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2021-02-13 說三國

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的人,相信對於司馬懿並不陌生。要知道這樣一個受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重視且忌諱的士族代表,為何又屢屢在曹魏政壇呼風喚雨,獨掌大權呢?特別當曹叡臨死之時,明明已經五名託孤重臣的他卻最後依然任命了司馬懿,這樣不尋常的舉動究竟為何?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

我們從曹丕說起,司馬懿在曹操主政期間一直作為曹丕的心腹進行培養,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漢末亂世,曹操旗下的謀士不少,還輪不到司馬懿來參政論事罷了。直到曹丕上位,身為遭曹魏四友之一的司馬懿才真正踏上曹魏政壇的核心地帶。

身為曹丕的密友,司馬懿也在曹丕主政期間扶搖直上

在曹丕治下,司馬懿一直身處曹魏政治的漩渦中心,但此時的他對於曹魏並無危脅,畢竟最核心的軍權依然在曹氏一族手中。直到曹丕臨死,曹叡上位之際,四位輔臣中曹休,曹真掌握軍權,而陳群,司馬懿則統領政壇。很明顯,司馬懿無論是在曹操還是曹丕眼中,都是士族穎川謀士群體的主要代表之一。

截止此時,司馬懿對於曹魏還是很安全的。

但曹氏宗親在曹叡主政時期漸漸沒落(其主要原因還是曹丕對於宗親勢力的壓制),身為輔臣的曹休在石亭戰敗後差愧而死,曹真則在擊退諸葛亮兩次北伐後卻不幸病逝。自此,曹室宗親中再無可獨擋一面的將星。在面對蜀漢不斷的北伐以及東吳的伺機而動,曹叡此時唯一可拿得出手的也只剩下了司馬懿。

拿到兵權的司馬懿再不是那個朝堂上動嘴皮子的文官了

沒有兵權,司馬懿就算有再大雄心也只是籠中之鳥。而一旦擁有了兵權,籠中之鳥就擁有了展翅高飛的資本。司馬懿從此不再單單是士族階層的代表,更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將領。

但司馬懿也沒有讓曹叡失望,接班之後,他長期統軍在外,先滅孟達,再多次抵禦西蜀的進攻,隨後又遠徵平定遼東,對曹魏的安穩有著巨大的貢獻。但此時的司馬懿,士族早已為其馬首是瞻,而宗親中再無人可與之匹敵,作為曹叡來說,正所謂留之可畏,棄之可惜

曹叡原先並不想讓司馬懿成為輔臣

可惜曹叡此時已經沒有時間了,病重的他開始要為其子曹芳做好準備:司馬懿必須離開權力中心,必須放下兵權!於是,曹叡死前列出了顧命大臣的人選: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大將軍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關係極好,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是夏侯淵的孫子,而秦朗雖然不是宗室,卻是曹操的養子,也跟宗室差不多。可見,曹叡一開始選的輔政大臣全部是自家人

此時的司馬懿在哪?他正在平叛遼東回軍的路上,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短暫排除在了下一屆曹魏中央領導層外了。為什麼說是短暫,只因為曹叡的兩名老牌秘書劉放,孫資。此二人憑一己之力竟然扭轉了最終的輔臣人選。

小人物劉放,孫資為求自保,將司馬懿,曹爽扶上了輔臣之位

究竟劉放,孫資為何要如此行事?只因為夏侯獻、曹肇對孫資、劉放長期專權心懷不滿,曾威脅二人,若他們上臺執政,必將有所動作。而當得知此二人將成為下屆輔臣,孫資、劉放內心非常恐懼,為求自保,兩人開始發力,借燕王曹宇固辭大將軍之位的機會。劉放、孫資主張讓太尉司馬懿回來主持大局,又藉機對曹叡說曹肇、夏侯獻反對讓司馬懿回朝,以此離間曹肇和曹叡。兩人最後甚至不顧君臣禮節,抓住曹叡的手讓他勉強寫下詔書,並馬上出宮昭告天下,不僅罷免曹宇等人的官職,並將他們立刻驅逐出宮。

至此,曹爽、司馬懿正式上臺,成為魏少帝曹芳的輔政大臣,孫劉二人之功不可沒。或許說,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為曹芳的輔政大臣,首功當記在劉放,孫資二人身上。若無此二人,或許在明帝曹叡彌留之際,就已被奪兵權,也就再無後來的晉宣王了。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了重要人士身邊不起眼的小人物們……真的……

