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中正之道

2021-02-14 中道思想ZJY

伊斯蘭教中正之道(注)

張金勇

以一心為主虔誠信仰;

以虔誠敬畏統一思想;

以遵經守訓凝聚力量;

以勤奮學習提高素質;

以仁慈博愛樹立形象;

以虛懷若谷成就威望;

以團結包容營造環境;

以弟兄真情協調關係;

以好心好話成就好事;

以敬畏律己完善人格;

以代治情懷完成使命;

以愛國愛教發揮作用。

註:伊斯蘭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伊斯蘭帶給人類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主張不同文明之間應當開展平等的對話交流。它要求每一位穆斯林堅定認主獨一的信仰、恪守中道、不偏不激,以中為正,不走極端,反對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認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和平相處、友好交往是人類共同發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礎。

伊斯蘭中道思想由來已久,它首先源於《古蘭經》和聖訓,真主啟示:「我確已依定量而創造萬物。」「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不能看出一點參差。」可以看出,真主在創造宇宙萬物時,實現了萬物的平衡,使它們按照特定的比例,井然有序、各循其道。《古蘭經》作為伊斯蘭的基石,蘊含了大量中道思想的內容,在很多方面都指出了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種種現象之間存在中道與平衡,要求穆斯林將中道思想體現在生活、思想和行為中。真主啟示:「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伊斯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就是一個中正民族的中正道路,它的一切主張是符合人類天性的,是經得起科學驗證和理性推敲的不偏不倚的中道。

《古蘭經》所倡導的中道精神,對人類的繁榮和進步,永遠具有著指導意義,是永恆的真理。真主啟示:「有經的人啊!你們不要在你們的宗教上誇張過度。」「因為他們背叛、過分。他們也不互相約束他們所犯的罪過,他們所做過的行為實在是罪惡。」「安拉不喜過分的人。」以上這些經訓強調每一個穆斯林都要虔誠信仰、不偏不倚、恪守中道,不斷增強團結意識、寬容意識、公正意識。

聖訓是每個穆斯林的行為準則。先知穆聖說:「真的,我比你們更敬畏安拉,但我齋戒也開齋,禮拜也睡覺,我也結婚。違背我的道路者,不屬於我的民族」,這段聖訓要求我們穆斯林要在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遵從中正道路。先知穆聖說:「最優美的事是中正之事」,「你們應該走中間路線,後繼者追上,超前者退回」,「不要貪婪現世,安拉就喜愛你,不要貪婪別人的財務,民眾就喜愛你」,「你們不要對宗教過激,你們之前的人確因對宗教過激而毀滅了,」這些聖訓證明了伊斯蘭是寬容、和平的宗教,每一位穆斯林都要做到對任何事物,都主張平和、均衡的中道原則,不過分、不偏激、不走極端。

