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國難逃跑過程中,光緒帝為什麼不藉此機會取代慈禧呢?

2021-02-13 小媛說歷史

每天談點歷史2020-11-19 15:49:23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劍指長安。這讓身在皇宮的唐玄宗嚇出了一身冷汗,趕緊帶著太子等一票人出逃了。可是到了馬嵬坡的時候,發生了兵變。六軍將士實在不滿楊貴妃和楊國忠等人,除掉了這些禍害。這之後,唐玄宗和太子分開逃跑,可是李亨離開了唐玄宗後立刻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毫無還手之力。

光緒我們都知道,他是被慈禧扶持起來的,如果沒有慈禧的話,光緒想做皇帝恐怕比登天還難。但是慈禧之所以選擇光緒,正是希望能夠繼續掌握大權。所以光緒做皇帝很多年,但至少一個傀儡。他也對這個現狀越來越不滿,也曾想過奪得大權,怎奈都沒有成功。

雖然光緒在戊戌政變之後,被軟禁了起來。但是庚子國難中慈禧在逃跑時還是沒有忘記這個傀儡,還把他帶上了。

那麼,這種情形似乎和唐肅宗當時有點類似,為什麼光緒不能學唐肅宗那樣,在逃跑過程中取代慈禧呢?

光緒被軟禁後,慈禧是想把他換掉的,還已經找好了接替者,但是洋人不同意,國內反對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慈禧也不得不作罷。

不過這引起了慈禧的不滿,尤其是對洋人,所以慈禧利用義和團對付洋人,這也是最終爆發庚子國難的原因之一。

但是從庚子國難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慈禧對朝政的掌控已經越來越弱了,東南很多省份的總督聯合起來搞了一個東南互保,在這場國難中選擇了明哲保身。

所以慈禧在國內和國外都不討好,光緒還是有機會的。

畢竟光緒還要比唐肅宗條件好一些。李亨當時只不過是太子,太子這個位置其實挺敏感的,如果皇帝想退位,一切都好說,但如果不想,這個位置就很危險了。唐肅宗當時這樣做,其實風險挺大的。

可是光緒就不一樣了,光緒是名正言順的皇帝,慈禧只不過是後宮幹政而已,推翻慈禧是理所當然的。況且,當時的慈禧已經和洋人鬧掰了,光緒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洋人支持自己。

而在廢黜光緒這個問題上,不管是地方的封疆大吏還是洋人,其實是反對的,可見,當時很多人還是咱在了慈禧的對立面。

可是光緒卻老老實實的跟著慈禧去了西安,又老老實實的回到了北京。要知道,當時慈禧逃跑時,身邊人並不多,畢竟不是去旅遊的,所以一路輕車簡從,為了安全,慈禧還僱了李家鏢局,一路護送。

然而光緒並沒有這麼做,其實原因很簡單。

光緒當時孤單影只,身邊根本沒有自己的親信,在逃跑的路上他肯定是沒有這個條件的。所以光緒根本不可能與洋人取得聯繫,進而獲得支持。

至於各地督撫,其實光緒也沒有這個條件,不能說絕對,但大部分的各省督撫都是慈禧提拔上來的人,雖然很多人也對慈禧不滿,但並非就要選擇支持光緒,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況且,我們說這種事並非易事,政變這種事一旦失敗,面臨的不僅是自己身首異處,可能整個家族都將被剷除。所以誰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選擇支持光緒,取代慈禧。

也就是說當時光緒發動政變的客觀條件是沒有的。

另外一點那就是光緒主觀態度了,如果說他不想是不可能的,從戊戌變法就看出他非常想。但光緒能力不足,他性格太軟弱,在慈禧面前就如行屍走肉一般,大氣不敢出,指望他是完全做不到的。

而他的對手,則恰好是最會耍手段和陰謀的慈禧太后,兩下對比,高低立判。

0 條評論

評論

每天談點歷史

康熙皇帝那麼喜歡西方科技技術,為什麼他不在全國普及呢?

庚子國難逃跑過程中,光緒帝為什麼不藉此機會取代慈禧呢?

北海在中國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

如果當時德國真的攻入莫斯科,真的能打敗蘇聯嗎?

轉發

@每天談點歷史:

庚子國難逃跑過程中,光緒帝為什麼不藉此機會取代慈禧呢?

