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菠蘿
編輯 | 尤裡卡
本文為 拖鞋哥MFA考研 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
2021拖鞋哥MFA考研QQ2群:491889722
官方微博帳號:@拖鞋哥MFA考研v5
本周論述題:
談談你對類型電影的認識,以及類型電影對中國電影今後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 只要你對本周提問的論述題在對應文章下方留言板寫出你的答題框架,就能收到學姐指點迷津!每條必回!(例:在本篇文章會發布的論述題,則在本篇文章的留言板裡寫出答題框架的寶寶都能收穫指點哦~)
◆ 轉發當期答題專欄文章到朋友圈不設分組開放3天,併集齊10個贊,提交文章時附上截圖 ,將論述題以word形式發送到郵箱(294929280@qq.com)。
◆ 我們會在每次在若干投稿作業中抽取至少3份作業免費批改,並以批註的方式進行詳細點評,發回你的郵箱,並把優秀答案在下一期專欄中匿名展示。
◆ 第一位完成試題的人一定能夠得到批改(以郵箱接收時間為準)!剩下由粒芙學姐、紫夜學姐、大菠蘿學長隨機抽取~
◆ 無論是發郵箱還是在留言板「寫框架」,都截止於當周日晚上22點。
第四期題目回顧:結合影片,簡述近幾年主旋律電影的創新之處。
結合影片,簡述近幾年主旋律電影的創新之處
1987年,主旋律被廣電領導首次提出,「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成為當時的電影創作倡議。主旋律電影指那些思想上體現主流意識形態,取材於重大革命歷史事件或是現實生活,塑造正面人物形象,用以謳歌革命歷史主義與奮鬥精神、主流價值觀和時代精神。隨後三十多年間,主旋律電影聚焦於兩大類型:一是新中國一以貫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如《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系列、《開國大典》《毛澤東的故事》《周恩來》等等。第二大類反映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先進人物及他們的奉獻精神,比如《焦裕祿》、《揚善洲》《鐵人》等。無疑,主旋律電影將國家話語、時代精神和核心價值通過電影視敘事話語傳遞給大眾,不僅是中國電影一重要的主流形態,也是通過視聽語言凝聚思想精神的範本。然而,在中國工業發展過程中,消費主義視域下大眾的審美選擇趨於多元且富有批判精神,一部分主旋律影片題材單一、主題生硬、強行說教、人物扁平,使得創作者的思想傳播與觀眾的價值接受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
近年在中國全球化歷程的大國語境中,電影市場飛速發展,其中《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我的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主旋律影片在票房、口碑和藝術屬性都有著較強的表現力。總體而言,這些主旋律電影以本土的正面題材為基礎,力求做到主流精神表達、故事講述和個人英雄浪漫的平衡,將國家話語寓於電影的同時不破壞人物塑造、敘事邏輯和藝術思考的空間,在價值觀念、人物塑造、類型融合、影像美學、敘事視角等方面有著諸多創新,成為新的主流電影。
一、歷史題材向現實題材的轉變
以2009年為分水嶺,之前的主旋律電影還是執著於對革命歷史和英雄人物的歌功頌德。作為國營電影製片場的中國電影集團推出的《建國大業》開始加入了商業化的類型元素,同年上映的《十月圍城》將個體思想與小人物命運溶於大時代背景中,並展開了對「革命者犧牲的意義」的討論,然而主旋律電影仍然沒有擺脫用類型片的手法拍攝革命歷史題材的模式。直至《戰狼2》的出現,該片改編當代真實發生的「非洲撤僑」事件,將其敘事空間設置為非洲,人物形象更加貼近觀眾審美,以強大的民族情緒渲染和個人英雄主義將國產電影的票房帶上新的高度。新的主旋律電影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都跳脫出革命歷史題材,取材與當代公共領域中的現實事件,它們用視聽語言的方式向國人和世界展現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的政治與軍事自信以及國際舞臺下的角色形象。
二、大時代背景下的底層敘事視角
「在傳統的主旋律影片中,創作者們總是注重對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傑出偉人的描述與刻畫, 往往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語境中,這些電影的確起到了凝聚力量、教化民眾和啟發民智的作用,就像《一秒鐘》的情節一樣,電影成為了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精神寄託和娛樂消遣,也是集體觀看熱淚盈眶的儀式感。然後經歷了時代發展,革命歷史題材和英雄人物往往給人生硬、虛假的距離感,觀眾無法在角色身上達成認同和共情。《我和我的祖國》是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的獻禮片,電影由幾個短片拼接組成,雖然是取材於重大歷史或者當代事件的,但都把敘事中心對準普通人,以他們的視角見證中國的改革和建設成就,大時代背景下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建設的主體,以底層小人物為中心的視點能使觀眾在電影裡觀照自我,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帶入感。今年國慶檔上映的《我的我的家鄉》依葫蘆畫瓢,以故鄉情緒為引導,幾個短片的主角都是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宏大背景下平民命運和情感彌補了社會個體與歷史大環境的距離感,體現出一種全民性的集體記憶與民族情感。
三、多元類型雜糅的探索
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中,類型化是必經途徑和有效的創作範式。與武俠片一樣,主旋律電影是立足於本民族歷史文化語境的中國特有電影類型。《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將戰爭背景、武打和警匪片元素有效地結合起來。《我不是藥神》在現實底色下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具有極強地現實主義屬性。可以看出,近些年主旋律電影和整個中國電影創作大環境相適應,一直在尋求通過類型雜糅的方式迎合受眾的審美和時代心理,高品質的跨類型化創作在市場上驗證了其有效性。好萊塢的類型電影成為了詮釋美國夢和美國精神的敘事範式,而作為一種中國特有且不斷創新發展的主旋律電影就應該以時代精神為基礎,去構建新時代全民族的集體想像,以類型電影的力量反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
四、情緒刺激的多元化
以前的主旋律電影的情感灌輸是偏向單一的英雄言行說教,即通過正面人物的演說和利他行為感染觀眾。近些年,國產主旋律電影卻找到了多樣的情感刺激方式。如《我和我的祖國》通過敘事視角下移到普通大眾,把觀眾情感的最大公約數作為電影敘事的情感基點,書寫我們每個人都是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戰狼2》《紅海行動》《建軍偉業》注重視覺奇觀和聲音效果,將戰爭、血腥、暴力暴露在觀眾的視野中,用極富感染力的視聽語言引導觀眾嵌入到故事中。關注醫藥問題的《我不是藥神》是典型的故事片,對真實事件進行的藝術化處理,故事發展是典型的經典敘事,也能清晰地看到主人公程勇的人物弧光,基於現實指涉上的故事技巧使得該片有著極強的社會影響力,直接推動進口藥入醫保、降低醫藥成本、醫藥研發等一系列政策的變化。
本周論述題:
談談你對類型電影的認識,以及類型電影對中國電影今後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更多課程相關信息
請掃碼添加六一學長
和小燈學姐微信名片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