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死,便無三國」,三國時期的法正究竟有多厲害?

2021-02-07 今古多聞

法正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他心中沒有是非善惡,更沒有什麼忠誠可言,有的只是投機和利益。這一點雖然讓他飽受詬病,但同時也讓他脫穎而出,最終幫助劉備開創了蜀國的基業。從這個角度說,法正的確影響了三國的歷史。

法正是陝西眉縣(當時的扶風郡郿縣)人,二十多歲的時候趕上了大饑荒,為了能夠填飽肚子,他逃難到了當時比較富庶的益州,投靠了益州大boss劉璋。在益州混了很長時間後,法正才被任命為縣令,後來又謀得了軍議校尉的職務。這個時期的法正,不僅沒有被劉璋重用,在陝西老鄉群體中名聲也不太好,大家認為他的品行有問題。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是饑荒改變了法正的性格。管仲說過「衣食足而知榮辱」,大家可以想像,法正在饑荒之中的第一要務,就是不擇手段活下去,自然也就會做出一些傳統文人所不齒的事情,比如說為五鬥米折腰等等,他也就自然成為了某些人心目中的「無行之人」。

實用主義者法正這段時間比較鬱悶,大老闆不中用,同鄉又排擠,眼看著毫無前途可言,照這樣發展下去也就是混吃等死了。法正畢竟不是池中之物,他覺不甘心就這樣碌碌而終,對天下形勢進行了徹底地分析之後,法正下定決心:既然這個老闆靠不住,那就徹底搞垮這家公司,換個人當老闆,自己憑藉著擁戴之功必定青雲直上。

法正給自己物色的新老闆,就是那個英雄之名傳遍天下,眼下卻沒什麼固定資產的皇叔劉備。劉備當時雖然佔據了荊州的一部分,但面臨著曹操和孫權的雙重戰略壓力,說不定哪天就被敵人做掉了,迫切需要戰略根據地,而益州沃野千裡,無疑是劉備發展事業的最理想選擇。法正的機會也是說來就來,漢中的張魯想攻打劉璋,法正就給劉璋出了個主意:你和劉備是一家人,可以請劉備來幫忙啊!

劉璋心裡小算盤打得也是啪啪響,劉備來了既能幫他對抗張魯,又能鎮壓益州本土的反對派,樂意說是兩全其美。於是劉璋就讓法正去見劉備,邀請劉備入川。法正見了劉備,迫不及待地就把劉璋給賣了:益州這地方當根據地多棒啊,以將軍您的英明神武,再有了益州這個根據地,將來肯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咱們裡應外合搶劉璋吧!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劉備帶兵進了益州,直接找藉口和劉璋翻臉,在法正等一票帶路黨的幫助下,把益州變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後來劉備又在法正的指引下,一鼓作氣拿下了漢中,完成了三國鼎立的最後一塊拼圖。法正在這個過程中居功至偉,而他的實用主義路線,也十分對劉備的脾氣,所以他也就成為了劉備最器重的人,其地位甚至高過諸葛亮。

法正既然是實用主義者,一朝權在手,自然是有怨抱怨有仇報仇,過去那些得罪過他的人,都遭到了清算,結果就是「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人們對法正這種小人得志很反感,就去諸葛亮那裡告狀:法正這傢伙太過分了,您應該和大領導匯報一下,最好能撤職,實在不行降級和口頭警告也可以。

諸葛亮心理跟明鏡似的,他對那些人說:咱們的大領導在荊州的時候,被曹操和孫權壓得喘不過氣,後來幸虧有了法正,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現在怎麼能打擊法正這個大功臣呢!其實諸葛亮看得很清楚,他即便去打法正的小報告,劉備也不會處理法正,因為「先主雅愛信正」,把實用主義者法正視為自己的第一能臣,又怎麼會對法正動手呢?

法正困頓半生,最後終於在劉備身上下注成功,成為蜀國事業的世紀奠基人,他也在這次投注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權傾蜀國。不過法正是個短命之人,在劉備當上漢中王沒多久,法正就一命嗚呼了,享年45歲。法正的去世是劉備的巨大損失,劉備為失去這樣一位知己而痛哭了好幾天,可見他對法正的感情的確與眾不同。

客觀地說,相比較與諸葛亮那樣的理想主義者,劉備自然更喜歡法正這樣的實用主義者,畢竟諸葛亮提出的主張是戰略性的,而法正可是實實在在幫助劉備取得了地盤,這樣的人又怎麼會不深受劉備的喜愛呢?


