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2021-01-08 易說蓮花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是人之常情。而古今中外,只有突破凡人的常情,到達不凡的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

《易經》同人卦,揭示其中的規律。

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一個人的格局大小,由他的心決定。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有的人,心像大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的人,心像綠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都看不開,過不去。這就是人和人的格局不同。

大格局的人,心懷天下,天道為公,四海是友。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宗,吝。」

一個人,如果心裡只有自己的宗族,自己的家人、朋友,那麼對其他人,就會冷漠、不友善,缺乏包容心。這樣做,會有吝。

真正大度的人,能包容異己,行中正之道,為天下人。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社會是一張大關係網,人和人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沒有絕對的陌生人。

陌生人和朋友之間,只差一個偶然事件和機緣。

比如說,你丟了一個錢包,有一個人撿到,歸還給你,那個人,可能就會成為你的朋友。這就是機緣。

或者,你做一單生意,另一個人有需求,那麼,你們就可能由此相識。中國人常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就是這個道理。

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你在路上,不小心弄髒手,忘記帶紙巾,有人遞給你一張紙巾救急,你都會感激對方。

所以,為人處世,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分得太清楚,人和人之間,以善為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擴大自己的格局,帶這種氣場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有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多機遇,多助力,多順利,多成事。

吸收不同的觀點,融合成自己的見識,你就是一個集大成的人。

人到成年,基本形成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穩定的價值觀,這構成一個人的見識。

個人的見識,總是有不足的。

別人和自己的意見相同,只能說明彼此的價值觀類似,僅此而已。

一個人,如果想要開發自己的盲區,激活自己的潛能,那麼就要把不同的意見,引進來。不要條件反射地排除異己。

凡事不順自己的心,不順自己的意時,想一想,為什麼別人的看法不一樣?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對方的腦迴路是什麼?

當你能跳出本能的反應,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慢慢地,就會發現,和你不一樣的意見,不一定就是錯的,其實人家也有一定的道理。

當有一天,你能吸收異己的意見,融合成自己的見識,那麼,你就是一個集大成的人。

這個過程,開始很艱難,衝突是難免的。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但是,只要能堅持,凡事能放下我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尤其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慢慢地,衝突就會化解,皆大歡喜。

