」更是與古埃及權杖十分相像,不能不讓人猜想此時的古蜀國人已與埃及人有所往來。
杜宇王朝:杜宇以武力手段推翻魚鳧氏後,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王朝。公元前1046年,杜宇出兵參加了「牧野之戰」,因此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蜀王。如今的成都金沙遺址便是杜宇王朝都城所在地。
苴國的建立
杜宇開創王朝歷十代君主至開明九世蜀帝杜尚。在與巴國長期交兵,秦、楚、庸三國虎視眈眈,內部政權不穩的情況下杜尚去帝號改稱蜀王。
在杜尚勵精圖治之下,蜀國很快穩定局勢。後在巴國忙於攻打南方諸小國之時,杜尚果斷出擊,滅了昔阝、平周兩國。佔領了今川陝一帶。自此佔據了西據巴國,北御秦庸的有利地帶。公元前611年,又聯合秦國、巴國、楚國滅了庸國。
杜尚出於既想要永遠佔據這些有利地形,又不想增加軍力開支的考慮。將兩國之地建立藩屬國苴國,封於其弟杜葭萌。
苴國定都吐費城(今廣元昭化鎮)。所轄之地大致相當於現如今四川的廣元市全境、綿陽市梓潼縣、劍閣縣,陝西的寧強縣、略陽縣、南鄭縣,甘肅的康縣。
與蜀國交惡
至開明十一世,蜀國所要求苴國貢稅更甚。苴國與宗主國蜀國已貌合神離。鑑於蜀國強大的軍事實力,苴國聯合巴國多次抗蜀。
至開明十二世杜蘆,巴蜀兩國再次爆發大戰。苴國派人為巴國帶路,此舉再次激怒蜀王杜蘆。杜蘆決定出兵徵討苴國。
「假道伐虢」再次上演
情急之下的苴國忙結交秦國。秦國張儀假稱:「借道苴國伐蜀,以五能糞金石牛為謝」。苴侯欣然答應。此時蜀國也欲攻下苴國,奪下五牛。蜀王命人開鑿由蜀至苴官道(即後來的蜀道)。
官道建好,蜀國正欲攻伐苴國。秦國大軍沿官到而至,於同年攻下蜀、苴二國。此時幡然醒悟的巴國忙出兵來援蜀國,行至半道,蜀國已滅。兩年後秦滅巴國。
自此秦國既有了巴蜀糧倉作為戰略物資大後方,又佔領了長江上遊的戰略要地。為接下來的伐楚做好了準備。也為統一六國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