相關焦點

  •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
    法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會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呢?翻開史書,查看法正的履歷,這個人不簡單,史書上說他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漢中之戰是曹操第一次敗於劉備,當得知漢中之戰是法正出奇謀斬殺夏侯淵時,說到我就知道劉備哪有那麼大能耐,原來背後有法正這個高手在教他,又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 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歷史上總有很多特別傳奇的人物,就算這些人已經去世上千年,依舊有人在猜測和假設各種如果,尤其是關於三國的歷史,假設實在太多,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有人又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可事實上真的如此麼?正是有了法正的幫助,劉備才能夠順利取得一小步的成功,從這件簡單的事情來看,我們會發現法正存在兩個特點,一個是比較有遠見,看人比較準,他看得出跟隨劉備會更有前途,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反映出來法正這個人其實不夠忠誠,原本跟隨劉璋,因為自己要跳槽就出賣劉璋,這樣的人人品顯然是有一些問題的,這一點從後來法正的很多行為也能看出來。
  •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劉備首席謀士有多「恐怖」?
    法正原本只是益州的一個小官吏,如果不是碰上了劉備,估計歷史上不會記載他這號人物,可就是遇到了劉備,他的才能得以施展,最終幫助劉備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業。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一看或許過於誇大了,三國有沒有除了劉備曹操和孫權外,少了誰估計都還會存在。但這句話另外一面意思正是說明法正的作用大,能力強。那麼法正到底有多恐怖呢?他對劉備意味著什麼?
  • 如果法正不早逝,三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章武二年(222年),蜀、吳因關羽之死而爆發的彝陵大戰,蜀軍戰敗,退回白帝。諸葛亮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徵;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徵,一定不致大敗而歸。"法孝直何許人也,能讓諸葛亮如此感慨,法孝直便是法正,蜀漢三大謀臣之一,與諸葛亮、龐統並駕齊驅,單憑軍事謀略上,可以說法正勝於諸葛亮。
  • 《三國群英傳8》龐統法正馬良登場
    近日,《三國群英傳8》官博發布了龐統,法正,馬良的角色立繪和武將技。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 法正在三國名氣不大,卻讓諸葛亮都敬他三分,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三國的知名人物實在是太多了,很多人的光芒都被掩蓋住了,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因為英年早逝而被人們忘懷的有識之士——法正。當地的太守知道法正名氣非常大,非常有誠意地邀請他去做官,誰知法正一口回絕,他給出的理由非常任性:我要是想做官,主動送上門去你們就會搶著要我,如今我不願意做官,誰請我都沒用。"此話一出,人們都知道了法正的高傲,再也沒有人敢惹這個"大爺"。
  • 《三國群英傳8》龐統法正馬良武將技新立繪公開!
    今日(12月10日),《三國群英傳8》官博曝光上期猜武將立繪活動的答案,並公布對應的武將技。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特殊限制:撤退光環一場戰鬥只能使用一次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 《三國》法正:侍君術的最高境界的體現者!
    【出處】《三國志》法正傳 裴松之注文【原文】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
  • 三國最令人惋惜的五位謀士,龐統僅排最後,第一比賈詡還毒
    三國最令人惋惜的五位謀士,龐統僅排最後,第一比賈詡還毒今天我們並不是以一個謀士的成就而排名的,單單是以才華來論。看看三國中誰才是最令人惋惜的五大謀臣,其中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其中龐統僅排在最後,第一名比賈詡還要毒。
  • 三國時期最特殊的一年,群星隕落,到底發生了什麼?
    要說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段古代歷史,那一定得算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每個人或多或少總能說出幾個三國人物或者三國典故。這一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一個個英雄豪傑爭相登場,一場場攻伐交戰層出不窮,一出出勾心鬥角接連上演,好似一臺大戲。要說這段時期中最特殊的一年,那估計要算公元220年。