相關焦點

  • 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的人,相信對於司馬懿並不陌生。要知道這樣一個受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重視且忌諱的士族代表,為何又屢屢在曹魏政壇呼風喚雨,獨掌大權呢?特別當曹叡臨死之時,明明已經五名託孤重臣的他卻最後依然任命了司馬懿,這樣不尋常的舉動究竟為何?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
  • 鷹顧狼視的狠角色司馬懿,為何如此懼怕毛頭小子曹叡?
    既然《晉書》藉此說明司馬懿早有帝王之志,他為何不趁著曹丕新喪,曹叡年幼之時獨攬朝政,而非要等到曹叡去世十年之後才動手?《晉書.宣帝紀》中對司馬懿的塑造非常之正面,用現代話說,司馬懿如同「能力超強的白蓮花」,他年少之時才名遠播,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犯錯,他能戰勝任何對手。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能篡奪曹魏的大權,顯然和曹操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在曹操生前,司馬懿的官職相對較低,並且根本沒有機會染指曹魏的兵權。不過,在曹操之後,曹丕、曹叡這兩位皇帝連續犯了同一個錯誤,這導致司馬懿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成為曹操武將之首。那麼,問題來了,曹丕、曹叡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
  • 魏明帝曹叡登基時才20來歲,根基不穩,司馬懿為何不敢趁機篡位
    曹丕一來才幹過人,對駕馭司馬懿這樣的老奸巨猾之輩得心應手,二來他能順利登基,司馬懿也出力不少,三來魏國之國事方殷,司馬懿這樣的能臣也確實有用武之地,因此對曹操的話置若罔聞。曹丕臨死之時,把帝位傳給兒子曹叡,還把司馬懿確定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曹叡登基之初,還是個20來歲的毛頭小夥,根基不穩,而此時的司馬懿位高權重大權在握,在朝中人脈廣泛根基深厚,堪稱是篡位的天賜良機。
  • 作為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有多厲害?為何說曹魏亡在他手上?
    三國中,曹丕在曹操死後,繼位成為了魏王,之後更是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登基稱帝。而他也成為了魏蜀吳三國中率先稱帝之人。
  • 三國時期,哪些人能鎮住司馬懿?只有這五人!
    魏明帝曹叡臨終之際,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東漢朝廷已經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宦官之後,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病,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不過,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強行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後非常畏懼,只得就職。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司馬炎雖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但這得益於他的爺爺司馬懿,司馬懿奠定了司馬一族的地位和勢力,司馬懿是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卓有功勳,司馬懿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最初只是因為博學多聞而被曹操賞識,強行闢其為文學掾,但很快他就看清了天下局勢,曹魏政權會成為三國的最後贏家,所以他一直在為曹操效勞,接著為其子孫效勞,將自己熬成了輔佐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在朝中的聲望自然無人能及。
  • 曹操生前十分提防司馬懿,但他的兒子曹丕為何卻執意重用司馬懿?
    曹操時期,曹操親信重臣非常多,嫡系將領大臣也很多,司馬懿根本排不上號,不重用也屬於正常,曹操之所以任用司馬懿,是因為司馬氏家族在中原影響力很大,漢末那個時代,士族力量不可忽視,誰得到士族的支持,誰就能掌控最高的權威,這也為什麼後來曹丕要實施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原因。
  • 司馬懿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而他的成功也非常的坎坷
    司馬懿這個人物非常複雜,說他守信義,他騙了曹爽;說他是曹魏的忠臣,他一生的確沒稱帝。但這很難要人信服,他殺掉了大量曹氏宗親,其孫子直接代魏自立。無論做人做事,司馬懿變化多端,以忠心為曹魏的名義獲得曹魏的權柄。司馬懿是個不世出的人物,就跟曹操那般。司馬氏開創的西晉王朝,但之後的皇帝也是沒有一位超過司馬懿。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於諸葛亮、李嚴的安排,就是一文一武的,也即諸葛亮為蜀漢丞相,而李嚴則執掌兵馬,鎮守永安。公元230(建興八年),曹魏大司馬曹真準備三路大軍進攻漢中。於是,諸葛亮上表蜀漢後主劉禪,遷李嚴為驃騎將軍,促使他願意前往漢中,加強防守。三、吳班吳班,字元雄,生卒年不詳,兗州陳留郡(治今河南省開封市)人。
