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熊彼特創新理論 在疫情危機中尋找新希望

2020-12-23 財經外研社

伴隨著疫情的全球大爆發和石油價格的超常規下跌,全球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不在危機中爆發,就在危機中滅亡。當我們面對危機時,總有一種觀點認為,外部環境變壞,恰是那些優秀的初創公司超越對手、嶄露頭角的絕佳機會。那麼,當下的疫情,真的是初創公司的機會嗎?

每次危機之後,總會冒出一批顛覆者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美國經濟遭遇大震蕩。而在1個月前,Airbnb在舊金山宣告成立。10年以後,Airbnb已經成長為一家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共享經濟平臺。像Airbnb一樣,很多知名大公司也都是在經濟衰退時期起步或爆發的,包括Uber(2009年)、微軟(1975年)、迪斯尼(1923年)、通用汽車(1908年)和通用電氣(1890年),以及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蘋果的iPod,2003年中國非典期間的淘寶網等等。

不過,不得不說,這樣成功的案例還是少數。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刊文稱,排名前500的美國上市公司中(創立時間可追溯到1857年),在經濟擴張期創立的公司遠遠多於經濟衰退期創立的公司。在1970年以後的公司中,有超過4/5的都是在繁榮時期創立的(見圖表)。

除了醫療保健等少數行業外,可以肯定的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創新方面的投資將會驟減。經濟危機時期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從2007年到2009年,美國的風險投資下降了近30%。危機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們更為保守,這些風投基金的LP們對於風險的管理會更加嚴格,投資意願也會下降。

熊彼特:疫情過後,誰將登場?

《經濟學人》有一個知名專欄取名「熊彼特」(Schumpeter),聚焦金融、商業和管理領域的重要趨勢。該專欄觀點認為,經濟衰退後,最終都將會湧現大量的創業公司,這也是「創造性破壞」 理論之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重要觀點。

正如約瑟夫·熊彼特在1911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中所寫的,「資本主義制度的邏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蕭條之後,會出現個別新的企業家,然後會出現一批新的企業家。一波繁榮將開始,整個周期將繼續。」 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熊彼特看來,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實現新組合。資本主義就是這種「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即所謂「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的「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

如果熊彼特的理論變成現實,新一輪的創新浪潮將在疫情之後出現。那麼,這一輪繁榮浪潮中的主角,會是小型初創企業,資金充裕的大公司,還是科技巨頭呢?」

世界的不確定性增加,但是有進取心的大腦從沒停下運轉。紅杉資本的麥可·莫裡茨(Michael Moritz)相信,危機將加速社會變革,食品配送、遠程醫療和在線教育等領域,都將出現巨大的商機。倫敦大學的丹尼爾·阿奇布吉(Daniele Archibugi)表示,在未來更有可能進行創造性破壞的將是現有的公司,儘管規模可能較小,但它們在危機前籌集了足夠的資金,能夠在危機中生存下來,並將始終保持創新的能力。

「創造性破壞」的永恆風暴從未停止

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全球初創企業融資總額約6000億美元,這為它們度過危機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如果老業務跑不通,這些企業就需要迅速地從求發展轉為求生存,並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熊彼特學派的學者還指出,除了在危機時期的「創造性破壞」,大型企業在研發實驗室中進行的「漸進式創新」,也是在經濟上升時期的「創造性積累」。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很多大公司與最具創新力的小公司一樣,都增加了對新產品和創意的投資。現金充裕的科技巨頭,包括微軟、亞馬遜、蘋果和谷歌,已成為「創造性積累」的典範。這些公司可能會在本次新冠危機期間繼續增加創新投入,並且隨著它們擴張到醫療保健、金融科技等領域,它們可能就會成為「創造性破壞」浪潮的一部分。當然,這是樂觀的設想。一個更悲觀的觀點是,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將通過收購等手段,打壓更多有進取心的競爭對手,從而扼殺競爭。

毫無疑問,新冠危機已經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必將帶來更多的新的商業機會。在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永恆風暴中,總會找到疫情危機中的新希望。

