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旗
走進藏地,首先映入的便是無邊高原風光中獵獵飄揚的風馬旗。風馬旗與嘛呢堆,是青藏高原上藏民族最顯著的文化特色。一串串、一列列、一叢叢、一片片,印在絲綢、布、麻紗和土紙上的經咒圖像的各色各型的彩旗經幡,無時無刻不縈繞迴旋在眼前,飄蕩搖曳在廣袤的天荒地老之間。彰顯著古老的民族、神秘的宗教,悠遠的文化,無盡的崇拜。經幡也叫風馬旗,風馬藏語稱為「隆達」,「隆」意為風,「達」意為馬。有關風馬的解釋,楚果寺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人是這樣說的: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是傳播運送經文的一種無形的馬,所以,風即是馬,馬即是風。藏民族認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護神是天上的贊神和地上的年神,它們經常騎著風馬在雪山草原、森林峽谷中巡視,保護雪域部落的安寧祥和,抵禦魔怪和邪惡的入侵。於是表達這種意識的方式,便是在經幡上印有一匹背馱象徵福祿壽財興旺的諾布末巴行走的馬,以及咒語、經文或祈願文的圖像來表達的。諾布末巴,是一種圓錐形火焰圖案。風馬旗亦稱為風馬經幡,這種形式的存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關於風馬旗的來歷,有著許多種版本的傳說,我比較喜歡的是這種:一個年輕的藏族僧人從印度取得真經回來的路上,在過河時不小心把經書弄溼了,於是他把經書攤開涼曬在河邊石灘上,自己則守候在一棵大樹下打坐,漸漸入定。這時突然間,天地響起法鑼法號,梵音迴蕩悠揚。陣陣和煦的輕風拂面,天宇盤旋,頓時僧人感覺渾身通泰,即刻大徹大悟。他睜開眼睛去看,原來是一陣風起,颳得經書滿天滿地,滿山滿樹滿河面。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的精髓,就把經書印在各種面料的布上,掛在樹上、旗杆上、繩子上、房上、門楣上,乃至天地之間所有靜像上,時光荏苒,日月流長,變成了如今的藏民族特有的文化表現形式,也是藏族苯教與藏傳佛教互相融合後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徵。一個是表示自己的虔誠和敬意,一個是弘揚和傳播佛經。
每次走過喀喇崑崙山口的時候,高山之巔風中飄揚的五顏六色風馬旗,都會讓我平添肅穆神聖之情。進藏車輛一般也要停下來,獻上潔白的哈達。然後在清寒的風中,默默禱告。風馬旗的顏色都是有特定含義的,藍色是代表天空,白色象徵白雲,紅色是燃燒的火焰,綠色表達的是江河湖泊,黃色自然是大地。風馬旗形式上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的藍白紅綠黃五色方塊布一塊緊接一塊地縫在長繩上,懸掛在兩個山頭之間,這種經幡常見於人煙稀少的高山上、湖泊旁。第二種是一條三五米長的狹長布條,其顏色是單一的,或白或紅,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條的一側縫接在一根粗長的經杆上,主要插立在庭院前、山道、村口或者山頂等。再有一種是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星火無字幡條和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方塊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這些幡條布分別系掛在柳樹枝杆上,成為經幡,這一種主要是懸掛在屋頂和樓堂之上。
藏民族對於風馬旗的喜愛和崇敬是根深蒂固的,無處不在的。無論喜慶生辰、逢年過節,都要插掛五彩風馬旗,象徵著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遷徙一次,搭完帳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掛風馬旗,以祈得周圍神靈的許可和福佑;朝聖者結伴跋涉荒漠野嶺,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風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災難。
江畔湖邊人們遍插風馬旗,以示對樹靈水神的敬畏與供奉;生活於莽林峻岭間的人們高懸風馬旗,以示對山神巖神的虔誠與供奉;在聖跡古剎張掛五彩風幡,表示對神佛祖魂和選取哲賢聖的崇拜與禮讚。
陽春三月開犁播種,耕牛的頭角上一定插掛風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禱,祈望五穀豐登;山河路口張掛風馬是希望舟車無礙;天葬臺附近張掛風馬則是超渡亡靈寄託哀思……等等。總之,在藏民族看來,風馬旗是溝通和聯繫世俗社會與靈界上方的最普遍、最通用方式方法。
我見過最壯觀的風馬旗,便是在七千七百米的納木那尼雪山腳下,西藏三大聖湖之首的瑪旁雍措湖畔南岸的楚果寺。在嘛呢石堆的簇擁間,一根粗大高聳的五色木柱矗立,柱頂裝飾有銅鑄鎦金日月、寶瓶、五彩華蓋、犛牛尾等許多宗教的裝飾。無數根幾十米甚至百米長的風馬旗一頭系在木柱上,一頭固定在大地上,形成一個五彩繽紛的華蓋。每當山風吹過,便會呼呼啦啦的發出巨大聲響,迴蕩在整個雪山碧湖之上,令人為之靜穆。此刻北望岡底斯山的第二高峰海拔六千七百二十米的三教第一神山岡仁波齊,如果能夠在雲霧繚繞中,難得的一睹全貌,便是所有三教信徒人生中最大的幸運和快樂。因為在藏傳佛教中認為勝樂金剛居住在此,代表著無量的幸福。而印度教則認為這裡是溼婆的居住地,是世界的中心。西藏本土的苯教也認為此地為其發源地,視岡仁波齊為神山。瑪旁雍措湖被佛教稱為世界萬河之母,朝聖者將聖湖轉經、沐浴當做是人生一件幸事,認為聖湖沐浴可以洗去「五毒」。所以聖湖神山,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不遠萬裡前來朝拜。也因此這裡才有了永不凋謝的風馬旗,燦若繁星的嘛呢堆。
嘛呢堆和風馬旗,既有久遠的歷史,又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是藏民族最好的精神表現方式,也是藏地最美麗的風景線。只要想起遙遠的青藏高原,就會立刻出現它們仿佛天荒地老的生動畫面。
我的第一面風馬旗便是留在了瑪旁雍措湖,而且在那裡我看到了岡仁波齊的全貌。也許一生難再回去,但是我的風馬旗卻一定會永遠飄揚在神山聖湖,為我守候心靈的家園。
瀲灩居士
走遍中國,走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