  • 定軍山之戰:功勞最大的不是黃忠,而是法正
    不過,在筆者看來,定軍山之戰,功勞最大的卻不是黃忠,而是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的法正,也正是因為在漢中之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法正得以成為劉備非常信任的謀士。一具體來說,建安十九年(214年),當劉備擊敗劉璋、攻克成都後不久,曹操也率軍攻佔了漢中。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如果漢中長期被曹操所佔據的話,那麼益州就將無險可守,隨時有被曹操吞併的可能。
  • 【三國殺微百科】孔明之師「好好先生」
    ✪ 序✪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人,可能很多人對不太清楚,但是小編覺得他是三國時期最神秘也是最牛批的一個人,最牛逼的人往往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這類人說他是隱士吧,可是大家都知道此人的能力和名氣有多大,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或者是接下來我們要講到的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司馬徽
  • 三國最強謀士並非諸葛亮?正史揭曉三國謀士排行榜
    三國時期湧現出許多智勇雙全的「謀士」,最有名的當屬諸葛亮,民間亦有俗語如「三個臭皮匠抵得過一個諸葛亮」來形容他的聰明才智,然而你可知道,諸葛亮並不是三國最強謀士,下面就揭曉三國謀士排行榜。
  • 三國時期最有名的牆頭草孟達,幾次易主,最終因為叛亂失敗而死
    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群雄徵戰不止。在這期間轉換門庭的武將文臣不在少數。然而孟達無疑是其中的一個異數,在他一生中曾經三次叛變,次數之多其他人望塵莫及。最終孟達更是因為叛變失敗而被殺。孟達原本是劉璋的部下。
  • 極略三國——三國殺中最壯哉的臺詞,聽了令人難以忘懷
    遊戲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娛樂的性質,在遊戲中我們可以放鬆,也可以天馬行空,但最重要的是在遊戲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中現實找不到的東西,比如情懷,比如激情,比如信仰,作為卡牌遊戲的三國殺一直是很多小夥伴最愛遊戲,除了遊戲中的鬥智鬥勇,三國這部歷史大劇同樣讓我們激揚澎湃,而作為三國殺遊戲中脫穎而出的極略三國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到底有多「恐怖」
    ,但是由於孫策早亡,所以孫權才繼承兄業,並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對於此,有人說了「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那麼孫策到底有多「恐怖」呢?孫策有多恐怖?孫策是孫堅的長子,成年後的孫策就跟隨孫堅徵戰沙場,後來孫堅在攻打荊州時,被劉表手下將領黃祖射殺,時年17歲的孫策搶回了父親屍體,並將其葬於曲阿。之後,孫策便來到壽春依附於了袁術!
  • 三國十大軍師排名,哪些人可以入圍?第一沒有爭議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各色人才層出不窮,但是對於各方勢力來講,作為軍師的謀士,作用往往要比猛將更加重要。君不見天下無雙呂奉先,有勇無謀、剛愎自用,最後被曹操玩的團團轉而死於非命。君不見桃園結義劉關張,創業前期:只有猛將、而無軍師,根本打不下基業,只能四處顛沛流離。
  • 法正依仗功勞,連續殺害數人,為何連諸葛亮都管不了
    法正走後,雖然劉璋發現端倪殺掉了張松,並派兵阻擋劉備,但在法正的幫助諸葛亮的指揮下,很快便打到了益州城下,劉璋也是出城投降。劉備之所以能夠拿下益州,第一功臣應就是法政,所以劉備進入成都後,劉備把法正封為揚武將軍,和諸葛亮平級。但是法正這個人能力很強,但心眼兒很小。
  • 諸葛亮和龐統,法正,荀彧,荀攸,程昱,張昭,魯肅,陸遜誰牛?
    百年三國,半部謀略。三國謀士命不好,生在亂世,本已是「杯具」,但他們沒有一個不各顯神通,以奇策妙計來定天下。最具代表性者,自然是諸葛亮,此外還有龐統、法正、荀彧、荀攸、程昱、張昭、魯肅……其中任何一個人,都是足以為國師的大才。那麼,誰才是三國裡最牛的那一個呢?
  • 三國最強的六位謀士,其中任何一個輔助你,王位就是你的!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這是一個群英薈萃的年代,無數謀臣登上歷史舞臺,為各自的諸侯紛紛獻計獻策,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想必非常熟悉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告訴大家想要一統天下,非臥龍鳳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