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軍,是貴州水投水務集團習水有限公司派駐習水縣醒民鎮紅崗村的第一書記。
2017年9月,我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來到紅崗村。紅崗村依山而立、地勢陡峭,是省級二類貧困村,人口近4000人,也是一個「苗漢」雜居村。到村後我立即在全村開展「地毯式」大走訪,收集民情民意。當我走訪到紅崗村三組時,看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挑著水桶在陡峭的石梯路上艱難走著,便主動上前交流,「我們挑水的地方老遠了,腳又患有關節炎,每次挑水只能挑半桶,每天都要花一上午的時間來挑水,下午才能出去做農活。」毛利英老人說。通過走訪我了解到整個紅崗村沒有修建完整科學的水利工程,旱季基本上無水可用,飲水極不安全,基本上是靠著山溝裡的「望天水」過日子,飲水難成為全村脫貧攻堅的「痛點」。我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讓全紅崗村的群眾喝上安全的自來水。我立即將情況向公司匯報,公司領導高度重視,第二天就來實地查看,為紅崗村積極協調了125萬的水利項目。為了讓群眾早日喝上自來水,我們挑燈夜戰,沒有工人,自己就是工人,沒有資金,就自己先墊資。僅短短2個月的時間就修建和修復集中供水水窖10口,小水窖12口,總容量近6000立方米,新鋪設管網84千米,修復供水管道近20千米,為全村841戶3861人接通了自來水,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從此徹底解決了全村的飲水難題。
苗族同胞為李軍送來的錦旗
紅崗村十二組在全村最偏遠、海拔最高的地方,住著7戶苗族同胞,全是貧困戶。他們居住在土牆房內,公路沒有通,下雨天出門就是兩腿泥。為了改善苗族同胞艱苦的生活條件,我多次步行到家中動員他們整體移民到安置點,通過苦口婆心地做工作,4戶苗族同胞最後同意搬遷到醒民集鎮上的安置點。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安置點附近協調土地為搬遷群眾準備「菜園子」,並為搬遷同胞積極提供戶均1.5人的就業崗位。在脫貧的路上,不能讓每一戶掉隊,3戶不願搬出的苗族同胞,為了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我積極協調項目資金,幫助苗族同胞修建了兩公裡的小康路,同時也落實危房改造政策幫助修建了安全住房。
李軍為村民修路
2019年底,紅崗村全村201戶879人已全面脫貧,經過一年的監測無一戶返貧。如今,紅崗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苗族同胞們都住上了安全的住房,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他們正歡天喜地地邁上了致富的小康路。
【人物小傳】
李軍,貴州水投水務集團習水有限公司幹部,中共黨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穎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