堅持中道思想,是穆斯林世界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的條件。為了解決當代人面臨的具體問題,迎接各種各樣的挑戰,正確的理解安拉造人的意圖,完成安拉賦予的使命,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古蘭經》、聖訓倡導的中道思想,開拓視野、堅定信仰、調整思維,充分了解中道思想對伊斯蘭發展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堅守中正之道抵禦極端思想
    這些暴力恐怖分子殘殺的對象不分民族和宗教,不分男女和長幼,也不分中國人和外國人,兇殘至極,令人髮指!他們的罪惡行徑,激起全國各族人民的強烈憤慨,也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讓我們深感不安的是,這些暴力恐怖活動往往是暴力恐怖勢力打著伊斯蘭教的旗號,篡改歪曲伊斯蘭教教義進行的,不僅破壞了各族人民的安寧生活,也褻瀆了伊斯蘭教。
  • 中外伊斯蘭教知名人士共話中道思想抵制極端主義
    中新社烏魯木齊7月21日電 (記者 孫亭文)俄羅斯穆夫提委員會主席謝赫·拉威爾蓋努特金在此間表示,穆斯林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保留真正穆斯林的忠實性與專一性,始終不渝地堅持中正的原則,就會避免出現極端現象。
  • 秋分,中正之道
    春分的氣候特點是「中庸」,自然萬物放下己見,隨同氣候一齊生長;秋分的氣候特點是「中正」,堅持原則,隨同氣候各歸其根。  在「思辨讀四書五經」二十四節氣系列文章中,春分我寫的是「中庸之道」,而秋分我是寫「中正之道」。兩者之間只差一個字,但意義完全不同。「中庸」意義側重點在「和」,有撮合、糅合、平和等含義,應用在人際交往中就是調和矛盾,求大同而存小異,目的是使人際關係更和諧。
  • 漢語系中國伊斯蘭教義學的概念與特徵
    漢文譯著活動從大量阿拉伯、波斯文伊斯蘭典籍中擇取精華,借用儒、釋、道的概念與用語,「以中土之漢文,展天方之奧義」,大大促進了中國伊斯蘭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在中國伊斯蘭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中國穆斯林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漢文譯著活動的成果,即富有中國特色的漢文伊斯蘭教典籍的出現,體現了漢語系中國伊斯蘭教義學的形成和發展。
  • 交流 | 做堅守中正的穆斯林
    中正的本意是在兩個對立的事物之間實現均衡、中和,不至於一方面獨具影響而排斥另一方面或者去侵犯另一方面的權利。真主說:「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2:143)穆聖曾說:「所有的事情以中道為佳。」因此,中正是伊斯蘭最基本的倫理規範之一。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講述伊斯蘭的中正思想。一、中正意味著公正。真主說:「真主命令你們把一切事物交給應受之人,如果你們替人判決之時要秉公裁決。」
  • 穆斯林服飾闡釋伊斯蘭教倫理
    伊斯蘭教認為表現傲慢和權貴是有罪過的,裝做窮酸或卑賤也不是穆斯林應有的心態。《古蘭經》說:「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2:143)只有中正和諧才是伊斯蘭教的基本精神,這就要求穆斯林的衣著服飾普通但不失其氣質。第三,伊斯蘭教嚴禁穆斯林男女異性相互模仿,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
  • 「唯才是舉」到「九品中正」,從魏晉之際的選官之道看統治變化
    含義是不論品德的高低,只論才幹,才能卓越之輩,就可以進入朝廷做官。「唯才是舉」強調優先以才為選拔原則。魏文帝曹丕始創「九品官人法」後逐步完善形成「九品中正制」,慢慢地高門大族就掌控了入仕之道,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政治格局。
  • 天秤座超能力:中正之道 最強禮儀 和平使者
    天秤座首席超能力:中正之道中道,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中國古代哲學體系。咦?說天秤座,為什麼說到國學去了~大家想想,我們大天朝不就是天秤座嘛,這裡面深深的透露著天秤哲學。喜歡含蓄委婉的表達,崇尚禮多人不怪,熱愛和平,以及上面提到的中正之道,為人不要太過熱情,也不要太過冷淡,要掌握分寸感,尊重和禮貌這種分寸就是中庸。
  • 走中正之道
    劉祁《歸潛志》中說的:「不循中道,縱得升遷何榮也?」意為不走中正之道,即使獲得升遷,有什麼光榮的?在綠城的11年,我清楚地知道,一路走來,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堅定。  挫折是一種歷練,「不二過」就是進步  1998年剛進入綠城,在幹了一年多的土建管理員之後,2000年,我擔任紫桂公寓的工程主管,期間經歷了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
  • 易經: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一個人的格局大小,由他的心決定。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有的人,心像大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的人,心像綠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都看不開,過不去。這就是人和人的格局不同。大格局的人,心懷天下,天道為公,四海是友。《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宗,吝。」
