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斯醫藥:研發創新是藥企做強做大的關鍵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金色光-投資有道

從研發抗高血壓藥到挺進腫瘤藥賽道,艾力斯開啟了新格局新徵程。

2004年,上海艾力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業家杜錦豪與科學家郭建輝共同努力下在上海浦東張江成立,從此踏上了創新藥研發之路。16年後,艾力斯(688578.SH)成功登陸A股科創板,開啟了新的徵程。

12月2日,董事長杜錦豪攜手執行長牟豔萍與見證貴賓們一起敲響了艾力斯上市鑼聲。股票發行價格22.73元/股,截至當天收盤,艾力斯股價報收38.55元/股,股價較發行定價上漲69.6%。

「在過去的16年,我們有很多創業的教訓,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第一個八年,郭建輝博士廢寢忘食,培養了艾力斯的創新藥研發團隊,創建了創新藥的研發思路,為公司建立了創新藥研發的基礎和平臺。」艾力斯董事長杜錦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感慨道。

第二個「八年」,艾力斯研發策略專注於深耕肺癌領域。即將獲批上市的伏美替尼,更是艾力斯獨立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二個國家1.1類新藥,也將是艾力斯在肺癌治療領域打響的「第一槍」。

杜錦豪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後的八年,艾力斯將聚焦核心產品、在研產品、引進產品『三駕馬車』,助推公司成為中國抗肺癌領域創新藥的領軍者。隨著艾力斯走向一個集研發、生產、營銷於一體的多元現代化醫藥企業,且公司體制和體系的不斷優化完善,相信艾力斯會越做越好,路越走越寬。」

頂住考驗十六年創新堅守

創新藥研發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個艱苦的堅守歷程。艾力斯從創立之初,就堅定地走研發創新藥之路,用16年時間打磨出兩個國家1.1類新藥,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杜錦豪說:「和中國的很多醫藥企業不同,艾力斯在起步階段就是從研發創新藥開始,我們的發展理念是『以創新關愛生命』。要想成為一個創新型企業,就必須有優秀的研發團隊,沒有專業的人才,做不成專業的事。」

「研發新藥、好藥,往往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所以,艾力斯從一開始就是企業家和科學家的結合和融合,這是艾力斯走到今日成功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杜錦豪坦言。

2004年,杜錦豪先生攜手擁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終生科學家榮譽的郭建輝博士創辦了艾力斯,八年後成功研發了國內高血壓領域第一個國家1.1類新藥——阿利沙坦酯。

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艾力斯也在不斷接受考驗。

2012年,艾力斯首席科學家郭建輝博士因病逝世。也就是在這一年,杜錦豪決定將公司的第一個國家1.1類新藥阿利沙坦酯技術轉讓,並決定親自帶領研發團隊,專注投身於腫瘤創新藥賽道。

「做企業要對商業有前瞻性的洞察與思考。要從商業角度考慮一個產品的價格定位、市場定位,並要評估其利潤空間以及企業商業化能力的競爭性。」杜錦豪知道,「雖然我國的高血壓藥的市場很大,但是競爭者非常多。而艾力斯作為研發創新型企業,必須要瞄準大市場、大產品,才能取得企業更好的發展。」

就這樣,杜錦豪親自掌管公司研發,與當時新委任的研發負責人羅會兵博士(現艾力斯首席化學官)成功研發了公司的第二個國家1.1類新藥——伏美替尼。

8年間,杜錦豪每天都穿著白大褂,和艾力斯的科學家們打成一片,去了解每一個試驗的過程,體驗在試驗過程中的難度。非醫藥科班出身的董事長如今也已是一個製藥行業的專家。

2019年11月,伏美替尼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受理,並已被納入優先審核名單。

杜錦豪深知:「對任何創新藥企業,產品管線就是企業的生命線,而管線的厚度決定了企業生命的長度。要想企業能逐漸做強、做大,唯一的一條標準就是要加強創新藥研發,而首創藥物則是企業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的關鍵。」

