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2021-02-23 說三國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的人,相信對於司馬懿並不陌生。要知道這樣一個受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重視且忌諱的士族代表,為何又屢屢在曹魏政壇呼風喚雨,獨掌大權呢?特別當曹叡臨死之時,明明已經五名託孤重臣的他卻最後依然任命了司馬懿,這樣不尋常的舉動究竟為何?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

我們從曹丕說起,司馬懿在曹操主政期間一直作為曹丕的心腹進行培養,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漢末亂世,曹操旗下的謀士不少,還輪不到司馬懿來參政論事罷了。直到曹丕上位,身為遭曹魏四友之一的司馬懿才真正踏上曹魏政壇的核心地帶。

身為曹丕的密友,司馬懿也在曹丕主政期間扶搖直上

在曹丕治下,司馬懿一直身處曹魏政治的漩渦中心,但此時的他對於曹魏並無危脅,畢竟最核心的軍權依然在曹氏一族手中。直到曹丕臨死,曹叡上位之際,四位輔臣中曹休,曹真掌握軍權,而陳群,司馬懿則統領政壇。很明顯,司馬懿無論是在曹操還是曹丕眼中,都是士族穎川謀士群體的主要代表之一。

截止此時,司馬懿對於曹魏還是很安全的。

但曹氏宗親在曹叡主政時期漸漸沒落(其主要原因還是曹丕對於宗親勢力的壓制),身為輔臣的曹休在石亭戰敗後差愧而死,曹真則在擊退諸葛亮兩次北伐後卻不幸病逝。自此,曹室宗親中再無可獨擋一面的將星。在面對蜀漢不斷的北伐以及東吳的伺機而動,曹叡此時唯一可拿得出手的也只剩下了司馬懿。

拿到兵權的司馬懿再不是那個朝堂上動嘴皮子的文官了

沒有兵權,司馬懿就算有再大雄心也只是籠中之鳥。而一旦擁有了兵權,籠中之鳥就擁有了展翅高飛的資本。司馬懿從此不再單單是士族階層的代表,更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將領。

但司馬懿也沒有讓曹叡失望,接班之後,他長期統軍在外,先滅孟達,再多次抵禦西蜀的進攻,隨後又遠徵平定遼東,對曹魏的安穩有著巨大的貢獻。但此時的司馬懿,士族早已為其馬首是瞻,而宗親中再無人可與之匹敵,作為曹叡來說,正所謂留之可畏,棄之可惜

曹叡原先並不想讓司馬懿成為輔臣

可惜曹叡此時已經沒有時間了,病重的他開始要為其子曹芳做好準備:司馬懿必須離開權力中心,必須放下兵權!於是,曹叡死前列出了顧命大臣的人選: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大將軍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關係極好,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是夏侯淵的孫子,而秦朗雖然不是宗室,卻是曹操的養子,也跟宗室差不多。可見,曹叡一開始選的輔政大臣全部是自家人

此時的司馬懿在哪?他正在平叛遼東回軍的路上,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短暫排除在了下一屆曹魏中央領導層外了。為什麼說是短暫,只因為曹叡的兩名老牌秘書劉放,孫資。此二人憑一己之力竟然扭轉了最終的輔臣人選。

小人物劉放,孫資為求自保,將司馬懿,曹爽扶上了輔臣之位

究竟劉放,孫資為何要如此行事?只因為夏侯獻、曹肇對孫資、劉放長期專權心懷不滿,曾威脅二人,若他們上臺執政,必將有所動作。而當得知此二人將成為下屆輔臣,孫資、劉放內心非常恐懼,為求自保,兩人開始發力,借燕王曹宇固辭大將軍之位的機會。劉放、孫資主張讓太尉司馬懿回來主持大局,又藉機對曹叡說曹肇、夏侯獻反對讓司馬懿回朝,以此離間曹肇和曹叡。兩人最後甚至不顧君臣禮節,抓住曹叡的手讓他勉強寫下詔書,並馬上出宮昭告天下,不僅罷免曹宇等人的官職,並將他們立刻驅逐出宮。

至此,曹爽、司馬懿正式上臺,成為魏少帝曹芳的輔政大臣,孫劉二人之功不可沒。或許說,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為曹芳的輔政大臣,首功當記在劉放,孫資二人身上。若無此二人,或許在明帝曹叡彌留之際,就已被奪兵權,也就再無後來的晉宣王了。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了重要人士身邊不起眼的小人物們……真的……

