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的人,相信對於司馬懿並不陌生。要知道這樣一個受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重視且忌諱的士族代表,為何又屢屢在曹魏政壇呼風喚雨,獨掌大權呢?特別當曹叡臨死之時,明明已經五名託孤重臣的他卻最後依然任命了司馬懿,這樣不尋常的舉動究竟為何?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
我們從曹丕說起,司馬懿在曹操主政期間一直作為曹丕的心腹進行培養,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漢末亂世,曹操旗下的謀士不少,還輪不到司馬懿來參政論事罷了。直到曹丕上位,身為遭曹魏四友之一的司馬懿才真正踏上曹魏政壇的核心地帶。
身為曹丕的密友,司馬懿也在曹丕主政期間扶搖直上
在曹丕治下,司馬懿一直身處曹魏政治的漩渦中心,但此時的他對於曹魏並無危脅,畢竟最核心的軍權依然在曹氏一族手中。直到曹丕臨死,曹叡上位之際,四位輔臣中曹休,曹真掌握軍權,而陳群,司馬懿則統領政壇。很明顯,司馬懿無論是在曹操還是曹丕眼中,都是士族穎川謀士群體的主要代表之一。
截止此時,司馬懿對於曹魏還是很安全的。
但曹氏宗親在曹叡主政時期漸漸沒落(其主要原因還是曹丕對於宗親勢力的壓制),身為輔臣的曹休在石亭戰敗後差愧而死,曹真則在擊退諸葛亮兩次北伐後卻不幸病逝。自此,曹室宗親中再無可獨擋一面的將星。在面對蜀漢不斷的北伐以及東吳的伺機而動,曹叡此時唯一可拿得出手的也只剩下了司馬懿。
拿到兵權的司馬懿再不是那個朝堂上動嘴皮子的文官了
沒有兵權,司馬懿就算有再大雄心也只是籠中之鳥。而一旦擁有了兵權,籠中之鳥就擁有了展翅高飛的資本。司馬懿從此不再單單是士族階層的代表,更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將領。
但司馬懿也沒有讓曹叡失望,接班之後,他長期統軍在外,先滅孟達,再多次抵禦西蜀的進攻,隨後又遠徵平定遼東,對曹魏的安穩有著巨大的貢獻。但此時的司馬懿,士族早已為其馬首是瞻,而宗親中再無人可與之匹敵,作為曹叡來說,正所謂留之可畏,棄之可惜。
曹叡原先並不想讓司馬懿成為輔臣
可惜曹叡此時已經沒有時間了,病重的他開始要為其子曹芳做好準備:司馬懿必須離開權力中心,必須放下兵權!於是,曹叡死前列出了顧命大臣的人選: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大將軍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關係極好,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是夏侯淵的孫子,而秦朗雖然不是宗室,卻是曹操的養子,也跟宗室差不多。可見,曹叡一開始選的輔政大臣全部是自家人!
此時的司馬懿在哪?他正在平叛遼東回軍的路上,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短暫排除在了下一屆曹魏中央領導層外了。為什麼說是短暫,只因為曹叡的兩名老牌秘書劉放,孫資。此二人憑一己之力竟然扭轉了最終的輔臣人選。
小人物劉放,孫資為求自保,將司馬懿,曹爽扶上了輔臣之位
究竟劉放,孫資為何要如此行事?只因為夏侯獻、曹肇對孫資、劉放長期專權心懷不滿,曾威脅二人,若他們上臺執政,必將有所動作。而當得知此二人將成為下屆輔臣,孫資、劉放內心非常恐懼,為求自保,兩人開始發力,借燕王曹宇固辭大將軍之位的機會。劉放、孫資主張讓太尉司馬懿回來主持大局,又藉機對曹叡說曹肇、夏侯獻反對讓司馬懿回朝,以此離間曹肇和曹叡。兩人最後甚至不顧君臣禮節,抓住曹叡的手讓他勉強寫下詔書,並馬上出宮昭告天下,不僅罷免曹宇等人的官職,並將他們立刻驅逐出宮。
至此,曹爽、司馬懿正式上臺,成為魏少帝曹芳的輔政大臣,孫劉二人之功不可沒。或許說,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為曹芳的輔政大臣,首功當記在劉放,孫資二人身上。若無此二人,或許在明帝曹叡彌留之際,就已被奪兵權,也就再無後來的晉宣王了。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了重要人士身邊不起眼的小人物們……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