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故事 |《神奇傳說—春節由來》萬年用漏壺測時間定春節

2021-02-17 米得說故事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它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它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關於春節來歷,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米今天就講給大家聽...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

 

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用來測定一天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用來計算時間。

 

天長日久,萬年發現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有不測風雲而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國君講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聽後大悅,感到很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並創建曆法,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就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石壁上刻著一首詩,詩道: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萬年指著天象,對皇上說:「現在正是12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這便是春節的來歷。那麼,我國的春節到底源自何時呢?

 

據說,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期就有過春節風俗。

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日的時間和農業勞作息息有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形象。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春節的時間也不一樣。夏朝以農曆一月為一年之首,商朝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周朝以農曆十一月為歲首,秦朝以農曆十月為歲首。春節作為歲首大節,最早確立於漢朝。那是公元前104年,即漢太初元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2000多年,我國沿襲了這一曆法體制。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官有朝賀,私有祭享」。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與社會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晷儀  也稱日晷,指的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我國古代,正是有了晷儀的存在,才由此劃定了四季和12個月,並有了春節的出現。

漏壺  也叫漏刻,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器。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一般由銅製成,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在古代,人們就是使用漏壺和日晷來計算時間的。

堯舜時期  是我國上古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我國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據《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稱,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3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據說,在這3位首領統治華夏大地時,我國古人便開始過春節了。

甲骨文  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我國商朝後期王室用於佔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在這些文字中,就已經出現了「年」的字樣。

漢武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劉徹,西漢的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16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開拓了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在他統治期間,他將原來曆法中以農曆十月為首月改成了以正月為首月,也就是農曆新年的開始。

立春  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我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立春」只能說春天來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

我國傳統曆法:農曆。 農曆是我國目前仍在與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農曆,又叫夏曆,即農業上使用的曆書,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據說,當年青年人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新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在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

小朋友,你知道春節的由來了嗎?你知道立春是幾月幾號嗎?想一想,問問爸爸媽媽,來留言板跟一米姐姐說說吧!

相關焦點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起源傳說 春節習俗與春聯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 春節快樂!雞年大吉!
    春節可以說是中國甚至世界最為盛大的節日之一,中國人的春節已經有超過4000年的歷史了,今天叔要給大家講講春節的起源和傳說,內容主體源自網絡,並壁咚強行改編。1.春節的起源    古時候,有一個青年名叫「萬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沒有標準的曆法和節令,生活沒有規律可循,一日,他上山砍柴,休息時坐於樹下,突然發現樹影會隨時間移動,於是他據此設計出了一個利用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我們國家的先賢之聰慧,不需要非得坐在樹下太陽掉下來砸腦袋上才能發明出日晷。
  • 冒建國:除舊布新話春節
    寒冬臘月,天寒地凍,正是農閒季節,人們有較多的時間開展各種活動,因而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比起其他節日來就更為豐富多彩,具有特別濃鬱的節日色彩。每當節日來臨,廣大城鄉,賣年畫對聯的,賣吊錢和窗花的,賣彩燈和鞭炮的……年貨攤一個挨著一個,喜氣洋洋,紅紅綠綠,充滿著節日的氣氛。到了臘月三十日,時針指向午夜12點(子時)的時候,廣大城鄉便響起了「噼噼啪啪」的爆竹聲。
  • 春節的由來.
    今年的2月12日,是農曆新年的開始,中國人及亞洲一些國家將這一天稱為「春節」。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節日,傳統的農曆新年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而現行的春節只有100多年歷史。農曆新年歷史悠久,在古代稱為歲首、元旦、元日、新正、新春等。傳說,它興起於虞舜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或「臘祭」。但把正月初一作為新年的開始,正式形成在漢代。
  • 春節馬上要來嘍!一起了解關於春節的故事吧
    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讓我們了解一下春節的起源和傳說故事。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春節的文字記載數不勝數,有關春節的傳說也非常的傳神和多樣化。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上長著角,非常兇猛恐怖。「年」長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 傳統節日--春節
    人們也會將農曆叫做「陰曆」、「夏曆」在中國節日是非常多的。據統計,中國各民族從古到今的節日大約有1000多個,如果只算漢族的節日,那也有好幾百個,這些節日融入了豐富的中國文化,也具有多種社會現實功能,一是辭舊迎新,例如春節,二是懷念先祖,例如清明節,三是擴大社會交往,例如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節。目前中國法律規定放假的傳統節日一共有4個,他們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春節」的由來跟起源時間
    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日,同時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著舊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有的地方也把春節稱之為「團圓節」。在這一天裡,一家幾代人平日天南海北各居一方,一般都要藉此機會團聚在一起。,將陽曆元月1日定為元旦,定為新年從農曆正月到正月裡一般來說,立春前後,農曆正月裡是「正月」順便說一下,「春節」的出現時間並不比「元旦」晚西漢時代把立春的日子稱為「春節」,南北朝時代把整個春天稱為「春節」春節(元旦)的起源時間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春節(元旦),它起源於何時?
  • 春節的來歷與傳說
    點擊上面「藍字」     關注「c2000_cn」春節的來歷與傳說
  • 春節傳說故事(一)|春聯的由來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 春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文化支柱。明天就是春節了,我們來聊一聊春節的起源、春節的傳說和春節的習俗。這就是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因此中華民族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就是農曆的歲首,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過「年」不是從除夕(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開始,而是在「臘祭」,即後來的「臘八節」開始。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小年節(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開始,一般到元宵節(正月十五上元節)結束,也有到燕九節(正月十九)結束的。
  • 春節的來歷30字50字簡短介紹 春節的由來起源100字150字簡寫
    春節快要到了,春節的來歷是怎樣的?你對春節的來歷了解多少?春節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春節來歷的簡短介紹。春節的來歷30字簡短介紹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時,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中國人的春節,由來
    它是中國最宏偉,最活躍,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民獨有的節日。它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體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通常是指除夕和農曆正月初一、但是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陰曆十二月初八或陰曆十二三十四或二十四日的火爐到陰曆十五日的節日。農曆初一、慶祝這一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相對固定的習俗,其中許多至今仍傳承至今。
  • 「新春故事匯」春節民俗故事之一:熬年守歲的傳說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結、興旺。關於春節有很多的傳說故事,大年三十至初六,《新株洲》陸續推出《新春故事匯》特別欄目,讓大家了解更多關於春節的文化典故,看看每個習俗背後都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 古代有春節嗎?春節還有這些國家也在過,它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春節大家每年過,在這個獨特節日裡不管你是在海外華僑還是生活在世界任意一個角落,只要你身上還流躺著炎黃血脈。在這個獨特的日子裡你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家,父母和祖國,它好像再也不僅僅只是一個節日,好像成為了我們情感能得以釋放、心靈能得到慰籍的地方。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
  • 這個重要傳統節日,關乎「年」的由來,歷經波折才被正式確定
    春節是中國一整年裡最重要的節日,過春節也稱為過年,是一件具有儀式感和幸福感的事情。這麼重要的節日,仍然有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它的歷史由來,甚至不知道具體的時間。那麼春節是什麼時候開始被確定下來的呢?作為一個中國人,對這個傳統節日沒什麼了解是說不過去的。
  • 2021牛年春節手抄報+古詩+年俗素材+祝福詞
    這裡是一份春節期間精心整理的手抄報作業攻略!年俗百科、關於年的傳說、春節習俗之最、春節祝福語……你想要的全都有!文末還附有既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模板喲!趕快收藏起來,和孩子一起做一張精美的手抄報吧~春節傳說驅逐年獸說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