  • 曹叡一生壓制司馬懿,為何臨死時將其列為輔政大臣,埋下禍根呢?
    曹丕對司馬懿的防備心理一刻也沒有鬆懈,既用之且防之,關鍵時刻寧可不用也要堅決防之。在曹丕成為魏國皇帝的短短六年時間裡,先後在222年、224年和225年,魏國三次大規模出兵攻打吳國,曹丕每次都是讓司馬懿鎮守大本營許昌,為大軍提供糧草輜重,管理後勤事務,不給司馬懿任何建功立來的機會,還美其名地對他說:你不做曹參,你可是我的蕭何!「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
  • 三國一共有15位大將軍:司馬懿、姜維、諸葛瑾上榜!
    自公元220年開始,三國時期一共出現了十五位大將軍,對於這些大將軍來說,既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比如司馬懿、姜維、諸葛瑾,也有幾位可能讓人感到陌生。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人都是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三國時期的15位大將軍。
  • 曹操派刺客刺殺司馬懿,司馬懿寧死不動,48年後發現仲達真高明
    司馬懿在魏武帝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司馬懿一直同曹操鬥智鬥勇,才換得了苟且偷生的機會。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愛才的雄主,他珍惜人才,麾下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司馬懿拜見曹操曹操在同司馬懿的接觸中,發現了司馬懿並不甘心於人下,發現他有「虎視狼顧之相」,開始對他有了芥蒂。曹操雖然用司馬懿,但是並不信任司馬懿。
  • 三國歷史:魏明帝曹叡為什麼如此痛恨自己的養母郭照
    在三國的歷史上我們知道曹操的兒子曹丕在公元220年建立了曹魏政權,結束了四百年大漢王朝的歷史使命,可是好景不長,曹丕在自己四十歲的時候就駕崩了,由兒子曹叡繼位,就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也有黑點,曹叡曾經逼死過自己的養母郭照!
  • 是空城計逼退了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成為千古美談,司馬懿卻為人恥笑至今。歷史上,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那時司馬懿正在忙著智取孟達,而且當時拒蜀漢的主帥其實是曹真。曹真病死後,司馬懿才有資格與諸葛亮較量,他倆正式狹路相逢是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 同為三國名臣,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情商更高?
    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是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的兩大權臣。他們代表著兩個國家、兩股力量,彼此之間徵伐不休。然而,在政治角力的背後,他們也許也會有一些惺惺相惜。因為無論是從地位、身份還是個人素質,他們都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首先得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非常聰明的人,情商也都極高。原因很簡單,如果雙商不夠,他們也不可能坐到那個位子上。
  • 曹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縱觀歷史,這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情況比比皆是,其中有個典型,就是魏明帝曹叡。當提到魏國第二任君主曹叡時,可能很多人都沒什麼印象,畢竟很多影視作品在展示三國後期魏國的時候,都是以司馬懿為主角,而非曹叡。
  •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的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嘉平三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魏明帝曹叡,到底是怎樣一位皇帝?
    《虎嘯龍吟》曹叡劇照魏文帝曹丕駕崩後,曹叡接手的是一個蒸蒸日上又難題不少的大魏江山。對外,三國還未一統,魏國頻繁面對蜀、吳(尤其是蜀國)的騷擾。據《魏略》記載,當時曹叡的後宮妃嬪尚眾,人員達數萬。哪怕到了少帝曹芳時期,僅曹叡留下的才人就有64位之多。大興宮室成為後世史家抨擊曹叡的一大理由。但曹叡做這些事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滿足驕奢淫逸的欲望嗎?在皇權社會,皇家建築並不孤立存在,它們不僅僅用於衣食住行或藝術建設,還起到「政治威懾」「權威象徵」的作用。
  • 司馬懿-司馬昭:忍者神龜的大格局
    核心觀點從東漢到魏晉,世族大家勢力日益強大,三國的初創君主,曹劉孫都不算世族大家,都是以軍功起家的強硬派。曹操本不是世族大家,但掌握政權後,曹氏也逐漸成為世族大家,需要跟士族融合,司馬氏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