截至2020年6月30日,艾力斯已在中國、美國、歐洲、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與地區獲得共62項專利授權,包括30項境內授權和32項境外授權,上述專利均為發明專利。

銳意進取精耕腫瘤賽道

從研發抗高血壓藥到挺進腫瘤藥賽道,艾力斯開啟了新格局新徵程。

今年初,杜錦豪邀請到牟豔萍女士擔任艾力斯執行長,全面負責公司業務運營。牟豔萍深耕中國醫藥市場二十多年,經驗豐富。在加入艾力斯之前,她在默沙東擔任腫瘤事業部董事總經理,創建了默沙東中國腫瘤事業部。

牟豔萍對記者表示,「艾力斯選擇研發肺癌治療創新藥就是看到肺癌治療領域廣闊的市場前景。因為每年新發病例數很多,患者基數龐大,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市場空間和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巨大。」

在牟豔萍看來,伏美替尼具有強勁的競爭力。「雖然伏美替尼將是第三個在國內上市的第三代EGFR-TKI 小分子靶向藥,但是從分子結構到臨床特點都有別於已經上市的同類產品。」

第一是具有雙活性的差異化特徵,主要活性代謝產物AST5902穩態下暴露量約為原型藥的80%,與原型藥AST2818均可強效抑制EGFR敏感突變和T790M耐藥突變;第二是高選擇性,即激酶譜純淨,對野生型EGFR呈現出很高選擇性;第三是療效好,藥物在肺部濃度高,原型和代謝產物均可穿透血腦屏障,其療效優勢已經在多項臨床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第四是安全佳,在伏美替尼的註冊臨床研究中,各項≥3級可能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均

找準了賽道,有了強有力的產品,艾力斯便卯足勁向前進發。

「我們堅持用自己的資金哺育艾力斯15年。但是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進入資本市場。所以產品和企業的上市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也是公司發展的戰略目標。」杜錦豪直言,想要進入資本市場,首先要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在2019年完成了A輪和A+輪融資後,今年12月2日,艾力斯正式登陸A股科創板。募集資金總額為20.46億元,主要用於新藥研發、總部及研發基地項目。之後,公司將持續不斷投入產品研發,加強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的持續創新力。

對於伏美替尼的銷售和盈利前景,牟豔萍表示:「預計2021年就會有銷售,2022年我們就開始盈利。據測算,2023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18.3-27.4億元,這個計劃相對來說比較保守。」

牟豔萍的底氣源於有強大競爭力的產品以及營銷管理上的突飛猛進。

據牟豔萍介紹,目前一支具有豐富肺癌藥物營銷經驗的300多人團隊已經就位,並且還在不斷擴大。營銷團隊中,很多是從知名跨國藥企引進的學術推廣精英,都有肺癌或者有過EGFR-TKI類藥物營銷背景,在這個行業裡面有十年、二十年經驗,專家關係、疾病知識等等都非常熟悉。

「在制定營銷策略的時候,我們注重嚴謹和專業。首先,要梳理清楚潛在市場在哪裡,也就是靶子要選準,其次是要有精準的武器,把市場做深、做透、做廣。」牟豔萍篤定地說,「營銷策略兩手抓,一個是價格策略,一個差異化策略,這兩點我們會平衡好。」

如今,艾力斯邁入新的徵程。對於艾力斯的未來發展,牟豔萍很清晰,「未來艾力斯也要走出肺癌領域,走向其他的腫瘤領域。一方面是靠我們有獨特優勢的自主研發,另一方面也會積極尋求一些外部的合作。」

