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一直被慈禧控制,為什麼不敢殺慈禧?因為後果承擔不起

2020-12-16 小閔學歷史

公元1861年,在經歷了英法戰爭之後的大敗之後,身心俱疲的鹹豐皇帝終於去世了,而伴隨著鹹豐皇帝的死有一個女人最終成功上位,那就是之後長達五十多年朝政的慈禧。

在鹹豐帝即位之後,慈禧可以說將整個清朝玩弄於鼓掌之中,先後擁立同治、慈禧以及宣統皇帝登基,開啟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垂簾聽政。

而這三個皇帝呢?名義上是皇帝,可實際上卻是形同傀儡,尤其是光緒帝,他和慈禧在一起共事的時間最長,可是和慈禧的積怨也屬他最深,當時清朝積貧積弱,光緒皇帝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可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無法下定決心殺掉慈禧,同時我們要必須明確,光緒帝不是不想殺,但是對於光緒皇帝而言,殺掉慈禧有三個很嚴重的後果,而這個後果恰恰是光緒皇帝承擔不起的?

慈禧身邊黨羽眾多,殺掉慈禧,光緒帝無法壓服慈禧舊部

慈禧作為晚清時候掌握權力最高的人,其一直是被人詬病的,慈禧是導致中國近代衰落的罪魁禍首,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慈禧這個人的確是一個政治上的強者,我們從幾個事情來看待慈禧:

首先就拿戊戌變法來說,當時維新派在朝堂之上的力量也很強大,朝野之中支持光緒皇帝變法的人亦不在少數,可是最後的結果呢?變法僅僅支持了一百天就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啓超流亡海外,這事情充分說明了,維新派雖然實力強大,可是慈禧一方的守舊派實力更強。再者當時清朝大臣之中有諸如、李鴻章、左宗棠、袁世凱等等很多綜合能力極強的大臣,坦白的說,這些人在後來真的是叱吒風雲,其中袁世凱更是民國首任總統,可是在清朝已經日落西山,慈禧對外是屢戰屢敗的情況之下,他們始終不敢有二心。從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慈禧的身邊還是有很大一群人擁護慈禧的統治的,而光緒皇帝一旦殺掉慈禧那麼就如何壓服慈禧的部眾呢?

從歷史來說,光緒皇帝的性格太過優柔寡斷,而這樣子的人在大事上無法下定決心,所以就算光緒皇帝殺了慈禧,可也根本無法壓服慈禧的部眾,最終必然會加劇清朝的衰弱乃至滅亡。

「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無法承擔「弒母」的惡名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儒家思想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在當時為了教育臣民的德行,提出了「以忠孝治天下」的口號,忠自然忠的就是皇帝,而孝指的就是孝順父母,而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二十四孝」來教化百姓。

所以在那個「忠孝治天下」的時代,光緒皇帝要殺掉慈禧就得背上一個很臭的名聲,而這個罪名「弒母」,如果要真的論影響力的話,可以說和造反是同一個級別的。

在中國古代很多時候對於怎麼贍養老人、怎麼孝順老人都有嚴格的法律,而虐待老人的最高就是死刑。

光緒本身雖然和慈禧並不待見,可是有一點光緒不得不承認,那就是他是由慈禧養大的,而俗語說得好「養恩大於生恩」,所以天底下的人誰都可以反對慈禧,唯獨他光緒不能。

因為有著這一層關係,所以便決定了慈禧就算做了再多的錯事,光緒也拿他毫無辦法,最終只能就是將錯就錯。

一條繩上的螞蚱

現在人們將晚清的落後很多都歸咎於慈禧,因為慈禧為了自己享受而不顧整個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最終導致了近代的積貧積弱,甚至在當時割地賠款籤訂了很多協議。

可是作為清朝的皇帝,那麼光緒帝真的就毫無責任嗎?實事求是的說,至少在戊戌變法之前,光緒帝本人還是有權力的,否則又如何解釋的通康有為等人主持的戊戌變法呢?因為這背後就是有光緒皇帝的支持。

然而光緒帝的能力和行動都不成正比,事實的結果就是,中日甲午海戰失敗,戊戌變法搞的是轟轟烈烈,可最終卻加劇了清朝的衰弱,這些光緒帝本人都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所以清朝滅亡乃至近代中國衰弱其實還是要光緒帝和慈禧兩個人共同承擔,所以他們兩個人其實同屬於一條繩上的螞蚱,雖然彼此之間是生死大敵,可是卻是誰也離不開誰。

對於光緒皇帝而言,他殺了慈禧,那麼清朝的這些屈辱就得由他來背,而他本人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故而造就了這尷尬的局面,至少慈禧在,可以幫她頂著一些罵名。

所以綜上所述,對於光緒皇帝來說,他一直不敢殺慈禧一個是性格,另外一個就是這一系列後果他都承擔不起,慈禧在至少清朝還能勉強撐著,一旦慈禧死了,那麼光緒不但要背負「不孝」罵名,如果無法力挽狂瀾,最終的結果就會是清朝加速滅亡。

