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2020-12-12 騰訊網

直腸癌早期和痔瘡的症狀有一些相似之處,有不少直腸癌患者在發病早期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未予以治療,等到症狀嚴重了才來就診,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近,兩者也都有便血的表現,故患者容易混淆,那麼今天就來談一下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首先看一下直腸癌的流行病學數據:

結直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為37.63萬人,直腸癌死亡患者19.10萬人。結直腸癌在近10年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結直腸癌在地域分布上東部地區發病率最高,此外依次是中部、南部、西南、東北、北部,發病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區。(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17年12月)

2015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地域分布及城鄉分布構成特徵(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17年12月)

直腸癌與痔瘡的鑑別

1. 便血。直腸癌和痔瘡都可出現便血,但兩者的便血是不同的。

痔瘡的便血多是間歇性,通常在大便乾結或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後出現,血色鮮紅,量不多,隨大便排出後滴下,血液與大便不相混合,多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便後手紙帶血。

直腸癌的便血多為暗紅色或果醬色,一般為每次大便都帶血,且因為癌細胞破壞直腸黏膜而有粘液分泌,粘液與大便相混,稱之為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2. 排便習慣的改變。

痔瘡患者的排便習慣一般不會改變,可能會在進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導致痔瘡加重的同時,會有便秘的情況出現,但調整飲食後往往可以恢復正常。

直腸癌患者排便習慣明顯改變,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便意頻繁,有排便不盡感,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同時由於腫瘤在腸腔的佔位,直腸癌患者大便會變細、變扁,或者大便性狀改變(如大便表面帶溝槽)。在病程後期,如果腫瘤完全堵住腸道,則大便不能下行,故中醫稱之為「鎖肛痔」,同時會出現腹痛、腹脹、腸鳴音亢進等腸梗阻徵象。

3. 發病年齡。

痔瘡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多發生在20歲以上群體。

直腸癌的發病年齡近年來雖然有年輕化的趨勢,但總體而言對於發病人群來講,年齡呈現正態分布趨勢,主要集中在60~74歲的年齡範圍,佔總體發病人數的41.23%,而45歲以上發病的患者佔所有結直腸癌新發病例的93.28%。(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17年12月)

(2015年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年齡分布)

4. 軟硬程度及脫出。

痔瘡便血多為間歇性,有時還會有腫塊從肛門脫出,脫出的痔核,觸之柔軟,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回納或用手託回,少數情況下會發生嵌頓。

直腸癌作為惡性腫瘤,腫塊位置固定且觸之質地較硬,退指指套沾有血液、膿液、粘液等,一般不會從肛門脫出。

5. 短期內有無明顯體重減輕。

痔瘡患者如果沒有其他合併疾病,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的表現。

直腸癌患者由於腫瘤的消耗,會出現短期內不明原因的體重明顯減輕,並伴有疲勞乏力、貧血等症狀。

6. 有無轉移徵象。直腸癌至晚期會出現轉移徵象,侵犯膀胱、尿道、陰道等周圍臟器時出現尿路刺激症狀、陰道流出糞液、骶部及會陰部疼痛、下肢水腫等。轉移到其他臟器會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7. 鑑別金標準。病理活檢,是鑑別痔瘡和直腸癌的金標準。

篩查

1. 指診。直腸指診是最簡單有效的篩查方法,也是初步診斷、早期發現直腸癌最重要的方法,80%以上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均可以在直腸指診時觸及。所以不要忽視直腸指診,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直腸指診。

2. 腸鏡。通過腸鏡能直視結直腸內部,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及距肛門緣的距離,同時可取病理送檢,確定腫塊性質及分化程度。位於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同樣建議有家族史或者年齡達到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該做定期篩查。

