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中的那些法律問題
但是,近日網絡披露及熱議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各屆關注,特別是牽動著每位考生和家長的心。作為法律人在關注事件發展的同時,先後有多位朋友通過微信詢問律師同一問題: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中,涉嫌哪些違法犯罪?在此,律師謹作整理,算是對各位朋友的疑問作一回答。
-
最低刑責年齡擬下調,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最低刑責年齡擬下調,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今天(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對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收容教養的規定作出修改,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
誰再冒名頂替上大學,三年刑期在等他
據「新華視點」等媒體報導,一些地方出現的教育招考冒名頂替事件引起全社會關注,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對此作出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
最低刑責年齡或降至12周歲,冒名頂替上大學或將入刑!
此次會上亮相的諸多法律草案條文備受矚目,其中包括,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擬降至12周歲,擬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擬對暴力襲警行為增加單獨的法定刑,等等。 ◆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 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
-
「冒名頂替上大學」是否應入刑?法學專家賴早興:還值得探討
也有觀點認為,猥褻兒童罪應該把最高刑罰進一步提高到死刑。草案中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打擊力度,在增加情形、量刑等方面的修改是否合適?「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內容,最終會被通過嗎?如何看待草案體現了法律對社會熱點、大眾關切事件的回應?10月17日,時代財經專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刑法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賴早興教授。
-
冒名頂替上大學今起有望入刑 最高獲刑3年
據了解,草案除將個別刑事案件的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周歲、提高未成年女性「性同意」年齡外,還將「冒名頂替上大學」等行為規定為犯罪、擬入刑。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內新增「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的思考
十年寒窗,高考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通過個人努力改寫命運的重要時機,但有些人卻通過違法操作甚至犯罪行為,冒名頂替將他人多年求學考取的升學機會暗中竊取。近期,關於苟晶「反映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山東省紀委監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與當地有關單位一起對調查核實的結果進行了通報,根據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作出了處理,涉嫌犯罪問題的已由偵查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近年來,媒體報導披露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屢見不鮮。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全國人大常委會...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羅沙、劉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2日分組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與會人員圍繞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等問題展開討論。
-
「兩年」242人涉冒名頂替上大學?山東這是「膽肥了」?
人們關注冒名頂替上學,還是從前幾天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假如這件事情沒有暴露出來估計還不會走入公眾的視野。那麼這個冒名頂替的概念,可能還停留在科舉時代了。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點的是,這些事情的發生其實是在紙質管理的階段。現在信息電子化了,被頂替的可能降低了很多。
-
冒名頂替上大學觸犯哪些法律?聽聽律師怎麼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河南一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達300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當入刑
即便是這一刑罰出臺之後,不再有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現象出現,也體現了法律的震懾作用,而不是某些專家學者所謂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難度越來越大,操作可能性微乎其微,此法條一經出臺便會「沉睡」,被束之高閣。青鋒之所以認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應該入刑,是有一定的事實作支撐。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不過,還有不少網友表示,處罰太輕了! 1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回顧 今年6月,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引發熱議專家呼籲
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卻頻頻出現。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刷屏:國家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但同時,在面對侵害法益的犯罪行為時,刑法也不應缺位。「冒名頂替上大學」於社會、於個人都造成了嚴重的法益侵犯,需要運用刑法客觀評價,發揮教育、強制作用。對於此前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應嚴查,以此剷除違法運作利益鏈,維護公平與正義。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這樣能徹底遏制住冒名頂替案發生嗎?
只是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竟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上過一次大學」了。至此,一段塵封了16年的冒名頂替案逐漸浮出水面。事件被曝光之後,立即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無數人為農家女陳春秀鳴不平,同時也憤怒於冒名頂替者的可恥行為。要是沒有冒名頂替者,陳春秀或許會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
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罪名是什麼?該怎麼懲罰壞人?
這幾天新聞上爆出一個又一個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李鬼。從王娜娜到陳春秀再到苟晶,都是極度惡劣的做法。眾人不惜動用手段取得學歷資格,學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被頂替者也許會問,如果沒有頂替的意外,是不是人生會是另一種結局?
-
民生薈丨冒名頂替上大學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01冒名頂替上大學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些地方出現教育招考冒名頂替事件引起全社會關注,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對此作出規定:冒名頂替上大學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盜用、冒用他人身份,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卻頻頻出現。 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刷屏:國家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但同時,在面對侵害法益的犯罪行為時,刑法也不應缺位。「冒名頂替上大學」於社會、於個人都造成了嚴重的法益侵犯,需要運用刑法客觀評價,發揮教育、強制作用。對於此前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應嚴查,以此剷除違法運作利益鏈,維護公平與正義。 冒名頂替事件頻發 引發社會廣泛關切 1990年,齊玉苓參加統一招生考試,分數超過委培生錄取線,被山東省濟寧商校錄取。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呼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卻頻頻出現。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刷屏:國家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但同時,在面對侵害法益的犯罪行為時,刑法也不應缺位。「冒名頂替上大學」於社會、於個人都造成了嚴重的法益侵犯,需要運用刑法客觀評價,發揮教育、強制作用。對於此前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應嚴查,以此剷除違法運作利益鏈,維護公平與正義。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高考生千萬注意這幾點……
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不過,還有不少網友表示,處罰太輕了! 01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回顧 今年6月,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
冒名頂替上大學,工作後的工資和社保算誰的?
高中畢業16年後,陳春秀被她人頂替上大學的事情在網上發酵。如今看到的只是頂替者的學籍被註銷,工作被停職,其他相關「誤操作」的部門或單位還沒有任何消息。 對於這名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女士,人們一直在關注,也在好奇,她畢業工作後的工資和社保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