0/2000字

轉發

舉報文章問題

廣告

重複、舊聞

格式問題

低俗

標題誇張

與事實不符

抄襲

侵犯名譽/商譽/肖像/隱私權

其他問題,我要吐槽

取消確認

相關焦點

  • 光緒帝搞戊戌變法,慈禧為什麼不認同,卻自己搞新政?
    這期間光緒帝先後發布上百道變法詔令,只不過大部分都沒有施行。 但眼看光緒越來越深入,慈禧肯定不可能坐以待斃,乾淨利落的終結了戊戌變法,還將光緒軟禁了。 光緒搞戊戌變法,這是對大清百害而無一利的事,為什麼慈禧不認同?既然慈禧不樂見變法,為什麼之後又搞預備立憲呢?
  • 光緒帝為什麼要叫慈禧「親爸爸」?你知道真正原因嗎?
    除了李蓮英之外,剩下伺候她的人那個不是戰戰兢兢生怕出錯呢?據說當時光緒帝就讓她整治的很慘。 雖然光緒帝是皇帝,但是當時整個大清國的實權是落在慈禧手裡的,光緒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慈禧的一個玩偶,一個傀儡而已。光緒自己當然也知道,為了討得慈禧開心,他甚至發明了一個對慈禧新的稱呼「親爸爸」,這讓慈禧十分的開心。
  • 慈禧為何要處死珍妃?光緒帝寵愛是一方面,她自己也犯了個大錯
    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為了繼續實現自己的垂簾聽政,慈禧太后選擇擁立同治皇帝年僅4歲的侄子載湉為傀儡皇帝,史稱光緒帝。光緒帝長大之後,慈禧仍在訓政,還安排了自己的侄女,光緒帝的表姐成了光緒帝的隆裕皇后。
  • 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光緒表示:想多了,不可能
    光緒皇帝的一生,一直和一個女人糾纏在一起,那便是慈禧太后,這兩人之間恩恩怨怨多不勝數,連死亡也只相隔了一天。 對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而言,死亡即是終結,但對後世之人來說,死亡只是開始。一直以來,出於對悲劇角色的同情,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光緒帝不大權獨攬將慈禧太后扔到一邊,甚至有更激進的人認為光緒帝應該直接將慈禧處死。
  • 一路西逃的慈禧太后,缺吃少穿又狼狽,為什麼還能平安到達西安?
    只不過,鹹豐帝和慈禧太后並不是被擄走的而已……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1期:慈禧西逃真的很狼狽嗎,為什麼剛逃時僅有數十人,卻能安然無恙?不管她是不是真的不遵守宮規,還是真的有賣官鬻爵,或者是支持光緒帝變法,甚至頂撞太后,不讓她帶走光緒帝等……不管她該不該死,總之,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入井中之事,是確鑿無疑的,反正是死了,現場也有很多目擊證人。
  • 珍妃被慈禧命人推入井裡,最後的三句話,讓慈禧有點無地自容!
    在被慈禧殺害的人中,有一個人臨死前遺言,讓她既後悔又忘不了。這就是珍妃,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前,慈禧命人把珍妃推到井裡。 在兩姐們中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嬪,勝過太后欽選的葉赫那拉氏(皇后)和其她的妃嬪。中國歷史學家解釋了光譜學為什麼單獨對珍妃這麼偏愛,認為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她的外貌和性格。從外表上看,珍妃可以說算得上後宮的美人了。
  • 光緒帝是怎麼死的?溥儀說出原因,與2個人有關,不是慈禧
    清朝的皇帝中,光緒皇帝雖然志向遠大,變法圖強,無奈在叛徒出賣和慈禧的高壓下,戊戌變法很快就失敗了。而光緒帝也失去了實權,被變相軟禁,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在公元1908年,光緒突然就死了,死的時候年僅38歲。這就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光緒帝生前並無大病,38歲的年紀又是正當壯年,更為離奇的是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魂歸西天。
  • 是誰殺死了光緒帝?都說是慈禧,其實,這背後隱藏了一個巨大陰謀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被囚禁於瀛臺的光緒皇帝和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在二十個小時內相繼死亡。對於兩人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相繼死亡,當時的人們就有猜測:光緒是死於謀殺,慈禧是死於油盡燈滅。那麼,世人為什麼會有如此猜測呢?
  • 即使沒有慈禧幹擾,光緒帝親自執政,清朝就不會滅亡了嗎?
    很多人說光緒皇帝是慈禧控制的一個傀儡皇帝,其實不盡然。據相關史書記載,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直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在位曾實行"戊戌變法",無奈遭到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極力反對。此後又遭袁世凱陷害自此被慈禧幽禁。
