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周易》象數之間有什麼關係?非常密切

2020-12-16 挖史人

道教與風水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二者都採用了源於《周易》的陰陽五行八卦理論。《四庫總目提要》日:「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後,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實皆《易》之支源,傅以雜說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究造化之源者,是為數學。星土雲物,見於經典,流傳妖妄,寢失其真,然不可謂古無其說,是為佔候。自是以外,末流狠雜,不可彈名,史志總概以五行。今參驗古書,旁稽近法,析而別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佔卜,日命書、相書,並而合之者一,曰陰陽五行。」『可知,風水是《易》之支流,屬於陰陽五行之類眾多方技中的一種。

「《周易》古經與《老子》之間又有著深切的內在思想聯繫」,這就使得道教思想附上了《周易》陰陽五行的底色,「道教早期重要經典如《太平經》、《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契》以及《五鬥經》皆已引《易》入道,自漢代以後歷來皆重視《易》學,成為道教義理的淵源之一。』,在古代,道教與包含風水在內的各種術數都是受人尊重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元史》卷八七《百官志》曾說:「集賢院,秩從二品,掌提調學校、徵求隱逸、召集賢良,凡國子監、玄門道教、陰陽祭祀、佔卜祭遁之事,悉隸焉。」月可知,古代道教徒以其所從事的各種方術也受到國家、社會的尊重和肯定。風水契合了民眾趨吉避兇的心理預

道教與風水之間的密切聯繫還在於風水所採用的象數理論大多是道教象數派研究的成果。道教「它以本身固有的思想因素為基礎,總結了先秦以陰陽家為主的陰陽五行的思想成果,融合進自身的思想體系中去,建構了一個以陰陽五行為骨幹的世界構成和生成圖式。提供了一個以陰陽對待、五行生剋為主的思維模式和表意系統。其中的陰陽、五行、八卦理論結合幹支、二十八星宿、河圖、洛書、太極、四象、方位而形成了紛繁複雜的理論,構築了一種原始的宇宙模式。

這種宇宙模式成了中國人關於時間空間思維的一種經典性模式,影響了中國人思想、信仰、生活等各個方面。體現在風水理論中就是,「風水講究陰陽平衡、五位相得、趨吉避兇、氣感而應和天人合一等思想與《周易》的陰陽理論、方位觀念、吉兇觀念、氣論和樂天知命觀念等一致。」從風水著作《管氏地理指蒙》章節標題上就「可以看出道家哲學概念的影響及運用,有無往來第一,方圓相勝第三十七,五行象德第六十四,氣脈體用第八十,陰陽交感第九十六等。」a可知,風水中這些辨證觀念都來自於道家道教思想。

由於《周易》象數派理論的無限擴展,萬事萬物之間都相生相剋,道教的泛神論、鬼神觀及眾多神明也被吸收到風水體系中去,「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起源於民間信仰,所以其組成含有大量的民間世俗內容,如書符招仙、符篆齋蘸等。作為神秘的符咒和儀式,它能役使鬼神,祈晴求雨,攘災去禍。道教中的這些鬼神觀念、神仙方術等均為堪輿家所吸收,致使風水術迷信成分進一步加強」。羅盤上不僅增加了相生相剋的禁忌,也增加了「六丁六甲」、「五方大帝」、「八方神靈」等內容;符咒和科儀成為風水操作儀式的主要方式。

綜上所述,《周易》所建立的宇宙圖式是中國思維的基礎,道教與風水因為《周易》象數理論而緊密聯繫在一起,風水所依託的術數體系中有明顯的道教思想的摻入,風水吸收了大量的世俗內容,尤其以道教思想與儀式居多,這是道教象數理論發展獨特的貢獻。道教也藉此術數體系控制著民間信仰與世俗生活,形成了與儒家思想相抗衡的意識形態,延綿中國數千年之久。