的確,近代中國衰弱的確是當時科技生產力的弱後,可是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思想問題,人人都不知為何而戰?如果光緒皇帝無法認識到這個問題,而是一直提防著漢族大臣,那麼無論是光緒還是慈禧,誰當權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變化的只是誰來承擔罵名而已。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傀儡皇帝,漢獻帝都敢暗殺曹操,為什麼光緒不敢暗殺慈禧?
    就算殺了曹操,那麼也不見得漢獻帝就能夠掌控大局,匡扶漢室。漢朝的弊病已經積累如山,並非一個曹操的問題。失敗後的漢獻帝,再也不敢有什麼出格的行為了,只好老老實實的任其擺布,就連自己的老婆是誰,也要聽曹操的了。可是,不管怎麼樣,哪怕最終失敗了,至少漢獻帝有這個心,也曾有過這個膽。
  • 慈禧殺光緒皇帝之謎!
    為什麼這麼說呢?光緒皇帝自打登基之日起在位總共有34年之久,雖然在位時間不算短,但在位期間卻沒有什麼實權,朝中大權基本上被慈禧太后所掌握,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然而就是這個一生都活在慈禧陰影下的皇帝,其實心裡也是渴望自由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他親政後,也試圖想要擺脫慈禧太后的控制,並且想通過變法來改變現狀,改變國家。
  • 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宣統皇帝:有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對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而言,死亡即是終結,但對後世之人來說,死亡只是開始。一直以來,出於對悲劇角色的同情,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光緒帝不大權獨攬將慈禧太后扔到一邊,甚至有更激進的人認為光緒帝應該直接將慈禧處死。然而歷史不是想當然,不是鍵盤敲幾個字那麼簡單。
  • 如果光緒殺了慈禧,自己親政的話,清朝還會滅亡嗎?
    慈禧死後底下的人願不願意聽從光緒姑且不說,光緒太年輕了,重用康有為可以看出,假如慈禧死後光緒也只能被列強玩弄。首先在歷史進程上是沒有如果的;再就是光緒即使殺了慈禧自己大權在握甚至是勵精圖治,也已經改變不了大清朝必然覆滅的下場了。因為這已經是一個病入膏肓、腐敗透頂、苟延殘喘和積重難返的將傾之大廈了。為時太晚了。
  • 若光緒一直討好慈禧,等到慈禧死後再變革的話能成功嗎?為什麼?
    事實上慈禧她並不反對變革。辛酉政變後,慈禧就重用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派,推行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可以這麼說,洋務運動時,若沒有慈禧的點頭,新式海陸軍、北洋水師,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不可能成立,選派幼童出國留學等計劃也不可能實行。
  • 光緒準備帶兵困住慈禧,慈禧先下手為強,為何還要留光緒一命?
    只不過這百年的基業不說說變就變的,因為一旦動了根本,那整個體系終將會瓦解。到時候封建帝國也就不復存在了。 可是後來,光緒皇帝屢次觸犯慈禧的底線,讓慈禧感受到了權利和生命的威脅,所以最終這戊戌變法也就被制止下去了。 光緒皇帝圍園殺後 慈禧太后原本是在圓明園待著的。可是光緒皇帝和大臣們正在密謀著一件事情。他們想要把慈禧太后給殺了。
  • 光緒死後,為什麼慈禧不立載灃為帝,而立載灃的兒子為帝?
    光緒小時候,姨母慈禧對他還是很嚴格的,導致光緒一直比較怕慈禧,相反另一位皇太后慈安倒是比較關愛光緒,所以光緒和慈安更親近。光緒沒成年的時候,由慈禧和慈安兩位皇太后垂簾聽政,後來等到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殯天,往後慈禧大權獨攬,成為大清朝的掌舵人。
  • 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光緒表示:想多了,不可能
    對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而言,死亡即是終結,但對後世之人來說,死亡只是開始。一直以來,出於對悲劇角色的同情,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光緒帝不大權獨攬將慈禧太后扔到一邊,甚至有更激進的人認為光緒帝應該直接將慈禧處死。 然而歷史不是想當然,不是鍵盤敲幾個字那麼簡單。
  • 光緒哪裡沒做對,他一直試圖奪慈禧的權,為什麼始終沒成功
    光緒皇帝從親政開始,一直試圖奪權。但是他最終沒有成功。那麼,光緒皇帝為什麼一直被慈禧鎖得死死的,他想奪權,為什麼一直沒成功呢?一、光緒親政的脖子上有根繩子。光緒皇帝是在16歲開始親政的。慈禧太后當初之所以選光緒為同治的接班人,就是因為光緒皇帝還只是一個小孩子。
  • 光緒被立為皇帝,慈禧太后為什麼不除掉醇親王?溥儀說出了真相
    自己又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在當年慈禧處置8位顧命大臣中也是立過功勞的。按理說奕譞朝廷上簡直可以橫著走,沒有一個人惹得起。但是事實上,他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原因說來也很簡單,所謂功高蓋主,他雖然沒有蓋主的功,但是皇上的親生父親這一項就能讓慈禧太后喘不過氣來。
  •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到底怎樣?
