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訂購:中國石窟系列之雲岡+敦煌石窟銀章2盎司

2021-02-23 上海大銅章網

雲岡石窟銀章正面

雲岡石窟銀章背面

敦煌石窟銀章正面

敦煌銀章背面

藏品介紹:

石窟藝術是卓越的藝術珍品,它凝聚了深厚的宗教感情,體現了鮮明的時代風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歷史畫卷。石窟藝術兼得天地精華與人間靈氣,融會中外的文化精粹,飽滿渾厚,但並不沉重晦澀,反而其活潑的視覺形象能悅人眼目,令人抒懷賞心。

 

為展示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石刻藝術,弘揚佛教文化,上海造幣有限公司自2012年開始陸續推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銅章,其中首枚石窟藝術麥積山大銅章發行後引起市場轟動。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雲岡石窟藝術2盎司銀章仍以遠景和近景相結合的手法,正面圖案為雲岡石窟的遠景,洞窟相間,氣勢宏偉;背面以雲岡著名的第20窟雲岡大佛及蓮花、飛天等圖案為組合,佛像刻畫生動細緻、栩栩如生。

 

雲岡石窟2盎司銀章由國內著名設計師、曾經獲得設計大獎第一名的朱熙華設計師親自設計並雕刻。雲岡石窟銅章真實刻畫了雲岡石窟的藝術特徵,畫面給人以渾厚的歷史滄桑之感,是繼麥積山和龍門之後的又一傑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雲岡石窟2盎司銀章

直徑:40mm

重量:62克

材質:純銀

工藝:硫化

限量發行:999枚

設計者:朱熙華  

鑄造:上海造幣有限公司

 

 

敦煌石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羅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 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 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 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弘揚世界優秀佛教文化,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上海造幣有限公司於2012年開始將蜚聲中外的中國四大石窟,陸續搬上非常適 合還原雕塑藝術的金屬章牌上,其中第一組的麥積山石窟剛一面市便引起市場轟動,之後又發行了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敦煌石窟為該系列的 最後一組。縱觀四大石窟系列章牌整體設計風格統一,但又各具魅力。設計大師既精彩刻畫了每個石窟的經典部分,同時又展現了石窟的風景 全貌,表現手法上有點有面,虛實結合,不愧為迄今為止上幣最經典的一套章牌藝術作品。
 

敦煌石窟為四大石窟的收宮之作,該銅章的設計風格與前三組可謂一脈相承,但又各有特色。正面部分圖案為位於敦煌石窟正中的大佛殿,這座宏偉的藝術殿堂依山而建,高聳飛簷,在大佛殿的右邊襯以洞窟、沙漠、駱駝等圖案,讓人仿佛置身於大漠石窟其景之中。中間部分為中文 與拼音對照的「敦煌」字樣。背面圖案是一組敦煌飛天壁畫和菩薩和金剛塑像組合的圖案,周邊襯以祥雲,正上方鐫刻「敦煌石窟」的英文字 樣,整個畫面給人以靈動之感。
 

敦煌石窟2盎司銀章由屢次獲得硬幣和銅章設計大獎的著名設計師朱熙華設計,近年來該設計師擔當了許多重大項目的設計,其中包括國家級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以及2009-2021生肖金銀紀念幣整體圖案設計項目, 為目前最具人氣的貴金屬紀念幣和銅章設計師。

敦煌石窟2盎司銀章

直徑:40mm

重量:62克

材質:純銀

工藝:硫化

限量發行:999枚

設計者:朱熙華  

鑄造:上海造幣有限公司

雲岡石窟銀章+敦煌石窟銀章

零售指導價:1360元/套(包郵) 

會員價: 1200元/套 (包郵)

★★★★★★★★★★★★★★★★★★★★★★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的微信號:shdtz001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或都購買商品,請直接瀏覽網站。