  • 民國時期以蔣介石之名命名的中正大學結局如何?
    在民國時期,曾有一所在當時名聲很大、實力也不容小覷的學校,這所學校就是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建校於1940年,有人說它的校名取自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但也有人說這所學校的名字完全就是為了拍馬屁,並解釋道在該學校的奠基石上就寫著「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即蔣中正」一段話。
  • 九品中正制
    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納陳群的意見。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        【設置方法】  以魏晉之制為例,其主要內容為:   先在各郡設置中正,稍後又在各州設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任中央官員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
  • 魏晉南北朝之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也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終被廢除,這期間該制度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上計制」,年終考績制度,是地方官府定期向中央呈報施政情況,作為官吏考課依據的制度。始於戰國,計指「計書」,即統計的簿冊。統計的範圍包括倉庫存糧數,墾田和賦稅數,戶口數以及治安情況。魏晉南北朝時期,依然沿用這種制度。
  • 西鄉縣的回民清真寺與伊斯蘭教拱北
    華哲導師對其靜修之功大加讚賞,並欣然撫其背曰:「我已奉主命,將伊斯蘭教尕德忍耶大道根植於東土,於願遂矣。你的功修全美了,達到了聖品,從今後有你無我了。你要肩負起承前啟後,脈脈遞傳,以彰明斯道之重任,我將遠遊,完成未盡之使命。」遂將「天人之奧,性命之微,理道之旨,修靜之功」盡傳於靜一,讓他在中國傳播和發揚伊斯蘭教尕德忍耶教理。祁靜一的修持理論和功修實踐是「盡性復命」、「修真養性」。
  • 中國是在1956年才將伊斯蘭教稱為伊斯蘭教的,此前普遍稱之為回教
    提示:現在,我們一直說伊斯蘭教的「中國化」,其實從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就一直被中國化著,從名稱上就能看得出來,即在中國古代伊斯蘭教並不被中國人稱為伊斯蘭教,而是叫做大食教、回教、清真教等。事實也是,伊斯蘭教自傳入中國1000多年來,就不斷融合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適應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形成了「以儒釋回」(回即伊斯蘭教)、回儒兩教「道本同源、初無二理」為核心的中國伊斯蘭教。
  • 論伊斯蘭教與天主教之區別
    【原文】客曰:如子所言,教內之人未讀儒書,而能知上帝之義,不食戕性之物,而能明德者是矣。何也?子教之人幼而祖父,長而師友,薰陶漸染,終日聞之,見異不遷,抑或自然之理。今子言主宰,天地萬有惟其所生,毋亦近於天主教之謂乎?
  • 書壇精英 | 中庸之道 中正之脈 中和之美——崔勝輝書法審美思想蠡見
    藝者,道之形也。蓋道乃學識、審美、修養等字外之功也,技乃器形也。《易·繫辭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無外乎斯理耳。崔勝輝書法卓犖之處,可謂碑帖兼融、藝道並進,才出於學、器出於養也。  雍正帝曾說:「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若以書家論之,魯公是儒,羲之是道,弘一是佛。緬思風流,不可企矣。
  • 伊斯蘭教與回族
    這就要從伊斯蘭教開始說起。Part 1:伊斯蘭教簡介及起源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伊斯蘭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
  • 西晉是什麼樣的社會:九品中正——《殺戮書 .八王之亂》系列之七
    抱團取暖,成為處世之道。這種風氣發展到東漢末年,已成公害。徐幹在《中論.譴交篇》中描繪世道人情:「桓靈之世,其甚者也,自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王事不恤,賓客為務,冠蓋填門,儒服塞道,飢不暇餐,倦不獲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晝,下及小司,列城墨綬,莫不相商以得人。
  • 太極拳之立身中正 對拉成勁
    太極大家顧留馨也在他的相關著述中講「上下一條線」,「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其實歸納起來,對太極拳形體身法的總要求就是: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支撐八面。而關鍵之關鍵就是:立身中正,且貫穿太極拳之始終。 但是打拳運動必然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斷變化、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