相關焦點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卦爻辭所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象、人生格言、事件描述,從而對其所占卜之事的吉兇進行判斷。《周易》是如何從起初的卦象、象數、卦爻辭研究,一步步走向《易經》哲學研究呢?本文對於這個問題作簡單概括。周易「象數」理論的誕生《周易》八卦的卦象的結合不僅表現出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還象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八種卦象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萬物,《周易·說卦傳》中描述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 易經中象數和義理指的什麼?
    「象」指卦象、爻象、形狀;「數」指筮數、計算。「義」指卦名、卦爻辭的含義;「理」指原理、道理。「象」體現《周易》符號能象徵的事物及時位關係,含有現象、法象等含義,是宇宙萬物理論模式,除此之外,還用太極圖、八卦圖、六十四卦圖等表示;「數」為《周易》佔筮求卦的基礎,是《周易》的數理表達,是對「象」的定量計算研究,除此之外,還有陰陽數、大衍數、天地數、卦數、河圖數、洛書數等;「義」體現《周易》的原義,有人認為各卦爻辭為第一意義系統,《彖》、《象》、《文言》
  • 《易經》中的「象」具體是什麼?與時間有什麼關係?
    「象」作為《周易》的基本觀念之一,照後來的解釋大致有三種意思:(《易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及三百八十六交交形,即所謂的卦交象;(指八卦所象徵的事物;(卦交辭中所說的具體事物。這三種意思可以進一步概括成兩類,胡適對於《易經》的「象」即如此描述:在《易經〉〉裡,象字被用在兩種稍有不同的意思上。
  • 周易與術數的關係
    《周易》是理,術數是方法,中國術數的理論依據是《周易》,術數的原理基本是易經的八卦與陰陽五行。如果把中華文化比喻為一棵樹的話,易經就是這棵樹的根,而術數則成為了世人眼中最耀眼的果實,它不斷汲取和運用著根的精華。
  • 概說古今易學的研究方向:象、數、義、理、佔
    人類所能觀察到的任何事物,都有呈現出來的現象、構成事物結構的數據關係和蘊涵其中的原理三個要素。「易學」對於世界的觀照、研究,也是從這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入手的。因此在易學歷史上就有了象數派和義理派。傳統象數與義理相對立,形成兩大派別,互相攻擊,互相排斥。
  • 《周易》象數一體之八卦納支法
    《周易》象 數 一 體 之 八 卦 納 支 法一、先捋一下八卦序數和地支數1、天幹與阿拉伯數字的對照2、八卦的往來和序數的前後。天數 1 至 3,地數 2 至 4 為往為順。天數 5 至 7,地數 6 至 8 為來為逆。原理很樸實而簡單,1234 都是從左向右數去,故曰數往者順。5678 都是從右向左數去,故曰知來者逆。即與順數相反為逆。從小數至大數為順,從大數至小數為逆。
  • 象數研究:梅花易數為什麼有互卦?
    在推演八卦的所有方法中,只有梅花易數有互卦的應用,其餘之法或者是本卦加變卦,或者是只用一個本卦,那麼,梅花易數的互卦有什麼用呢?它的存在是否合理?與六爻不同,梅花易數的卦象不但可以直接判斷、也可以根據《周易》的經文判斷,生克方面不取世應而取『體用』,此法不能用錢幣或『太極丸』佔筮,因為只能有一個動爻,卦分上下兩個單卦,有動爻者為『用卦』,相當於六爻的應爻,無動爻者為『體卦』,相當於六爻的世爻,現在也有學者認為:錢幣卦也可以取『體用』,不過筆者不太認可,因為不合理,且容易出現矛盾,但筆者未經實踐,在此不多評論
  • 易學常識——「漢易」與「周易」有什麼不同?
    《漢易》是對《周易》的「反編譯」《周易》只是《易經》的一種,《易》有多種,現在已知的《易》至少有四種——連山(夏易)、歸藏(商易)、周易、漢易。什麼是「易」?其實用現代語言講,非常簡單——實際上就是中華哲學!
  • 《西遊記》與道家丹道典籍《周易參同契》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西遊記》中有大量關於道家丹道理論的口訣以及詩詞,作為道家丹道理論基本框架的《周易參同契》,是理解《西遊記》中有關道家丹道內容的基礎。本文主要講解《西遊記》的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的關係,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人物涉及、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中還丹流程具有密切的關係。《西遊記》中人物與煉丹原料、設備的關係根據《周易參同契》理論煉製還丹,需要以爐鼎為設施,以鉛、汞為基礎原料,以刀圭為輔助原料。
  • 周易與六爻之間象意的解析(天地否)
