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信齊名的大將終因信錯了人而身死族滅

2021-02-13 如此歷史

彭越(?—前196年),字仲,碭郡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被封為梁王,定都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說起彭越,大家可能有點「耳生」,但其實彭越和兵仙韓信齊名,再加上一個英布,也就是世稱的黥布,三人被譽為「漢初三大名將」。就軍事謀略與指揮才能而言,彭越或許不如韓信,但論在漢朝建立過程中的功績,彭越與韓信應當是不分伯仲的。

概括來說,在楚漢之爭中,從純軍事角度而言,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就在於三個方面的戰鬥:一是劉邦對項羽的正面防禦,二是韓信對項羽的千裡包抄,三就是彭越對項羽的後方騷擾。

彭越是碭郡昌邑人,成年後聚集了一批人,在鉅野澤中當起了水匪,等到陳勝、項梁相繼揭竿而起反秦的時候,有人勸他也舉兵起事,但是彭越對自己的能耐很有自知之明,他說:「兩龍方鬥,且待之」(《史記·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雖然在一旁坐山觀龍鬥,但是彭越也沒閒著,一邊觀望,一邊收攏諸侯的殘兵敗將,漸漸地,他的隊伍就擴張到了千餘人的規模。

等到劉邦攻打昌邑的時候,彭越就帶著自己的隊伍前去相助於劉邦,這就算是首次出道了,結果呢,二人聯手也沒能打下昌邑,劉邦不想在這裡白白浪費兵力,也不糾結於這一座城池,帶著隊伍繼續西進了。

彭越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並沒有就此跟著劉邦西進,而是帶著隊伍又回了鉅野澤中,然後繼續收攏魏國的敗兵。

‍漢元年秋,齊王田榮起兵反了項羽,知道自己勢單力薄的田榮開始積極尋找盟友,部眾已達萬餘的彭越自然是他要積極爭取的對象,於是田榮拜彭越為將,邀請他一起攻打楚國,項羽派蕭公角領兵抵擋彭越,結果楚軍被彭越殺得大敗。

漢二年春,齊王已死,彭越帶著三萬餘的部隊,正式投奔了劉邦,劉邦拜彭越為魏國的相國,率軍在攻佔梁國的領地。

到了楚漢之爭的後期,彭越一直率軍活躍在楚軍的後勤補給線——梁國一帶,不僅給楚軍的補給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還時而搶劫一些糧食供給給劉邦,而且彭越因為兵力不足,所以一直採取遊擊的戰術,讓項羽疲於應對。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到了關鍵時刻,劉邦處於下風,試圖聯合彭越、韓信一起圍攻項羽,但是彭越、韓信一直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最後還是留侯張良出了個招:「與此兩國約:即勝楚,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國;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史記·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給彭越和韓信畫了個裂土封王的大餅,以此換來了彭越和韓信的援軍,這才有了垓下之戰,有了十面埋伏,有了項羽自刎烏江。

漢朝建立後,劉邦倒也沒有食言而肥,而是遵照約定封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按理說,彭越已經當上了諸侯,只要自己腦子不抽風,應該就能得善終了吧,可是問題出就出在他腦子抽風了,怎麼說的呢?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漢十年(前197年)秋,代王陳豨舉兵造反,劉邦御駕親徵前去平叛,並且向途經的梁國徵兵,結果彭越擔心自己會步韓信的後塵,兵倒是派了,但是他藉口自己生了病,只派手下部將領兵去見劉邦。

劉邦大怒,派人去責備彭越,這一責備,彭越可就害怕了,就想著要不還是親自去謝個罪吧,結果手下大將扈輒說你一開始裝病不去見高祖,現在一被責備又去了,這不是明擺在裝病嗎?不然趁機發兵反了算了。當然,彭越沒有聽取這個餿主意。

後來彭越的一個太僕惹怒了彭越,彭越想要殺了他,結果被此人逃脫了,這人為了保命,就跑去向劉邦告發了扈輒勸彭越造反的事,劉邦就派人秘密逮捕了彭越,經司法機關審理,彭越「反形己具」,所以彭越就被貶為庶人,流放蜀地。