溫馨提示: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同時要注意定期體檢。

相關焦點

  • 有種致命的粗心叫作「把直腸癌當作痔瘡」,五個區別要弄清楚
    作為消化內科醫生,經常碰到很多患者,明明是直腸癌,卻被誤診為痔瘡,要知道直腸癌和痔瘡,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直腸癌是惡性疾病,痔瘡則屬於良性疾病,一旦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4個區別要搞清楚
    據臨床研究表明,直腸癌早期的平均誤診率達到50%以上,最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及腸炎,這三者就佔了總誤診疾病的90%左右。都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為什麼直腸癌也會「偽裝」成痔瘡呢?
  • 大便拉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醫生:要學會正確區分才行
    其實大便拉出血,不一定就是患有直腸癌,也有可能是出現了痔瘡,不過直腸癌在早期的時候,有很多症狀跟痔瘡還是比較相似的,大家也要學會正確的區分方法,避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大便拉出血的症狀,大家如何才能區分開來?這3點是關鍵1.
  • 別再傻傻的把「直腸癌當痔瘡」,耽誤病情還影響壽命,四個區別一定...
    別傻傻的把「直腸癌當痔瘡」,耽誤病情還影響壽命,四個區別要搞清 直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不容易被發現,也會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別的疾病,由於這樣耽誤了病情
  • 【健康知識】痔瘡十問
    (5)疾病影響:下腹部腫瘤、高血壓、肝硬化、肛門直腸慢性炎症。(6)其它:過度不潔性生活,婦女妊娠。這些原因獨立或綜合致病,其中不良排便習慣和肛門不潔最為重要。5、痔瘡出血怎樣辨別?一位給別人看了一輩子病的醫學專家當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時悲痛地說:「我要是早對便血引起重視,就不會這樣了」。
  • 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若出現「3多3痛」儘早去醫院查查
    便血、大便次數增多,肛門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很多人覺得這種病要不了命,而且隱私部位,往往自行處理,隨便吃點藥了事。殊不知,這些症狀並不是痔瘡獨有,直腸癌同樣有類似的症狀!前不久,就有這樣一個新聞:23歲男子長期便血,由於症狀單一,以為是痔瘡犯了,年輕的他沒把這太當回事。
  • 重慶直腸癌在什麼醫院看好一點
    重慶聖佑肛腸醫院 胃腫瘤、結腸腫瘤、直腸腫瘤、直腸息肉、痔瘡、肛瘻、肛裂、肛周膿腫、便秘等胃腸肛腸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重慶直腸癌在什麼醫院看好一點?直腸癌的病因很多,症狀也很多,而直腸癌病人的情況不同,治療的方法就有差異,病人必須馬上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治療。在選擇直腸癌醫院時,病人的朋友們要注意觀察。直腸癌病人應了解某醫院治療情況。唯有信譽好、醫學技術先進,才能有效治療直腸癌。
  • 39歲白領,便血一年當痔瘡,拖成晚期結腸癌
    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見痔瘡在人群中很常見,痔瘡約佔所有肛腸疾病的87%。 便血、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 很多人發現便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痔瘡,尤其是年輕的小夥,他們總以為癌症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輕人怎麼會得癌呢?
  • 被痔瘡困擾的當代年輕人
    閱讀提要: 年輕群體也是痔瘡發生的一類人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有利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兩年,來我門診看痔瘡的多了很多白領年輕人,長時間久坐處於一個姿勢,會導致肛門局部血液回流減慢,血液循環受阻,直腸部位的靜脈叢易發生擴張,血液淤積,形成痔瘡。
  • 新型癌症之王結直腸癌大科普|結直腸癌|大腸癌|腹腔鏡|-健康界