商務合作

微信號:rs803803
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揭秘三國】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曹叡明明非常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他成為託孤之臣?
  • 鷹顧狼視的狠角色司馬懿,為何如此懼怕毛頭小子曹叡?
    既然《晉書》藉此說明司馬懿早有帝王之志,他為何不趁著曹丕新喪,曹叡年幼之時獨攬朝政,而非要等到曹叡去世十年之後才動手?《晉書.宣帝紀》中對司馬懿的塑造非常之正面,用現代話說,司馬懿如同「能力超強的白蓮花」,他年少之時才名遠播,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犯錯,他能戰勝任何對手。
  • 曹叡一生壓制司馬懿,為何臨死時將其列為輔政大臣,埋下禍根呢?
    曹丕對司馬懿的防備心理一刻也沒有鬆懈,既用之且防之,關鍵時刻寧可不用也要堅決防之。在曹丕成為魏國皇帝的短短六年時間裡,先後在222年、224年和225年,魏國三次大規模出兵攻打吳國,曹丕每次都是讓司馬懿鎮守大本營許昌,為大軍提供糧草輜重,管理後勤事務,不給司馬懿任何建功立來的機會,還美其名地對他說:你不做曹參,你可是我的蕭何!「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能篡奪曹魏的大權,顯然和曹操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在曹操生前,司馬懿的官職相對較低,並且根本沒有機會染指曹魏的兵權。不過,在曹操之後,曹丕、曹叡這兩位皇帝連續犯了同一個錯誤,這導致司馬懿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成為曹操武將之首。那麼,問題來了,曹丕、曹叡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
  • 作為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有多厲害?為何說曹魏亡在他手上?
    三國中,曹丕在曹操死後,繼位成為了魏王,之後更是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登基稱帝。而他也成為了魏蜀吳三國中率先稱帝之人。
  • 是空城計逼退了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成為千古美談,司馬懿卻為人恥笑至今。歷史上,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那時司馬懿正在忙著智取孟達,而且當時拒蜀漢的主帥其實是曹真。曹真病死後,司馬懿才有資格與諸葛亮較量,他倆正式狹路相逢是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 司馬懿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而他的成功也非常的坎坷
    司馬懿這個人物非常複雜,說他守信義,他騙了曹爽;說他是曹魏的忠臣,他一生的確沒稱帝。但這很難要人信服,他殺掉了大量曹氏宗親,其孫子直接代魏自立。無論做人做事,司馬懿變化多端,以忠心為曹魏的名義獲得曹魏的權柄。司馬懿是個不世出的人物,就跟曹操那般。司馬氏開創的西晉王朝,但之後的皇帝也是沒有一位超過司馬懿。
  • 曹操生前十分提防司馬懿,但他的兒子曹丕為何卻執意重用司馬懿?
    曹操時期,曹操親信重臣非常多,嫡系將領大臣也很多,司馬懿根本排不上號,不重用也屬於正常,曹操之所以任用司馬懿,是因為司馬氏家族在中原影響力很大,漢末那個時代,士族力量不可忽視,誰得到士族的支持,誰就能掌控最高的權威,這也為什麼後來曹丕要實施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原因。
  • 魏明帝曹叡登基時才20來歲,根基不穩,司馬懿為何不敢趁機篡位
    曹丕一來才幹過人,對駕馭司馬懿這樣的老奸巨猾之輩得心應手,二來他能順利登基,司馬懿也出力不少,三來魏國之國事方殷,司馬懿這樣的能臣也確實有用武之地,因此對曹操的話置若罔聞。曹丕臨死之時,把帝位傳給兒子曹叡,還把司馬懿確定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曹叡登基之初,還是個20來歲的毛頭小夥,根基不穩,而此時的司馬懿位高權重大權在握,在朝中人脈廣泛根基深厚,堪稱是篡位的天賜良機。
  • 三馬食槽:曹操猜到司馬懿不可靠,什麼沒有留下後手制約?
    於是曹操對于姓氏、名字中帶個「馬」字的人都非常警惕,什麼馬騰、馬超都被曹操殺的殺,滅的滅,唯獨剩下個曹丕身邊的親信司馬懿。但是這個時候司馬懿只是個中級官員,而且沒有啥差錯,曹丕還非常維護,於是曹操雖然非常懷疑司馬懿的可靠性,還對曹丕留下來了「司馬懿非人臣也」的提醒,但司馬懿還是好好的活了下來。「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司馬炎雖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但這得益於他的爺爺司馬懿,司馬懿奠定了司馬一族的地位和勢力,司馬懿是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卓有功勳,司馬懿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最初只是因為博學多聞而被曹操賞識,強行闢其為文學掾,但很快他就看清了天下局勢,曹魏政權會成為三國的最後贏家,所以他一直在為曹操效勞,接著為其子孫效勞,將自己熬成了輔佐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在朝中的聲望自然無人能及。