彭越在前往蜀地的途中,碰到了呂后,於是彭越就老淚縱橫地向呂后「伸冤」,呂后表示了解、知道、明白,然後許諾替他向劉邦求情,然後帶著彭越一起返回了雒陽。

結果呂后這老太太一點不講武德,見到劉邦後,說的居然是:「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彭越是條好漢,放他去蜀地,無異於自留禍患,不如現在就殺了他,免得日後生亂,人我已經給你帶回來了,你看著辦吧。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本來還能保住性命的彭越,就因為錯信了呂后,拜錯了山頭,最後不僅落得自己身死,還連累了家人,被誅滅了整個宗族。

對於彭越的遭遇

太史公總結得很到位:

彭越雖故賤

然已席捲千裡

南面稱孤

乘勝日有聞矣

懷畔逆之意

及敗

不死而虜囚

身被刑戮

何哉?

中材已上且羞其行

況王者乎!

彼無異故

智略絕人

獨患無身耳

得攝尺寸之柄

其雲蒸龍變

欲有所會其度

以故幽囚而不辭雲


歷史上的今天

2001年02月08日 汕尾特大假幣案七名主犯伏法

1999年02月08日 中國少年科學院成立

1998年02月08日 《簡明華夏百科全書》出版

1994年02月08日 新型運載火箭「長徵三號甲」首次發射成功

1990年02月08日 九三學社名譽主席許德珩逝世

1988年02月08日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逝世

1979年02月08日 我國與葡萄牙建交

1946年02月08日 金日成當選為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委員長

1931年02月08日 中共發布土改政策,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土地所有權

1926年02月08日 美國考古探察隊在墨西哥發現瑪雅人金字塔

1904年02月08日 日俄戰爭爆發

1902年02月08日 梁啓超創辦《新民叢報》

1834年02月08日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誕辰

1828年02月08日 法國著名科學幻想小說家凡爾納誕辰

才疏學淺,難免疏漏,若有寫的不好或者不對的地方,懇請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馬雲求變終被封神,吳三桂求穩身死族滅
    正因如此,吳三桂也把「平西王」一爵當做自己最大的政治榮譽和政治資本。為了保住和鞏固這個政治資本,吳三桂一直努力地向清廷推薦自己的部將。在吳三桂的一再要求下,清廷擢升其部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
  • 劉邦重振雄風,一月即摧城滅國,韓信滅魏國為何能如此迅捷高效?
    敗因二:集結再多的雜牌諸侯王在自己身邊,去對抗強悍的西楚霸王項羽,也終是驅使群羊去對抗猛虎,豈能不鎩羽而歸?因此團結真正強悍精銳的諸侯王,帶領他們以群狼痛毆猛虎之勢,去共同對抗項羽,便是將來統戰工作的重中之重。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
    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秦時明月解讀|韓信:百分百勝率,一人滅七國一統天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本來是陳勝所說,可真正應驗的人,卻是韓信韓信為什麼牛逼韓信一生可以概括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孫中山先生說過一句話:「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如果缺乏信心,連舉手摺斷樹枝這樣容易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哀莫大於心死」,它說的是人沒有信心了,精神垮了,一切都完了。「心死」,就是自卑到了極點。「人生最大的破產就是絕望」。自信,才有希望,再難、再苦、再累,都不會絕望。
  • 這2人不死,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作為一名大將,韓信是我們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幫助劉邦破魏、平趙、下燕、定齊,以及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最終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建立了漢朝,雖然功績卓著,但因其能力太過強悍,使劉邦對他心生忌憚,因此,他還是逃不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 紀信與韓信
    —公元前204),巴郡閬中縣扶龍鄉(今四川省西充縣紫巖鄉紀公廟村)人。先從劉邦起兵,為部曲長,他是「楚漢之爭」時保護劉邦有功的著名將領。公元前204年夏四月,在滎陽城為掩護劉邦突圍,被項羽活活燒死。     韓信(?—公元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訂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劉邦得天下後,對韓信心存疑忌。