    但是六親,六神,地支等組合都來源於六十四卦,那麼卦同樣會帶來六親,地支等組合所沒有的信息,而六爻的存在就是為了更細的解析六十四卦所帶來的信息,有了這些先後上的邏輯關係,就能知道,六十四卦包含萬象,而卦中的情況就像微觀世界。
  • 《歸妹》卦中有什麼天地大義?詳解《歸妹》中的象數含義
    《周易》第五十四卦,名曰《歸妹》。易傳《彖》是這樣解釋此卦的:《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那麼,《周易》的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個卦排在第五十四卦?這個卦裡面真的像《彖》所說的那樣,有什麼「天地之大義」嗎?不妨細細讀來。一、六九五十四我們說過,《周易》的作者排列卦序,極其重視重個卦序數字所代表的含義。《歸妹》卦的「五十四」這個卦序數字,就有著非常重要的術數含義。六九五十四,六和九,分別是《周易》中陰和陽的代稱。它們的乘積五十四,象徵的是四時。
  • 「萬物一馬」——淺談《周易》中「乘馬」的象數含義
    那麼,「萬物一」這個名字,又和《周易》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從「馬」說起了。一、萬物一馬除了說過「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還在《齊物論》中說過「萬物一馬」。「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
  • 《周易》象數之 先後天八卦之說
    《周易》象數之 先後天八卦之說後天八卦是相對先天八卦而言,後天八卦在排序上與先天八卦不同。先天八卦的排列是兩兩相對,「天地定位,雷風相薄,山澤通氣,水火不相射」。而後天八卦則反映了四時八節的推移,萬物生長化收藏的規律。
  • 解密玄門道教:「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盾去其一」是何意思?
    太極我們常常聽到玄門道教中的一句話,為:「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盾去其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日大家一塊來探討一下。「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盾去其一」最早出現在《周易.繫辭》原句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 《周易》的起源、演變和發展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然而文化大發展,這不能不歸功於理性思維的光芒,而首先挑起理性大旗的是玄學,玄學的產生又以易學為先導,王弼繼承漢代道教解易傳統,融合儒道以闡釋《周易》,以虛無為《易》之最高原理,重義理而黜象數,建立玄學易、義理易。《周易》作為"三玄"之一被納入了玄學、道教領域。
  • 《周易》給我們的4條人生啟示,雖平凡但都是真理
    《四庫全書》有個《總目提要》,是這樣介紹《周易》的:「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周易》的哲學思想滲透到了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它是一個大筐,把什麼往裡裝都能裝得下。
  • 易者象也 周易的卦象是這樣解讀的
    一、《周易》符號體系中的基本要素——陰陽爻 卦是由陰、陽兩種符號組合而成的,這兩種符號喻示著大自然萬事萬物矛盾對立的情況,也是萬事萬物最根本的兩種抽象要素,是促使事物運動變化最基本的兩種相互對立的因素,是《周易》的基本表象結構。
  • 《周易》:八卦的真正涵義
    那麼,八卦究竟是什麼呢? 《周易·繫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對於這幾句,歷來有不同的解釋,眾說紛紜,迄無定論。簡單說來,有四種不同的解釋:第一,天地起源說,以鄭玄、虞翻為代表。第二,畫卦說,以朱熹為代表。第三,揲蓍(shī)說,以胡渭、李塨為代表。第四,大中說,以焦循為代表。
  • 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很難用涇渭分明的態度釐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與道教是混稱的。有時道家被稱作道教,而有時道教又被稱作道家。 雖然道教對道家的思想多有繼承,但是二者的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
  • 數的學問,非常深奧,但非常重要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清淨經》前面大概介紹了「理、象、數、佔」的中的「易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