  • 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宣統皇帝:有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光緒皇帝的一生,一直和一個女人糾纏在一起,那便是慈禧太后,這兩人之間恩恩怨怨多不勝數,連死亡也只相隔了一天。對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而言,死亡即是終結,但對後世之人來說,死亡只是開始。一直以來,出於對悲劇角色的同情,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光緒帝不大權獨攬將慈禧太后扔到一邊,甚至有更激進的人認為光緒帝應該直接將慈禧處死。
  •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
    ,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那麼問題來了,北京淪陷之前,雖說局勢危急,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在清政府手裡,慈禧要真想跑路,那既可以往山東跑,也可以往中原跑,路線也更順暢,為何還要自討苦吃,翻山越嶺經山西去西安「西狩」,哪怕當地正鬧著饑荒也要來呢?
  • 光緒一直被慈禧控制,為什麼不敢殺慈禧?因為後果承擔不起
    而這三個皇帝呢?名義上是皇帝,可實際上卻是形同傀儡,尤其是光緒帝,他和慈禧在一起共事的時間最長,可是和慈禧的積怨也屬他最深,當時清朝積貧積弱,光緒皇帝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可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無法下定決心殺掉慈禧,同時我們要必須明確,光緒帝不是不想殺,但是對於光緒皇帝而言,殺掉慈禧有三個很嚴重的後果,而這個後果恰恰是光緒皇帝承擔不起的?
  • 光緒帝的老師在日記中記載,讓人不由得淚目
    光緒帝的老師在日記中記載,讓人不由得淚目一說起晚清的局勢,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混亂不堪,其次想到的關鍵人物就是慈禧太后,為什麼歷史上的慈禧太后那麼讓人印象深刻?身為鹹豐皇帝的結髮妻子慈安太后卻能以和藹可親的形象,讓人們為之緬懷。說起慈安太后她在當時算作東宮的代表人物,慈禧則是因為生下了鹹豐皇帝唯一的子嗣同治帝,慈禧母憑子貴成為西宮的太后。
  • 晚清學習西方幾十年,為什麼庚子國難,仍然是不堪一擊呢?
    大清在很長時間一直是閉關鎖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詡為天朝上國,周邊的小國基本上都是藩屬國,偶爾有不聽話的,可以直接吊打,所以大清開始故步自封,絲毫不關心外面的世界發展成什麼樣子了。鴉片戰爭一炮把大清很多人轟醒了。清朝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像魏源便在《海圖國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翁同龢身為帝師,為什麼敢違抗光緒帝旨意,不肯把錢撥給李鴻章?
    三、既然是光緒帝答應的事情,李鴻章為什麼不拿聖旨來壓翁同龢呢,難道翁同龢敢抗旨不尊?所以說,光緒帝辦事,百密一疏,自己的實力遠達不到一言九鼎的地位,就不要只說不寫。事後光緒帝也很生氣,質問翁同龢:「李鴻章也找你要銀子,還有朕的口諭,你怎麼就不批給他呢?」翁同龢的回覆是自己一時糊塗,聖旨這種事情,難道用自己一時糊塗就能敷衍過去,光緒帝難道就不能治他罪?事情的背後,絕不是這麼簡單!當時的清朝廷其實是畸形的朝廷,表面上來看,是慈禧太后還政給了光緒帝,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
    ,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答:在「中國人帶著首都被人攻佔的恥辱進入二十世紀」的「庚子國難」裡,「慈禧往西安跑」這事兒,也讓很多歷史票友們想不明白。倒不是說不能往西安跑,而是怎麼看,慈禧這一趟「西狩」,都不是時候。
  • 光緒寵愛的珍妃死前說的三句話,讓慈禧太后心有餘悸!
    清末的光景世道一直不太平。國運衰微的大清朝在那個多事之秋中,沒少拉著天下百姓遭災受難。就連那皇宮裡平日華容富貴的帝王家也多了不少悲劇故事,珍妃就沒熬過這個慘澹的年月。珍妃尊號恪順皇貴妃,滿洲正紅旗人,她是光緒皇帝的僅有的兩個妃嬪之一。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嬪。
  • 晚清最後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在《走向共和》中,恭親王奕訢的戲份很少,其光芒也被李鴻章、張之洞、翁同龢、慈禧、光緒帝等所掩蓋。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奕訢,也就沒有後來的慈禧老佛爺,甚至大清也延續不了那麼多年。那麼奕訢都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鬼子六」,且為晚清最後一個賢王?
  • 光緒帝毫無存在感的一生,為何身為皇帝,卻沒留下一張正面照片?
    為什麼到了光緒帝即位的時候,除了有一張八國聯軍入侵後他逃往西安,然後回京時,有人偷拍了一張照片外,他卻沒有留下哪怕一張正面照片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71期:晚清已有照相機,為何慈禧留下很多照片,光緒卻僅存一張偷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