    在慈禧授權下,這場變法很快就成為歷史,一些倡導改革者也付出血的代價。所以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這位清朝最得勢的女人到底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咋樣?從1868年到1898年這三十年中,慈禧太后始終如一的是大清帝國最高掌權者。之後就兩個皇帝,一個小皇帝同治,一個小皇帝光緒,叫做同光中興。同光中興給中國帶來工業化的進步,城市化的發展,這都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 慈禧對光緒有養育之恩,為何最終卻鬧得水火不容?
    那麼,究竟是光緒忘恩負義,還是慈禧得寸進尺呢?幼年立威慈禧之所以擁立光緒,既有政治上的考慮,也有親情上的關聯,因為光緒的生母是慈禧的胞妹,怎麼論起來,光緒也是「自家人」。但是,從光緒進宮那一刻起,慈禧就下重力度想讓光緒忘記曾經的親情。
  • 光緒寵愛的珍妃死前說的三句話,讓慈禧太后心有餘悸!
    清末的光景世道一直不太平。國運衰微的大清朝在那個多事之秋中,沒少拉著天下百姓遭災受難。就連那皇宮裡平日華容富貴的帝王家也多了不少悲劇故事,珍妃就沒熬過這個慘澹的年月。珍妃尊號恪順皇貴妃,滿洲正紅旗人,她是光緒皇帝的僅有的兩個妃嬪之一。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嬪。
  • 掌握大清政權的慈禧,為什麼廢黜光緒遇到如此大的阻力?
    鹹豐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等人發動了辛酉政變,掌控了朝廷大權。可恐怕令人沒想到的是慈禧能夠持續近半個世紀,屹立不倒。期間,慈禧經歷了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尤其是光緒,完全是慈禧一手扶持起來的,否則光緒根本不可能做皇帝。
  • 光緒皇帝真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嗎?有什麼證據?
    他四歲就被抱進宮中,見不到家人,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長大。他從入宮起便被慈禧太后掌控,飲食起居都沒有自由,是一個悲情的傀儡皇帝。他也曾抗爭,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為了挽救清王朝的統治,他決定進行變法改革,但是遭到了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最終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於瀛,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重獲自由,1908年11月14日,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在瀛臺去世,次日,七十四歲高齡的慈禧太后亦死去。
  • 庚子國難逃跑過程中,光緒帝為什麼不藉此機會取代慈禧呢?
    他也對這個現狀越來越不滿,也曾想過奪得大權,怎奈都沒有成功。雖然光緒在戊戌政變之後,被軟禁了起來。但是庚子國難中慈禧在逃跑時還是沒有忘記這個傀儡,還把他帶上了。那麼,這種情形似乎和唐肅宗當時有點類似,為什麼光緒不能學唐肅宗那樣,在逃跑過程中取代慈禧呢?
  • 倘若光緒皇帝殺掉了慈禧,那麼清朝是否會扭轉乾坤?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清王朝的兵權在北洋,而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是榮祿,所以光緒皇帝也沒有兵權。 正因如此,當年因為康有為挑起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矛盾,所以慈禧太后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讓光緒皇帝毫無還手之力的戰敗,滿朝文武居然無有一人支持光緒皇帝。
  • 慈禧臨死之際,殺死光緒還指派個小屁孩做皇帝,啥意思啊?
    而反過來看光緒,他就沒有老佛爺那種深入骨髓的陰狠毒辣(不要以為找個外貌慈祥的老太太來演慈禧,慈禧就不毒辣了),實際上他打小就生活在這個老婆子的陰影籠罩之下,慢慢養成的懦弱個性,真的是很難改變的。但是,光緒猶豫不決,他既想當一個真正的皇帝,又不敢清除慈禧的勢力,甚至不敢或是不懂如何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慢慢地把實權拿到手裡才是最根本的問題。而在實權到手,朝廷上的太后派陸續靠邊站,忠誠於皇帝的大臣成為主流之後,你光緒願意變法就變法,願意守舊你就守舊,那都是你的事。
  • 如果清朝末年,慈禧把實權交給光緒,那會怎麼樣?
    清朝末年,如果慈禧把實權交給光緒,清朝會滅亡得更快。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徑會更加瘋狂和猛烈。很多人把清朝的滅亡歸結在慈禧身上,認為她的專權、頑固、腐化、守舊、自私埋葬了滿清王朝,這是不符合歷史常識的。其實,慈禧太后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頑固派。她的頑固,在於她對權力的迷戀和操控。
  • 光緒叫慈禧「親爸爸」,那他該稱呼他親爹什麼,這倆字真恰當
    至於原因很簡單,慈禧的一句「文宗(鹹豐)無次子」,就改變了光緒的一生,當時他法理上是過繼給了鹹豐,皇位依舊是從鹹豐那裡繼承的。這是慈禧的高明之處,至於為什麼後文詳談。同治死後的當天夜裡,光緒就被眾人從醇王府抬到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