我們的官方網站商城:www.shdtz.net

我們的公司客服熱線:021-63130162

24小時購買諮詢熱線:13701994518

產品負責人:江燁賢

進入商城快速通道,請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是什麼?
    大美雲岡  雲岡石窟研究院提供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周山南麓公元5—6世紀的北魏時期開始建造擁有1600餘年歷史這是中國第一座開鑿於首都的皇家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它是公元5世紀 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
  •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開幕,李亞參觀...
    昨日,「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市委書記李亞參觀展覽並對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出要求。 作為絲綢之路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石窟寺是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中外文明互鑑的彰顯和反映。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分別於1987年、2000年、200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雲岡石窟,寂靜無聲的佛國世界
    後顧方作無限之留戀,前瞻又引起無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兒入寶庫,神魂喪失,莫知所攜,事後追憶,亦如夢入天宮,醒後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時方知文字之無用了」!——冰心▲民國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銀鹽老照片原件尺寸:7.5×6.2cm現收藏地:北京價格:點擊上圖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開鑿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前後歷經64年。民間亦有鑿刻不下百年。它的形成,晚於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和天水的麥積石窟。
  • 中國三大石窟對比 | 莫高窟 雲岡 龍門
    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中國佛教石窟大約始鑿於公元3世紀,盛行於5-8世紀,16世紀以後開鑿的數量就較少了。現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區(古代的西域)、甘肅西部(古代河西地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中國四大石窟,甘肅敦煌、山西大同、河南洛陽、甘肅天水,坐落著中國的四大石窟。它們依石而建,因石不同。
  • 這就是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五華洞前石柱。大同雲岡石窟景區一座洞窟內的石刻佛像頭部。新華社記者王頌攝盛大之外,別有匠心大大小小的造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2釐米 後顧方作無限之留戀,前瞻又引起無量之企求。——冰心北魏馳騁縱橫的遊牧民族建立起王朝佛教興於西方而法流東國在武州(周)山南麓這場相遇碰撞出了雲岡石窟
  • 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代表——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圖源網絡 侵刪)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這裡有著中國的一顆千年遺珠——雲岡石窟。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起建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大致開鑿了六十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來自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中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閒旅遊景區等等都是他獲得的榮譽。下面我要介紹的就是山西省內最著名的一個景觀——雲岡石窟。它坐落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在距離16公裡外的武周山南麓,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大約1500年歷史底蘊。是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首次花費一個時期派遣全國匠人來雕刻的皇家風範佛教寶庫。在兩千零一年的時候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 雲岡石窟:鑿石開山 真容巨壯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座,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 王南導覽雲岡石窟:千年一窟看雲岡
    本次的雲岡石窟之行就是該系列活動的組成之一。營造學社的大同之旅要回溯到1933年,當時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到大同考察。當年他們本來是到大同測繪遼金的寺廟,之後覺得雲岡石窟是藝術史上的傑作,順便想來開開眼界,結果一到這發現,雲岡石窟是如此偉大的石窟式建築,而且還有建築中的建築,在這些窟裡有很多北魏時期的木建築的圖像,甚至有來自世界很多地方的外域建築形象。
  • 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走到上海
    雲岡石窟,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12月25日,「大美之頌——雲岡石窟的千年記憶與對話」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盛大開幕,120件雲岡文物與世界首個3D列印的可移動石窟、雲岡第12窟「音樂窟」驚豔亮相,與1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開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對話。
  • 看展 | 雲岡石窟
    其規模之宏大,造像之精美,堪稱中國早期石窟的代表,因此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密不可分。源自印度的佛教經過中亞,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佛教藝術吸收了南亞、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元素和營養。五世紀中葉,中國北方正經歷著激烈衝突之後的民族大融合。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研究院通過數位化技術,正在將石窟的信息全部記錄、重現在數字空間裡,再利用3D列印,將這些洞窟等大、逼真地再現。 雲岡45個大窟和200多個小窟分布在武周山南麓,自東向西延綿一公裡,其中立著約5.9萬尊千姿百態的佛像。這些融匯中國、印度、希臘、羅馬等中西風格的壯麗石窟,一千五百年來與山融為一體,俯視大同。
  • 寧波:雲岡石窟數位化,如何應用與存儲數據?
    2019年11月11日,山西省文物標準化委員會公布,由雲岡石窟研究院主持編寫的《石窟寺文物三維雷射掃描數位化採集技術規程》和《石窟寺文物近景攝影測量三維數位化採集技術規程》經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核批准,正式作為山西省地方性行業標準發布。
  • 雲岡石窟的中心塔柱窟
    雲岡石窟共有8座中心塔柱窟,分別是第1、2、6、11、5-28、13-13、39、4窟。雲岡最早的中心塔柱位於第11窟,在雲岡的中部窟群,塔的形制有別於第1、2、6窟的中心塔柱。具有中亞建築風格的特徵,塔身分上下兩層,下層為等腰梯形,上層為橫長方形。
  • 雲岡石窟的希臘大力神赫拉克利斯
    圖1 1 希臘陶瓶上的赫拉克利斯圖像 2 古羅馬時期的赫拉克利斯大理石雕像 (1採自邢義田《立體的歷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三聯書店,2014年,第163頁。2採自《世界美術大全集 西洋編 5 古代地中海與羅馬》小學館,1997年,第208頁。
  • 【山西遊 • 大同雲岡石窟】
    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釐米,大小造像59000餘尊。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朝廷出資開鑿的石窟,其雕具有皇家風範,也是中國最早的大型佛教石雕石窟群,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
  • 雲岡石窟講解
    青菜殼-雲岡石窟講解,將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風景區內景點一網打盡,不僅詳盡介紹每個洞窟的特色,還將景點介紹延伸至歷史變遷、神話故事、名人軼事等文化信息,同時包含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實用信息。
  • 山西懸空寺、雲岡石窟,人生當去一次!
    作者|寒江雪 (一)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去雲岡石窟需先經佛光大道。雲岡石窟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 雲岡石窟全景掃描
    石窟倚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是我國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窟門上方長約3.2米,寬約0.8米的頂部區域雕刻龍形,由於南側風化坍塌,使雕刻於頂部的二龍身部分缺失。現存兩首相對、身軀相交的二龍,龍首朝向洞窟內。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汲取東西方文化之精華的雲岡石窟,見證了民族文化融合與中外文化交流。作為人類文明的瑰寶,它歷經1500多年的浸潤,曾一度被遺落在歷史的縱深之處。作為全石化雕刻的代表,雲岡石窟雕刻藝術具有極高的創作水準。整個石窟群雕刻面積達18000萬平方米,佛像的可塑性極強,最高的造像17米,最小的造像僅2釐米。巨大的佛像和嬌小的雕像相映襯,連同裝飾紋樣一起,營造出了富麗、繁盛的佛國世界。梁思成指出,雲岡石窟「非中國」的表現甚多,或明顯承襲希臘古典宗脈,或繁複地摻雜印度佛教藝術影響。