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主播劉靜為你讀書,點擊音頻,邊聽邊讀
家鄉老屋的前後大院落裡,最多的是桂花樹。
一到八九月桂花盛開的季節,那豈止是香聞十裡?簡直是整個村莊都香噴噴的呢。
古人說:「金風送爽,玉露生香。」
小時候老師問我怎麼解釋,我就信口說:「桂花是黃色的,秋天裡,桂花把風都染成黃色了,所以叫作金風。滴在桂花上的露珠,當然是香的,所以叫玉露生香。」
老師點頭認為我胡謅得頗有道理哩。
母親卻能把這種桂花香保存起來,慢慢兒地享受,那就是她做的桂花滷、桂花茶。
老屋正廳庭院中與書房窗外各有一株。
父親於誦經吟詩之後,總喜歡命我端把木椅坐在走廊上,聞聞木樨的清香,說是有清心醒脾之功。
所以銀桂的香味在我心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與銀桂完全不同的是金桂,開的季節卻是中秋前後。
金黃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與深綠色的葉子相映照,顯得很壯觀。
但是開得快,謝得也快。一大陣秋雨,就紛紛零落了。
母親不像父親那樣,她可沒空閒端把椅子坐下來聞桂花香,她關心的是金桂何時盛開,瀟瀟秋雨,何時將至。
母親稱之為秋霖,總要搶在秋霖之前搖下來才新鮮。
因為一被雨水淋過,花香就消失了。
不像銀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陽一照,香氣又恢復了。
搖桂花對母親和我來說,是件大事,其忙碌盛況就跟穀子收成一般。
搖桂花那一天,必須天氣晴朗,保證不會下雨。
一大早,太陽出來曬一陣以後,工人就幫著把篾簟鋪在桂花樹下,團團圍住。
然後使勁搖著樹幹,花兒就落在簟子上。
我人矮小,力氣又不夠,又不許踩到簟子裡,只有站在邊上看。一陣風吹來,桂花就紛紛落在我頭上、肩上,我就好開心。
搖下來好多簟的桂花,先裝在簍裡。然後由母親和我,還有我的小朋友們,一同把細葉子、細枝、花梗等揀淨後,看去一片金黃,然後在太陽下曬去水分。
待半乾時就用瓦缽裝起來,一層糖,一層桂花,用木瓢壓緊裝滿封好,放在陰涼處;一個月後,就是可取食的桂花滷了。
過年做糕餅是絕對少不了它的,平常做湯圓、糯米粥等,挑一點加入也清香提神。桂花滷是越陳越香的。
母親又把最嫩的明前茶焙熱,把去了水汽半乾的桂花和入,裝在罐中封緊,茶葉的熱氣就把桂花烤乾,香味完全吸收在茶葉中。
這是母親加工的做法,一般人家從我們家討了桂花,就只將它拌入幹的茶葉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爛了。
可見什麼東西都得花心思,有竅門的。
剩下的,母親就用作枕頭芯子,那真合了詩人說的「香枕」了。
母親日常生活,十二分簡樸,唯有泡起桂花茶葉來,是一點不節省的。
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時,都要先用滾水沏一杯濃濃的桂花茶,放在案頭,邊做事邊聞香味,到她喝茶時,水已微涼了。
她一天要泡兩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說桂花茶補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處。
杭州有個名勝區叫滿覺隴,盛產桂花。
八九月間,桂花盛開時,也正是慄子成熟季節。
慄樹就在桂樹林中,所以慄子也有桂花的香味。
我們秋季旅行時,在桂花林中的攤位上坐下來,只要幾枚銅板,就可以買一碗熱騰騰的西湖白蓮藕粉煮的桂花慄子羹。
那嫩慄子到嘴便化,真是到今天都感到齒頰留芳。
林中桂花滿地,踩上去像踩在絲絨地毯上。
「玻璃琉璃,金沙鋪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軟,桂花的香呢?
故鄉的桂花,母親的桂花滷、桂花茶,如今都只能於夢寐中尋求了。
作者:琦 君 丨 編輯:曉 月
製作:肖 蕾 丨 監製:劉 靜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在此向原作者致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