  • 曹操派刺客刺殺司馬懿,司馬懿寧死不動,48年後發現仲達真高明
    司馬懿在魏武帝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司馬懿一直同曹操鬥智鬥勇,才換得了苟且偷生的機會。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愛才的雄主,他珍惜人才,麾下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司馬懿拜見曹操曹操在同司馬懿的接觸中,發現了司馬懿並不甘心於人下,發現他有「虎視狼顧之相」,開始對他有了芥蒂。曹操雖然用司馬懿,但是並不信任司馬懿。
  • 高平陵之變前,曹爽為何能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麼?
    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從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對此,曹爽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放棄抵抗,而請皇帝罷免自己,並向司馬懿認罪投降。對此,桓範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也即在桓範看來,曹爽握有天子和兵權,根本不用向司馬懿投降。因此,曹爽放棄抵抗的決定,足以證明他有多麼的草包,也即曹爽徒有其表、外強中乾。
  • 司馬懿大權旁落後,是怎麼讓三千死士,依然對他死心塌地的?
    事實上,據《晉書》記載,陰養三千死士之人,並非是司馬懿,而是司馬師!而且司馬師這個人,在當時的魏國可是與夏侯玄、何晏等人齊名的,他沉著穩重,素有雄才大略,司馬懿之所以在如此高齡,還放不下對權力的追逐,很可能是為了司馬師!而司馬師也是整件事情後面的推動者!
  • 曹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其實,歷史上曹叡是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司馬懿在他面前大氣都不敢喘,就連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都特地引用了魏國重臣劉曄的一句話來介紹曹叡:「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但曹叡的登基之路卻經歷了不少艱難險阻。曹叡是文昭皇后甄姬的孩子,小時候就相貌俊美、聰慧異常、博學多才、過目不忘,深得曹操喜愛。曹操經常帶他到宴會上,讓他與家臣坐在一起。
  • 魏明帝曹叡,到底是怎樣一位皇帝?
    曹叡有很強的掌控欲,他自信於自己的決斷,加上本性猜疑,所以他事必躬親。同時,他建成洛陽宗廟,特派朝廷禮官持節到鄴城(今河北臨漳、河南安丘一帶)奉迎先帝神位,填補了魏文帝的疏漏;他還大修宮室,尤其是在諸葛亮病逝後。大興宮室,其實是帝王心術過去,史學家將曹叡大修宮室作為他驕奢淫逸、勞民傷財的體現,這個判斷在《晉書》裡就有了。
  • 掀開司馬懿的小肚兜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還是最喜歡魏宗萬扮演的司馬懿(中)原標題:誰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 三國時期,哪些人能鎮住司馬懿?只有這五人!
    魏明帝曹叡臨終之際,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東漢朝廷已經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宦官之後,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病,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不過,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強行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後非常畏懼,只得就職。
  • 曹叡-曹芳:司馬家族是如何崛起的
    但他聽信了兩位近臣,劉放、孫資的進言,將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均逐出了輔政隊伍,只留下曹爽和司馬懿。曹爽是曹真之子,與曹叡關係很好,但他就是個純粹的公子哥們,沒有經過戰場上血與火的磨練,也沒有展現出政治上的才華。僅憑著宗室高貴的身份和地位,想與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相制衡,實在是太嫩了點。
  • 司馬懿為何等到70歲高齡才奪權,他到底在等待什麼?
    公元226年,39歲的曹丕英年早逝,他的兒子曹叡登基。曹叡雖然年紀不大,卻才華橫溢,大謀士劉曄曾評價他是「秦始皇、漢武帝的胚子」。而在曹叡時代,司馬懿終於得以執掌兵權,獨立領兵。就在曹叡登基的當年,司馬懿首次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華。他被派往江東前線抵禦東吳,並擊敗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斬首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