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經濟危機過後,政客和經濟學家們討論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是家常便飯,那麼這一名詞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說它就是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十九世紀末曾建立起以黃金為國際本位貨幣的金本位制度,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一制度已然崩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人努力嘗試復興這一制度,可後來這被證明只是一場災難性的失敗。
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到了三十年代,美國財政部的國際主義者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問題,用哈裡·迪克特·懷特的話來說,是時候建立「新世界的新政」了。哈裡·迪克特·懷特又是誰?當時,他只是一個毫無名氣的財政部職員而已。沒人能想到,有朝一日懷特會成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締造者,他奠定了美元霸權,可以說是「戰後資本主義之父」。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
懷特跟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合作,著手為戰後全球和平奠定經濟基礎。在懷特設計的經濟體系中:政府擁有超過市場的權力,貿易服務於政治合作。黃金和美元不再短缺,從短缺恐慌中謀利的投機者將敗給跨境資本流動。
懷特(左)和凱恩斯
利率由政府專家制定,匯率則由新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平衡,杜絕某一方靠競爭優勢操縱匯率的風險。最重要的是,獨裁者再也不能利用貿易壁壘和貨幣流動來侵略別國經濟,挑起戰爭。
懷特從未擔任過極其重要的官方職務,他傲慢,一點也不懂得圓滑處世,就連合作夥伴凱恩斯都抱怨他。這樣的人,自然也知道自己不討領導喜歡,地位遲早會變得岌岌可危。懷特明白自己必須為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設計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否則華盛頓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在這樣的壓力下,懷特常常在談判前病倒,或是在會議上情緒失控,但是這樣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1944年7月,來自四十四個國家的代表們在新罕布夏州齊聚一堂,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懷特這個小人物也憑藉自己的堅韌和智慧,奠定了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經濟秩序,這對美國的經濟和外交政策產生了廣泛影響,他也因此受到了國內外同僚的尊敬。
會議現場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這也只是一個小人物的勵志故事。哈裡·懷特遠沒有那麼簡單,他雄心勃勃,連他最親密的同事都不知道,懷特想要將美國的外交政策進行更為激進的重新排序,其核心內容是:與蘇聯結成緊密的永久聯盟。
為什麼做間諜?
事實上,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開始,懷特就已經成為了一名蘇聯間諜。他為蘇聯政府提供與羅斯福政府談判的情報和建議,這些情報對蘇聯情報機構來說,懷特的作用要比國務卿助理阿爾傑·希斯(冷戰初期最著名的蘇聯間諜,沒有之一)還重要。
現在,懷特的間諜身份已經公諸於世已久,但歷史學家們對他的動機一直眾說紛紜。一個為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為什麼會做蘇聯間諜呢?直到人們在普林斯頓大學檔案室裡,發現了一篇寫在黃色便籤紙上的手寫文章,這個秘密才有了答案。
便籤紙上的答案
在這篇筆記中,懷特描繪了一個理想的戰後世界,在那個世界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佔據著主導地位。原來懷特認為,無論在何種模式下,政治經濟的演變趨勢都是政府加強對工業的控制,加強對競爭和自由企業的限制,蘇聯模式恰恰符合他的設想。
懷特不相信西方對蘇聯的妖魔化宣傳,反而敦促美國和蘇聯結成緊密聯盟。但他也清楚這會面臨重重阻礙,他在文中哀嘆:「美國強大的教會勢力將對結盟蘇聯感到反感,有的勢力會打著愛國主義的幌子跳出來加以阻撓,有的則會擔心與社會主義國家結盟只能強化社會主義。」
懷特不僅相信蘇聯是美國至關重要的盟友,甚至他還表現出了對蘇聯經濟體系的強烈欽佩之情,並堅信蘇聯大膽的社會主義實驗會取得成功,俄羅斯就是第一個例子。他可是美國政府裡最重要的經濟戰略家,戰後資本主義金融架構的首席設計師,竟然是敵國的粉絲?