相關焦點

  • 堅持創新之路,深耕腫瘤領域,艾力斯為「艾」啟航 ——艾力斯登陸...
    此次艾力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是對公司十六年堅持自主創新的積極肯定,也是對公司繼續專注腫瘤治療領域、實現更多可商業化創新藥的信心和鼓勵,標誌著艾力斯向「成為集創新藥物研發、產業化和商業化為一體的行業知名藥企」的目標邁進了裡程碑式的一大步。
  • 艾力斯:16載潛心研發磨出兩個創新藥
    作為艾力斯創始人、董事長,杜錦豪深知創新藥研發之殘酷,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在新藥沒有完全進入成熟期時,杜錦豪並不希望讓投資者承擔風險,而是一直自我「輸血」賦能創新。「我們要有成功的基礎才能引進投資者,這是一種責任。」杜錦豪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精準選擇腫瘤賽道,主攻肺癌靶向藥。8年時間,艾力斯的腫瘤研發管線已儲備了5個產品10個在研項目。
  • 艾力斯上市,盤中誕生一對醫藥億萬富豪夫婦
    文/福布斯中國12月2日,上海艾力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力斯」,688578.SH)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艾力斯本次發行價格為22.73元/股。截至收市,艾力斯收於38.55元/股,較發行價上漲69.6%,最高達到43.5元/股。
  • 獨家專訪亞盛醫藥楊大俊:創新和國際化是生物醫藥做大做強的根本
    美國生物醫藥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起步,這一時期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無論做研究還是進企業,很多都進入了行業最前沿,不乏成為了各個細分領域的佼佼者。 中國醫藥行業有著類似成長經歷的還有藥明康德創始人李革、再鼎醫藥創始人杜瑩等。
  • 艾力斯醫藥闖關科創板,超50%募資用於新藥研發項目
    核心產品線單一近日,上海艾力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艾力斯醫藥)的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擬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據招股書披露,艾力斯醫藥是一家專注於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公司的核心產品仍處於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無收入源,疊加不斷高企的費用支出,使得艾力斯醫藥近些年的虧損持續擴大。
  • 艾力斯:以開發首創藥和同類最佳藥為目標 深耕腫瘤靶向藥領域
    艾力斯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專注於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目前已在非小細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藥領域構建了優勢產品管線。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藥企,公司以提高全人類的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為己任,以全球醫藥市場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為導向,以開發出首創藥物和同類最佳藥物為目標,致力於研發和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安全、有效、惠及大眾的創新藥物。
  • 業內:建議逢低布局創新藥、中藥等醫藥龍頭股
    、智飛生物、艾力斯等5隻個股均獲得超5億元大單資金淨流入,累計獲得30.8億元大單資金搶籌。另外從上市藥企全年業績預告情況來看,截至12月6日,共有60家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的有27家,佔比超四成。另外,預增的有18家,業績略增的有2家,扭虧的有7家。其中,有12家公司預計2020年全年淨利潤同比翻番。
  • 專訪亞盛醫藥董事長楊大俊:創新藥企要把握內外雙循環歷史性機會
    財聯社記者(杭州,鄧浩)訊,疫情對生物醫藥企業帶來了什麼?創新藥企業如何選擇與投資人的合作?創新藥企該如何安排管線布局?近日,第五屆新藥創始人俱樂部在蘇州召開。財聯社記者在年會期間為此專訪了亞盛醫藥(06855.HK)董事長、CEO楊大俊。
  • 專訪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偽創新已沒有土壤,藥企不能靠行賄醫生賣藥
    11月29日,博瑞醫藥研發人員正在無菌生產車間內工作。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NBD:公司目前主要生產什麼產品?王徵野:不光是博瑞醫藥,所有藥企生產的藥品都可以分成2大類,創新藥和仿製藥。一種是革命性的解決一些問題,申請了專利,這種藥叫創新藥;另一種是過了專利期,大家都可以仿製的藥叫仿製藥。
  • 四家藥企新晉世界500強