    比較常見的要數痔瘡,直腸癌,腸息肉這三種情況。其中屬直腸癌的後果最為嚴重!便血正是直腸癌常見的症狀之一。      更要命的是,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會被誤診為痔瘡,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直腸癌誤診為痔瘡後果嚴重,但為啥還有這麼多人會被誤診了呢?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病人的自我誤診,也有部分是醫務人員的臆測。
  • 北京豐益肛腸醫院科普:便血、腹痛、貧血,都是結直腸癌的前兆?
    擁有眾多人口的中國隨著這些年經濟的快速增長,結腸癌患者人數也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已進入結直腸癌高發地區的行列,城市的大腸癌的發病率第2-3位,有望取代肺癌而成為新的癌症之王!此外,結直腸癌的年輕化趨勢也很突出,4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佔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而且又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
  • 直腸癌早期治癒率高達90%!發現身體的這5個變化,儘快做腸鏡
    直腸癌是大腸癌症的一種,多發生在乙狀結腸和直腸交界處,是從直腸和肛管開始發生的癌症所以叫做直腸癌,也是屬於消化系統很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減肥狂瘦20斤,誰知卻是直腸癌
    李女士不安起來,她不但回憶之前身體是否出現其他異樣,但除了睡眠質量差了點,痔瘡偶爾便血,並無其他的不良反應啊!她不斷安慰自己沒事。等腸鏡檢查完成後,醫生告訴她一個不幸的消息,她之所以腹痛、便血、狂瘦20斤,皆是因為得了直腸癌。
  • 不手術,不開刀,一副藥方治好痔瘡
    沒錯,這種病就是痔瘡。痔瘡由多種誘發因素導致,比如說長期便秘、飲食習慣比較嗜食辛辣等等,在中醫上認為是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痔瘡有三種形式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一般一開始都是內痔,然後出現外痔,這兩者合起來叫混合痔。痔瘡一直是患者們的難言之痛。
  • 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醫生:這項檢查別小看
    本文轉自【健康廣東】;便血被認為是痔瘡的主要症狀之一 由於痔瘡在我國發病率高 很多人在第一次發現便血時 往往以為是痔瘡不在意而一拖再拖錯把腸癌當成痔瘡,才38歲!為了進一步確認問題所在,醫生安排了腸鏡檢查,結果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直腸癌。醫生提醒: 千萬不要把便血輕易當成痔瘡!實際上,萬一直腸癌與痔瘡同時存在呢?
  • 便秘人群的腸癌危機,便秘+痔瘡,最兇殘的「要命兄弟」
    ◎ 低位直腸癌是指距離肛緣8cm的直腸癌,其中包括超低位直腸癌,即距離肛緣5cm以下的直腸癌。,第一反應或許會是,這都是痔瘡引起的人。 有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出奇,實在是便秘和痔瘡同時存在的比例太高了,患有痔瘡的人,幾乎個個都有便秘的情況。而便秘一旦與痔瘡「勾搭」在一起,更是會互相影響,惡性循環。「便秘會引起痔瘡的原因主要是大便乾燥、不通暢容易使肛門附近的靜脈被擠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形成靜脈團,逐漸突出皮膚就會形成痔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肛腸科李勝龍教授解釋。
  • 肛門長了小肉球,是痔瘡嗎?有個原因很特殊,別放鬆警惕
    建議使用甘伯宗凝膠進行治療,對於痔瘡肉球是一個抑菌止癢效果,對於消腫止痛的效果不錯,對痔瘡肉球起到一個抑菌效果。 再比如肛門溼疹,針對瘙癢,醫生會開出相應的治療藥物,只要溼疹得以緩解,其他的症狀也就好了。
  • 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國內外對於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途徑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證據,對卵巢轉移的治療、高危因素等的研究數據也較少,文章通過對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研究現狀及最新進展進行概述,以期能對結直腸癌卵巢轉移有更深入的認識,提高診治水平。
  • 31歲美女模特大哭:以為是痔瘡,竟是腸癌!醫生指出真相
    通過上網搜索,她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才讓她緊張起來,到醫院求診。經查體和了解病情後,醫生發現她的肚子痛和便血並不是痔瘡引起的,很可能是腸子裡其他的問題,建議做結腸鏡檢查。小欣起初有些拒絕,認為自己年紀輕輕不會得什麼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