懷特並非唯一的特立獨行者,親蘇並不違背那一代人的思想潮流。那一代人的思想成熟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經歷了政治動蕩、大蕭條、國際貿易與貨幣體系的崩潰,整個世界似乎都要天翻地覆,在有識之士眼中,激進的變革不可避免,時代在號召他們行動起來。
伊莉莎白·本特利
二戰期間,也曾有大量美國官員向蘇聯提供秘密援助,他們卻不認為自己對美國不忠。一位坦白承認自己身份的間諜伊莉莎白·本特利曾說過:「我們是一群誤入歧途的理想主義者。我們只是在做自認為正確的事,戰爭中蘇聯首當其衝,應該得到一切援助,政府卻把援助給了英國,那幫助蘇聯得到援助就是我們的責任。」毫無疑問,懷特也是這些理想主義者之一。
間諜懷特大展身手
年輕時,懷特是羅伯特·拉·福萊特的支持者,而後者是1924年美國總統的候選者之一,福萊特呼籲政府對美國經濟進行強有力幹預,可見年輕時懷特就已經堅定了想法。懷特對蘇聯的經濟計劃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在1933年成為威斯康辛州勞倫斯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後,就決定親自前往蘇聯進行研究。
可惜的是,這場圓夢之旅沒能成行,因為美國財政部邀請他參與一項貨幣改革研究。到華盛頓之後不久,懷特就接觸到了蘇聯地下組織,並被這種危險的雙重生活所吸引。
錢伯斯
惠特克·錢伯斯是美國政府線人和蘇聯情報機構之間的信使,他也是懷特的合作者。懷特將財政部機密文件帶給錢伯斯,錢伯斯拍下後再由懷特放回原處,每一到兩周懷特還會寫一份備忘錄給錢伯斯,總結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
其實懷特也是個可憐人,他並未加入地下組織,也不接受莫斯科的命令,他是為自己工作。財政部的職位配不上他的才能,他渴望認可,渴望影響力,來實現自己胸中抱負。
除了秘密地提供情報,明面上懷特也敢給蘇聯人好處。1944年初,美國財政部計劃在被盟軍佔領的德國地區發行貨幣,英國人當然同意貨幣在美國印刷貨幣,但是蘇聯不同意,他也要求擁有印刷貨幣的權力。這個要求反饋到美國人那裡,鑄印局局長阿爾文·霍爾表示了強烈反對,但財政部長摩根索把這件事交給了懷特負責。
懷特這位理想主義者本就認為美國沒有給蘇聯應得的援助,所以對於他來說,是時候回報蘇聯在戰爭中所付出的努力了,蘇聯應該得到與其他盟國同樣程度的信任。這件事的後果可想而知。
在1944年9月至1945年7月間,美國發行了105億盟軍馬克,而蘇聯發行了超過780億,這些現金絕大部分被美國贖回,匯率又是由誰制定的呢?還是懷特。這一波操作,蘇聯從美國國庫中搜颳了3億至5億美元(按今天的美元計算約為40至65億美元)。
懷特想對蘇聯的努力表示感謝,可這個感謝似乎太慷慨了。懷特還建議向蘇聯提供100億美元的低息重建貸款,這個額度是給英國的三倍。儘管這個提議沒能實現,但從中也能看出懷特的偏心有多明顯。
戲劇化的落幕
1946年1月23日,杜魯門總統提名懷特為IMF首任美國執行董事,還打算不久之後推懷特當總裁。他不知道此時懷特已經被FBI監視了兩個月,FBI懷疑他是蘇聯間諜,兩周後FBI局長胡佛向總統提交了一份報告,坐實了懷特的間諜身份。但參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卻不知道這件事,所以他們於2月5日批准了懷特出任美國董事的提名,這與FBI的報告恰巧只有一天之差。
這個巧合可太尷尬了。怎麼辦呢?公開懷特是間諜無疑會引起軒然大波,還會危及新誕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務卿詹姆斯·伯恩斯建議撤掉提名,財政部長弗雷德裡克·文森也希望把懷特逐出美國政府。懷特要倒黴了?並非如此。
總統本人並不完全相信FBI的局長胡佛,當然他也明白自己可能握著一樁巨大的醜聞。最終杜魯門決定繼續讓懷特當董事,因為換掉懷特,白宮將不得不向全世界解釋為什麼整個體系的首席設計師被忽略掉了。
懷特的名言
也許是對FBI的調查有所察覺,一年後懷特主動從IMF辭職。又過了一年,1948年,懷特曾經的「信使」錢伯斯公開指控懷特為蘇聯間諜,這無異於平地驚雷。
懷特擺出一副君子坦蕩蕩的姿態,他選擇站到聚光燈下,面對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宣誓,還發表公開聲明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忠誠的美國人,其演講之真摯博得了聽眾的陣陣掌聲,調查委員會反而成了譁眾取寵的小人。
在這場影帝級的表演下,懷特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他決定坐火車去自己的避暑別墅。然而在途中,他突然胸痛起來,當地醫生診斷為心臟病發作,結果第三天晚上懷特就死了。這簡直戲劇到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各種陰謀論立刻開始流傳,調查委員會被媒體罵得體無完膚,直到50年後,懷特的間諜身份才蓋棺定論。
研究懷特的著作
懷特作為官員,其才能無可否認,他的「信使」錢伯斯稱他為完美的官僚。可是,他又是一個矛盾的理想主義者,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自己艱難地調和自己矛盾的信念——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信念和對蘇聯經濟模式的堅信。儘管世界沒能如懷特所願那樣發展,但懷特盡己所能仍然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