    在8月10日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中,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四家藥企首次上榜。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2019年,阿斯利康更反超全球第一大仿製藥公司輝瑞,成為在中國的跨國藥企Top1。今天風光收購亞力兄製藥,但5年前的阿斯利康曾一度陷入頹勢,差點被大廠輝瑞收入囊中。5年逆天改命,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中國市場在阿斯利康「改命」過程中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390億美元的全球巨額收購背後,又有什麼大風向變動將會影響中國的醫藥產業及投資生態?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2019年,阿斯利康更反超全球第一大仿製藥公司輝瑞,成為在中國的跨國藥企Top1。今天風光收購亞力兄製藥,但5年前的阿斯利康曾一度陷入頹勢,差點被大廠輝瑞收入囊中。5年逆天改命,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中國市場在阿斯利康「改命」過程中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390億美元的全球巨額收購背後,又有什麼大風向變動將會影響中國的醫藥產業及投資生態?
  • 艾力斯醫藥今日登陸科創板,核心產品伏美替尼市場競爭激烈
    12月2日,上海艾力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艾力斯,代碼:688578)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此次發行艾力斯採用了第五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II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 傳統藥企施強醫藥:是什麼讓它線下發展25年後全面擁抱網際網路醫院?
    動脈網對其進行了深度走訪調研,並將在後續推出系列文章全方位剖析這家原本以生產 、研發、銷售藥品為主的企業建設網際網路醫院所做的探索思考。在委託加工生產的發展初期,施強醫藥曾試圖通過自主研發創新產品拓展產品線。但是,這種嘗試並未取得實際效果。
  • 4家藥企新晉全球500強榜單,中國藥企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永文)在8月10日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4家首次上榜藥企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首先醫藥產業需要合併同類項,實施兼併重組,提高產業規模,減少同質化競爭,把企業做大;其次用獲得利潤,去集中經費搞研發,把企業做強」,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時表示,中國藥企要想做大做強,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 中國下一代偉大的創新藥企長什麼樣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秋實)這兩天開始新一輪的藥品醫保談判,還有剛剛結束被打了骨折價的醫療高值耗材集採,讓產業界和投資圈很擔憂中國創新藥企業的未來。  剛剛開始三四年的中國創新藥周期就這樣結束了?
  • 12月藥企上市動態:2家登陸科創板、1家登陸深交所,多家排隊中
    【製藥網 行業動態】強調科技創新屬性和「硬科技定位」、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的科創板正成為我國醫藥生物公司上市的選擇。12月以來,多家藥企敲鐘上市,其中有2家登陸科創板、1家登陸深交所,還有多家排隊中。資料顯示,立方製藥是一家集藥品製劑及原料藥的研發、生產、銷售,藥品與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於一體的創新型醫藥企業,對醫藥工業及醫藥商業形成全產業鏈覆蓋,主要產品涉及心血管類用藥、消化系統用藥、皮膚外用藥等領域。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淨利潤1.05億元。
  • 江蘇有14家藥企入榜醫藥百強榜 4大企業主營收過百億
    【製藥網 行業動態】 近日,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在2020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公布,本次百強企業延續了強勁增長動力,主營業務收入規模達9296.4億元,增速達10.7%。據悉,在本次榜單中,江蘇有14家藥企入榜,其中有4家藥企,即揚子江藥業、恆瑞醫藥、正大天晴、阿斯利康主營收入過百億元。
  • 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召開 疫情推動全行業創新 醫藥健康...
    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於醫藥行業,疫情大流行的影響已深入肌理,在研發管線、藥品商業化、市場估值方面,皆是「半邊風雨半邊晴」。與此同時,醫改的步伐正在加緊,「兩票制」等政策不斷出臺。政策的轉向帶動行業的轉型,對於國內醫藥產業來說,仿製藥、粗放式發展的紅利期已畫上句號,未來10~20年,細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技術將持續驅動醫療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大健康的黃金時代正在路上,醫藥創新如火如荼。
  • 高速增長背後的研發挑戰及對策!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概況探究
    ,一方面生物醫藥市場的大產品仍舊主要以胰島素、人血白蛋白、傳統型疫苗製品等基礎產品佔據主流市場;另一方面諸如基因藥物、單抗、治療性疫苗、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的研發和創新受到核心技術、融資成本、政策環境的掣肘,使整個產業呈現一種「虛假繁榮」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