用常人的心態,常規的方法,只能成就平常的事。

成大事的人,一定會經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磨礪過程,只有打開自己的視野,激活自己的潛能,才能看見別人視而不見的機遇,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成就非凡人生。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小男孩名字選集:10個易經才思敏捷的男寶寶名,不染纖塵
    敬直出自《易經》: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作風是以謹慎的態度使內心正直,又用義理之道使外部行動方正,所以這道出了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7.——《詩·小雅·十日之交》意味著寶貝在人生道路上能樹立天生麗質的優秀品質,做一個光輝燦爛的人。9. 易安易:日月為易,象陰陽也。
  • 伊斯蘭教中正之道
    伊斯蘭教中正之道(注)張金勇以一心為主虔誠信仰;以虔誠敬畏統一思想;以遵經守訓凝聚力量
  • 《易經》中孚卦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誠信之道
    說到誠信之道,便不能不提《易經》中的那個風澤中孚卦,因為在其智慧之中,闡述的就是心懷誠信的誠信之道,如果能夠深入學習其智慧的話,或許我們對誠信之道的認知又會上一個新的臺階。網圖風澤中孚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一卦,卦象為下兌上巽的異卦相疊而成,兌為澤為悅,巽為風為入,為風吹動澤水之象,澤上有風,風起雲湧,風之應時,春夏秋冬而不愆其候,乃是風之信
  • 《易經》中有古人對男女婚嫁之道的獨特認知,你知道嗎?
    據專家們研究認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有諸候一娶九女的婚俗,就是一國之君嫁女,二個同姓國的君主也各以女媵(ying)嫁,每國合侄、娣為三女,三國即為九女,媵者,隨嫁之人是也。網圖女子先生為姊,後生者為妹,諸侯既然一娶九女,自然姊嫁則妹媵,是從姊而行之像,然而,婚嫁之道,必須要依正道而行,才能夠獲得長久的相悅,否則的話不但無益,反有遺人之羞,難有圖終之果
  • 新生嬰兒取名:30個水靈秀氣的易經女孩名字,霸氣十足
    一、《易經》智慧名言,可以指引你的人生1.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釋義:該靜止的時候,,必須要靜止;該行動的時候,必須要行動。謹慎小心,是無咎之法。生平: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晁補之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
  • 「豐玄子」:自然商業之探尋中道之能量,讓生命放射出光芒
    中正能夠真正具備大度之人,能包容異己,內心具有一股正氣凜然為天下人請命行中正之道。中正意味著一個人在為人處事,體現中正之道能夠放下自我,心中裝有生命、敬畏生命。沒有自身與他人的區別,人和人之間以善為本、不卑不亢、不驕不餡,眾善奉行。
  • 《易經》:人生難免有過,怎麼做才能使小過之咎反成大吉之道
    在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智慧經典《易經》中,古人便為我們如何正確地去認識這小過獲吉的智慧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們從中可以一窺先賢對於小過之道的辯證認知,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網圖雷山小過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卦象為下艮上震的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艮為止為山,上卦為震為動為雷,其卦二陽在中,四陰在外,陽爻為身而上下陰爻像翼,有鳥之欲翼而飛之像。
  • 秋分,中正之道
    如果以人倫社會做比擬,春分好似「中庸之道」,秋分好似「中正之道」。春分的氣候特點是「中庸」,自然萬物放下己見,隨同氣候一齊生長;秋分的氣候特點是「中正」,堅持原則,隨同氣候各歸其根。  在「思辨讀四書五經」二十四節氣系列文章中,春分我寫的是「中庸之道」,而秋分我是寫「中正之道」。兩者之間只差一個字,但意義完全不同。
  • 《易經》:巽以從人,人無不悅,向巽卦學習高超的人事智慧
    所以才次於旅卦,因為巽以從人,人無不悅,才有可能「利有攸往」而無憂。只有自己保有謙遜、柔和的態度,才有可能會被別人接納而獲得進一步的機會,這就必須要像風一樣做到卑順而無孔不入,本卦卦象為二陽在上而一陰伏下,陽實陰虛,虛則可入,就像風一樣,風本來是無形無色的虛像,而其所行之處卻是無孔不入,世上之物能虛而善入者,沒有比風更厲害的了。
  • 易經中最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參透1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能真正理解易經的內涵,掌握點皮毛的東西,是一種華而不實膚淺的表現。易經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知的事態進行分析,總結預測規律理論的一本科學書籍。《易經》最具有大智慧的3句話,是易經的精髓,人們看過易經的都知道,但真正能參透沒有幾個,你要是有悟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 《易經》:萃卦的智慧解讀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澤地萃卦中,為人們打開了一扇可以窺見智慧的窗,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澤地萃卦中相關的知識。澤地萃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五卦,卦象為下坤上兌,由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坤為地為順,上卦為兌為澤為悅,為水澤聚合在地上之像,所揭示的乃是居於上位之人與處在下位之人如何能相聚相合而有所成就的智慧。
  • 《易經》《繫辭傳》第一章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天尊貴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經》中乾為天為高為陽,坤為地為低為陰的象徵就確定了。
  • 《孔門心法 中道而行》207: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原標題:《孔門心法 中道而行》207: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 忍讓,是思前想後的寬容;包容,是不計前嫌的大度
    不管你是誰,不要把別人的忍讓看成理所當然;不管你是誰,不要把別人的包容當成懦弱無能。這個世上誰都不傻,選擇讓步,是因為看重;選擇包容是因為在乎。不要把善良當好欺,善良的人站起來,你連下跪的機會都沒有!忍讓,是思前想後做出的寬容;包容,是不計前嫌的大度。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人生逆風翻盤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出自《易經繫辭上》。把"自"放在"天"的前面,就在告訴我們:「自己先努力,上天就會依照自然規律保護我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助自助者"。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那麼一個人能成大事,能有大的作為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中之龍,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和格局。這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泰卦中有重要的4個字:小往大來。易經中充滿著陰陽往來之道。正如孔子在易經繫辭傳中所說:
  • 建議先讀懂「易經八律」,或許能找到原因!
    而當被他人欺負、詆毀之時,要做到面不改色。這並非是一種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胸襟寬廣的修養。這兩句話其實講的是,當我們面對小人的時候,不要跟對方一般見識。畢竟小人自有小人心,大度方能有所成。大度、寬容是一個能成大器之人必備的修養和素質,所以我們面對小人之詐、之侮,不僅不用介懷,還可以一笑而過。與小人計較,只會耽誤你邁向成功之路。
  • 易經64卦:第一卦,乾為天,乾卦中的隱喻能讀懂的人屈指可數
    不少人把《易經》當成一本算命的書籍,這實際上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孔子學《易》時「韋編三絕」,乃至感慨:「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會有此感,絕不是因為易經中那些佔卜算卦的象數,更多是在於其中博大精深的義理。
  • 易經:克制自我,奉行中正,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日: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放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象》日: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周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王夫之則說:「聖人作《易》,以鬼謀助人謀之不逮。」訟非善事,因而戒人動輒興訟。訴訟時,有剛健中正之「大人」主持公道,則有利。若恃剛乘險,則不利。《訟》卦是關於訴訟的看法。它所設定的是興訟之世。六爻模擬社會的各種人物角色。初爻代表底層弱勢者,與之為正應的四爻恃強凌弱,但敗訴後能知錯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