相關焦點

  • 王晉斌:可以參考一下凱恩斯+熊彼特的經濟政策組合
    那麼凱恩斯的擴大總需求的理論及其政策是如何和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及其政策結合在一起的?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需要重新組合,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到現有的生產體系中,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在創新中推動經濟增長。
  • 有聲|筆耕硯田|《張培剛傳》:哈佛大學老師——熊彼特|第66期
    熊彼特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美籍奧地利人,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是他早期成名之作,熊彼特在這本著作裡首先提出的「創新理論」(Innovation Theory),當時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並且一直享有盛名。此書最先以德文發表於1912年,修訂再版於1926年,越數年又重印了德文第3版。
  • 卡梅隆稱讚《生化危機1》電影 疫情期間又重溫了一遍
    卡梅隆稱讚《生化危機1》電影 疫情期間又重溫了一遍 時間:2020-05-15 09:33:51
  • 疫情下的體育科技創新給體育用品業帶來了哪些啟示丨專家觀點
    1.從科技視角看公共衛生危機的意義 我們已經看到,在最初國內一個月的公共衛生危機應對過程中,包括無人機、機器人、超級計算機、5G在內的諸多新興科技都大顯身手,為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貢獻了強有力的保障。
  • 重走長徵路,重溫那一段崢嶸歲月——省直機關青年理論學習骨幹培訓...
    近日,貴州省直機關青年理論學習骨幹培訓班在貴州省團校開班,來自各省直單位近100名學員參加培訓。開班當天,培訓班舉行了授旗儀式,開展了省直機關青年理論學習分享會,五位學員代表分享了本單位青年理論學習好的經驗做法和體驗感悟。
  • 疫情期間|中國民營經濟如何突圍
    疫情期間,中國民營經濟如何突圍。共工日報社-共工網廣州電 12月16日龔建光參加廣東省企業創新發展協會活動,會議在廣州合你意會議廳舉行,他在會上發言 :中國民營企業家應放棄某些想法及包袱,輕裝出發。企業與生物的系統進化相類似,物種之間均採取共生、伴生和寄生並奉行「R對策」和「K對策」生存對策,它在外界環境變化和內部調整的相互作用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替進化。企業的進化同樣以適應性為前提,企業在進化中提高了適應能力。
  • 在危機與變局中頂風破浪大膽創新
    面對危機和變局,中國企業家如何創新,如何實現新的使命?今天下午,2020年中國500企業高峰論壇平行論壇之一——危機與變局中的中國企業創新在黃河迎賓館舉行,與會學者和500強企業代表暢所欲言,現身說法,一致認為,在危機與變局中,企業家更要頂風破浪、大膽創新,與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疫情過後,中國體育產業在寒冬中尋找春天的希望
    2020年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體現在各行各業,當然以線下為主要參與形式的體育行業受到的損失同樣巨大。體育賽事,冰雪運動產業、體育旅遊、體育健身與培訓等多個體育行業領域都受到較強的衝擊。然而,機遇總是會和挑戰並存,在今年疫情後全民健身、競賽表演、體育營銷、體育旅遊、線上場館等或許會將得到快速發展。
  • 馬克思危機理論的新解釋(2)
    因此,對危機理論的系統分析不可能直接沿著「利潤率下降趨勢的規律」展開,而必須在生息資本和信用制度理論形成之後進行。恩格斯在編輯《資本論》過程中,對危機理論的理論地位的設想無疑是錯的,但這一設想影響極為廣泛:許多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研究模式完全不考慮信用關係,而把危機的根本原因歸結為與貨幣和信用無關的現象。
  • 綠地控股集團發表「危機中尋找戰機·分化中推動進化」的演講
    綠地集團董長、總裁張玉良應邀出席本屆論壇並發表了題為「危機中尋找戰機·分化中推動進化」的演講。危機中尋找戰機·分化中推動進化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  張玉良當前,全球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低迷、復甦艱難,世界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進入了一個充滿動蕩的大變革期。
  • 在「X」中尋找新機遇
    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天然氣市場需求大幅萎縮,3月國際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能源行業陷入疫情疊加低油價的雙重困境中。同時,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管網)成立為標誌,國家深化油氣體制改革邁出關鍵一步,形成了上遊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遊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X+1+X」油氣市場體系。
  •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既切中當下,又謀劃長遠,為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世界發展現實相結合的產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民經濟循環理論、經濟發展理論以及經濟全球化理論
  • 德魯克創新理論過時了嗎?
    當我完成全部的閱讀並寫完5篇筆記後,我確信,雖然《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並不是企業創新活動的教科書和指導手冊,但德魯克的企業創新觀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能夠帶給當下從事創新活動的管理者特別的啟發:提供系統性的理論框架。德魯克將企業的創新活動總結為創新機遇+創新管理+創新戰略。這三者構成了企業創新的理論體系。
  • 危機中開新局 青島傑德新材料轉型新項目環保EPP新材料再創新績
    在12月10日,「新發展 新使命」2020中央、省市媒體即墨企業集中採訪座談會上,青島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娓娓道出了他們的創新轉型之路。青島傑德新材料主營汽車零部件的加工、製造及進出口業務,主要給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等國內知名主機廠供應底盤懸架、支架、鑄造類產品和EPP臥鋪產品。
  • 林振義:回答時代課題 推進理論創新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在波濤洶湧的世界經濟大潮中,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迫切需要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為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自主理論創新、引領學科發展」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五...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主任姜培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以及來自國內外高校、政府、智庫、企業、國際組織的100餘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慶祝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成立五年來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探討如何攜手推進新結構經濟學的學科建設,實現經濟學自主理論創新,引領學科發展新方向。
  • 王昌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進一步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 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這說明,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是一貫的。從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百年互動中我們可以發現,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理論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推進理論創新的鮮明態度和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準則。事實上,也正是由於歷代中國共產黨人這種理論態度,才使得建黨10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越來越成熟。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萬象更「新」
    漢字中所含有豐富的人類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頭,對今天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有益的啟示。新字形演變:本義溯源:甲骨文「新」從木從辛從斤,是一個會意字。用斧子或鑿子砍斫或刻鑿樹木,可以見到木材露出白白的斷面,並有清新的木香。古人以此表示「新」的含義。徐灝段注箋:斫木見白新也。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改革創新」專題研討會在南華大學召開
    曹正平攝 人民網長沙8月17日電 為了推進疫情防控大考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高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8月15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專業委員會、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南華大學聯合主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專題研討會在南華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