  • 劉邦之所以殺韓信,因為韓信有不得不死的理由,和呂雉沒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劉邦手底下有很多有勇有謀的大將,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劉邦才有底氣和實力建立大漢江山,而韓信就是其中之一。韓信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韓信徵戰沙場居然沒有打過敗仗。韓信投靠劉邦當然任何有能力的人都不是很早就會顯露出頭角的,勢必會經過多重磨練,韓信也不例外。
  • 韓信用兵的訣竅——逆向思維
    其八月,(劉邦)以信為左丞相,擊魏。」因為魏王豹在劉邦側背,既可切斷漢軍與關中聯繫,又可過黃河進佔關中,是個肘腋之患,與項羽對決這個隱疾必須除掉。韓信理所當然出場。根據魏軍據黃河渡口守衛的情況,韓信決定再來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軍「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瓶渡河,襲安邑。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這是平定「三秦」翻版。
  • 韓信請封「假齊王」錯在了哪裡?
    韓信請封「假齊王」,韓信怎麼想是一回事,劉邦怎麼想是另一回事,朝信認為自己問心無愧,他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劉邦的江山,可是劉邦不這麼想,他認為韓信心懷異志,這才是最關健的。韓信自認為劉邦絕對信任自己世上哪有什麼絕對的事?凡事都是相對的。
  • 張良如此足智多謀,韓信遇難,為何他卻袖手旁觀?
    項梁戰死後,韓信轉到項羽麾下,因在項羽麾下不受重用,叛楚歸漢,在蕭何的引薦下,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韓信之死跟他多次冒犯劉邦有關,那麼韓信是如何一步步讓劉邦起了殺心呢? 陳豨謀反時,韓信為陳豨做內應,準備釋放囚徒攻打皇宮,卻被人出賣。呂后、蕭何謊稱劉邦在前線打了勝仗,邀請諸侯祝賀,把韓信誘騙到長樂宮殺害。 那麼韓信遇難,張良為何選擇袖手旁觀?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
  • 011 韓信(下):破趙會食 ( 以《孫子兵法》簡談韓信用兵 )
    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 韓信死於誰手?
    此楚,並非賡續數百年奇蹟的熊氏楚國,亦非鴻鵠躍出的陳涉張楚,而是在滅秦戰後崛起的項羽西楚。垓下遺址猶在,烏江長流依舊,項羽是誰殺死的?斬殺項羽的呂馬童等五位漢將,因功封侯,名載《史記》《漢書》的《功臣表》,其中楊喜是司馬遷女婿的先人。太史公對這場戰役的描述,大多源自女婿家族的口口相傳。是否有篡改曲筆,那只有真實的歷史知道,而非後來的史書、史學所能記。
  • 中國歷史上文武雙全的4大名將,嶽飛、韓信都上榜!
    他先是攻破蕭銑,623年又平定輔公祏叛亂,東滅突厥,再定吐谷(音同「欲」)渾,一生徵戰,鮮嘗敗績。除了自身武藝高強之外,李靖還通經典,善兵法,他留下來了大量的著作,而今傳世的《李衛公問對》依然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兵法奇書。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此時,韓信明白一切都晚了,長嘆一聲:「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被一個婦人誆騙,這都是天意啊!」《史記》記載:「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 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人,高能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韓信在平定楚國後,被劉邦收回兵權,降為楚王,後又被貶為淮陰侯,最終韓信被呂后與蕭何合謀,在長樂宮被殺。年齡定格在了35歲。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子,高能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公元前196年,韓信受到呂后的邀請,來到長樂宮赴宴。但是呂后與蕭何聯手,在韓信到長樂宮後,將其殺掉,並誅了韓信三族。 韓信身為漢初三傑之一,大漢開國第一武將,就這樣隕落了。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 「兵仙」韓信為什麼看不起戰神「白起」?
    經數年浴血苦戰,白起、司馬錯、王翦、王賁等秦將接連擊楚,終於滅亡了南方強大的楚國。白起、司馬錯等人再接再厲,又接連平定黔中、蜀、巫等西南小邦,並初設黔中郡。白起的威名早已震懾四方,成了令列國畏之如虎的「殺神」。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率軍攻擊趙、魏聯軍 。秦軍在華陽 (今河南新鄭)大破聯軍,聯軍總指揮芒卯落荒而逃,其他的將帥大多被秦軍生擒 。
  • 垓下之戰,韓信如何打敗不可一世的萬人敵項羽?
    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今河南淮陽)以東傅海與韓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破也。
  • 蘇秦 身掛五國相印 一生為滅齊 被車裂 竟是為了個女人
    18:26:57 來源: 暮夕風塵 舉報   蘇秦,戰國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弟子和張義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